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三国大军师 于 2021-9-22 18:09 编辑
一、前言
围棋,以其独特的魅力,闪耀在华夏文明的历史天空。从“尧造围棋,以教丹朱”算起,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神仙隐士、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和围棋名家,留下不朽的传说和浩如烟海的围棋论著。到了清代康乾盛世,中国古代围棋登上顶峰,名家辈出,以黄龙士、范西屏和施襄夏最为著名。关于清代大国手水平如何,众说纷纭,一直未有信服的结论。
今年八月,第九届(2021) 中国杭州国际棋文化峰会传来重磅消息,职业棋手崔灿五段发表学术论文,第一次应用开源围棋AI——网友Y zy的修改后的Lizzie程序,从统计学上论证 了“黄范施”三人代表的清代围棋中盘水平,与当代职业顶尖棋手及日本江户时代顶尖棋手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清代围棋布局的水平确实与当代棋手存在差距,但与日本古棋的布局水平至少在伯仲之间。
崔灿的结论是建立在大量的AI分析棋谱数据上的,其科学性和严谨性,基本消除人类评价棋谱的诸多短板,结论接近客观。但是,由于概率的影响,崔灿依据吻合度评估古今围棋名家的棋力,只能得出“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的结论,无法准确评估棋力。显然,崔灿的研究方法还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作者在使用LizzieYzy整合包大量跑谱分析中发现,由于棋谱的复杂性,仅以吻合度评估棋谱存在吻合度虚高的局面,如果辅以复杂度(不确定度),用双重指标评估棋谱,可以更加精确的评估出棋手的水平。本文工作初步完成于今年年初,原打算进一步充实数据后再公之于众,但是由于俗务缠身,忙于奔波,至今进展不大。考虑再三后,先将研究方法公布,期待与广大棋友共同研究。
二、名家棋力排序的重要性
或许有人问了,关公战秦琼,真的可以实现吗?
对曰:人类走过了漫长的“天有不测风云”,今天,准确预报天气可以以小时为单位。您觉得关公战秦琼还遥远吗?
本文认为,名家棋力排序,重要性至少有以下两点:
(一)是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体现
清代大国手的棋力一直褒贬不一,其中不乏没有认真了解而盲目下结论的,科学准确评估清代大国手的棋力,还原历史真相,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在中国围棋文化建设中当仁不让。
(二)探索棋艺真理,追求棋艺巅峰
职业棋手的职业精神,不会囿于胜负,而是在棋艺探索的道路上,上下求索。吴清源木谷实的《新布局法》,陈祖德的《超越自我》,聂卫平的《围棋八大课题》,小林光一的“木桶理论”,马晓春的《三十六计与围棋》,无一不是自己探索棋艺真理的结晶。科学准确评估围棋名家的棋力,只为寻找出一条通向人类棋力巅峰的捷径。
或许有人说,AI棋力强过人类太多,人类向AI学习即可。
对曰:人类能够学习AI定式,能够学习AI布局,能够学习AI的中盘吗?
只有人类棋谱的中盘,才能为人类所理解,所共鸣。
三、研究方法
(一)吻合度评价的修正
从棋谱评价棋力是围棋界长期以来喜闻乐见的活动,大概棋力高低是大家关注的核心问题。AI出现以来,爱好者们开始用AI的吻合度来评价。必须承认,要评价棋力,吻合度是绕不开的指标。然而总体吻合度数据直接使用也有不妥,应该剔除一些噪声。在此首先对本文在吻合度使用方面做的一些修正予以说明。
首先,本文认为,布局和与胜负无关的官子属于噪声,应予剔除。
为什么布局需要剔除?举一个例子,我又一次观看儿童比赛,两K级儿童讨论点三三定式,甲对乙说“我这个大十字比你那着退胜率好2%,目差好0.2目”。难道现在K级儿童都这么厉害了吗?一会定式结束,双方每手目差波动20目!试问0.2目的优势有何意义?AI时代之前是套路时代,套路时代之前是定式时代,棋力低的人摆摆定式或者套路与高手并无区别。如果把这些手数也算作棋力的一部分,显然是不合理的。这里有一个关键的概念:知识不等于能力。如果知识等于能力,那么如今任何一个大学生都胜过牛顿。但是牛顿是知识的创造者,普通大学生是知识的学习者,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难道因为你多学了一些知识就提高了创造力了吗?这根本就是两码事。如果说科学领域知识多还算是一种优势,那么对于围棋,千古无同局,每一盘都是在创造知识,所以棋力应该是创造知识的能力,也即下棋的能力,所以会背多少套路与棋力关系不大。这里多说两句,现代围棋布局进步很大,有些棋友就有了一种学习套路之后变得强大的幻觉,包括学习AI之后也会有这种幻觉。这种观点自相矛盾之处在于以方面认为套路都是必然之招,另一方面又把套路的演变当做进步。其实个人认为,套路,包括AI套路不过是时装界的流行时尚而已,与棋力关系不大。在此问棋友们一个简单问题,你能通过学katago的招法赢zen7吗?恐怕该赢不了的,依然赢不了。
那么布局剔除应从哪一手开始?本文认为应该从胜率开始比较大的波动开始,而不是某固定手数。这里重点是胜率开始向某方单向波动,即是开始。至于一开始双方的无序波动,则不计入。从经验看,中国古棋从十几手的时候就开始中盘了,而典型的日本下法布局可能要延续到四、五十手。AI时代之后,由于职业棋手大量学习AI,前50手胜率无波动是常事。这些部分的着法都应剔除。也许有的棋友认为这不公平,但是这个方法很好地解决了AI时代吻合度虚高的问题。
在胜负已经分明的前提下,官子手数也要剔除。这个很好理解,比如即使半目胜负,如果棋盘上只剩后手两目的小官子,逆转也是不可能的,而且这种情况收官次序也可以不唯一,那么吻合的价值就大打折扣。相反,如果差距较大而官子手数较多,这难免有整理心情的因素。(中国古棋子彩规则例外)这部分着法是否严谨很难保证,而且客观说,官子到最后,难度大大下降,不足以体现棋手的水平,尤其对于职业棋手,用一些业三都能下对的局面去评价他们的水平并不合适。
崔灿在他的论文中剔除了180手之后的内容,可能也是出于上面考虑。但是本文并不机械地限制在180手。本文以胜率单向波动结束为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