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围棋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89|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5年中国十大骗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5 1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5年中国十大骗局
北京科技报2006年01月04日
  总有一些记忆让我们难忘,总有一些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些骗子让
我们切齿,总有一些骗术让我们喷饭……

  又到年关盘点,“中国十大科技骗局”梅开二度再次登场。时光虽然荏苒,
骗术依旧嚣张。

  回顾发生在去年的骗术种种,骗子的技巧并不高明,骗术百变也未离其宗,
但是为何骗术总能得逞?当真是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

  从特异功能到学术造假,从商业欺诈到伪科学,不光大明星上了神婆的当,
连院士也遭遇“推销铅笔”这种小儿科的困扰,用一纸公证为绝食的真实性做证
据,更是沦为笑谈。

  除了骗子处心积虑防不胜防,我们更应该反思:是学术环境的浮躁心,是追
求功名的虚荣心,是不求严谨的浮夸心,是追逐金钱的贪婪心,是事不关己高高
挂起的冷漠心,让人们短暂迷失了方向,给了骗子生存的空间。

  去年此时,我们信誓旦旦:纸里包不住火。谎言重复一千遍,仍旧只是谎言。

  现在我们相信:纸里的确包着火。科学是我们坚持的真理,提高科学素养就
能分辨真伪把谎言戳穿。纸里包着你和我的火,对于赛先生的呼唤,一切骗术全
无法阻拦。
2#
 楼主| 发表于 2006-1-5 14:2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一  泰山惊现老虎<BR><BR>记者:杨猛<BR><BR>泰山老虎人间蒸发 武松在世徒唤奈何<BR><BR>  故事回放<BR><BR>  历时18天泰山打虎未果<BR><BR>  2005年6月8日早上8点左右,东岳泰山东麓东御道景区附近的上梨园村,一<BR>名金姓女孩“发现老虎”。6月8日至10日期间,泰山景区公安分局110指挥中心<BR>接到了不下20个“发现老虎”的报警电话,泰安市相关部门调查后,张贴出千余<BR>张紧急公告宣布泰山东麓有“三只”老虎出现。<BR><BR>  随即,泰安当地干部群众1000余人分成100个搜寻小组,在发现老虎的泰山<BR>东麓实施拉网式大搜寻。<BR><BR>  6月16日至24日,搜索行动不断升级,但老虎依然没有踪迹。<BR><BR>  6月25日,泰安方面对外发布消息,没有发现老虎踪迹,停止全面搜索老虎<BR>行动。历时18天的“泰山老虎事件”为2005年留下一堆谜团。<BR><BR>  事件谜团?<BR><BR>  专家结论<BR><BR>  未能解开疑惑<BR><BR>  事实是,近100多年来,泰山就没有出现过老虎,这一次凭空出现的3只(一<BR>说2只)老虎,它们究竟从哪里来?后来又去了哪里?<BR><BR>  由于泰山没有野生老虎,而且与省内各大动物园联系,均没有丢失老虎的。<BR>有关人员遂判断“老虎可能是外地运输途中不慎丢失或因担负不起饲养老虎的昂<BR>贵费用而遗弃的。”<BR><BR>  不过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从“发现老虎”到“封山捕虎”,前后不过18天,<BR>尽管当地出动了上千人进行了荷枪实弹的地毯式搜山,但是那些显然比打虎队员<BR>更不适应泰山地貌的老虎,却“神秘消失”了。<BR><BR>  有关部门不得不动用“专家”来为这场老虎风波收场:“目击者都是有辨别<BR>动物能力的成年人,因此可以肯定6月8日至11日之间,泰山东麓确实发现过老<BR>虎。”<BR><BR>  专家认为,老虎可能有三个去向:一是人工饲养的老虎没有野外捕食能力,<BR>有可能已经回到其饲养地;第二种可能则是老虎已经饿死在泰山某个隐蔽的角落;<BR>第三是老虎可能已经离开泰山周边区域。<BR><BR>  这一结论引发了更大的质疑:首先,大规模的搜山根本没有发现老虎的尸体,<BR>饿死一说显然无法成立。说“老虎自己回到其饲养地”,这个饲养地为什么没有<BR>找到?难道老虎会认家?老虎的来源也都难说清,怎么轻易下结论说:老虎具备<BR>“回家”的能力?它们的“家”究竟在哪儿?<BR><BR>  目击证据先天不足<BR><BR>  记者查询所有当地有关报道了解到,引起这场争论的所有老虎目击报告,只<BR>有3例半有名有姓,而且其论述有很多值得推敲之处。<BR><BR>  最早报道是6月8日早上8点左右,一名金姓女孩正与另外两位女孩在距防护<BR>网约六七米的养鱼池边工作。突然,她看到防护网外一个黄毛黑花纹的动物在慢<BR>慢走动,但由于栗子树挡住了动物的头,三人无法辨认。<BR><BR>  金姓女孩在没有看到“黄毛黑花纹的动物”的头部的情况下,便报警说发现<BR>了“老虎”,而黄毛黑花纹的动物,除了老虎,还有很多,比如大型犬。<BR><BR>  而有关部门最早发布的公告,正是在这些村民目击报告的基础上匆忙作出的:<BR>“接群众举报并经查实(此处注意有‘经查实’三字,记者注),泰山东麓发现<BR>三只老虎(一大二小)。”而最后的新闻发布会,3只又变成了“2只老虎”。由<BR>此可见,调查并不严密,结论也相当草率。<BR><BR>  另据了解,在后来当地公安人员对证人的询问中,据说,有“目击证人”又<BR>改口“什么都没有看到”。<BR><BR>  记者回访<BR><BR>  连根虎毛都没有看到<BR><BR>  2005年12月28日,记者再次致电泰山风景区管委,宣教处的王先生在接受记<BR>者采访的时候,语气里仍然带着不解:“没事了。根本就没有找到老虎。”<BR><BR>  记者问:“是没有找到老虎,还是泰山就根本没有老虎?”<BR><BR>  王先生说:“我认为是一场虚惊,费了很大劲,什么都没有找到。”<BR><BR>  记者问:“当地出动了大量的人力去搜山,而且据当地报纸报道,曾经发现<BR>虎粪和虎毛这些直接的证据?”<BR><BR>  王先生:“没有没有。连根虎毛也没有看到。都是骗人的。”<BR><BR>  专家释疑<BR><BR>  盲目从众心态让流言“成真”<BR><BR>  泰山附近的村民是最先发现老虎的人,对于“老虎事件”,他们经历了恐慌、<BR>平静到厌倦的心理历程。老虎是会吃人的,人们为此而恐惧。随后一段时间里老<BR>虎销声匿迹,人们也逐渐了解到这几只老虎很“面”。随着时日增多,人们逐渐<BR>开始担心多日缺吃少喝的老虎可能会铤而走险,袭击村落。由于担心抓住老虎遥<BR>遥无期,村民中开始有了急躁情绪,这种情绪甚至蔓延到了城市中……<BR><BR>  专家告诉记者,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中典型的从众心态。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BR>任周晓虹教授指出:一个幼稚的谣言在农村经常能大行其道的原因,主要是由于<BR>信息不对称、相关知识匮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谣言是从众心理的大范围“发<BR>作”,像一个漩涡,会将越来越多的人卷进去。广大民众对这种违反常识的有关<BR>谣言深信不疑,“泰山老虎事件”概莫能外。<BR><BR>  越是离奇古怪、荒诞不经,人们越是相信,这是传言甚至谣言这个最古老的<BR>大众传媒之所以能持续不衰的魅力所在。<BR><BR>  而最受牵连的自是泰山旅游。泰山上出现老虎的惊人消息让向来坚挺的泰山<BR>旅游大受影响。据说捕虎期间,因为这几只莫须有的“老虎”,泰安市每天的损<BR>耗不下百万元。<BR><BR>  记者手记<BR><BR>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违反常识的事情,譬如朝阳北路出现老虎<BR>之类。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有一句名言:“群众不善推理,却急于采取行动。”<BR>群众的这个特征在一些非常事件,尤其是带有蛊惑性的突发事件中总是可以得到<BR>重复性的验证。<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6-1-5 14:28 | 只看该作者
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二 贝加尔湖调水到北京<BR><BR>记者:唐逸<BR><BR>  贝加尔湖漂流北京 指鹿为马乱点鸳鸯<BR><BR>  新闻回放<BR><BR>  2005年5月21日,一则“贝加尔湖引水项目俄方正与水利部磋商”的新闻一<BR>出笼,就引来各方的高度关注,该报道称:“中国水利部国际合作司外事处处长<BR>助理向记者透露,俄罗斯方面曾向我国水利部就贝加尔湖引水一事,主动表达了<BR>寻求合作的意向。就这个意向,俄罗斯方面已跟我国水利部接触过多次。水利部<BR>国际合作司外事处正在搜集包括蒙古‘北水南调’项目在内的有关资料。同时,<BR>中国水利部的一位新闻发言人告诉记者,要实现这种跨国调水的设想,中、俄、<BR>蒙三国政府肯定要谈判协商,只有达成政府协议,才能保障项目的最终实施。同<BR>时,他表示,由民间公司先期运作,最终促成政府间的合作也是值得期待的。关<BR>于《北京市民有望喝上贝加尔湖水》的报道刊登后,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在采<BR>访中,水利部新闻发言人向记者表示,希望能随时向他们通报相关最新情况。”<BR><BR>  记者调查<BR><BR>  原是假新闻<BR><BR>  正在大众面对这则惊人的新闻疑惑时,2005年5月25日下午,水利部紧急召<BR>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顾浩特地出面澄清讹传,他指出,水利部没有“国际<BR>合作司外事处处长助理”这一职位,而且水利部从来也没有研究过从俄罗斯贝加<BR>尔湖向中国调水,也没有就此类工程与任何外方进行接触。<BR><BR>  2005年12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2006年新年招待会上,水利部新<BR>闻发言人助手杨得瑞再次介绍,2005年水利部正式开过两次新闻发布会,发布印<BR>象最深的新闻就是澄清中国要从贝加尔湖调水传闻。“这个传闻影响很大,是不<BR>实新闻!”<BR><BR>  本报评选“2005年十大科技假新闻”时,记者特意联系了最初报道“中国要<BR>从贝加尔湖调水”这一事件的某报记者。她表示:“为此事我已受到了批评,不<BR>想再提了……”<BR><BR>  专家论证<BR><BR>  5大原因阻碍"跨国姻缘"<BR><BR>  《北京市民有望喝上贝加尔湖水》为何“荣登”“2005年十大科技骗局”榜?<BR>从贝加尔湖引水到北京为什么是件遥不可及的事?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贝<BR>加尔湖科学考察队队长陶宝祥,作为2005年8月刚从俄罗斯贝加尔湖科学考察回<BR>来的专家,他再一次从五个方面对“贝加尔湖引水到北京”这条假新闻进行了揭<BR>露。望梅止渴天文资金从何而来?陶宝祥说,尽管贝加尔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BR>的淡水湖,但北京人要喝上甘甜的湖水无异于“望梅止渴”。相较于我国浩大的<BR>“南水北调”工程,引贝加尔湖水的投入是无法用“大脑”想象的。“南水北调”<BR>东线输水主干线长1156公里,中线总干渠长约1300公里,两条输水干线有很多现<BR>成的河流、湖泊可利用。而从贝加尔湖调水到北京的距离最短也不会少于2000多<BR>公里,而且沿途基本没有什么可利用的现成河道。目前“南水北调”三条调水线<BR>路的总投资额将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仅今年一年就投入了1000多亿元。如果真<BR>要从贝加尔湖调水到北京,实际工程量可能是“南水北调”的数倍或几十倍。<BR><BR>    水中捞月贝加尔如何翻越千米高原?<BR><BR>  从贝加尔湖引水到北京必定要面临扬程的问题,从海拔455米的贝加尔湖提<BR>水到海拔1000米的蒙古国境内,高差超过了500米,而且距离又相当长,一定要<BR>建非常多的扬水泵站。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其他国家解决长途落差成功的先例。另<BR>外,贝加尔湖的冬季平均气温都在零下38摄氏度,湖面封冻约90厘米厚,虽然从<BR>深水处照样可以取水,但在施工、防冻技术和设备方面,肯定增加了难度和不菲<BR>的费用。饮鸩止渴国家安全如何保障?<BR><BR>  从贝加尔湖引水进京,途经三个国家,距离超过2000多公里,需要中、俄、<BR>蒙三国共同协作,各方的利益都要协调,难度绝不可小觑。“从贝加尔湖调水比<BR>南水北调工程更复杂,难度无法想象,即使沿途没有断裂带,2000公里水路的管<BR>理就是一个大问题。”<BR><BR>  陶宝祥介绍,现在,国与国之间的铁轨都不可能通用,更何况首都的供水交<BR>给别的国家,这无异于在脖子上架着一柄利剑。<BR><BR>    画饼充饥长途到京能提供多少水?<BR><BR>  贝加尔湖每年有50亿立方米左右的水外流,调水量如果超过这个数字,就可<BR>能会给贝加尔湖的生态环境带来破坏。经过沿途2000余公里的渗漏、蒸发,那么<BR>从贝加尔湖取水口到北京,我们到底能收到多少水呢?陶宝祥举了个很形象的例<BR>子:北京市每年需要40亿吨的水才能达到基本供需平衡,但是北京自身能够提供<BR>的水量不到30亿吨。北京每年用水量存在约10亿吨的空缺,“南水北调”的贯通<BR>将给北京每年调水10亿吨。这样一算,我们有什么必要舍近求远从贝加尔湖调水<BR>来呢!更何况,北京现在人均日用水量大约在350升,而兰州却只有200升左右,<BR>北京的节水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还没有干渴到要从别国引水的程度,所以,这<BR>是那条假新闻中根本没有考虑的。<BR><BR>    一相情愿俄罗斯愿意调水吗?<BR><BR>  刚从俄罗斯考察回来的陶老师介绍,长期以来,俄罗斯人对贝加尔湖有一种<BR>情结。他们称:“贝加尔湖是俄罗斯最珍贵美丽的装饰品,世界上任何其他湖泊<BR>都不能与它相比。”为了保护贝加尔湖,俄罗斯政府已经停止对湖边用地的审批,<BR>并考虑将其位于上游的造纸厂搬迁。去年中俄石油管道项目的谈判中,许多俄罗<BR>斯专家担心输油管道泄漏将会对贝加尔湖造成污染,这也是后来安大线没有被通<BR>过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的石油管道线路则从贝加尔湖北部绕过,最大程度地减<BR>少了污染贝加尔湖的危险。对于这个“富裕之湖”的保护问题,俄罗斯政府向来<BR>都高度重视,石油管线都被“叫停”,更何况抽取如此巨量的水,这无异于在俄<BR>罗斯环保专家心口插刀子。陶宝祥告诉记者,他们与俄罗斯方面接触后得到的结<BR>论是:“俄罗斯对从贝加尔湖调水不予考虑!”<BR><BR>  记者手记<BR><BR>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远水解不了近渴!宏伟构想要建立在扎实的科学论证基<BR>础上,否则难免沦为愚人节的玩笑,成为空中楼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6-1-5 14:29 | 只看该作者
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三  伪科学成诺奖之星<BR><BR>记者:刘慧<BR><BR>  “诺奖新星”原是谣传  今人叫屈是何居心<BR><BR>  新闻回放<BR><BR>  张颖清之死引发“冤案”之争<BR><BR>  2005年1月26日,新华网山东频道一篇名为《中国科技界悲剧———山东生<BR>物专家张颖清含冤早逝》的报道将张颖清以及他所创立的全息生物学说再次推向<BR>公众领域。报道称:“乱扣伪科学帽子的后果使张颖清的命运急转直下,他创立<BR>的全息生物学在学术上遭到封杀,其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被取消,研究<BR>经费无人支持,申请评奖无处受理……”<BR><BR>  2005年10月20日,在位于北京朝阳门内大街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BR>会议室,又召开了一场题为“张颖清事件的反思———纪念张颖清教授逝世一周<BR>年”的学术讲座,参加讲座的有关人员宣称:“张颖清教授是原山东大学全息生<BR>物研究所所长,极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由于个别‘反伪斗士’不问青红皂<BR>白将全息生物学打为‘伪科学’而消失。”<BR><BR>  张颖清到底是何许人也?是伪科学的传播者,还是“诺贝尔奖希望新星”?<BR><BR>  记者调查<BR><BR>  张颖清身世真相大白<BR><BR>  张颖清生前曾经是山东大学教授,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据方舟<BR>子调查,张颖清曾是针灸医生,在20世纪80年代创建了所谓“全息生物学”,杜<BR>撰了“全息胚”、“全息元”之类的名词。<BR><BR>  山东大学哲学系前系主任周立升教授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证实,1984年持<BR>电大文凭的张颖清是被作为自然辩证法的专家引进到山东大学的。当时考虑到张<BR>颖清是搞全息生物学的,曾经想把他推荐到生物系去,但是没有得到生物系专家<BR>的认可,此后在山东大学20年,他从未进入过生物系,他的理论也从未被生物系<BR>专家所接纳。<BR><BR>  到了1990年,张颖清离开哲学系,创建了全息生物学研究所,同时在新加坡<BR>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会上,张颖清被选为“国际全息生物<BR>学会终身主席”。此后几年中全息生物学在全国迅速打开影响。<BR><BR>  专家回访<BR><BR>  全息生物学被学术界完全否定<BR><BR>  最近,中科院院士,著名生物学家邹承鲁在网络上发表了题为“关于张颖清<BR>问题的情况说明”公开信,首次披露了10年前他所组织的一次中科院生物学部常<BR>委扩大会的详情。<BR><BR>  北京科技报: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张颖清及其全息生物学的?<BR><BR>  邹承鲁:1995年,我收到一封质疑张颖清全息生物学的文章,当时媒体都在<BR>炒作全息生物学,我对此也颇有看法,我觉得至少从百家争鸣的角度看也完全应<BR>该发表,就推荐给《中国科学报》发表。<BR><BR>  北京科技报:10年前您为什么组织中科院生物学部常委扩大会对张颖清的全<BR>息生物学进行讨论?<BR><BR>  邹承鲁:当时是李岚清副总理下达任务要核实关于全息生物学的相关情况,<BR>因为山东大学向国家领导提交报告,要求重点支持全息生物学的研究,李岚清副<BR>总理批交科学院审查讨论,科学院又将李岚清副总理批件转生物学部处理。我当<BR>时任生物学部主任,组织了一次学部常委扩大会专门研究此事。<BR><BR>  北京科技报:这次会议得出了什么结论?<BR><BR>  邹承鲁:通过调查和会议讨论,完全否定了全息生物学。会后,我还写信给<BR>张颖清,告知他不要继续炒作,否则将保留公布全部调查材料的权利。此后,通<BR>过山东大学的朋友了解到,张颖清也没有继续炒作全息生物学,跟着他做研究的<BR>人也纷纷离开。<BR><BR>  北京科技报:那您觉得这个研究应该属于哪个领域?<BR><BR>  邹承鲁:哪个领域都不是,是他自己瞎编的。<BR><BR>  诺贝尔希望之星的传言从何而来?<BR><BR>  一直为张颖清喊冤的人士,强调的一点是:张颖清本是极有可能获得诺贝尔<BR>医学和生理学奖的,他是在问鼎诺贝尔奖的途中被错误打倒的。<BR><BR>  记者查阅了相关报道发现,这一观点最早见于1990年第一届国际全息生物学<BR>学术讨论会的大会宣言,宣言称:“全息生物学将会成为本世纪和21世纪生命科<BR>学领域前沿学科和带头学科之一。可以预言,全息生物学说的提出者张颖清教授<BR>将获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方舟子认为,那本来就是张颖清本人组织的会议,<BR>不过是自吹自擂罢了。<BR><BR>  除此之外,张颖清也一再声称他曾在瑞典Karolinska医学院做学术报告,而<BR>且在场的诺奖委员会医学及生理学组秘书不仅对他的报告评价很高,并声称将推<BR>荐他为诺奖候选人。<BR><BR>  为了核实此事,邹承鲁曾特意给诺奖委员会医学及生理学组秘书写过一封信,<BR>也收到了对方的回信,大意是张颖清在Karolinska医学院的报告不是应邀报告,<BR>而是由我国驻瑞典使馆推荐的,他在报告后只不过是说了一些常规的客套话,完<BR>全没有推荐他为诺奖候选人的意思。<BR><BR>  大约在1994年或1995年,张颖清的确在Karolinska医学院的主校区和南校区<BR>给中国留学生和学者做了两次报告。这位学者参加了在南校区举行的那次报告,<BR>共有大概15名听众,全部是中国人。实际上,张颖清是受到了驻瑞典中国大使馆<BR>官员的邀请,没有任何Karolinska医学院校方人员参与此事。<BR><BR>  邹承鲁说:“还没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没有在严肃的国际性学术刊物上发<BR>表学术论文,而是依靠报纸、广播、电视或科普刊物的宣传而获奖的。宣称有希<BR>望获得诺贝尔奖只能是他自己的炒作。”<BR><BR>  记者手记<BR><BR>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某些人却借着为人鸣冤叫屈,企图继续在活人的世界制<BR>造混乱和传播伪科学,可谓居心叵测。对于早已离去的人,我们似乎不应该再继<BR>续议论他的是是非非,更何况这实际上是一个早已经盖棺定论的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6-1-5 14:30 | 只看该作者
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四  3万元兜售院士<BR><BR>记者:冯静<BR><BR>  野鸡学院狂抛诱饵 愿者上钩院士被骗<BR><BR>  事件回放<BR><BR>  涉嫌兜售“院士”上百院士名流纷纷上当<BR><BR>  2005年9月7日,本报刊发《中国管理科学院涉嫌兜售院士调查》一文,披露<BR>一个名为“中国管理科学院”的机构涉嫌以3万元的价格对外兜售“院士”称号,<BR>居然有16名真正的中科院院士和4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加入,此外还涉及更多的企<BR>业家、艺术家及名校教授共120人,同时也有诸如刘永好、张曙光、金铁霖、赵<BR>步长等知名人士加入。<BR><BR>  记者调查<BR><BR>  涉嫌兜售"院士"真相<BR><BR>  最早向媒体披露此事的是湖北宜昌的一个医生蒋地厚,他接到了“中国管理<BR>科学院”沉甸甸的申报信函。作为一名普通的社区医生,蒋地厚确实感到自己<BR>“力不从心”,尤其是3万元的高额“院士评审费”,让他产生怀疑,于是向媒<BR>体反映。<BR><BR>  湖北《三峡晚报》调查,这家涉嫌兜售“院士”的管理学院的负责人,是一<BR>个叫关制钧的内地人。<BR><BR>  2005年9月2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关制钧本人。关制钧介绍,自己原在“中国<BR>管理科学研究院”工作,“因为2002年左右,国家对社团进行集中整顿,我感到<BR>被整顿是迟早的事情,于是在香港和我妻子注册了‘中国管理学院有限公司’,<BR>因为香港机构不允许经营,想通过给企业领导者培训运转,我想如果有‘院士’ <BR>的加入,可信度会更高,所以才评选‘院士’”。<BR><BR>  关制钧告诉记者:为了增加学院的可信度,他们成立以来,向全国各地各个<BR>领域的专业人士寄去了“3000到4000封评选院士的信函”,其中,明确回复有意<BR>向担任“院士”的有“1000到1500封”。“这些人都是自愿加入的,他们如果不<BR>愿意,我哪敢把他们的名字挂在网上!”关制钧告诉记者。<BR><BR>  当事人讲述<BR><BR>  王忠诚院士:我们完全不知情<BR><BR>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也是“中国管理科学院院士名录”中的一位。2005年<BR>12月28日,他告诉记者:“我完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莫名其妙地成了‘中国管<BR>理科学院的终身院士’。”同时王忠诚也谈道,“在一个时期以来,这样的事情<BR>发生太多了,很多人甚至打着中央领导的旗号或者工程院某某领导的旗号来对院<BR>士行骗。”至于关制钧提到的“自愿签字”等事情,王忠诚院士表示自己根本不<BR>清楚。<BR><BR>  王忠诚院士坦言,类似这样打着“院士”旗号的事件对他们的损害很大,这<BR>件事情发生后,“我就马上告知了工程院的负责人员,要求退出这种机构的所谓<BR>‘院士’。我告诉过我的工作人员,对于那些跟‘要钱’沾边的,都要注意,决<BR>不能给一分钱”。<BR><BR>  专家抨击<BR><BR>  兜售“院士”明显有欺骗性质<BR><BR>  据介绍,针对越来越多的骗术指向院士,中国工程院专门派出学部工作局于<BR>去年10月底在中国工程院网站上发布了《关于所谓“中国管理科学院”聘请院士<BR>和兜售“院士”称号有关情况的说明》。指出:“经向有关部门和法律机构调查<BR>和咨询,情况基本清楚。所谓的‘中国管理科学院’是在香港注册的‘香港中国<BR>管理学院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其以‘中国管理科学院’名义所从事的在国内<BR>聘请院士和兜售院士的行为,已经超出了它的经营范围,而且带有明显的欺骗性<BR>质。我国于 1996年注册成立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已以涉嫌诈骗的名义<BR>向公安部和工商总局等部门进行了举报。”<BR><BR>  针对此事件,2005年 12月27日记者采访了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生<BR>物学院士邹承鲁。他认为,“媒体对于院士的炒作过于厉害,于是给了一些骗子<BR>可乘之机”。在大众开始关注院士群体的同时,很多骗子也开始注意院士群体,<BR>并且利用了人们对院士的尊重来牟取不法利益。一方面,这些人从院士身上打主<BR>意,另一方面,这些人也从那些向往院士头衔的人身上打主意。<BR><BR>  邹承鲁院士认为,真正的两院院士对此机构评出的所谓“院士”称号是不太<BR>在意的。相反,倒是许多追逐名利和想钻空子的人会和这种机构一拍即合,一方<BR>愿意出钱、另一方愿意出头衔,于是促成了交易。<BR><BR>  邹承鲁院士告诉记者,院士们只要对这些人提高警惕,某些不是院士的人不<BR>要过多追逐功利,相信防止上当受骗并不难。当然他也希望媒体和相关单位能够<BR>将打着“院士”幌子的各种行骗行为都公诸于众,能够予以取缔并追究他们的责<BR>任。<BR><BR>  当记者于12月27日采访到何祚庥院士时,他非常气愤地表示,自己也曾经受<BR>过类似事件的困扰,某些自己完全不知道的团体打着自己的名号招摇撞骗,而如<BR>果不是媒体披露的话,自己可能还蒙在鼓里。<BR><BR>  记者追访<BR><BR>  关制钧仍在兜售"院士"<BR><BR>  2005年12月27日下午,记者致电中国管理科学院,以申请院士资格为由暗访<BR>负责人“关先生”。他在电话中说道:“我们的学院是管理方面的,涉及18 个<BR>学部的60多个专业,范围相当广。我们每年有50个院士名额,只要你符合我们网<BR>上的标准,对我们进行申报,我们进行两次审核后,就可以考虑评定。一经通过<BR>马上颁发院士称号。”<BR><BR>  同时他还标榜:“我们院和中科院、工程院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的评定标准<BR>都是透明的,标准和程序都是公开的。”记者追问审核期间还需要做些什么工作<BR>时,他反问:“等着呗,还需要做什么工作呀?”<BR><BR>  也许是记者的采访惊动了他们,12月27日向该院打去电话后,该院的网站至<BR>今便再也打不开了。<BR><BR>  记者手记<BR><BR>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人想走捷径获得光荣和梦想,骗子就永远不会消<BR>失。期望天上掉“院士”头衔的人最终可能会被鸟屎砸中,期望集各院院士于一<BR>身的人最终可能会被功名所累。被利益和荣誉蒙住双眼,即使院士也会上当。院<BR>士和骗子的战争中,院士的明哲保身最终成就骗子的嚣张无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6-1-5 14:32 | 只看该作者
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五  甘肃农妇胳膊长字<BR><BR>记者:吴洣鹿<BR><BR>  特异功能阴魂不散 是人是仙真假立现<BR><BR>  新闻回放<BR><BR>  胳膊上长出英文"Good luck"<BR><BR>  2005年8月中旬,《兰州晨报》的记者鲁进峰接到一个奇怪的线索称,一位农<BR>妇的皮肤上竟“长”出“花好月圆”、“恭喜发财”的祝福语。<BR><BR>  自称长字的农妇叫胡玉芳,家住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甘草店镇好地岔村。<BR>2005年8月16日,鲁进峰在胡玉芳家呆了一整天,可是并没有看到长字的现象,<BR>他写了一篇《兰州一农妇皮肤上长字,专家疑为特异功能》的报道。<BR><BR>  2005年8月19日到8月21日鲁进峰又对胡玉芳进行了第二次采访。这次他请了<BR>皮肤科大夫王国玉一同去了胡玉芳家,并对胡进行了隔离观察。随后又发表了一<BR>篇名为《农妇皮肤上长字续:右臂上出现英文》的报道。该报道称,经过28个小<BR>时严格监控,胡某右臂上出现了一行清晰的红色英文“good luck”。王国玉对<BR>媒体证实,胡玉芳胳膊上的英文单词是“长”出来的,属于一种皮肤变异现象,<BR>而不是人为写上去的。<BR><BR>  记者核查<BR><BR>  专家认定胳膊长字系“人工所为”<BR><BR>  2005年12月26日,本报记者特意联系了《兰州晨报》记者鲁进峰。但他表示:<BR>“时间过得太久,许多事情不太记得了……”<BR><BR>  此时,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走进科学》栏目组刚结束对胡玉芳的跟踪拍摄,<BR>回到北京的该节目编导田园告诉记者,在整个采访过程当中,他们并没有拍摄到<BR>农妇胳膊上长字,相反,发现了三个巨大的疑点。<BR><BR>  首先,据胡玉芳说,每次她“长”字之前先是大片的红疹,过一段时间才会<BR>出现清晰的文字和图案,而鲁进峰却说,他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清晰的英文“Good <BR>luck”字迹。<BR><BR>  其次,字是长在胡玉芳的手臂上,检查是十分方便的,但据鲁进峰说,当时<BR>发现长字的是胡玉芳的女儿,因为是她为母亲做的检查,而且是当专家提出检查<BR>时才被发现的。<BR><BR>  第三,向媒体证实字是“长”出来的王国玉大夫几次都推脱采访,似有难言<BR>之隐。<BR><BR>  记者与胡玉芳取得了联系,当记者问她现在是否还在“长“字时,她说:<BR>“可能天冷,我就不长字了。”既然连长字的原由都弄不清楚,怎么又跟天气有<BR>关呢?据了解,42岁的胡玉芳只有小学五年级文化程度,没有学过英文,既然声<BR>称心里想什么就长什么字,怎么可能会“长”出英文?<BR><BR>  田园说,当时摄制小组将胡玉芳带到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骆志成主<BR>任对她进行了检查。经过骆大夫试验鉴定后认为:胡玉芳患有皮肤划痕症,字迹<BR>是人工所为。<BR><BR>  专家揭密<BR><BR>  揭密长字秘诀,医生称是典型皮肤过敏<BR><BR>  胡玉芳有特异功能还是在作弊?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杂技理论研究会副会长<BR>傅起凤。<BR><BR>  傅起凤介绍说:“在我过去进行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声称具有某种特异功能<BR>的人,常常是在趁人不备的时候做了手脚,让人们误以为真的发生了‘奇迹’。”<BR><BR>  傅起凤说:“在手臂上现字的魔术曾经也做过,通常会用些化学药品使字迹<BR>显现出来。比方利用酸碱反应,先用碱性的东西在手上写上字,随后再喷上点酸<BR>性的东西,字便会显现出来。”科普工作者司马南告诉记者,人的身上是绝对不<BR>可能自己长字的。他说:“此事不能够用‘长’这个概念,‘长’是自动生长的<BR>意思,没有外力作用,所谓‘长’出字来,其实是人故意划上去的,是有人在上面写<BR>了字,从而在皮肤上显现出来,准确地说应该是写上去的。”<BR><BR>  作弊现象呢?司马南解释说,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调查者确实就不了<BR>解情况,没有从这个角度去想;第二种情况是表演者在这个时候掩饰得比较巧妙;<BR>第三种情况是调查者本身对这个事情比较相信,遗漏掉了重要的细节,所以没有发<BR>现事实的真相。同时,司马南还认为这件事情是有人刻意通过这种方式以引起别<BR>人的注意。<BR><BR>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当胡玉芳听到医生说她身上的字是写上去的时候表现得<BR>十分激动,记者咨询了心理专家。专家称,不排除这个当事人存在着一些心理障<BR>碍的可能,她当时曾强烈要求别人给她划,但随后她又似乎对这个动作一无所知。<BR><BR>  另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专家介绍,人工划痕症病例并不鲜见,症状其<BR>实是皮肤受到外力刺激后,血管扩张,引起局部皮肤发生变化,刚刚划完后,皮<BR>肤会出现痕迹,3到5分钟,划过的地方可以出现隆起,严重的甚至可以出现水泡,<BR>在数小时内会有皮肤潮红的现象。<BR><BR>  回访胡玉芳<BR><BR>  称自己身上天天都在“长字”<BR><BR>  2005年12月27日,记者再一次与胡玉芳取得联系。<BR><BR>  北京科技报:您现在的情况怎么样?<BR><BR>  胡玉芳:一直长呢,每天都在长,从7月25日开始一直长到现在。<BR><BR>  北京科技报:今天长了吗?<BR><BR>  胡玉芳:今天忙着做事刚回到家,还没有看呢!<BR><BR>  北京科技报:昨天长字了吗?<BR><BR>    胡玉芳:长了。<BR><BR>    北京科技报纸:长的是什么字呢?<BR><BR>  胡玉芳:不认识,后面长得多的我们不认识。<BR><BR>  北京科技报:每天一般什么时候长呢?<BR><BR>  胡玉芳:一般晚上9点或11点多。<BR><BR>    北京科技报纸:长在什么地方呢?<BR><BR>  胡玉芳:除了脸上其他的地方都长过了。<BR><BR>  北京科技报:长字之前有感觉吗?<BR><BR>  胡玉芳:没有什么感觉?反正就是心里烦躁,可能是精神压力的原因吧。<BR><BR>  北京科技报:真是天天都长吗?<BR><BR>  胡玉芳:反正一看它就长,有时烦了就不想看,我不看就不长字。<BR><BR>  记者手记<BR><BR>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身上会“长”字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所谓特异功能<BR>的说法也无法让人信服。胡玉芳生活的村庄经济比较落后,人们文化程度不高,<BR>她自己也只读到小学五年级。因此,她身上所谓“长”出来的字,也都是最常见<BR>的吉祥话和励志成语,并且都是简体字。假使在她身上能“长”出《周易》或者<BR>是复杂的八级英语词汇,也许真可以称她为“奇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6-1-5 14:33 | 只看该作者
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六  八卦专家预测第十大行星<BR><BR>记者:李婵<BR><BR>  太空铭刻大师美名 迷信堪比科学灵光<BR><BR>  故事回放<BR><BR>  2005年7月29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太阳系内的<BR>第10颗行星!这颗行星大小相当于冥王星的1.5倍,与太阳的距离是冥王星的3倍。<BR>它被命名为2003UB313。<BR><BR>  消息宣布的第四天,一篇题为《65年前他预测出第十大行星》的报道出现在<BR>了《华西都市报》的头版上。报道称,“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李力知研究员立即<BR>向本报报料称:‘早在65年前,第十大行星就被四川天文学家刘子华运用《易经》<BR>八卦推测出来了!当时还得到过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评审,轰动了天文学界。’”<BR><BR>  报道转述李力知介绍时称,“1930年1月,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了太阳系的第<BR>九颗行星冥王星后……当时只有27岁、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四川人刘子华发现,太<BR>阳系的各星体与八卦的卦位存在着对应关系。依据这个关系,经过反复运算,刘<BR>子华终于第一个算出了第十颗行星的平均轨道运行速度为每秒2公里,密度为每<BR>立方厘米0.424克,离太阳的平均距离为74亿公里,按照希腊神话命名原则,在<BR>冥王星后面的应叫‘木王星’。”<BR><BR>  “刘子华把自己的预测,写成题为《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学》的论文,交<BR>给了法国巴黎大学,作为考取博士学位的论文。论文获得了巴黎大学天文学家的<BR>一致赞赏。1938年,巴黎大学正式授予刘子华法国国家博士学位。”<BR><BR>  消息一出,“四川天文学家”、“八卦”、“第十大行星”几个词语立即就<BR>被各路媒体死死地拴在了一起。<BR><BR>  9天后,著名科技打假人方舟子在本报公开发表评论《欺世盗名的八卦宇宙<BR>论》,对刘子华用八卦推测“木王星”一事,予以了强烈批驳。文章明确指出,<BR>“可以肯定这是一个有意炮制出来抬高刘子华身价的谣言”。<BR><BR>  记者调查<BR><BR>  李力知并不认识“中国哥白尼”<BR><BR>  这位传说中的刘子华到底是谁?<BR><BR>  带着疑问,本报找到了《65年前他预测出第十大行星》这一则报道所说的报<BR>料人———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研究员李力知。<BR><BR>  “这是一个很重要很大的事情!”李力知第一句话就重重地强调。“他是当<BR>时留法的……留法之后,就运用西方的自然科学技术和中国的八卦理论,大概经<BR>过了十年的工夫,得到了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的首肯。他当时发表论文的时候国<BR>际上影响很大。”<BR><BR>  他告诉记者,这位刘子华先生是成都洛带镇人,江西籍的客家人,已于上个<BR>世纪90年代去世。当时赴法勤工俭学。“木王星”的发现,“严格说来法兰西科<BR>学院对他的帮助和营造对他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这件事情是中国的科学家和法<BR>国的科学家在一起共同研究的成果。”<BR><BR>  那么这位刘子华先生与法兰西科学院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BR><BR>  李力知说,刘子华在那里读书,居里夫人都教过他。<BR><BR>  据李力知介绍,他与刘子华并没有过直接的接触;自己所讲的这些都有文字<BR>资料,来自于很多零星的杂志、四川的一些刊物上。他告诉记者,上个世纪的八<BR>十年代,四川地方报纸对刘子华进行了报道,同时被报道的还有一些古代和近代<BR>科学家。刘子华的《八卦宇宙与现代天文学》也在这个时候重印了。<BR><BR>  李力知向记者介绍,当时科技界已经普遍接受了“木王星”这个命名,“国<BR>内后来根据刘先生建立的数学物理方程,用现在的计算机重新演绎过,在逻辑上<BR>没有问题的。这个也是有文献资料为证的。”<BR><BR>  而《华西都市报》的报道称,刘子华运用《易经》八卦推测第十大行星“当<BR>时还得到过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评审,轰动了天文学界”。<BR><BR>  专家抨击<BR><BR>  八卦预测没有科学依据<BR><BR>  其实,几十年前,刘子华八卦推测第十大行星一事早就受到了批驳。方舟子<BR>在批驳的文章中说,“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就已撰文<BR>驳斥过刘子华欺世盗名的行径。”<BR><BR>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研究生导师王俊杰博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这<BR>样评价刘子华的八卦研究:“科学史上并没有写过这些。这是不可信的!”“从<BR>科学的角度来说,这肯定不是正确的,毕竟没有科学的计算。”王俊杰告诉记者,<BR>行星的预测必须基于现有的一些数学定律和物理定律,必须有科学的基础。<BR><BR>  “例如,通过恒星形成来预测行星。”他解释说,恒星形成过程中会演变成<BR>一个盘,一些星际物质就在盘的周围;演化中,密度大的区域不断吸引密度小的<BR>向其聚集,逐渐形成一个球体,最后一个个形成行星。“这需要根据中行星的温<BR>度、质量、体积,对外释放出的引力等,包括分子云吸积的物质的密度等等物理<BR>参数,通过数学和物理的方法,算出最后可能分裂出多少行星。”<BR><BR>  王俊杰说,这种预测从方法来说是很科学的,但要证明这些预测,还必须用<BR>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推理。这种预测我们认为是科学的预<BR>测。凭空进行预测是没有科学性的。”<BR><BR>  “新发现的行星目前距离太阳将近150亿公里,八卦预测的是70多亿公里。<BR>相差近一倍,不太符合。刘子华的预测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没有科学基础,离<BR>科学的观测手段很远。这样预测行星肯定是不对的,更不能相信。”王俊杰表示。<BR><BR>  记者手记<BR><BR>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什么“65年前,刘子华运用《易经》八卦推测出第十<BR>大行星”的消息会受到追捧?就在于有人相信。真相永远只有一个。遗憾的是,<BR>很多人往往在做出偏离真相的选择时,甚至不能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6-1-5 14:34 | 只看该作者
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七  2亿年前化石有鞋印<BR><BR>记者:李婵<BR><BR>  两亿年前流行皮鞋?无知无畏漏洞百出<BR><BR>  事件回放<BR><BR>  2005年5月2日晚间,新华网新疆频道的页面上出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消息—<BR>——《乌鲁木齐一退休教师藏有2亿年前“鞋印”化石》。<BR><BR>  根据报道,化石属于乌鲁木齐市11中退休教师海涛。“在一块2尺见方的岩<BR>石板上,赫然印着一个26厘米左右的鞋印,清楚地显示出这是一只双重封印的皮<BR>鞋印,而在这个鞋印的后半部分,还有一只13厘米长的古鳕鱼化石。海涛老师说,<BR>通过化石背面的受力情况就可以分辨出这是一只左脚踩过的痕迹,是生活在晚中<BR>生代二叠纪时期的古鳕鱼化石,证明化石距今已有两亿年”。<BR><BR>  报道称,此类化石被称为“与地层年代不符合的发现物”,目前仅在美国发<BR>现一例。报道还称,化石的展版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标本馆展出<BR>后引起轰动。<BR><BR>  消息一发布,立即被相关媒体竞相转载。“引起轰动”、“2亿年前化石上<BR>有鞋印”等一时间成为高频用语。<BR><BR>  记者调查<BR><BR>  当事人澄清事实<BR><BR>  2005年5月11日,本报刊发了著名科技打假人方舟子的评论文章《奇怪的化<BR>石奇怪吗?》。方舟子认为,“其真实性是非常值得怀疑的”,“这些专家究竟<BR>都是谁,是什么样的专家,我想这是读者最有兴趣知道的,然而这篇报道却对此<BR>语焉不详。”<BR><BR>  难道真如相关媒体报道的那样,“2亿年前化石上有鞋印”?如果不是,那<BR>么真相究竟是什么?<BR><BR>  2005年12月27日,记者致电居住在乌鲁木齐市的新闻当事人、乌鲁木齐市11<BR>中退休地理教师海涛。海涛老师详细地向记者讲述了发生在他与这块所谓的鞋印<BR>化石之间的故事。<BR><BR>  报道中提及的这块化石发现于1997年。当时,海涛一个人在坐落于乌鲁木齐<BR>市的红山采集化石。“当时并没有预料到有双重缝印的皮底鞋印。发现以后,我<BR>们查资料。做鉴定是没有办法做鉴定的,我国是第一次发现。这与地层年代不相<BR>符合,不好解释”。<BR><BR>  海涛告诉记者,在对化石进行清理后发现,上面的印迹看上去特别像一个鞋<BR>印,双重缝印,皮底鞋。“从形状上来看,好像是在湖边的软泥上,有人穿着皮<BR>底鞋在上面踩了一下。”在后跟处,是一条13厘米大小的古鳕鱼。<BR><BR>  海涛说,自己立即把这项发现上报给了乌鲁木齐市科协,科协把这事情报给<BR>政府。后来,电视台、研究所、文化局都知道了,“专门去出土的地方考察,大<BR>家都发现这是一个很难解的奥秘”。<BR><BR>  海涛介绍说,该化石采集的地方是乌鲁木齐的红山,根据绝对地质年代和相<BR>对地质年代,化石属于晚古生代,地质年代是2.7亿年以前。“那时候地球上是<BR>没有人的,别说是鞋印,就是脚印也是很了不起。‘鞋印’就意味着当时不仅有<BR>了高等生命,而且还有了高度文明。这是很奇怪的事情,没有办法解释,后来我<BR>们查了资料,美国也有发现,时间是1927年。国际上也在研究,这被叫做‘奥帕<BR>茨’,翻译过来叫做‘与地层时代不相符合的出土物’。”<BR><BR>  当事人讲述<BR><BR>  鞋印化石一说源自媒体误传<BR><BR>  “我们自己也没有结论,也就是猜想”。海涛讲述了当时自己对这个发现的<BR>三个猜想:第一个,是不是地球过去有过的远古人类?第二个,是不是外星人来<BR>地球留下了痕迹?第三个,什么都不是。“现在只能这样解释,可能是什么动物<BR>压成的样子特别相似的”。<BR><BR>  “当时我们也不敢这么说(鞋印化石———记者注),害怕太冒昧了,但我<BR>们可以去做科学的猜想”。于是,他写了一篇文章,题为《一种奇特化石的发<BR>现》,总共8000字左右;文中包括了他对化石上印迹的三个猜想。1998年的第2<BR>期的《地理知识》对该文进行了有选择的发表,题目改了,成为《鞋印化石与奥<BR>帕茨之秘》。<BR><BR>  从此,海涛和“鞋印化石”就越传越远。<BR><BR>  专家抨击<BR><BR>  与地质年代不相符发现物没有被证实<BR><BR>  方舟子曾专门撰文,对鞋印化石之类的“与地层时代不符合的发现物”作出<BR>了否定。他认为,“如果海涛手上的化石引起了古生物学家的兴趣而做出专业鉴<BR>定的话,那么我相信其结果会和‘巨人脚印’化石一样,或者是伪造的,或者是<BR>其他古生物化石被误认为‘脚印’、‘鱼鳍’。”<BR><BR>  他说,科学研究有一条被普遍接受的原则:非常惊人的主张需要非常确凿的<BR>证据。进化论是被生物学界一致接受的科学理论,有无数确凿的证据。想要推翻<BR>进化论是一个非常惊人的主张,需要特别确凿的证据,不是靠一个不专业的发现<BR>者的自我宣扬和不专业的新闻报道就能证明的。<BR><BR>  针对此类所谓的“与地层时代不相符合的出土物”,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BR>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古动物馆馆长王原博士在接通记者的电话时,也<BR>表达了明确的否定态度,并笑称欢迎将化石带到研究所进行鉴定。<BR><BR>  据王原介绍,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但都未经科学证实,“我觉得不存在这<BR>种可能性,因为那个时候人类还没有出现。”<BR><BR>  生物的演化具有不可逆性,所以不同地质时代保存下来的生物化石也各有特<BR>色。正因为如此,古生物学者可以根据化石的种类基本判断那个动物所处的地层<BR>的时代。王原介绍说,两个不同时代的动物化石,经过后期地质改造重新埋藏在<BR>一起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即使发生了二次埋藏,也可以从岩石上分析出来。<BR>王原告诉记者,与地层时代不相符合的发现物,真正被证实的还从来没有一例。<BR><BR>  如果不是鞋印,那么海涛化石上的印迹会是什么呢?“我的三个猜想之一,<BR>什么都不是;也可能是某一种动物的印迹。”海涛说。<BR><BR>  记者手记<BR><BR>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结论总是出在证据确凿之后。化石上的印迹究竟是什么?<BR>连海涛老人自己都“不敢说”,“害怕太冒昧”。然而,老人的“奇特化石”却<BR>一不小心成了媒体口中的“鞋印化石”。科学的定论必须经得住反复的推敲和论<BR>证,更何况结论有违被生物学界一致接受的科学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6-1-5 14:36 | 只看该作者
2005年十中国大科技骗局之八  哈佛戴高乐增高神话<BR><BR>记者:罗中云<BR><BR>  假扮高官推销假药  胆大骗子演技高超<BR><BR>  事件回放<BR><BR>  2005年,一种名叫“哈佛戴高乐”的增高药开始风靡大江南北。“哈佛戴高<BR>乐”之所以能极受追捧,还和他所谓“背景”大有关联,比如广告中宣称的“由<BR>美国哈佛大学投资2.5亿美元研制”、“经美国哈佛医学院、中国延边大学医学<BR>院、韩国汉城国立医学院临床实验,显示人体在服用一个星期之后有明显增高效<BR>果”,且已荣获“世界生命医学‘普林那尼’紫心勋章奖”,并得到“世界生命<BR>科学医学会全球认证”等。<BR><BR>  这样宣传,以及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使得全国大量的消费者上当受骗。<BR>据警方的初步查证,仅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武汉地区消费者直接经济损失达<BR>80余万元,其他地区的损失更是难以统计。<BR><BR>  不过,谎言重复一万遍也只是谎言,它总有被戳穿的那一天。2005年6月,<BR>武汉市工商部门接到消费者举报后展开了调查,并于当月13日将线索移送至当地<BR>警方。至此,一出历时一年多,涉及全国的增高骗局也就此谢幕,当事者也各自<BR>作鸟兽散。<BR><BR>  2005年7月和8月,徐能潮和罗佳佳相继被武汉市人民检察院以涉嫌虚假广告<BR>罪依法批准逮捕。武汉市人民检察院负责人还郑重告诫全国消费者:“哈佛戴高<BR>乐”增高药品的宣传广告完全是有人精心编造的虚假广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BR>理局有关负责人也表示:相关部门从未审批过有增高功能的药品,凡宣称有增高<BR>功能的药品都属于虚假宣传。<BR><BR>  记者调查<BR><BR>  “哈佛戴高乐”是吹嘘出来的<BR><BR>  本次事件的一大看点是徐能潮等人在北京策划的一场新闻发布会。<BR><BR>  据新华社的报道称,去年5月,为了使“哈佛戴高乐”能一炮打响,徐能潮<BR>找到了北京一家广告公司,欲搞一次“哈佛戴高乐”的新闻发布会,另一家广告<BR>公司———北京弧线佳宁广告制作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罗佳佳积极参与了策划。<BR><BR>  5月23日,“哈佛代高乐”在中国生产销售的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一家大酒店<BR>举行,不仅请来了某著名节目主持人助阵,在发布会现场出现的还有所谓“国家<BR>食品医药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靖俭”、“中国青少年成长促进会会长李立伟”、<BR>“延边大学医学院院长张植法”及“哈佛大学医学院生命遗传学专家查姆斯教授<BR>及其合作者卡克拉博士”等“嘉宾”。<BR><BR>  令人称奇的是,这些所谓政要、专家组成的“嘉宾”居然全是找来的群众演<BR>员,这些群众演员分别以各自扮演的身份,念完了由罗佳佳专门准备的稿子、为<BR>“哈佛戴高乐”具有神奇增高疗效大唱赞歌之后,各自拿了劳务费走人。<BR><BR>  新闻发布会后,罗佳佳将制作的新闻发布会光碟资料交给徐能潮。新东科公<BR>司继而复制、印刷了宣传哈佛戴高乐产品具有增高疗效的光碟资料、宣传册,向<BR>其分布在全国各地的20多家二级经销商发送。<BR><BR>  在这种广告攻势下,“哈佛戴高乐的神话”渐渐开始被吹嘘出来。<BR><BR>  但是到2005年6月案发时止,“哈佛戴高乐”商标并没有获得国家相关部门<BR>的批准。<BR><BR>  “五维赖氨酸片”本来属于维生素类非处方药药品,用于促进幼儿、儿童正<BR>常发育及年老者的一种营养补充剂,实际出厂价仅25元多一盒,被徐能潮改称<BR>“哈佛戴高乐”,并进行“特别包装”以后,在市场上的售价陡增到四五百元一<BR>盒。<BR><BR>  徐能潮虽然被逮捕,不过,记者日前又从网上查知,徐能潮的那家湖北新东<BR>科药业公司仍然存在,只不过已转向经营一些减肥产品,在其网上公布的包括<BR>“琪美减肥胶囊、丽玛减肥胶囊”等,不过网页上没有公布任何电话及联系方式,<BR>很多设置的栏目处于“信息正在整理添加中”的状态。<BR><BR>  专家抨击<BR><BR>  世上没有增高药<BR><BR>  协和医科大学著名内分泌专家史轶蘩院士告诉记者,人长个儿有两个因素,<BR>一个是遗传,一个是后天的营养、运动因素。如果父母长得比较矮,即便是后天<BR>吃再多的药物、营养品,也不会长得很高。<BR><BR>  人大脑中的垂体,主要是下丘脑部分,分泌生长激素,让人长高。到了青春<BR>发育期的时候,性激素也会促进人长高,这样过两三年或三四年,青春期发育成<BR>熟了,骨骺闭合了,个子也就不再长了。不过,不同地区、不同的民族,或者说<BR>不同的人,其发育时间并不太一致,所以有的人长高早一点,有的人长得晚一点。<BR><BR>  当一个正常的人骨骺闭合以后,是没有办法再让它打开并重新长个儿的。现<BR>在市场上那些吹嘘能增高的产品,像什么增高鞋、增高垫,以及各种所谓的“增<BR>高药”都是没有任何作用的。<BR><BR>  现在真正能使成人增高的只有手术,把骨头打断,然后拉伸,但是这样做不<BR>仅成功率低,而且风险特别高,比如两条腿长短不一,或者骨头接得不端正,向<BR>前翻,向后翻,还有其他的风险,那就不说了。所以现在医学界都不主张这种做<BR>法。<BR><BR>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专家张宝慧也认为,儿童青少年大概从青春期起,<BR>骨骺就开始闭合,并在青春期发育完后完全闭合,长个儿也完全停止。无论你吃<BR>什么药,用什么所谓的增高产品,拉伸器械,都是没有用的。<BR><BR>  实际上,市场上卖的哪些“增高药”都是些保健品,根本就不是药物,也不<BR>是医院针对垂体侏儒病人用的生长激素。而且就算病人用这个,事前也要做很多<BR>检查,不然乱用是有很大副作用的。<BR><BR>  长个儿期间的小孩子最重要的还是注意不要发生什么慢性病,另外注意锻炼<BR>身体,生活规律化,饮食全面,保证营养均衡,其他的都没用。<BR><BR>  靠器械拉伸也不可能,不仅长不了个儿,还容易引起肌肉拉伤。动手术虽然<BR>能使成人增高,但风险很大,做不好可以引起骨髓炎,两条腿长短不一,有的做<BR>完手术后,腿还向外翻,特别难看。<BR><BR>  记者手记<BR><BR>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谎言重复一万遍,它仍是谎言,说谎造假以谋求利益者,<BR>迟早会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代价。对于公众而言,更需要的是擦亮眼睛,敢于怀疑,<BR>敢于批判,不要为一些人或机构的名声所迷惑,真正的尊重科学,用科学的头脑<BR>去识别真伪,让那些“假冒伪劣”永无出头之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1-5 14:36 | 只看该作者
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九  外星人驾UFO来新疆<BR><BR>记者:唐逸<BR><BR>  外星生命不甘寂寞  频频现身联系中国<BR><BR>  故事回放<BR><BR>  新华社南京2005年12月3日电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国际UFO研究专家<BR>王思潮向记者通报,今年9月8日在新疆上空出现的不明飞行物可能与地外智慧生<BR>命有关,基本可以确定其不是人类杰作。<BR><BR>  据王思潮介绍,起先有人认为该飞行物是彗星,但他经过认真观察比较后,<BR>排除了这种可能性。同时,也排除了该飞行物由人工驾驶的可能。<BR><BR>  该消息见报之后,“外星人驾驶UFO光临中国新疆”的新闻顿时传遍大街小巷。<BR><BR>  记者调查<BR><BR>  王思潮:外星人来地球并非没可能<BR><BR>  2005年12月28日,记者为此特意采访了疑不明飞行物与地外智慧生命有关的<BR>王思潮研究员。<BR><BR>  北京科技报:王老师,您能具体谈谈2005年9月8日在新疆上空出现的不明飞<BR>行物可能与地外智慧生命有关的新闻吗?<BR><BR>  王思潮:一家地方电视台向我提供了9月8日正在新疆喀纳斯游览的蒲先生用<BR>数码摄像机拍下的录象,画面很清晰。开始2分钟里,这个UFO的扇形尾部向后发<BR>射出至少5条光束,后1分钟里,头部发光体由亮变暗,逐渐演变成螺旋状发光物,<BR>并快速飞向北方。在此,我要重点说明,先是扇形,之后又呈现为螺旋状发光物,<BR>这两个特征同时出现在同一飞行物上,这在以前还是没有过的。<BR><BR>  北京科技报:关于UFO造假的例子比比皆是,您对这没有怀疑吗?<BR><BR>  王思潮:这个现象不光是在喀纳斯地区被人看见,从济南飞往乌鲁木齐的南<BR>航班机以及从昆明飞往乌鲁木齐的新疆航空公司班机的机组人员,均在哈密飞往<BR>奇台的航线上发现了正在飞行的不明发光物体,持续时间大约10分钟。<BR><BR>  北京科技报:您为何认为那是外星人的飞行器?<BR><BR>  王思潮:我说的是“可能”,并没有“确定是外星人”。在这种高度和速度<BR>下,不可能有东西能悬停在上面3分钟,除非它能反地球引力。目前为止,就人<BR>类飞行器而言,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做出这样可以悬停在空中的飞行器。<BR><BR>  北京科技报:您认为这UFO与地外文明有关,有何根据?<BR><BR>  王思潮:外星人为什么不可能到地球呢?现在的科学界普遍认为外星球距离<BR>地球太远不可能来,但是这只是以我们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去想象外星人的科技<BR>水平。其实就像6000年前的半坡人来想象我们现在的人类科技水平一样,外星人<BR>的科技水平可能比我们现在的科技水平高很多,到地球来不是没有可能。<BR><BR>  专家观点<BR><BR>  如果有外星人也不可能光临地球<BR><BR>  外星人究竟能不能穿越星际“光临”地球?<BR><BR>  天文学家、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告诉记者,最近的一个恒星和地球的距离是<BR>4.2光年,“如果有外星人,那么基本上可以认为他们不可能来地球,因为智慧<BR>生命没有可能在宇宙间进行星际旅行”。<BR><BR>  他指出,认为外星人几乎不可能抵达地球是基于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外星人<BR>通过星际旅行抵达地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的主要依据是:恒星间的距离过于广阔。<BR>而根据相对论,有静止质量的物体运行速度不可能达到或者超过光速。“光速不<BR>可超越”原理本身就是科学发展的产物,并且这一原理被越来越多的证据所支持。<BR>假设外星人“光临”地球,为何会躲躲闪闪。<BR><BR>  王思潮认为,智慧生命不用越过相对论也可以实现星际旅行。“如果距离地<BR>球100光年左右有外星人存在,他们用一半光速的速度飞行,大约200年就可以抵<BR>达地球,如果外星人有2000年的寿命,这种旅行就是可能的。”王思潮说,这些<BR>反对外星人可能抵达地球的专家,大多是站在现代地球人的立场上看问题,而外<BR>星人的技术完全可能比目前地球人类的技术先进百年千年,甚至上万年。<BR><BR>  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说:“就目前科学发现来说,人类没有确凿证据证明有<BR>外星人的存在,或者说他们来到过地球。因此我们不能把UFO和地外文明联系起<BR>来。”<BR><BR>  “外星人如果可以来到地球,那么他的智慧要比我们高出多少啊,他的能力<BR>是我们地球人所不能想象的,真到那种情况人家就完全没有任何必要躲着了,要<BR>不就让你看得清清楚楚,不想让你看见的话,打死你也看不到,根本没有必要躲<BR>躲闪闪”。<BR><BR>  专家抨击<BR><BR>  “排除”彗星和飞机就能确定是外星人飞行器?<BR><BR>  对于王思潮的“排除”推理法,方舟子认为,姑且相信“彗星”和“飞机”<BR>这两种可能性被排除,但是它就不可能是别的天文现象、气象现象或其他自然现<BR>象?怎么可能在轻易排除了两种现象之后,就认定那可能是外星人的交通工具?<BR><BR>  有证据显示,中国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已有上万例不明飞行物的记录,95%<BR>已被证明是天文、大气、地球磁场现象,没找到一例可以证明地外文明存在的确<BR>凿证据。更何况,很多时候,我们的眼睛、以及普通摄像机告诉我们的景象往往<BR>是靠不住的。对于远处的物体及其运行轨迹,我们看到、摄下的只是它们在空中<BR>的投影。<BR><BR>  记者手记<BR><BR>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骗局就是在以讹传讹的过程中产生的,明明是“可<BR>能”,被演化为“肯定”。未知而神秘的事物更要认真推敲、严谨对待!作为一<BR>个科学观点、一个初步的科学结论来发表,就必须找到一定的正面证据。本来<BR>UFO为何物尚需认真判断,假若假新闻“以讹传讹”无疑会误导公众,造成对UFO<BR>的误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1-5 14:39 | 只看该作者
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十  地球人买卖月亮土地<BR><BR>记者:姜莹莹<BR><BR>  月球土地岂能买卖 异想天开贻笑大方<BR><BR>  故事回放<BR><BR>  2005年9月5日,一家名为“月球大使馆”的公司在朝阳区工商部门正式注册<BR>后成立。10月8日,“月球大使馆”的负责人李捷首次接受媒体采访,并公开宣<BR>称要大张旗鼓地卖月球上的土地,虽然他引起了多方的质疑,但10月19日,“月<BR>球大使馆”依然热热闹闹宣布正式开盘,有“月球疯子”之称的美国总公司总裁<BR>丹尼斯·霍普还特意从美国赶到北京吆喝卖月球土地的生意。短短3天,顾客盈<BR>门。但3天后,即被北京市朝阳工商分局叫停。11月23日,朝阳工商分局告知 <BR>“月球大使馆”:拟对其作出责令退款、吊销营业执照和罚款5万元的处罚决定。<BR>李捷提出不服处罚决定,申请召开听证会的请求。12月27日,李捷申请复议。<BR><BR>  记者调查<BR><BR>  月球大使馆:<BR><BR>  我们拥有月球的土地<BR><BR>  李捷又名李会民,41岁,河北石家庄人,曾在河北省水利厅工作,1992年下<BR>海,后在北京成立“小秘书电子集团”,后又在某公司打工,从商务代表到销售<BR>部长。现在是“北京月球村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的CEO。<BR><BR>  12月27日,记者来到北京朝阳区深房大厦见到了李捷。李捷声称拥有从美国<BR>的丹尼斯那里购买的“南纬20-24度,西经30-34度的月球土地”,除此以外还自<BR>称“拥有金星和火星的部分土地”。<BR><BR>  丹尼斯何许人?怎么会大言不惭拥有月球土地的买卖权?<BR><BR>  据了解,丹尼斯·霍普曾从事擦皮鞋、口技演员、企业总裁等很多工作。一<BR>天,丹尼斯突发奇想,觉得月亮上面有很多的土地闲置浪费,觉得自己可以作为<BR>一个大地产拥有买卖。<BR><BR>  1980年丹尼斯到美国旧金山土地管理局进行了一次登记证明,证明的内容是<BR>他宣称拥有了月球。随后,丹尼斯又分别写信给当时的苏联、美国政府和联合国<BR>大会,宣布他拥有了月球。他在美国的公司就叫做“月球大使馆”。他的主要业<BR>务,就是向全世界公开地销售月球土地,还包括金星和火星。<BR><BR>  李捷说,2005年8月,他通过丹尼斯的销售网站与之联系,几轮电子邮件和<BR>电话商谈后,8月30日,双方签署“独家经销协议”———李捷作为包括中国内<BR>地、台湾、香港在内的总代理商,独家销售丹尼斯“拥有”的月球土地。<BR><BR>  专家抨击<BR><BR>  法律专家:出卖月球土地是欺诈行为<BR><BR>  目前“月球大使馆”已经停业,工商局作出了“罚款5万元并吊销营业执照,<BR>返还非法所得”的处罚决定。<BR><BR>  工商局认为,“月球大使馆”销售月球土地的经营行为,违反了《投机倒把<BR>行政处罚暂行条例》第三条第11款“其他扰乱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投机倒把行<BR>为”,属于投机倒把行为。<BR><BR>  除此以外,工商局认为“月球大使馆”销售月球土地还违反了《外层空间条<BR>约》第1条规定的,包括月球在内的外层空间应为全人类所有。外层空间法是国<BR>际法,外层空间是全人类为和平目的而开发的,不能成为任何国家、组织和个人<BR>的自然财产。“月球大使馆”不能花8亿美元登上月球,仅凭一声呐喊就宣称自<BR>己拥有了月球土地,只是一厢情愿,一个美丽的梦!<BR><BR>  《外层空间条约》中除指出任何国家对月球没有主权,同时也指出了开发外<BR>层空间应是为了全人类的利益,而买卖月球土地的行为“是买空卖空为自己谋利<BR>益的行为”。<BR><BR>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刘俊海教授认为:月球土地不能成为物权<BR>标的物,所以根本说不上所有权,更没有所有权的买卖。“根据民法通则中对于<BR>物权的解释,物权标的物必须是人力所能支配、控制的,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BR>值的物质形态。不管是丹尼斯·霍普或者李捷对月球都没有支配控制的能力,所<BR>以月球土地只能是物理意义上的物,而不能成为法律上的物”。<BR><BR>  “既然月球都不是物权标的物,那它就谈不上所有权,也是不能进行买卖、<BR>转让的。从这点出发,签订月球土地的买卖合同也都是不合法。”假如有人以<BR>“财产所有权人”的身份出卖月球土地订立的买卖合同,是典型的欺诈行为。<BR><BR>  专家观点<BR><BR>  天文学家:地球人没有对太空的所有权<BR><BR>  注册完了签协议,这套地球人做买卖的方式滴水不漏,但是是否就可以拥有<BR>月球或者是外星土地呢?谁有资格拥有外星土地的所有权?<BR><BR>  李捷这样辩解:“有些事情只管去做,不违法就可以,要去摸索、去探索。<BR>我所作的事情是开路先锋,这时候所有的事情都不可能有特别明确的结果,路是<BR>人走出来的……”<BR><BR>  国家天文台李竞研究员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如果有人真的去“买月球土<BR>地”,他的月球土地的所谓所有权也不会得到任何政府或者国际权威学术组织的<BR>认可。<BR><BR>  太空中的各种星体都是全人类共同所有。从来没有任何国家或个人能将太空<BR>中的星体划归自己,这也是人类良知的一种表现。“近年以来,随着人类探索太<BR>空不断取得进步,除了有人异想天开地要占有宇宙以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太空<BR>探索的伪科学论点”。<BR><BR>  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接受本报采访时说:目前国际认可的<BR>对太空的权利,只有命名权,根据国际天文学界的约定,发现小行星的人有提名<BR>权,无论集体还是个人,观测到一颗未知的小行星,都需经过国际天文学界的认<BR>可。<BR><BR>  当一颗小行星至少四次被观测到,并且精确测定出其运行轨道参数后,它就<BR>会得到国际小行星中心给予的永久编号。但发现者也只有命名权,并不能拥有,<BR>更无权买卖。<BR><BR>  记者手记<BR><BR>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东西虽然美好,但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拥有。不论是<BR>大人还是孩子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美好的梦,在梦里有很多虚幻的东西让我们失去<BR>理智,但梦终究是梦,总会有醒的一天……<B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飞扬围棋网 ( 苏ICP备11029047号-1 )

GMT+8, 2024-11-15 15:36 , Processed in 0.217088 second(s), 20 queries .

since 2003飞扬围棋论坛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