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公众号 八十岁自驾狂
朱旭走了……悼文无尽。拜读多篇,感慨深深。不过总还觉得缺少了一个说重不重说轻不轻的侧面,那就是——围棋。
围棋之对于朱旭,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倘天堂有弈,相信他也会乐彼不疲。
可叹阴阳两隔,做为几十年的老棋友,今生再也听不到他面对棋枰那稚童般的朗朗笑声了。极憾之余,谨以一篇旧文发此,是为祭……
“皇上”朱旭
著名演员朱旭是个棋迷,几近家喻户晓。这是因为以中央电视台王刚主持的《朋友》专题节目为发端,许多采访朱旭的媒体报道都或详或略地谈到,围棋是他最为钟情的业余爱好。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在影界棋迷组织“方圆会”里,他还有一个响噹噹的绰号—— “皇上”。究其缘由,是因为原本只演话剧的朱旭,在电视剧《末代皇帝》中扮演溥仪,而一炮走红;后来,他主演的中日合拍电视剧《大地之子》又轰动日本,被评为最佳男演员,日本舆论称之为影帝。如此这般,“皇上”绰号的戏谑成分中,还明显地掺揉着钦慕和赞美。
朱旭拍戏一个接着一个,有时便身不由己,参加不了每月一次的方圆会。唯一的办法是尽量和导演商量将时间错开,可又往往难于得逞。方圆会的活动场地设在北影老干部活动站。有次朱旭恰好在北影摄影棚拍戏,竟然在拍摄间隙,顾不得卸装,梳着清朝大辫子跑到活动站,过上一把棋瘾。如果去外地拍戏,“皇上”也就没招儿了,只有忍痛割爱。可是心里总还惦着。戏拍完了,常常带回些当地特产,让棋友共享。方圆会成员都有些酸儒习气,下棋也不忘舞文弄墨,专备有《方圆会事录》,由各届“司务”轮流记载棋中的趣闻轶事。且看在下诌的一段:“皇上朱君因艺事繁忙,数次缺席,深感内疚,遂向全会献上蜜桔、香茗以示自惩。此举与曹操割发自刑、唐太宗降诏罪己异曲同工,或可成为流传千古之佳话耶。”
朱旭也曾在会事录上留下这样的“御笔”:
“多次挂不出‘客满’,哀叹‘月有阴晴圆缺’之后,此次盛会或曰群贤毕至,或曰金瓯无缺,或曰无一漏网,总之是齐了!
“方圆,方圆,方得圆满!”
那次活动是在“皇上”“内宫”。他亲自下厨,自诩“蝎拉虎子掀门帘儿——露一小手”,为大家烙了拿手的春饼。十来个人可真够他烙一阵子的。由此可见他和棋友们情感之深。
起初,朱旭的棋友并不多,经常来往的也就局限在方圆会。可自从在王刚的《朋友》专题里宣告自己是个棋迷之后,他的围棋圈子可就越来越大了。现在行行业业都在讲究名人效应,棋事当然也不例外。许多围棋活动都拐弯抹角地托人去请“御驾”光临,以壮声色。如果是带有商业性的,可也就包含着借朱旭的名声来做变相广告的意味了。
古代皇上下棋,有棋待诏;朱旭这位“皇上”,却是个“待棋招”。无论哪里有围棋活动,只要他不在拍戏,肯定招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即……呵呵!至于胜败可就不好说了。实在的,对朱旭的棋力,不敢恭维。可他真正能够做到胜固欣然败亦喜,被人吃了大龙也总是乐呵呵的。当然,若是吃了对方的大龙,那就更是呵呵乐了。“下棋,就是图个乐儿。”这是“皇上”常挂在嘴边儿的座右铭。
甘肃出版社出版被称为“弈林法度,棋道圭臬”的《中国围棋古谱》,是围棋界的一件大事。为此,该社在中国棋院大厅隆重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当时,被请到主席台上就座的,除围棋界的头头脑脑和顶尖围棋国手之外,属于围棋爱好者的,只有朱旭一名。在演艺圈里风光占尽的“皇上”,大场面经得早就习以为常。可这次和围棋大腕们并肩而坐,却不由得显出了小学生般的拘谨。大概是每到棋的场合就觉得自己是个棋份儿不高的棋迷,倒忘了这回的使命,是为整个发布会增光来的。会终,出版社特意向朱旭赠送了全套《中国围棋古谱》以示感谢。“皇上”接过这一“贡品”,喜出望外,爱不释手。二十四卷古代围棋典籍的内容暂且不说,仅那宣纸页面配以檀香古墨印刷、宋式真丝穿线装裱和硬木雕版套装,就足以令人把玩不倦。现在,这套书,就醒目地摆在朱旭的客厅里。每逢棋友到来,朱旭都要将它打开,显摆一番。平时在棋盘上可以欺负“皇上”的棋友,这时也只有“啧啧”倾慕的份儿了。因那书确实是件珍物,在全球也只发行两千部,每部均附有统一编号的金牌收藏卡。
美女棋手徐莹的围棋俱乐部开张,想请朱旭,又觉得没有把握,问我:他能来吗?我知道他其时肯定在京,便说:放心好了,尽可把请柬寄去,也不必催请。果不其然,届时朱旭早早就到了会场。会间还美滋滋地接受了徐莹的十面打指导棋。其他人受三子至六子不等,朱旭主动摆上九枚。徐莹笑笑,将中间一枚拿掉。不成想,这盘棋竟是十盘当中少有的黑子胜局之一。有了这来之不易的资本当然不肯闲置,倘有棋友对“皇上”的棋力表示不恭,便会得到理直气壮的反驳:“徐莹让我八子,我还赢了呢!”另一项重要收获,就是有机会结识了许多新的棋友。于是朱旭成了徐莹围棋俱乐部的常客。
北京围棋基金会和《围棋天地》联合举办的“哥们杯”,本来是年轻人的赛事,可在第四届也破例请了朱旭。毫不夸大地说,这位老哥们儿的棋份儿,在这一帮小哥们儿里,绝对是超一流——倒数着。七轮下来,顺理成章地一输到底。可他棋兴不减,一直笑呵呵地落子布局,笑呵呵地被屠大龙,笑呵呵地推枰投了,笑呵呵地收子入奁。参赛棋手本来百人有余。赛中,或因临时有事而离去,或因获奖无望而退席,最后一轮只剩了六、七十人,这里面就有朱旭在座。组织者被“皇上”流尽最后一滴血也要坚守阵地的大无谓精神打动深深,临时为他设了一个“风格奖”。由是,朱旭获得了一块上好的楸木棋盘。
说过了别人,再说说我自己。我搞棋会,为壮门面把“皇上”拉上马的次数,真可谓数不胜数。光是接待一年一度来京的日本书道界围棋爱好者访华团,请他出面,就不下五、六回。该团团长大井锦亭是日本负有盛名的书道家。安排与他对弈的棋手,当然要身份显赫。所以“皇上”就成了最佳人选。大井的棋力比朱旭略逊,几次交手,“皇上”竟然保持不败。因是与日本书道界的交流,赛场上早准备了笔墨纸砚,赛后双方互赠墨宝。日本朋友见朱旭写得一手好字,纷纷讨要。本来就在日本人眼里十分了得的影帝,更在头上增了一道光环。
要说日本人对朱旭的倾慕,那是真诚的,由衷的,又是普遍的。有一年,一些日本作家棋友到寒舍作客,名曰“家庭手谈会”。我照例抬出了朱旭。那天他来得稍晚,一进门,日本朋友先是一怔,待确认来者就是他们在《大地之子》和《变脸》中的看到过的最佳男演员的时候,便都恭敬地站了起来。特别是几位夫人,五、六十岁了,一个个返老还童般的变成了少女追星族,争着和朱旭合影留念。
日本富士通杯八强赛之前,照例要举行盛大的“前夜祭”。有次轮到在中国,富士通宣传部长成田胜特意请了朱旭出席。在昆仑饭店的大厅里,日本朋友一见影帝驾到,立时围了上来,纷纷要求合影,当然还是女士居多,且不乏年轻美眉。一阵闪光灯过后,有位富士通公司很有身份的先生彬彬有礼地走到朱旭面前,恳求手谈一局,并直言不讳地表示,目的无他,只是为了回国以后能对旁人显摆一下:“我和朱旭先生下过棋了。”
写到这里,不由得想起方圆会元老申述为《变脸》获大奖写给朱旭的一首七律:
千人一面寻常见,
一人千面几曾闻。
金风吹醉一带水,
扶桑谁个不识君。
要问朱旭为什么对围棋如此着迷,回答很干脆,也很简单:“就是好玩儿!真好玩儿!嘿嘿!”笑得十分开心。
要问朱旭下围棋和拍戏有什么关系,回答稍有迟疑,可也很简单:“就是……一拍上戏,就下不成棋了。呵呵!”笑得相当无奈。
说下不成棋,其实是说不能一个劲儿地尽兴下棋。偶尔的凑上对手,倒也能抽空子杀上两盘。拍《鼓书艺人》,恰巧和会下围棋的田壮壮、李雪健搭档。几个人都十分敬业,可也还见缝插针,略略地过了过棋瘾。可惜这样的机会不多,那就只有忍着的份儿了。
想请“皇上”拍影视的摄制组很多。能不能将“御驾”接过来,确实是个难题。北影编剧李保元在筹划拍摄他写的电视连续剧《江隆基》的时候,想到了一个鬼点子:往竞争的天平上加个特殊的砝码——围棋。当时的保元还是个棋盲,所以特意在拍摄地兰州的大学里找到一名会下围棋的退休教授,专陪戏不是很多的朱旭手谈。诱饵投下,“皇上”果然上钩――呵呵!开个玩笑。朱旭挑戏,最主要的当然是看剧本的好坏。但我真乐意给想请“皇上”上戏的摄制组提个醒:学一学李保元,肯定对双方都有好处。为了证明我这主意之不谬,还可以另举一例:朱旭在影视界大红大紫之后,常常被邀请出席“金鸡奖”、“百花奖”之类的颁奖仪式。可由于某种原因,他对这一差事有些犯怵,能推就推。实在躲不开了,就给电影奖项的老牌评委影协书记罗艺军打电话:“老罗啊,这次你去不去啊?”“哦,又请你啦?那一块儿吧。”心有灵犀一点通,二话不说,两个人便都再无犹豫,痛痛快快地赴会去了。于是我想,颁奖会的组织者倘若知道这里的奥秘,在通知之初就表明棋具已备,专供二位会余之用,岂不少费许多邀请之劳?再者说,也免得二位大老远地背着挺老沉的围棋盒了。
欢迎光临 飞扬围棋 (http://flygo.net/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