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围棋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8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围棋五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14 22: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刚才看多维新闻网,看到一个博客的文章,关于围棋,写的不错。摘来与各位共享。
                                                 金老师
  中文学校开学了,金某开在上午的“成人围棋初学班”,虽常色诱力迫,然棋仅黑白二色,不够多彩多姿,本人棋力不高,吸引力不强,年久失开(没有人报名) ,我只好将该班结束,去学太极拳,或许太极的哲理、拳的力道有助本人棋道的理解、棋力的提升、棋业的推广。
  下午的“儿童围棋初学班”依然市场大好,照例有些家长来询问。
  问一:我的小孩才六岁,可以报名吗?
  问二:我儿子很好动,您的围棋课可以让他静下来、多专心些吗?
  问三:小儿学棋多年、棋力颇强、可以更进步吗?
  问四:围棋与珠算,那一个较适合我的女儿呢?
  问五:学棋有什么好处呢?
  问题五花八门,金老师简答如后:
  答一:不分蓝绿,只问黑白,凡能辨识黑白、黑白分明者,皆可报名。
  答二:汝儿好动,围棋太静,静则合道,动必适变,动静相宜,刚柔相济,相互平衡,相得益彰。
  答三:强中自有强中手,金老师教棋为次,教思考为主。
  答四:我又不是你女儿,怎知她较适合什么?或什么较适合她?

  最后一问,看似稀疏平淡,却是大哉问,需多些篇幅陈述。
  日本棋院里挂有一条幅,写着:围棋有五得:得好友,得人和,得教训,得心悟,得天寿。日本对围棋的贡献之一,是将围棋传播发扬至西方,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喜欢问:我能从它得到什么?(What’s In It For Me?WIIFM)被问(WIIFM)多、问久、问烦了,日本人自然而然地思索”能从它得到什么“,总结出围棋五得,高挂棋院,公示于众。
  围棋何止有五得呢!金某随意加加减减也有五十得,在我整理出”围棋五十得“之前,先来谈谈围棋的五得,毕竟,日本棋院的招牌掷地有声!
  棋友楸枰相对、手谈攻防,几个钟头默默无言,一个眼神、一抹眉皱,也能心意相随、灵犀相通。盘上坦坦荡荡,无从欺骗取巧、毋需隐藏遮掩,笃实友谊自然地建起。坐隐心谈、水淡君子,"得终生好友",何难之有!
  迁客骚人、雅士文人,寄情方圆、逍遥自在,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凝神静心、陶然忘机,持子临风、其喜洋洋,自然和谐、自得人和。宋代文人范仲淹也是位棋友,并曾立下”吾当着棋史“的宏愿,他以《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传诵于后世,该文中有句"政通人和",怪哉,仲淹棋友怎么没有体会出围棋的和谐面、写下"手谈人和"呢?

  纹枰上,关键处,一个失算、一个不慎、一个误判、一个差错、一个昏着、一个漏勺,导致误失良机、攻守异变、大龙贲死、前功尽弃、全盘皆输、遣憾终生‥‥教训不胜枚举。所有棋类中,只有下围棋的人有覆盘的习惯吧,覆盘就是在记忆犹新时,共同检讨刚下过的棋,棋力就是在不断地覆盘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提炼成的!棋手常能记得多年前所下的棋,这不仅是记忆力好,也必定是一盘刻骨铭心的教训吧!
  围棋,棋技易学、棋道难悟。一般棋手,大多棋臭瘾大,手谈之中,胜常欣然,败必心伤。随年岁渐长、阅历渐深、智慧渐高,纹枰手谈,更能心悟棋如人生── 棋中的实地与厚势、计算与直觉、具体与抽象、微察与宏观、攻与守、进与退、大与小、先与后、虚与实、急与缓、消与长、厚与薄、死与活、取与舍、得与失、胜与负等,不就是人生的缩影;领悟‘世事如棋局局新’,进而从失败中记取教训、挫折中再度奋起、稳定中寻求发展;参悟棋与人生都是很多矛盾的调和,是和谐均衡、是中庸之道。
  围棋是趣味性的全脑运动、智力竞赛,下棋时,运用(训练)逻辑推理、严谨分析、精准计算、直觉判断,需要记忆力、专注力、想像力,讲究平常心,追求无我的境界,有人说它是"头脑体操",金某人说它是"心灵鸡汤"。双脑常动、欣赏棋艺、陶冶心性、修身养性,老人痴呆症从何而至。围棋又名忘忧,忧都忘了,何来忧郁,优哉游哉,聊复尔耳,老而忘忧,乐而得寿,围棋大师吴清源(1914——)就是明证!
  略抒管见,回覆问者,就教先进。
2#
发表于 2008-10-14 22:37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10-15 10:33 | 只看该作者
有点意思,言之有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10-15 11:48 | 只看该作者
得好友,得人和,得教训,得心悟,得天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10-15 21:02 | 只看该作者
好文一篇,仔细品读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10-15 21: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飞扬围棋网 ( 苏ICP备11029047号-1 )

GMT+8, 2025-2-25 18:03 , Processed in 0.102169 second(s), 20 queries .

since 2003飞扬围棋论坛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