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围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starsens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藤泽秀行棋书棋谱

 关闭 [复制链接]
7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3 12:24 | 只看该作者

秀行流的真髓前言 当不了厨子的食客能尝出菜的好坏?

设想如下的一段对话:
食客:您这菜做的难吃。
厨子:你懂做菜吗?
食客:不太懂。可是您这菜做的难吃。
厨子:我是专业九段大厨,你什么段位?
食客:我业余5k. 这不,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没去专业厨师班上学。
厨子:你这么低水平也好意思评价我做的菜?
食客:不好意思。可是您这菜做的难吃。
厨子:我这菜里面用了23种调料,腌了再炸炸了再烧烧了再炖要10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的时间,火候是一点都错不了的。这些你懂吗?
食客:似懂非懂。可是您这菜做的难吃。
厨子:xyadfadfierqakao!@#$!@#$!%$!%$^。。。(省略2000字)
食客:您说的都对。可是您这菜做的就是难吃。

类似的对话可以发生在很多地方。看球的批评职业球赛,听音乐的批评流行歌曲,看电影的评点电影的好坏,看书的评价书写的好坏。。。还有业余爱好者评价专业棋手的棋局。

当不了厨子的食客能吃出菜的好坏?当然能,只要满足两个前提条件:
1。食客具有正常人的味觉系统。从围棋上说,爱好者应该具备基本的入门知识。
2。食客吃出来的是菜的味道,不是做菜的技术细节。从围棋上说,爱好者可以对棋的大致走向风格作出评价,具体的技术细节还是留给专家吧。

食客的感受和评价相对其他厨师的品评自有其价值。食客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人生体验。看问题的角度肯定与专业厨师有所不同,对菜的好坏可以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另外,因为不受专业厨师协会的限制,不从那里拿工资,食客的评价可以更自由一些,更坦率一些。谁的菜偏咸,谁的菜太辣,谁的菜大排档路边摊,谁的菜登堂入室,华丽优雅,都可以说的更直接一些。

本文是我在阅读藤泽秀行棋书之后的一些思考和感悟。主要参考资料是藤泽秀行的自传(胜负与艺术),棋风集(豪放的构思),棋谱(棋圣争霸战名局细解,藤泽秀行对局集)。其他如赵治勋的超越实地与模样,我的围棋观,还有各种零零碎碎的资料散见于各种围棋书籍。秀行流的真髓是个华丽的题目,也是个高级的题目。最适合写这个题目的人应该是高尾绅路之流吧。但既然到目前为止也不见有人用这个题目写出一些什么,就先让我大言炎炎一下好了。本文是一个当不了厨子的食客发表的品尝美食的经验。目的是和吃过的人分享品尝美味佳肴的快乐,向没吃过的人推荐一下好吃的东西。该食客也在学厨,但更喜欢品菜。属于厨艺不佳但自认味觉发达的一类人。水平有限,难免有些地方贻笑大方。但总体上来说,我对尝出了菜的味道这一点,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本文只务虚,不务实,只提供论点,很少或者不提供论据。基本想法是提供一个对藤泽秀行棋书棋谱的导读。希望各位大厨多提宝贵意见!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3 12:34 | 只看该作者

秀行流的真髓前言之二 藤泽秀行争霸集前言

藤泽秀行争霸集是程晓流老师的大作。没看过这本书,但对程老师一直怀有比较深的景仰。程老师对于围棋的执着是难能可贵的,从他解说的吴清源全集,藤泽秀行争霸集,以及潜心研究的发阳论新解发阳论研究可见一斑。在网上偶尔看到这本书的前言,觉得非常好,内容充实有趣,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热爱之情。这篇文章,没有对秀行的热爱,对围棋的热爱,对人生美好事物的热爱,绝对写不出来。如果把藤泽秀行的粉丝叫做藤粉,程老师绝对可以算入神级藤粉了吧。其他专业藤粉应该还有不少。不说别人,刚出版了秀行百名局的高尾绅路应该算一个吧。我这个守拙级别的藤粉没资格出版什么东西,只有写好这个帖子了。

把这个前言放在下面,算是对我要写的东西的一个引言。全文哪里都好,就是有一点我不能同意:
“当今世界上有许多人仰慕藤泽秀行的高超技艺,有许多人在认真研究他的棋谱并刻意加以模仿。但是,却无人能学到藤泽秀行的创新真髓,更无人能达到藤泽秀行的艺术境界.究其原因,是否在于人们还没有真正摸清藤泽秀行的创新思路?”

窃以为秀行流的真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走自己的棋,创造,不去模仿。藤泽秀行是藤泽秀行流,程晓流是程晓流流,starsense是starsense流。人必须要找到真正的那个自己,下出自己的棋。秀行流再华丽,那也是秀行的,不是我的。何必去刻意模仿呢。这个问题在本文的最后几章会仔细讨论。如果程老师有机会看到本文,是否同意这个观点呢?

以下是程老师的文章:

我对藤泽秀行先生始终怀有一种较为特殊的感情。为中国的围棋爱好者们写一本关于藤泽秀行的书,一直是我的心愿。  
记得当年我刚刚学棋不久,所接触到的第一本日本围棋书,就是先生所著的 多卷本大作---《藤泽秀行围棋教室》。
  漂亮的书!不但是硬脊精装本,而且各卷都还附有不同颜色的外套。
  手里捧着从没见过的好书,心中自然就会想到要把棋下好。虽然当时我还不
  懂日文。也没能把《围棋教室》的各卷看完。
  少年时代的记忆往往难以磨灭,它往往会影响到人的一生。
  藤泽秀行先生自有其迷人之处。
  世上高手很多。他们的评棋和著作数不胜数。
  但有许多高手的评棋往往枯燥无昧,因为他们只讲具体手段的好坏和胜负。
  秀行先生当然是高手。他在自己的书中当然也讲手段,也讲胜负。
  但始终存留在我印象中的,却是秀行先生在书中环绕着讲手段而随意抒发出
  的那一派自由奔放, 变幻万千,其气势足以挟泰山超北海而去的围棋棋理。
  说到深奥幽玄之处,我当时自是不懂,但只觉清新之气扑面面来。
  当年先生在书中谈到的具体手段和胜负,我早已忘却。
  先生的棋理却仍在,而且依然扣人心弦。它引我成为职业棋手。
  久后方知,当年震撼我心者,乃为举世闻名之“秀行棋感”!
  藤泽秀行先生是一位拥有巨大精神力量的人。
  我崇敬这样的人。
  日本终身棋圣藤泽秀行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藤泽秀行原名藤泽保,1925年6月19日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他5岁时即从父学棋。9岁时进入日本
  棋院成为正式院生。在17岁那年,他通过了日本棋院的升段赛考验,晋入初段,并从此成为一名职业棋手。
  战后,日本围棋迅速复兴。藤泽秀行也开始在棋界暂露头角,并和同时代的原武雄、山部俊郎一起被
  称为棋院战后青年艺术派“三羽鸟”。
  在藤泽秀行的围棋生涯中,1962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好年份,那一年里,藤泽秀行首次被选为日本棋院
  的常务理事,并在此后多次连任这一职务。
  同在1962年,他又夺得了日本第1期“名人战”的冠军,可谓是双喜临门。
  1963年,藤泽秀行升为九段棋手。
  在整个六十年代,藤泽秀行几乎都在与棋界的另一位超级巨星坂田荣男进行激烈的冠军争夺战。虽然当
  时是天才的胜负师坂田占了上风,但如果单从棋艺的角度来看,藤泽秀行独有的华丽棋风已告完成,其内在
  的艺术魅力已足以令人倾倒。
  1976年,51岁的藤泽秀行夺下了第1期“天元战”的桂冠,为其人生最高潮的到来吹响了进军的序曲。
  1977年,日本最大的比赛“棋圣战”拉开战幕。从第1期开始直到第6期,藤泽秀行始终稳稳地端坐在棋
  圣的冠军宝座上,创下了无可争议的棋坛“秀行时代“。
  为表彰藤泽秀行对围棋事业的重大贡献,日本棋院特授予藤泽秀行终身“名誉棋圣”的称号。
  但在此之后,病魔无情地袭击了藤泽秀行!
  在第7期“棋圣战”的决赛中,藤泽秀行先是连胜挑战者赵治勋三局,但随后因身体不适而连败四局,
  并丢掉了棋圣桂冠。在赛后进行的身体检查中,医生发现藤泽秀行不但已被严重的胃癌缠身,而且已经到了晚期。
  在动过胃切除四分之三的大手术之后不久,要命的癌细胞又转入了藤泽秀行的淋巴。当时,没有人想到藤泽秀行还能下棋。
  但凭仗着顽强的毅力,藤泽秀行不仅击退了病魔,而且重返棋坛第一线!
  1991年,藤泽秀行力退群雄,夺取了第39期“王座战”的桂冠,并创下了66岁高龄捧杯的世界纪录。
  1992年年末, 67岁的藤泽秀行再创辉煌,他在第40期“王座战”的决赛中又以3:2力克挑战者小林光一,卫冕成功。
  这是围棋史上的奇迹。
  藤泽秀行不愧为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棋手之一!
  我曾仔细地考察过藤泽秀行先生的围棋生涯。在此,特将我所感觉到的藤泽秀行先生几个极富有传奇色彩的个人特点介绍给大家。
  第一个特点是大器晚成。
  虽然早在青年时代,藤泽秀行已经表现出了不可阻挡的势头,很早就被日本的专家视为是棋界未来的栋梁。
  但直到37岁那一年,藤泽秀行方才在“名人战”中夺得他围棋生涯的第一个大冠军头衔。
  直到藤泽秀行年已五十岁出头,他的棋艺水平才算是真正地登上了生涯的最高峰。
  藤泽秀行的这种经历可谓是举世罕见。
  因为,对于绝大多数棋手来说, 50岁早已是体力和棋力大幅度衰退时期到来的重要标志。
  第二个特点是大起大落。
  日本各种大赛的统计数字表明,藤泽秀行的围棋生涯具有明显的起落曲线。
  爆发时猛如火山,无人敢挡;
  停歇时静如死水,见谁都输。
  从青年时代开始,多才多艺,雄心勃勃的藤泽秀行就一直享有“棋坛浪子”之称。
  多年来,醇酒美人、赌博竟轮,他无一不可称行家里手;
  彩票证券,地业房产,他无一不敢招呼,却又无一不赔得昏天黑地!
  人们对此早已总结出了经验:
  非得到债台高筑之时,藤泽秀行才会安安静静地坐下来下几年棋。
  而要想看到藤泽秀行下出绝世之好棋,人们就应该大笔大笔地先借给他钱用!
  说句玩笑话,连藤泽秀行的”棋圣战”六连霸,只怕也真有一半是债主们逼出来的产物。
  第三个特点是意志坚强。
  多年来的比赛结果证明,只要是藤泽秀行下定决心非赢到手不可的棋,他一般都能咬紧牙关坚持到底。
  胜负关键时刻不手软,这要归功于藤泽秀行闯荡江湖多年修炼出来的钢铁意志。
  他见过的大风大浪太多了!
  他绝对自信!
  他谁也不怕!
  在日本棋界,人们曾送给他这么一个有趣的外号,叫“爱尝鲜果的秀行”。
  这个外号起源于多年来日本围棋大赛的纪录,有根多当时名气最大、奖金最高的新开创棋战的第一顶桂
  冠,都被猛扑过去的藤泽秀行夺走了。
  历年来被藤泽秀行抢到手的“鲜果”有:
  第1期“青年棋士选手权战”冠军;
  第1期“新锐淘汰战”冠军;
  第1期“首相杯战”冠军;
  第1期“日本棋院第一位战”冠军;
  第1期“名人战”冠军;
  第1期“快棋选手权战”冠军;
  第1期“天元战”冠军;
  第1期“棋圣战”冠军等等。
  如此之多的“鲜果”皆被一人摘走,藤泽秀行的斗志又怎能不令人畏惧三分?
  第四个特点是创新意识。
  藤泽秀行从艺数十年来,始终坚持创新,坚持追求艺术上的完美,并且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
  藤泽秀行的创新,并非和别人一样,仅仅着眼于局部定式手法上一着一式的变化。
  藤泽秀行的创新总是与全局具体形势紧密相联!
  多年来,藤泽秀行在实战中推出了许多带有全新战略意义的好手,其中有许多已经被写进了棋界的经典
  教程。这已经非常难得了。
  更为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当今世界上有许多人仰慕藤泽秀行的高超技艺,有许多人在认真研究他的棋谱
  并刻意加以模仿。但是,却无人能学到藤泽秀行的创新真髓,更无人能达到藤泽秀行的艺术境界!
  究其原因,是否在于人们还没有真正摸清藤泽秀行的创新思路?
  我想,由此可以导出一个非常有趣同时又非常复杂的研究课题:
  即,如何才能完美地将几十年的艺术功力与实战创新有机地融为一体?,
  眼下,这恐怕还只能是一个谜。
  想解而又解不开这道谜的人实在大多,所以,在日本也就有了许多人半开玩笑地将藤泽秀行称之为“怪物”。
  何谓“怪物”?
  半人半神者是也。
  在当今日本棋界中流传甚广的一句话或许可以说明藤泽秀行在大多数棋士心目中的真正地位:“不知该怎么走的时候,去问问秀行先生”!
  藤泽秀行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独有的特点是偶有“波卡”。
  “波卡”是日语中很难译出准确含义的一个外来语。它在围棋中所指的就是“本不该发生的神经着”,
  也就是莫名其妙的错棋。
  在对局中偶有“波卡”,是藤泽秀行的一个致命弱点。
  他或许连下十几盘棋也不会走出一个“波卡”;
  但有时突如其来的一个“波卡”就会送掉一盘事关重大的棋
  如果没有这个弱点,藤泽秀行无疑可以多拿许多顶桂冠。
  可惜,人无完人。上天总要为英雄们留下一点遗撼。
  对于陪伴自己一生的这个老毛病,藤泽秀行并非视而不见。他曾经多次做出努力,采取过诸如短期戒烟
  之类的措施,想彻底改掉恶习,但终于无力胜天。
  最终,藤泽秀行只好以如下一段名言来实现自我安慰:
  “‘波卡’也是俺秀行棋风的一个组成部分!”
  藤泽秀行先生不仅在围棋比赛中是位奇人,而且他也为世界围棋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日本,他非常重视培养年轻一代,很早就自己出钱为青少年棋手提供进修环境,将全国有志于担负围棋未来的优秀人材聚于一室,组建了所谓的“秀行军团”。
  时至今日,已成为一代棋坛栋梁的日本二、三十岁的青年棋手,多数都是藤泽秀行的学生。
  藤泽秀行先生对中国棋手也十分关心。他不但通过无数次技术指导,促进了聂卫平、马晓春等人成长为世界级超一流棋手,而且,他还曾多次率领“秀行军团”自费来中国访问,与中国的青年一代棋手交流棋艺,为推动中国围棋事业的飞跃,作出了重大贡献。 “
  此外,韩国当今的棋坛领袖曹薰铉,也敬奉藤泽秀行为多半个老师。
  藤泽秀行先生的功绩和影响早已超越了国界。
  为了使我国的围棋爱好者们对藤泽秀行这位奇人能有更多的了解,我在这本小书中特将藤泽秀行先生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84盘名局推荐给大家,并对其中的22局作了详评,另外62局也附上了简评。
  最后再提醒各位一句重要的话,这也是我多年的研究心得:
  看藤泽秀行的棋,不要太过分关心最后的胜负结局。
  藤泽秀行一生都在追求尽善尽美。
  他的心中只有艺术。
  他的棋也因此而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对此,我们最好同样用自己的心去领略。
  希望大家能喜欢这本书。
  更希望大家能喜欢上藤泽秀行这个人!
   作者程晓流 一九九五年春写于北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3 12:38 | 只看该作者

秀行流的真髓之一 厚实的秀行

虽然总被冠以华丽之名,但其实秀行流的基础,或者说骨架,是厚实。秀行在棋风集里面也是从厚实开始谈论自己的棋的。

1。厚实的棋

什么是厚棋?我理解厚棋应该是指弱点少的棋,不容易被攻击的棋,不容易被占便宜的棋。满足这个条件的大概有三种棋:有根据或者说有眼位的棋,走在外面的棋,保持连接的棋。第一种棋不容易被攻击是显然的。第二种棋也就是常说的厚势,外势。把棋走在外面,棋的出路就多,对方从一个方向攻击,可以很容易的从其他方向找到出路。第三种棋有名言所谓的棋长一尺,无眼自活。棋连接的越好,做眼就越容易,对方攻击就越难。简单来说:如果全盘的棋都连在一起,只需要做两个眼就可以。如果被分成了两块,就要做4个眼。

对于第一种厚棋需要稍微仔细讨论一下。赵治勋在超越实地与模样这本书里提到,占实地的棋才是厚棋。他说的,应该是第一种厚棋,有眼位或者有根据的棋。但这里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是有根据同时也能出头,这种占实地的棋确实是厚棋。但如果是被别人完全封锁在里面,从局部来说可能是厚棋,但从全局来说,这块棋不可能对外面的其他棋产生支援的效果,没法跟别的棋连接起来,全局上棋就会薄弱。何况,如果是完全被封锁的形状,很多时候虽然没有死活的危险,却有被别人占官子便宜的可能,也就是所谓活的小。这种棋无论如何不能算是厚棋。

当然,所谓的厚实,所谓的不容易被攻击,是相对来说的。在布局阶段,无忧角或者单关角是非常厚实的棋。但到了中盘或者大官子阶段,如果两侧都有对方的强棋,就可能变成非常薄弱的棋。同样是走在外面,在布局阶段是厚势,到了中盘有可能就成了无根之草。

2。 本格派

厚棋是符合棋理的棋。就是先保持自身的安定,然后去攻击别人,或者去占地。这是生存和发展的正道,不单是围棋,其他任何事情,谋生也好,干事业也好,都是这个道理。所谓的本格派,本格流,我的理解应该是指比较厚实的下法。比如注意棋型,该补的时候一定要补一手。对于我等爱好者来说,下厚棋应该是最简明最正道的选择吧。

从这个角度说,厚实的秀行,确实是可以称作本格流的。秀行自己也说自己是本格流,见孔详明写的我所认识的藤泽秀行。当然,被称作怪物的秀行,不仅仅是本格流那么简单。

3。 厚味派和薄味派

所谓的厚味派薄味派只是相对的说法,其实相差并不多,也许就是一手棋。在实战里面,一个地方如果补一手可能就算是厚味派,不补这一手可能就算是薄味派。

虽然厚棋符合棋理,是本格,但还是有很多人选择走“薄棋”,代表人物可能是吴清源,坂田荣男,赵治勋吧。吴先生暂且不论,坂田和赵走薄棋的理由非常充分:最大限度的发挥子的效率。这是坂田在坂田的棋里面提到过的,赵在自己的书里也说过类似的话。要追求极致,很多时候就难免过头,于是就成了薄味派。两个人的棋常见的情况是开局猛捞实地,任凭对方构筑厚势,然后打入治孤。作战多数是在对方的势力范围里面。这两人的薄味,其本质是对于实地的贪婪。自己捞实地,然后看到别人成一块稍微大一点的地就不舒服,一定要打入。有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就是无理。但薄味派的特点是,腾挪和治孤的能力极强,算路极深。所以往往治孤成功。围棋就是这样,你能惩罚对方对方就是无理手,你惩罚不了对方对方就成了强手了。

厚味派薄味派没有谁对谁错,只是围棋观的不同,棋风的不同。简单来说,就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差别。赵治勋说过,他这种棋风是小时候下棋不自信产生的。他没有信心去围大模样然后消灭打入的棋,他宁可把能捞的都捞了,然后打入对方。

对于我辈爱好者来说,我觉得薄味派更难学一些。厚味派讲究棋理,老老实实的走棋型就可以。薄味派则需要很深的算路作为支持,否则很容易走出无理手,把棋下崩。我想为什么本格流强调棋型就是这个道理。好的棋型对方的手段少,自己不需要过多的计算,照棋型走对方也没什么办法。如果是乱七八糟的棋型,就需要非常仔细的细算,一不留神对方就有手段,一不留神自己就崩。

最后谈谈吴先生的薄。吴先生的棋如天外游龙,变化无方,很难看懂,所以这里只能简单说说。我觉得吴清源先生的薄跟坂田赵的薄不太一样。吴清源先生的棋偏薄,这个似乎是公论。但吴先生并不是那么贪婪的喜欢实地。他的薄更多的是追求一种迅速的脚步。吴先生的棋的速度之快是出了名的。所谓新布局其中一个核心就是快速。两手占角改成一手占角,在一个地方处理两下马上脱先抢占下一个地方的要点。但也不能简单的说吴先生走了无理手。局部上看是薄,但如果结合全局来看几个地方凑在一起似乎又很难简单的说是薄。也就是说,在某个局部是容易受攻击的棋型,弱点多的棋型,但从全局来看,这种攻击或者弱点并没有全局性的危险。你在这个地方攻击我可以通过弃子转换或者其他手法在其他地方取得利益。吴先生的棋境界最高,我觉得就是在于这种全局配合的下法。以上理解不知道是否合适。

4。 厚实与实地

厚实与实地没有必然的对立。与实地对立的是外势。当然厚实的棋很多是外势,但也不一定。厚实派的木谷实和林海峰都是非常喜好实地的棋手。另一方面薄味派的大多数喜欢实地,如坂田和赵,但也不一定。如吴先生,就很难说是实地派还是厚势派。总的说来下棋的尤其是专业棋手没有几个不喜欢实地吧。即使是外势派也是期望通过攻击捞取未来的实地。其区别大概在于更重视战斗还更重视围空。

秀行的棋是所谓的“厚实,但不失时机的捞取实地”(见藤泽秀行对局集里面坂田的评论)。总的来说是比较均衡的。具体的讨论见后面均衡的秀行一节。从爱好者的角度来说,取实地的棋更好走一些。厚实加上实地,可能林海峰的棋最适合爱好者学习了吧。可惜,林先生后发制人的棋风让我难以承受。大多数爱好者还是喜欢那种先发制人掌握局面主动的棋手吧。关于这个话题,在攻击的秀行一节里继续讨论。

5。厚实与攻击

厚实的棋不容易被攻击,反过来说就是可以放心大胆的去攻击别人。喜欢攻击的棋手多半会走的厚一点,代表人物如武宫正树和加藤正夫。秀行的棋本身也是有非常强的攻击性的,这一点在后面攻击的秀行一节里具体讨论。

当然,也有走薄棋还以攻击著称的,比如坂田。感觉上坂田的攻击和武宫,加藤,秀行的攻击不是一路。坂田的棋与武宫,加藤,秀行那种从布局开始就营造外势,诱敌深入,借攻击取得局面的主动权是完全不同的思想。所谓剃刀坂田,是指他的棋非常锋利,能找到不易察觉的对手的弱点。锋利是锋利,但并不是那种规模宏大的战略上的进攻,更象是战略防御中的反突击。否则就不是剃刀是大刀了。超越实地与模样里面提到,坂田的棋是早早的抢占实地然后坚守的棋,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6。 厚实与速度

一般行棋厚实的棋手速度总会偏慢。围棋是一手一手下的,要把自己的棋补好,肯定要落后手。这方面的典型是木谷实和大竹英雄。很多时候让人感觉行棋过缓,龟步。秀行的棋没有这方面的问题,速度虽然不是最快,但不急不徐,绝对也不慢。

这是秀行流区别于一般的厚实流的地方。也是秀行流的魅力所在。究其原因,大概可以说得益于秀行的“异常感觉”吧。就是说,在序盘阶段,用异常的感觉,发现高效率的手法,可以在走厚自己的同时保持速度。所谓前五十步天下第一,不是白叫的。关于异常感觉,在下一节感觉的秀行里面会仔细的讨论。

当然,大多数时候是没法到处厚实同时又保持先手的,这明显违反棋理。所以秀行的棋并不是到处都厚,也会有一两块比较薄的棋。但秀行的特点是他的薄棋一般都是轻棋,两三个子,可弃可取。中盘以后秀行往往有非常巧妙的腾挪手段处理这几个子。即使不能直接出动,也会利用这几个子的余味,获得最大的便宜。

7。秀行流的厚实

总的来说秀行流的厚实是一种非常雄浑有力的棋风。秀行流的厚实,重视外势,重视中央 ,重视棋的根据,重视棋的联络。其本质是强调攻击。对秀行来说,围棋决不是简单的围空,而是黑白双方在棋盘上的战斗,围空是攻击的过程中自然的结果。秀行喜欢味道好的厚实的招法,在棋谱里经常看到这样的描述:秀行第x手完全吃住白三子,一举确立了优势。如果在中央拔花和角上围20目之间选择,秀行多半会选择前者吧。看秀行的棋有非常结实的感觉,立的住,不容易被打倒。也有宏大广阔的感觉,似乎棋盘变大了。多数情况都是秀行占据序盘的主动权,让对手跟着自己走。对手一不留神,就会受到大海怒涛一般的攻击。这些都是得益于他的厚实。对爱好者来说,厚实应该是相对比较好学的吧。学习秀行的棋如果能学到他的厚实,我想就可以满足了。

[ 本帖最后由 starsense 于 2010-11-13 12:46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3 12: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m12112000 于 2010-11-13 12:12 发表
楼主很用心…………好贴收藏之………………

邵兄多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3 13:28 | 只看该作者

秀行流的真髓

计划每周写一两篇,慢慢写。
内容也许太粗浅,也许太无聊。不过无论如何我还是会把它写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发表于 2010-11-14 00: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tarsense 于 2010-11-13 11:50 发表

原来是这样啊!感谢邵鳄解惑!推理教室是好书啊。


推理教室书名合乎内容, 不应改书名乱用作者名啊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10-11-14 00:59 | 只看该作者
第一帖字体还是乎大乎小, 俺用 IE web browse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10-11-14 01:10 | 只看该作者
中文版:围棋入段指南,北京日报。
照原日版书名俺认为应该翻译成 围棋入段棋力测验 较恰当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2 03:37 | 只看该作者
没什么人感兴趣啊。
那就不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10-11-22 09:4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帖子很好,请继续。主要是楼主的文章引起了大家的深思,有深度,不敢胡乱灌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10-11-22 13:05 | 只看该作者
好文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10-11-22 14:05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11-1-9 23: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飞扬围棋网 ( 苏ICP备11029047号-1 )

GMT+8, 2024-6-7 05:06 , Processed in 1.513984 second(s), 22 queries .

since 2003飞扬围棋论坛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