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多九公 于 2021-3-19 06:48 编辑
尽管我不想浪费时间写这种事,不得已时也只能多啰嗦几句。
我并不认为祝记者有能量叫163把我的信当成垃圾邮件退回,否则我就会明说了。反过来倒是有很大可能,那就是163有人把消息辗转透露给祝记者了。“聊城理论战线”的电子邮箱就是163的,一个是jstlcxc@163.com,另一个是lcxcw@163.com,2018年6月11日、12日,我曾发信给这两个邮箱要文章,没有回应。
不妨这样推测一番:163有人偷看了我的邮件,一面当作垃圾邮件打回(为了争取时间?),一面立刻通知“聊城理论战线”,后者又通知祝记者,同时设法把百度搜索上的痕迹抹去(见后文说明),然后祝记者再来此地发帖解释、道歉。这样的推理是不是更符合逻辑?
百度的搜索结果时有变化,以前在百度上查“方子振与临清”,开头出来的就是一串祝记者的“大作”,至少有四、五个不同链接。2018年我的揭露文章贴出来之后,祝记者的文章一度从头版消失,要多翻几页才能看到。过一段时间之后,又跑到前面去了。可惜我一直没有打算留下截图。
今天在百度上查“方子振与临清”,祝记者的文章又看不见了,却把我的揭露文章排在第三。看上去似乎是有所进步。不过不要急,过一段时间,祝记者的“大作”还是会冒出来的。2018年之后已经发生过了。
“jyw9778“在“国学数典”上所引用的是“方子振与临清”上的文字,如果不是抄袭者本人的话,他根本不可能知道这几段文字是从《明国手方子振考》而来。所以抄袭者必定存在,而且与临清有极大关系。如果一个小地方居然有不止一人抄袭同一篇文章,也可算奇闻了。
说实话,现在我还真希望那篇抄袭的论文“方子振与临清”登在哪家刊物上,越出名越好,正好当成活靶来打。我向jyw9778发了几次站内消息表示想看文章,他都没有回答,应该是有所警觉。
我研究围棋史超过二十年,写的文章被人抄袭的少说也有几十次了,大多数是打擦边球,东抄一点,西抄一点,零零星星地抄,少数胆大者则整段的抄,但篇幅都不算大。所以我不会浪费时间去追究,只是为中国现在的学风不正和做这种事的人感到悲哀。
然而,把我的文章改头换面地抄成一个地方史故事者,则非祝记者莫属。我写《明国手方子振考》时,看过大约1300家上下的明人别集,仅在其中的13家别集中找到20条左右的直接资料。改写文章大概是中文系毕业生的拿手好戏,但为了令人信服,不得不用到史料时,就难免会露出破绽了。作研究与写一篇报刊文章完全不是一回事,普通人多半看不出其中奥秘,也不会去深挖,专家则一望可知资料由来及寻找难度。
其实乱改文章是会产生问题的,比如说关于方子振著《弈微》的经过,李维桢序言写的明明白白:“仲詔時就問弈,子振喟然曰:‘吾厭弈而逃之游,今游且倦矣,弈則何有?’仲詔曰:‘子不能使子之弈無名,而欲使人不從子弈,猶逃雨也,無之,非是。為子計者,莫若筆之書,苟有用我者,以是授之。此夫不作漢語,可省應對之煩,良便計也。’子振頷之,閉户而著《弈微》。”当时方子振逃弈出游,在四川铜梁县,因县令米万钟(字仲诏)之劝而著《弈微》,也就是说,书是在四川铜梁短期居留时写成的,虽然出川后在湖北江陵方子振还得到傅仲执的帮助。祝记者改为:“定居临清期间,方子振棋艺更进,专心著书,写出了围棋专著《弈微》。”岂不是把天下人都当成文盲了?
我写围棋史研究文章,遵循的原则是找到足够资料后再写,资料不足就不动笔,文章必须忠实于史料记载,不能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随意解释。祝记者是为报社写文章的,为了写文章才去找资料,无论找到找不到都要想方设法整出一篇文章来交差。同样是写文章,两者的出发点完全相反。如果没有我的文章在先,祝记者会编出一篇何等模样的方子振与临清的文章来呢?真不敢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