飞扬围棋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4931|回复: 16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忍把浮名,换了月夜敲枰(更新:(八)终于弈城6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2 12: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序——自学五年,弈城5


围棋之于我,意味着什么?一种游戏,一种智力运动,一种艺术?我有一条座右铭:技近乎艺,艺近乎道,道之所求,止于至善!我拒绝我的围棋等同于他们的麻将,她们的韩剧,他们或她们任何一寸无聊的光阴,因为我的围棋不仅仅是游戏,不仅仅是一种室内智力运动,更是一种艺术追求,我从来没有停歇对提升棋艺的渴望,也从来没有停歇对围棋世界的探求,万物同理,棋如人生,在围棋里领悟生命的意义或许过于夸张,但我依然以“半争胜负半悟道”的心态去积极面对,什么时候才是尽头?“朝闻道,夕死可矣”,止于至善吧,人至少因有追求而快乐。
2009430傍晚,一个朋友跟我聊天片刻,说要去冲凉了,接着准备出门玩耍,我回答说,好,我等等也要去风花雪月了。然后我又开始下棋,过了许久,朋友冲凉后回话说,还真的去了啊?人呢?一分钟后我觉得大势已定,心已悠悠然,回答说,我要升5段了,哈哈。不过朋友已经走了,两分钟后,对手投了,我很难得地打了一句“thank you”,然后把内德维德执黑中盘胜XXX及内德维德5段说thank you的字样发给朋友,真是太高兴了,终于升到了5段!
“内德维德”是我06年足球世界杯前后注册的弈城1段号,后来输到1级就没下了,前些时候忽然记起就拿来接着玩,然后升到1段,然后跳到3段,再181负跳到5段,当然,对手大部分都是韩国人,相对来说,弈城同级别的韩国人是弱一些的,而我在3段足够认真大部分都能赢,因此跳升5段看起来总有点投机取巧。接下去的两周里,我努力打另外两个4段号,毕竟第一次升4段到现在已经快两年了。58日是周五,从这天晚上开始直到511日的凌晨,我除了吃饭、睡觉、打打游戏读读小说换换脑子之外都在下棋,终于,在511日的凌晨把包括主号“逍遥邹公子”在内两个4段号都打上了5段,心情舒畅,欢笑入眠。
是啊,经历了差不多两年的努力,我才打到5段,尽管只是一个面5,然而毕竟相对以前的面4已经进步了许多了啊,期间多么的艰难,成年人了,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围棋高深自学不易,阳春白雪相形柴米油盐,满腹理想无奈一地鸡毛,这些都让我在回首过往的时候,感到阵阵寒心,现在打开一个5段的号,就会发现升段已经需要+15胜了,要升到6段要赢多一盘了,更难了,于是心理彷徨,我什么时候才可能升到6段啊,欣喜渐渐被悲凉冲散,学如逆水,不进则退,也许我一辈子最高只能是5段了,并且逐渐衰微,如果我不满足于此,我将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多的精力,那样的话,我将失去更多的别的东西!的确,正如我去年把5年来的随笔文字打印成书,看着30万字的作品满心欣喜的同时也为自己失去了30万字的时光惋惜,这原本可以是一部不短的小说的。忽然间,我想起才子柳永的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其间愁绪,千古文人,同心感受,于是我也慢慢地引下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月夜敲枰”,写一些关于围棋的文字吧,为了纪念我五年来辛勤的时光。是以为序。


[ 本帖最后由 邹郎 于 2010-3-15 12:49 编辑 ]

评分

10

查看全部评分

推荐
发表于 2009-6-10 21: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邹郎 于 2009-6-10 09:49 发表
既然做了,那就干脆把它做好,既然开始了学棋,既然已经付出一番努力,那就干脆把它学好,我只是抱着这样的心态继续努力着,继续在棋局的胜负中焦灼着。棋局的胜利让我觉得这些付出多少是值得的,这些耽误多少是有所回报的,然而棋局的失败却让我难过,让我对自己产生质疑,我是一个自卑的人,我犹如赵治勋那样,坐在棋盘前就担心会输,于是输棋就不仅仅给我一点点的打击,我甚至会偏激地认为,不行了,不行了,我会很后悔下棋。然而,我又会无法忍受这样的后悔,于是我会继续下棋,开始不再兢兢业业,而是急功近利,开始不再追求行棋的过程,而只追逐胜利的结果,于是即便赢了,也无动于衷,即便输了,也不过平添几分麻木,时间长了,就有一种反胃的恶心。


晕,这说的不就是我嘛,不过我从来没戒过棋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09-6-5 12: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博浪无槌 于 2009-6-5 00:14 发表


“围棋的元始发生学”是啥?比吃大龙还有意思么?
另外,真的得请教:跳三界出五行,这具体该怎么操作呢?步法啊手法的,动作要领,发力方位什么的,麻烦您给细解一下?我也不知道我现在是在几界几行里呆着呢, ...
围棋元始发生学就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精髓阴阳五行学的一分支,后者给你解答你那来的,当然猴子变人一说就是开档裤理论,不值一提.
三界五行,说实话我以前一直认为封神榜白蛇传一类就是古时文人科名不得意之时才华无处发泄后的杰作,现在读了四库术数类书及众多迷信书后才发觉自己错了,老祖宗留下的许多玩意,它都是有来由的.我们不明白是我们不懂无知.比如中医的内证,在胎息状态下高手的确能感知五味归经以及五脏的颜色,未病先治的确是可行的.而人病后,.道家用五方五色治病着实要比现中医高一层次.因为一者神治,一者形治,高下立判吧.
扯远了,回到三界五行.其实我也不太懂,尽管这方面书买了不少,但那些书都是泛泛之论,光让你知道有这么回事,具体操作不得而知.这类核心的操作有些是口耳相传的,而且还他妈的是师傅找徒弟,这就是说你想学没机缘的话永远没门.几千年来就是这样地跟世俗相反的方式留传着一代又一代..
阴阳五行处处在我们生活中,只是大家日用而不知,其实食物中冷热就是阴阳,苦酸甜辣咸就是五行,人体生病就是阴阳五行不平衡,病之实质就是另一空间神魔在斗.药物能治病是因为他和人一样有五行之性,用此五行去纠那五行,平衡了人就不会生病.鉴于大家没有基础,不敢多讲,因为看不明白等于无用.我想跳三界出五行是更高层了,他涉及德,我也不懂,就更不敢讲了. 大家看看笑笑吧,尽人事是应该的.

[ 本帖最后由 庄子扇坟 于 2009-6-5 13:03 编辑 ]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09-6-2 13:31 | 只看该作者
看见没,下棋其实是个费脑子的活(要认真想慢慢下才能涨棋)……可我老拿下棋当休息脑子的手段……所以马上要降到1D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12:49 | 只看该作者

(一)我的围棋自学生涯

2004年的时候,我大学毕业刚半年,22岁。那时候,我把象棋下到很好,我这辈子无论如何再下象棋也不可能达到当时的高度了。我还在很多象棋论坛玩耍,不无骄傲地说,就单单是那篇评论象棋谱的文章《棋迷戏点象棋谱》就为我赚足了人气和面子,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我开始学习围棋,并逐渐开始疏远了象棋。理由不算麻烦,一开始是为了快速地学会围棋,然后因为提高很快逐渐入迷,再然后开始不断看书不断提高,而同时象棋逐渐退步,无法分心二用,象棋在不经意间慢慢疏远,连象棋论坛和QQ群也很少去逛了,文学之外的业余时间,从此大部分都献给了围棋。
我是怎么渡过初学关的?我认为学手艺入门最难,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说明了万事需要自己努力的同时,也说明了开头最好是有人教有人引。我是完全看书自学的,然而在自学的初入门阶段却不知道读什么书好,甚至刚开始的时候也看过不少很难的书,我印象中第一次看坂田荣男的《围棋攻逼法》只有几K的水平。当时看了些入门书,上网找对手学下棋,当时应该是去到清风围棋世界,因为我印象中清风的龙飞虎的传说让人神往,然而在清风并不愉快,因为当时的我,是一个毛都没长几根的纯纯的菜鸟,被人迅速打成了筛子,于是只好逃离清风,准备换个场子。当时的QQ围棋还没有今天这么可爱,到处是一群菜鸟飞来飞去,而我又不想去联众,在我的象棋故事中,联众就是一个赖皮的集合地,于是我去tom注册账号,10K,第一盘赢了,还以为自己可能可以打到9K,可后来输到11K了,干脆也就不下了,继续换场子,去到了弈城,注册了我的第一个帐号——逍遥邹公子18K,从此开始一步步地进步直到2段。
当然了,我不是学了点点东西,就到处去试水平,我没有天真到那种地步,象棋的经历让我明白棋艺应该如何努力。虽然我没有老师,但我有不少棋谱,至少我逐渐买了许多棋谱,虽然我不够水平上网下,但我可以找电脑下,多年以后,我毫不犹豫地告诉别人,如果你找不到人教你入门,跟电脑下吧,赢了电脑再说学围棋的事。
当时在飞扬围棋网下载打谱软件multigo,并且下载了人机对弈程序gungo,从手谈让我25子,到gungo让我9子,赢了就升,输了就降,不断练习,大概个把月或者两个月,大概就这么多的时间吧,我第一次分先赢gungo,那高兴的劲好像胜过后来第一次升到弈城1段,后来又第一次执白赢了gungo,让二子,让三子,直到让九子,这段时间我已经可以一边上网找人下一边跟电脑陪练了,过了让九子关,我就不再跟电脑玩了,专心上网找对手,不断看书,不断做死活题,直到上到弈城1段或者2段才出现了升降反复。
也许很多资深棋迷会鄙薄跟电脑下棋,认为赢电脑实在没什么了不起,或者电脑根本不懂围棋,没错,都对,我跟电脑下棋或者我推荐初学者跟电脑下棋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没有人教、没有相同水平的对手,众所周知,对手是你成长中最重要的伴侣,甚至比老师还重要,你可以没有老师,但你不能没有对手,没有对手你就无法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想法,无法改进提高。选择电脑做对手甚至有比选择同样入门的初学者做对手更有益处,因为电脑是讲逻辑的,也就是说,它只会一种模式,对付一种模式足以让你涨棋。
我最初是怎么跟电脑下棋并且赢电脑的呢?刚学围棋的时候,我很崇拜求道派棋手武宫正树,那个时候我对围棋世界的了解还极为有限,只是凭着文学字眼的描述喜欢上武宫正树,当时买了不少常见或者不常见的棋书,里面有许多武宫正树的书,但看不懂是自然的了,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把棋子走在外面,然后围中央,号称宇宙流,于是我也学这招对付电脑。其实当时什么定式都不懂,只会电脑怎么对付挂角,我就怎么对付,然后学会点三三等等,电脑有自己的套路,知道如何取地,我逼于无奈,只好围中央,然后疯狂地破眼,攻击,吃棋,从屡屡失败,到偶然得手,到后来经常得手,我就是这样从胜负上打败电脑。然而涨棋却又不仅仅于此,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时跟电脑下棋,我发现在一路的扳粘很让人讨厌,如果不理,它能直接跳进去,如果挡一下不理,它能断上去,反正只要它去扳了,我就得无条件让它赚到4目,于是当我发现这个“秘密”以后,在中盘的时候我就开始留意这些一路的扳粘(后来也开始留意2路的小尖),不知道干嘛的时候就抢先把它收了,可问题又来了,我收的时候,电脑不理,很显然,我收得早了,电脑在别的地方有更大的先手,于是我又学乖了,就这样,逐渐地涨棋了。
在跟电脑的较量中不断学习,在棋书的阅读中不断提高,在网络的对战中不断升级,我也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升到了弈城1段,这本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然而或许是太顺利了吧,应该我从弈城18K到2段之间,棋力随着升段渐涨,轻松越过1段的同时也没留下什么印象,但到了2段时候就出现了升降反复(严重的反复的原因将来再说),具体时间也不大记得,但对06年的春节有点印象。
那年春节回家,很有经验地晚上睡不着,不是失眠,是我习惯性的扁桃体发炎或者水肿,当医生的姐姐毫不犹豫地带我去吊针,不过幸好是在建瓯,享受贵宾级待遇,一边在姐姐办公室里吊针,一边上网下棋,当时安装了弈城上去,好像是1段或1级吧,反正也就是随便下了,下得很快,输赢都有,老爹在旁边说,你这样下有什么意思啊,我说反正是吊针,也没别的可以干,随他吧。当时有一个想法的,那就是我已经不只这个成绩了,在1段就陪他们玩玩或者让他们陪我玩玩呗。也就是说,我应该是在06年开始就打到2段了。
接下来就进入漫长的焦灼期了,尽管我一直觉得,我应该不只2段,棋力已经有3段了,然而围棋还是用胜负和战绩说话的,毕竟总是升不上3段,这让我很懊恼。我买了许多围棋书,又卖了许多围棋书,又买了许多围棋书,于是我看的书也比较杂,到处看看,大概是07年夏天的时候吧,记得当时正在看钱宇平的《围棋手筋》和《吴清源名局细解》,忽然之间有如神助,狂奔上了4段,欣喜之余也充满了惊讶。
升到4段以后的感觉是相当乐观的,我当时甚至发出年底冲上5段的雄心,其实,最终算下来,我到弈城2段,大概用了2年,到弈城4段,用了3年半,到5段,用了5年,脚步是逐渐减缓的,但当时并不这么觉得,主要是2段到3段、3段到4段这个瞬间太快了,于是我坚持认为,我之前的焦灼期是因为非技术方面的问题。然而这个雄心却被耽搁,一些变故耽误了学棋的时间,也使水平退步,我甚至到了08年年中左右才勉强地恢复到弈城4段TOM3段的成绩,然后进入长期的焦灼期和努力期,到08年底,我的弈城4段号逍遥邹公子只差4胜就升5段,当时觉得不妨歇息,练一年之后再用回这个号来冲段,没想到并不需要,在4月份完成了3段直升5段后,5月初的几天就用这个号下了5盘,4胜1负正好升段。
以上就是我的围棋战绩的大致经历,这类似于流水账的粗线条的描述,仅仅是为了留存一段记忆,就好像我凭着印象详细地描述我第一次升到5段的瞬间细节,那是一种只有自己能够体会的快意,时过境迁,也许记叙里只有一种平淡的激情,这如同所有值得回忆的过往,岁月如梭,我们来不及回首已然远远逝去,然而对于生活的那份感激和回味却久久不曾忘怀。围棋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胜利的喜悦,攻防的快感,也有许多失败的懊恼,勺子的悔恨,胜负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这是因为它迷人,也是因为我执着,围棋之乐,围棋之美,我将不断探索,不断感悟,永不停息。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12:50 | 只看该作者

(二)古乐幽伴竹叶青,书生端坐涵秀轩

最初学围棋的欲望可能比较复杂。一个比较说得过去的理由是我作为一个可耻的小文人对琴棋书画的无限向往。莫名其妙考上中文系以后,饶有趣味地把文学爱好发展成专业知识的同时,开始对琴棋书画进入实战阶段,比如开始学习书法,比如开始认真钻研象棋,然而书法方面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象棋也许让我觉得不够体面,于是开始学围棋吧。又或者基于对棋类和胜负感的天生迷恋,觉得不会围棋终究是无趣,有时间就开始学了。
正因为对胜负感的迷恋,我不断追求围棋的进步,也正因为对围棋艺术的钟爱,我不断附庸关于围棋的风雅。琴棋书画里面的琴指的是古琴,然而我觉得终此一生也不会有机会学这个了,只能偶尔听听,尽管我听不懂,但附庸风雅毕竟让人有些许安慰。于是,经常在打谱的时候,我也听古琴曲,然而打谱总比音乐来得认真些,一般时候我都不知道在咿咿呀呀地响些什么。
竹叶青不只是一种酒的名字,07年去四川旅游的时候才知道,竹叶青是中国围棋队指定用茶,于是,从此以后我打谱或者下棋的时候,基本上都喝竹叶青了,会不会跟着沾点名气提高半个子儿?当然不会,但可以假装心情更好一些。
喜欢围棋,甚至喜欢关于围棋的所有东西,棋盘、棋子、棋室、棋书、折扇等等,这也许才称得上真棋迷,又或许这说明是一个十足的伪棋迷,不过也无所谓,只要是自己喜欢就好了,何必太在乎呢。在零五年左右,我买了一块楸木棋盘和一副玛瑙棋子,不过感觉是被骗了,价格超贵,现在悔得肠子都绿了,不过话说回来,我也算对得起这块盘了,因为这些年下来,棋虽然没长多少,但谱打得不少,据说我的右手食指的指甲已经比其他指甲略薄一些了。我喜欢打谱,不仅仅是因为涨棋,欣赏棋谱也有着足够的乐趣,好棋谱就是一篇故事,一本小说,足以让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
于是乎,在很多时候,属于一个人的寂寞的光阴里,我都在古乐和竹叶青的陪伴下,悠然地打谱,就在这个时候,我特别地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也许,我骨子里就有流浪江湖的因子,一方面我乐意于舒适和安定的生活,一方面我总不甘于平静,于是乎我从来都不觉得房子是非要不可的东西,如果游吟诗人是一种职业,那也许是我最向往的职业了。然而,在沉醉于宁静的午后、温暖的阳光、舒适的音乐、淡淡的茶香拼凑出惬意的环境里打谱和阅读,我忽然很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书房、棋室,在其中点缀优雅的艺术,在其中享受艺术的生活,十年外乡的漂泊让我忽然有了驻足的渴望。于是乎,在棋室还没有踪影的时候,我已经为它起好了名字,叫做——涵秀轩,秀是秀策的秀。
在买那块楸木棋盘的前不久,我买了一本秀策全集,于是,第一次在楸木盘上演习的谱就是秀策的谱,和许多前辈棋迷一样,我也是学日本围棋成长的,对日本古代围棋悠然神往,这两年蜀蓉陆续出版古名人全集,这让我非常喜欢,一排子精装本摆在书架的顶层犹如镇山之宝。于是乎,我就借了这个他们喜爱的秀字,藤泽秀行为自己乃至徒弟本因坊秀绅改名所乐用的秀字,傻乐乐地起一个涵秀轩的书房名,亦有终生景仰之意。
除了这些,关于围棋的风雅还有许多,比如棋手常用的折扇,现在家里包括棋手的签名扇、比赛的纪念扇、自己手书围棋格言的折扇,一共算起来少说也有二三十把,一般来说,即便是冬天我也依旧玩折扇,理由就不需要再解释了,不过今年来又多了一条理由,“我要时刻保持冷静”,想想吴大导演也真有才啊,连这种话都能让演员说出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12:50 | 只看该作者

(三)吴图千卷阁中立,楸枰风雅尽指间

这是我无意之中写出的好句子,自己也颇得意。吴图就是棋谱,杜牧有诗“别后竹窗风雪夜,一灯明暗复吴图”,说的是在风雪夜里打朋友的棋谱以怀念远足的朋友。围棋又叫手谈,围棋又是艺术,毫无疑问,棋谱就是这项艺术的最终结晶,因此,我象热爱围棋一样热爱棋谱,甚至更加热爱。
在学象棋的时光里,我买了许多许多的象棋书,一个做记者的同学还象找到宝一样采访我这种平日难得一见的狂热棋迷,不过很多年后,我让他的报道彻底的失了实,因为我陆陆续续地卖了几百本象棋谱,却积累起几百上千本围棋谱来了。我对象棋谱了解挺多,当时出于对围棋书介绍的名帖《谈谈围棋书籍》的崇敬,我也仿写了一篇《棋迷戏点象棋谱》,然而其实我读过的象棋谱并不多,而相比之下,五年过去了,我读过的围棋谱远胜象棋谱,但之前一个朋友曾经来电希望我也写一篇戏点围棋谱的帖子,我拒绝了,因为相比之下,当代围棋谱比象棋谱多多了,评价起来确实太困难。
这种困难不仅仅是学识上的,我当时在写象棋谱的文章的时候,很多书都得从书架深处翻出来翻阅半小时才动笔比较之类,因为不提又说不过去,提又无可奈何,只好临阵磨枪,大致翻翻。而围棋谱却不易做到这点,至少现在不易,不是因为看不懂棋谱内容无法评价,也不是因为水平不够无法比较,主要的原因还是棋谱太多了,而我现在的收藏十分有限。其实许多许多书我都有过,但后来又卖了,为什么呢,因为质量问题,喜好问题等等,没有自己的房子和书房是读书时候的最大的遗憾,本来可以汗牛充栋地买书,然而现在却有点畏首畏尾,因为书架太小实在放不下,而且中文新书完了,买中文旧书,再完了买台湾出版的,再完了现在开始迷日文版的,甚至包括网友自己DIY的,如此下去,何处是尽头,现在人们再去读《谈谈围棋书籍》,甚至包括它的加强版,仍然不够“解渴”,原因也是一样,围棋谱的市场水太深了。
因为书太多,而买书的精力、财力、能力有限,所以我只好收藏一些精品书,至少我认为或者我目前认为是精品的书,他们的定义包括,反映棋手一生成绩的全集、重要、精彩的棋局选编解说或自战解说、死活题经典作品、名家原创死活题、一些大全之类的技术书、质量上乘的套装技术书等等,对于我来说,藏书一方面为了涨棋,一方面为了鉴赏,甚至,涨棋最终也是为了鉴赏,于是,正好蒙上了那句“楸枰风雅尽指间”了。我是多么的陶醉于打谱的瞬间,凝神深思,随后会心一笑……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12:51 | 只看该作者

(四)说说涨棋

涨棋无他,唯勤而已。思考、选择、确定及不断调整好方向、不断改进方法、不懈努力,最后再加上一点点可有可无的运气,成功大抵就是这样子的。一向以来,我都认为自己属于天生比较笨的那部分人,如果能取得一点点成绩,那不过是比别人更加努力罢了。就围棋来说,我甚至认为我自己走了许多弯路,假如我有一个老师指导的话,那加上我所付出的努力,也许早就不是今天的水平了。
一般来说,大部分花在围棋上的时间我做几件事,一是下棋,下棋花了很多时间,算下来三四千盘应该有了,也就是说,学棋五年里,日均两盘以上(当然,很多对局属于半消遣性质,质量很低,这就不提了)。二是打谱,包括名局细解、对局集、吴清源布局等,名局细解自是不用多说,尽管我也认为细解越多越茫然,而且细解还是不够细,引发更多问题等等,但有细解终究还是比没有细解的强,对局集的话,打谱的作用有多大我也说不清,因为我打对局集很多时候感觉都是在找棋子,这也许是学围棋中投入与产出相比回报最低的一种方式。而吴清源布局不得不给予极高的赞誉,国内出版的多种吴清源布局书前前后后我打了不少,学到多少东西我不好意思说,但敢肯定,至少比不打强很多。吴清源布局作品多是通过一些布局讲述一种思考的方法、行棋的思路,而不是套路,因此,即便从来不使用吴清源布局里面的布局法,依然可以从里面获得许多知识。也许有很多高手说水平不够不该看这些书,或者很多人想当然地说,吴清源的棋谱我们(你们)看不懂,其实呢,很简单,就好像我上面说的那样,我打谱的时候很多时候感觉都是在找棋子,因为专业棋手的棋我们都看不懂,可问题是,我们是完全看得懂才打谱吗,如果完全都看得懂我们不是专业棋手我们是什么,那我们打谱是学习还是?吴清源布局、吴清源名局细解上面讲解了大量的行棋思路,行棋方向,这甚至可以说是其他书上没有的!举个简单的例子,高目定式小目挂角(或小目高挂脱先),小飞,托,顶断,长两个弃子,两边收,最后封住外势,这个定式高目方落了个后手,后手方虽然被封也能满意,外面可以拆一个,但往哪拆?《黑布局》里面强调了两三次,不要往漏风的那个方向拆,因为不大,这个不大很显然可以引申到其他类似的场合吧?的确,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可是大家都懂吗,弈城3段许多人都不懂。另外,还有所谓的解决胜负不在序盘,而在中盘和官子,是嘛,那让二子跟让四子有区别吗?那您在弈城6段的时候很愿意接受弈城5段(故意挑软柿子捏的另当别论)的升降级挑战(要让先不贴目)吗?其他的布局书也许就是说布局,有些书可能写得过于玄乎(比如秀行的作品,那也许是给专业或者业余高手看的),但吴清源布局书不会,因为它往往不只是布局,还包括中盘的一些思路,对定式的理解等等,尽管有很多局我也只是打一遍过去,理解不了,但有不少局我是从中学到很多东西的。至少,至少我读了以后能涨棋,实际上确实是涨棋了,这还不够说服力吗?第三是做题,死活或者手筋。我做过不少题,但也有不少题没做,这么说不矛盾是因为我做过不少各式各样的死活题和手筋题,然而我很厌烦于做角部死活题,因此很多常见的角部死活题我都不会。要继续涨棋,我觉得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是没有什么指望了。
总的来说,我的涨棋心得就几句话,多打谱,多做题,多下棋,而已。没有人给我指导过,飞扬围棋网的版主阿扬和福州的黄老师曾经帮我复盘过,此外其他的偶尔的复盘都是我自己蒙的,我很少复盘,因为个性软弱,忍受不了失败,有些充满悔恨的输棋会从最后开始复盘,比如这样这样我就只会输两目半,这样这样我可以赢半目,这样这样我可以做活以后还可以接着下等等,这样的复盘不多,所以对涨棋有多大帮助我也说不上,但历史经验和他人经验都表明,复盘对于涨棋和打谱一样重要。
之前有说过,我是因为自学所以才涨棋很慢,其实在多年的学习中,自己也总结出一套也许能帮助涨棋的方法,然而说得轻巧,实施起来困难,所以一直也没去实践。
1、关于布局。吴清源布局著作是学习布局的不二法门,从围棋全集里的《黑布局》《白布局》到《黑的下法》《白的下法》,从《现代布局构思》《吴清源布局精选》《布局与中盘攻防》到《二十一世纪围棋下法》,从这些布局书甚至可以看出一些近代围棋发展的脉络,而最末者日文版有十卷本,我天天都在等待国内出版。
前人有推荐过两种学习布局方法,一种是找一本1到50、51-100的对局集,然后从第二谱的无数字棋谱去倒推试演布局,这种方法学定式学布局都不错,然而也许会流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第二种是猜局软件,即不断地猜测一盘对局的下一手,这种方法对大局观的判定方面有所裨益。那么二者结合呢,很好,自然很好,再加上经常学习吴清源布局、多打名家谱,自然会逐渐成长为前五十手类似九段了(就算没什么用,穷得只剩钱总好过穷得叮当响)。
在实战中,选择一种喜欢的布局,并不断地尝试。我在几K到2段之间,执黑都走高中国流,而我的对手往往不会下,很快就让我封闭在里面形成庞大的厚势或者让我追着满盘杀,因此那段时间仿佛涨棋很快。也许到了2段左右,觉得高中国流没什么意思,那时候忽然迷上了目外,从此我无论黑白几乎都走目外和小目的配置,算起来这个布局也用了两三年了,然而假如问我,是否很熟悉,是否很了解,答案还是否定的,这是对棋的认识限制的,并且,我的对手在应对的时候花样百出,千古无同局。当然,如果说完全无意义,也是不可能的,我相信我的大部分对手看到我的目外小目配置(我给它们安了一个很臭屁的名字——迷你目外流)大多会别扭,而我看他们的二连星、星小目、对向小目、错小目、甚至星高目等等,都没问题,因为,这么多年来,我也习惯了。
2、关于定式。定式如果仅仅是为了应付边角着法的处理,那就没什么意思了。我刚学围棋的时候,除了听说武宫正树非常迷人之外,听信高手们说要忘记定式,于是我心想,与其要忘记,不如不学。于是,到现在我也没有完整地看完定式大全(虽然我陆陆续续也学了不少定式,毕竟我的迷你目外流没有定式知识作为预备那简直是闹着玩的)。高手推荐的涨棋心得第一句话肯定是多做死活,然而阿扬和黄老师给我复盘以后都说,找本定式大全从头到尾看一遍。理由其实很简单,一来学定式里的手筋,二来学本手的棋型。
关于定式的学习,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平时可以拿着石田芳夫的《围棋定式大全》慢慢看,有不懂的就找定式大辞典出来学习,或者上网问问高手,平时实战中出现难解的或者未知的定式,复盘以后自己再找定式大辞典出来慢慢研究或者上网问问高手。
3、关于死活。死活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题目,一部分是答案,题目是为你提供思考的空间,答案是为你校正思考的方向。如果只有题目,死活题就成了单纯的思考练习,那跟下棋没什么区别,因为有了正解,所以就能够明白自己在哪想错了、算错了等等。多练死活题是涨棋的不二法门,任何一位高手宣称从来不看《围棋死活大全》都不值得相信,因为他们是看其他死活书涨棋的。顺便说,我在15K左右看了几十页《围棋死活大全》,从此以后都没再看过,我做的死活题都是别的死活书上的。
关于死活题的思考方法,书上说一是缩小眼位、二是占领要点,最近的围棋天地上尹航同学还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思考方法,就是黑先的题让白棋先走一子,然后黑棋用一把飞刀(连走两手)去杀,如果怎么都杀不死,那么这一点很可能是要点。这些都是解死活题的方法,达到的结果就是解决了死活题,长远的结果就是计算能力增强,涨棋了。但如果仅仅是这样利用死活题,似乎还是略嫌不够,赵治勋在《超越实地与模样》(这是唯一一本我读过多遍的非文学作品)中提到“读棋”,也就是指一个死活题,找到正解不算完成,还要找到其他所有的着点的对应,也就是说,要把一个题型里的变化都计算殆尽才算完成。触类旁通,我又想到另一件事,小的时候数学成绩较好的我们都喜欢做一种题:用两种解法、三种解法去解同一题。死活题未必有两种解法,但是死活题总能提供出多种走法,在死活题里面,你是错的,可是在全盘,则未必,有时候后手净活不如先手打劫活,有时候甚至净活不如净死(比如不补活而断外围,然后以突围相威胁进行绞封,在外面取势的同时逼迫对方最后收气吃),即使是做活,有劫材多的活法、有官子便宜的活法、有利用少的活法等等,假如一题死活题在计算完了以后还能衍生出这么多的思考,那真叫做物尽其用了。
4、关于中盘。相对布局和官子,我觉得自己中盘比较好。但有高手曾说我的棋偏软,其实本质上我是不想暴力的,也不喜欢暴力的,但很多时候是对方有明显的弱点,更多时候是气合,也就是说我感受到对方的挑衅。比如明明不薄(至少我这么觉得)的棋还要来攻,我很多时候会愤而脱先,就让你再下一手又如何。也就是说,单独我不想暴力并不能解决问题,而其实真正遇到喜欢铺地板的对手,我好像就没赢过,原因可能是我长期都在暴力的攻防中成长(也可能与我最初和电脑学棋的时候强围中腹强行屠龙有关)。相对于防守,我的攻击可能强得多,用我的矛攻我的盾不会矛盾,好像其他擅长的游戏如乒乓球、象棋也是攻强守弱,大概大部分人都是如此吧。
中盘看书有没有用,我也说不上了,《围棋攻逼法》我很早就看过,也不只看过一遍,其他中盘的书也看过不少,比如王汝南那本《围棋攻防指南》我也看过两遍,还有许多零散的技术书,但有多少是从书中得来的知识我也说不上,也许边下棋边提高吧。
这里顺便谈谈打劫。初学者不喜欢打劫,害怕打劫,理由是不知道怎么处理,很多初学者和低水平的棋友要么不打劫,要么逼不得已打劫,打劫非赢不可,这些当然是不对的,如何改进?看书吧。其实我虽然不怕打劫,但也不喜欢打劫,甚至很讨厌打劫,很多棋局中我都尽量避免打劫,但个别时候我又乐于打劫,究其原因,也许是大部分时候,我的棋都很薄,对手劫材太多,要打起来非亏不可。打劫这种事,看起来没有什么好特别学习的,但如果真认真地读本打劫的书也许很有帮助提高认识,大概在1段左右,我读了《打劫进步法》,得到的结论之一就是:有劫材要打劫,没有劫材,创造劫材来打劫!
5、关于官子。我对初学者学围棋的时候给出的建议,假如你经常输几目乃至输半目,你就可以开始学官子了。初学者连算输赢都很艰难,更别说数目这些麻烦事,因此学官子大小不如学常见的官子手筋,而手筋作为一些行棋的最佳手段、高级技术等等,多做题目、多打谱、多领会就能不断积累,实战就会有体现,这并不需要专门的方法去学。而分辨官子大小这些,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大部分都很烂。举个简单的例子,前些天在4段的时候我曾经下过一盘棋,在进入收官之前,我感觉形势非常不利,执黑盘面都不够,如果是有什么事急着出去,我想直接认输也没什么可遗憾的,然而当时还是顽强地撑下去,不断追赶,最后3目半赢了。不过棋虽赢了,但觉得最后有几个地方应该是走小了,于是倒着复盘,一遍遍地摆,发现可以赢4目半,随后发现可以赢5目半,随后发现可以赢8目半,也就是说,这盘棋的大官子阶段,我下得不错,而到了小官子阶段,反而我下得更差一些,还损了不少。
近年新出版的《围棋官子大全》是官子类的超级好书,有了这本大部分的知识类官子书都可以不要了,或者甚至好好学习这本(如果仅仅为了涨棋),其他所有官子书都不必要了。这书的除对局外的部分我看过两遍,其他官子书也看过不少,可我的收官依旧很差劲。但也不知道如果对局时间长一些的话,是否能收得更好一些。
关于官子的学习建议,高手经常说,找高手的官子对局谱,最好是名局细解的,然后一遍遍的自己收,这绝对是一个好办法,还有一个略为简单的就是,多做小棋盘的官子收束练习,很多书都有这种小棋盘练习,最著名的自然是那本超难的《精妙收官》,我做过几题,无论怎么试摆总是摆不出正确答案,大部分时候着法和次序相差甚远。做这种练习的好处在于,即使你能算得出一个官子的大小,能走得出一个官子的手筋,但在实战中你未必能走出正确的收官次序,小棋盘就是让你多做这种次序练习。同理,你也可以去QQ围棋找人下小棋盘的对局,将其当做官子收束练习。不过,顺便说,这两年崛起的新游戏迷你围棋不在我的推荐范围之内。
6、关于打谱。我对打谱涨棋的看法是这样的,越细的谱越细打,越粗的谱越快打,细打究其变化,粗打学其轮廓。
对于名局细解,布局阶段可以五十手自己模拟,中盘阶段可以每一手自己计算,自己摆棋(有些人坚持职业棋手的观点,实战的时候不允许摆棋,所以练习的时候也应该纯粹思考,其实,当纯粹思考无结果的时候,摆谱一会儿总比直接看答案强),随后看下一页的“答案”。官子阶段一遍遍自己收,收多几次对照谱中着法和解说。一两天两三天打一局棋,过些时候再重打,这样的学习方式,细解也发挥了足够的作用了吧?
对于对局谱,即便有几条解说也是看与不看无所谓,任何水平的人都合适于快速打谱,学棋感、学棋型,打得多了自然会有效果。我大学时候的导师曾经跟我说过,“什么,这样的小说你居然看了两个星期?一天就该读完!你一天看一本小说,几年下来,你就知道自己得到怎样的突飞猛进!”我一直都想实践老师的建议,有时间的时候我把时间浪费了,没时间的时候我悔恨莫及……(再强调一次,您还要争那些高手对局谱我们看不懂吗,我负责任地告诉你,那些二十世纪西方伟大大师的传世小说,中国最优秀的大作家也没几个能完全读懂的!)
7、关于复盘。有老师指导、有高手帮忙复盘那是最好不过了,假如没有的话,自己也可以多复盘。《围棋战法》上面提到的办法非常有效,就是倒着复盘,寻找最后的败招,并且不要老是看着自己的败招,也可以看着对手的败招,复盘不仅仅是反省,也是新的学习过程,要学着从对手那里学到知识。
8、关于下棋。我下了很多很多盘围棋,我估计已经超过我下过的象棋盘数了。多对局是涨棋的必要条件,无论有多少九阳神功九阴真经,没有实战练习都是白费。然而下棋跟打谱做题一样,也讲究质胜于量,下得多没有用的,弈城TOM哪个级别都可以见到下了上万盘的对手,关键在于下棋的时候是经过思考的,没有思考的棋只是随手的集合,只会让坏习惯不断延续彻底养成坏习惯。多下经过详细思考的慢棋,一天不该下很多盘,我记得这些道理在《棋力养成问题集》和《棋经众妙》的序言里都出现过。
9、关于进步。围棋的水平和大多数东西的水平一样,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我一直做死活手筋题没有涨棋,但打对局谱、吴清源名局细解、布局等书的时候就涨棋了的原因是因为计算能力提高,但理解没有提高,理解随之提高,成绩也随之提高了。我在弈城一二段的时候开始学习官子,现在可能很多官子数目的题目或者官子手筋的题目我都能做得很清楚,然而我在实战中收官却不好,这是为什么呢?某些高手官子极好,不意味着他们其他方面很差,其实他们其他方面也极好,但官子相对来说更加擅长罢了。单纯官子非常厉害,而序盘中盘奇烂无比,不是说不到官子就蹦了,而是官子的收束肯定不会像做题那样准确。实战中,决定胜负的往往就是你最弱的那部分,目前来说,我最差的角部死活、定式等方面,因此高手建议我看定式书的确是一针见血的。
前些时候,针对这个思路,我想到了一个有趣的办法,也许会有效。这个办法的原始出发点是,“我到底是属于怎样的棋风呢?”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会把自己喜欢的棋手的棋风代到自己的身上,其实,就好比书法一样,先学一家字,再采百家长,而后卓然成家,尚未成家,何来风骨?我们充其量也就一点下棋的特点或者喜好,棋风这个词档次还是高了些吧?但其实也不妨将错就错,那么我们自己是怎样的棋风,或者说哪里是长处,哪里是短处呢,也许不是每个人都清楚的,这就是我思考出来的办法。
首先,认认真真下二十盘棋,或者选出最近下得最认真的二十盘棋(必须是紧棋,且时间不短),然后分析统计局部定式走了多少次,自己吃亏的定式有多少次,下崩了的定式有多少次,不注意定式的场合运用有多少次。自己感觉序盘结束后,占优多少次,吃亏多少次,两分多少次。全盘发生战斗多少次,攻击多少次,对攻多少次,防守多少次,治孤多少次。打劫多少次,便宜多少次,吃亏多少次,劫材不足而开劫多少次。吃大龙致胜多少次,被吃输棋多少次。官子收束结尾多少次,追官子多少次,被追官子多少次,相对于对手而言自己小官子损目多少次。如此等等,就会明白,自己哪些地方是薄弱环节了吧?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6-2 13:05 | 只看该作者
好贴留名,期待下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6-2 13:15 | 只看该作者
认真看完,表示尊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6-2 13:56 | 只看该作者
给成人学棋者鞠一把辛酸的泪水~~

BTW:难道我会踩着博版的肩膀上2D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6-2 14: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爱茶 于 2009-6-2 13:56 发表 给成人学棋者鞠一把辛酸的泪水~~BTW:难道我会踩着博版的肩膀上2D吗?

他的肩膀已经被踩过很多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9-6-2 14:08 | 只看该作者
想起来了,邹郎,00年之前,还在我这里买了不少象棋书,失敬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9-6-2 14: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爱茶 于 2009-6-2 13:56 发表
给成人学棋者鞠一把辛酸的泪水~~

BTW:难道我会踩着博版的肩膀上2D吗?

不能踩!博版的肩膀肩负着把飞扬发扬光大的重任,。要踩也只能踩着博版的脑袋升2段。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9-6-2 14:11 | 只看该作者
邹郎邹郎!真棋迷也!
所谓真棋迷,不用棋力有多高,而在沉迷有多深……
很多地方跟你类似,也是YC5D,但,不如你用心。对于棋子、棋盘、棋书、棋室的穷考究倒是差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6-2 14:22 | 只看该作者
好文
原来邹郎是双枪将啊,P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9-6-2 14:24 | 只看该作者
有个好的老师绝对不同。我大学的时候被一个业余5段的学长带着下棋2年。进步了3个子左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飞扬围棋网 ( 苏ICP备11029047号-1 )

GMT+8, 2024-11-15 17:09 , Processed in 0.169710 second(s), 21 queries .

since 2003飞扬围棋论坛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