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围棋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08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足不鼎立(转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7-14 21: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B>三足不鼎立</B>
  宋铁军/文   2005-7-5 11:41:47  阅读 70 次<B>三足不鼎立</B>
  宋铁军/文   2005-7-5 11:41:47  阅读 70 次    对中国围棋的“习惯性失利”,棋手和棋迷都已习惯了。
    6月16日,俞斌在家门口负于日本新生代领袖张栩后,中国棋手无缘进入亚洲电视快棋赛决赛。
    这是中国棋手最近的一次失利,但与6月初的富士通围棋锦标赛相比,只能算小小的失利——3名中国棋手在那场赛事的八强赛中全军覆没。
    中国围棋真的是输得找不着北了。在过去17年中进行的50多次世界大赛(其实是中日韩三国争霸赛)中,中国队只获得了四次点缀性的胜利,因此只能成为偶尔带来一点大大小小惊喜的失败者和看客,大的惊喜包括常昊“事不过七”终于捧得最重的奖杯应氏杯,小到16岁的性格少年陈耀烨痛宰了第一高手李昌镐。
谁是最短的那条“腿”
    以世界大赛冠军的指标衡量,围棋的格局应当是中日韩“三足不鼎立”,最短的那条腿儿当然是中国。
    自1988年第一个世界大赛富士通杯举办,截至现在已决出了53个世界冠军(LG杯9个、富士通杯18个、应氏杯5个、三星杯9个、丰田杯1个、春兰杯4个、东洋证券杯7个)。其中,韩国获得38个,日本11个,中国只有4个(马晓春获富士通和东洋证券杯各一次,俞斌获LG杯一次,常昊获应氏杯一次)。
    以个人战绩论,李昌镐以17个冠军当之无愧地成为“围棋第一人”,他师傅曹薰铉以9个冠军居次席,三、四名也都是韩国棋手:刘昌赫6个、李世石(今年22岁)4个,四位中日棋手以2个冠军并列第五,他们分别是马晓春、赵治勋、武宫正树和王立诚。
    一眼看去,这是让韩国人扬眉吐气,让中国人无地自容,让日本人略显尴尬的数字,之所以说日本人略显尴尬,是因为他们的冠军比中国多7个,更是因为这个成绩上显现不出的另一组数据:日本国内大赛桂冠的奖金高于许多世界大赛(请参见附表一),其中棋圣、名人、本因坊三大赛的奖金,分别高达4200万日元(约合38万美元)、3700万日元(约合34万美元)、3200万日元(约合29万美元)。而坐上三大循环圈“黄金交椅”的棋手,所获奖金也不比一些世界大赛冠军少。因此,日本人能够为他们略显尴尬的成绩找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日本棋手不重视世界大赛。
    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的现代围棋史,在80年代中韩崛起前,几乎等同于日本围棋史——严格地说是由中韩棋手(吴清源、林海峰、赵治勋等)参与的日本围棋史。而成长中的中韩围棋的目标只有一个:赶超日本。80年代,两个历史性事件标志着中韩两国围棋的崛起:在中国,是中日擂台赛中方三连胜,聂卫平一夫当关连挑日本13员大将;在韩国,是曹薰铉3:2力克聂卫平捧得首届应氏杯。1990年之后,世界大赛狼烟四起,三国争霸剑拔弩张,三国鼎立一说也日渐流行。
    盘点17年,中国围棋无疑是处于最下风,厚重比不上日本,锐利比不上韩国。过去10年,中国棋界和棋迷对日韩围棋的评价一直见仁见智。对日本,有人赞称棋道本格,也有人则斥其因循守旧;对韩国,有人惊叹超一流人才辈出,也有人讥为小户暴发。
虚假繁荣的背后
    但连输17年之后,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对对手评头品足说三道四?韩国人攻城拔寨,摧枯拉朽,日本人就算丢城失地,偏安一隅,仍能独享其乐,维续着二日制赛的尊贵,享受着三大赛事的清高。套用句经济术语,韩国围棋出口强势,日本围棋内需旺盛,中国围棋则是虚假繁荣和效益低下。
    从当年吴清源-木谷争霸到今天羽根、山下、高尾的“三羽鸟”和张栩,80年来日本棋坛灿若星河,超一流棋手数不胜数;在韩国,李昌镐称霸天下十余载,他的身后还有一个个如狼似虎的小伙伴:李世石、朴永训、崔哲翰、宋泰坤——中国棋界能与这些虎狼抗衡的有几人?难怪中国棋院院长王汝南唉叹没有领军人物,“起不了压阵作用,所以中国队总让人放心不了”。
    近来围棋网站流传甚广的是一篇聂卫平的访谈录——《我站在高山峻岭上》,老聂后来说,绝对没说过“我站在高山峻岭上”这句话。然后他又说,即便我说了这句话那也没什么。其实,在“高山峻岭上”之前加一个简单定语“中国围棋的”,老聂这话就一点也不显狂妄,因为中国围棋除了80年代中日擂台赛的辉煌什么也没有,除了老聂一个超一流强手(勉强算上被寄予厚望但令人大失所望的马晓春)什么人也没有。 
    对中国围棋的抱怨已经有点像当年对中国男足的抱怨,原因多种多样,但土壤贫瘠应是根本。除了中国人主办的惟一世界大赛春兰杯(对于它的前途流言不断,主要是担心因为中国棋手的屡屡失败而使主办方失去兴趣),国内赛事的奖金简直就像零花钱(再请参见附表一):中国名人战冠军5万元人民币、中国天元战5万元人民币、理光杯10万元,超过10万元的有中国棋圣战(30万元人民币)和乐百氏杯(12.8万元),但都已停办,当然也有好消息:中国天元战冠军奖金明年将提高到10万。
    也不能说我们的赛事一无是处,毕竟我们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主客场制的联赛,它至少有三大好处:吸引了日韩高手参赛、使更多年轻棋手有了与高手过招的机会、为中国的交通事业做出极大贡献。
    对中国围棋的“习惯性失利”,棋手和棋迷都已习惯了。
    6月16日,俞斌在家门口负于日本新生代领袖张栩后,中国棋手无缘进入亚洲电视快棋赛决赛。
    这是中国棋手最近的一次失利,但与6月初的富士通围棋锦标赛相比,只能算小小的失利——3名中国棋手在那场赛事的八强赛中全军覆没。
    中国围棋真的是输得找不着北了。在过去17年中进行的50多次世界大赛(其实是中日韩三国争霸赛)中,中国队只获得了四次点缀性的胜利,因此只能成为偶尔带来一点大大小小惊喜的失败者和看客,大的惊喜包括常昊“事不过七”终于捧得最重的奖杯应氏杯,小到16岁的性格少年陈耀烨痛宰了第一高手李昌镐。
谁是最短的那条“腿”
    以世界大赛冠军的指标衡量,围棋的格局应当是中日韩“三足不鼎立”,最短的那条腿儿当然是中国。
    自1988年第一个世界大赛富士通杯举办,截至现在已决出了53个世界冠军(LG杯9个、富士通杯18个、应氏杯5个、三星杯9个、丰田杯1个、春兰杯4个、东洋证券杯7个)。其中,韩国获得38个,日本11个,中国只有4个(马晓春获富士通和东洋证券杯各一次,俞斌获LG杯一次,常昊获应氏杯一次)。
    以个人战绩论,李昌镐以17个冠军当之无愧地成为“围棋第一人”,他师傅曹薰铉以9个冠军居次席,三、四名也都是韩国棋手:刘昌赫6个、李世石(今年22岁)4个,四位中日棋手以2个冠军并列第五,他们分别是马晓春、赵治勋、武宫正树和王立诚。
    一眼看去,这是让韩国人扬眉吐气,让中国人无地自容,让日本人略显尴尬的数字,之所以说日本人略显尴尬,是因为他们的冠军比中国多7个,更是因为这个成绩上显现不出的另一组数据:日本国内大赛桂冠的奖金高于许多世界大赛(请参见附表一),其中棋圣、名人、本因坊三大赛的奖金,分别高达4200万日元(约合38万美元)、3700万日元(约合34万美元)、3200万日元(约合29万美元)。而坐上三大循环圈“黄金交椅”的棋手,所获奖金也不比一些世界大赛冠军少。因此,日本人能够为他们略显尴尬的成绩找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日本棋手不重视世界大赛。
    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的现代围棋史,在80年代中韩崛起前,几乎等同于日本围棋史——严格地说是由中韩棋手(吴清源、林海峰、赵治勋等)参与的日本围棋史。而成长中的中韩围棋的目标只有一个:赶超日本。80年代,两个历史性事件标志着中韩两国围棋的崛起:在中国,是中日擂台赛中方三连胜,聂卫平一夫当关连挑日本13员大将;在韩国,是曹薰铉3:2力克聂卫平捧得首届应氏杯。1990年之后,世界大赛狼烟四起,三国争霸剑拔弩张,三国鼎立一说也日渐流行。
    盘点17年,中国围棋无疑是处于最下风,厚重比不上日本,锐利比不上韩国。过去10年,中国棋界和棋迷对日韩围棋的评价一直见仁见智。对日本,有人赞称棋道本格,也有人则斥其因循守旧;对韩国,有人惊叹超一流人才辈出,也有人讥为小户暴发。
虚假繁荣的背后
    但连输17年之后,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对对手评头品足说三道四?韩国人攻城拔寨,摧枯拉朽,日本人就算丢城失地,偏安一隅,仍能独享其乐,维续着二日制赛的尊贵,享受着三大赛事的清高。套用句经济术语,韩国围棋出口强势,日本围棋内需旺盛,中国围棋则是虚假繁荣和效益低下。
    从当年吴清源-木谷争霸到今天羽根、山下、高尾的“三羽鸟”和张栩,80年来日本棋坛灿若星河,超一流棋手数不胜数;在韩国,李昌镐称霸天下十余载,他的身后还有一个个如狼似虎的小伙伴:李世石、朴永训、崔哲翰、宋泰坤——中国棋界能与这些虎狼抗衡的有几人?难怪中国棋院院长王汝南唉叹没有领军人物,“起不了压阵作用,所以中国队总让人放心不了”。
    近来围棋网站流传甚广的是一篇聂卫平的访谈录——《我站在高山峻岭上》,老聂后来说,绝对没说过“我站在高山峻岭上”这句话。然后他又说,即便我说了这句话那也没什么。其实,在“高山峻岭上”之前加一个简单定语“中国围棋的”,老聂这话就一点也不显狂妄,因为中国围棋除了80年代中日擂台赛的辉煌什么也没有,除了老聂一个超一流强手(勉强算上被寄予厚望但令人大失所望的马晓春)什么人也没有。 
    对中国围棋的抱怨已经有点像当年对中国男足的抱怨,原因多种多样,但土壤贫瘠应是根本。除了中国人主办的惟一世界大赛春兰杯(对于它的前途流言不断,主要是担心因为中国棋手的屡屡失败而使主办方失去兴趣),国内赛事的奖金简直就像零花钱(再请参见附表一):中国名人战冠军5万元人民币、中国天元战5万元人民币、理光杯10万元,超过10万元的有中国棋圣战(30万元人民币)和乐百氏杯(12.8万元),但都已停办,当然也有好消息:中国天元战冠军奖金明年将提高到10万。
    也不能说我们的赛事一无是处,毕竟我们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主客场制的联赛,它至少有三大好处:吸引了日韩高手参赛、使更多年轻棋手有了与高手过招的机会、为中国的交通事业做出极大贡献。
2#
发表于 2005-7-15 09:29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好,说的妙,说的瓜瓜叫!....</P><>好文章啊!!!</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7-15 09:57 | 只看该作者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结果呢?!</P>
<>第一,人的原因.我们所谓的国手(可能不是全部)下围棋</P>
<>出发点是赚钱是出名.所以,当他有了钱,出了名之后,</P>
<>对围棋的执著力就大大降低.竞技水平自然下降.....</P>
<>第二,体制的因素.严格的说,我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P>
<>职业棋手.(象棋国手胡荣华是这么认为的)没有激烈</P>
<>竞争,残酷淘汰的竞技环境.</P>
<>第三,领导水平低下,所谓的御林军教头能力肤浅.</P>
<>比如,张栩,按金同实的话说;(前些年),根本看不出,张</P>
<>栩有什么过人之处.充其量也不过跟丁伟差不多....</P>
<P>呜呼,世有佰乐,方有千里马啊!!!这几年是瓜熟蒂落,</P>
<P>张栩自然到达这个境界.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之结果.</P>
<P>这也不过是我们的所谓高人,宝珠----鱼目不分而已...</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15 10:00:07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5-7-15 10:04 | 只看该作者
楼上说的好。我看过张栩的传记,特别执著,有热情。每天就是围棋,不为外界所影响。在日本,什么没有啊,这么年轻的名人,世界围棋收入第一。但是人家一心在研究。咱们的棋手就没有这种精神。不过说回来,张栩毕竟是中国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5-7-15 17:52 | 只看该作者
[em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7-16 01:11 | 只看该作者
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5-7-21 09:31 | 只看该作者
<>这是非常好的文章啊。</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飞扬围棋网 ( 苏ICP备11029047号-1 )

GMT+8, 2024-10-2 06:31 , Processed in 1.795395 second(s), 20 queries .

since 2003飞扬围棋论坛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