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围棋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072|回复: 1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民国围棋棋手简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10-30 13: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广有时间,要把民国棋手梳理一下,争取一周更新两次。
我这个帖子其中定然有错误,还请大家指正,等到贴子在这里刊登一阵子
然后再转发至弈客。让飞扬的朋友先挑挑错,必将在这里错了不丢人,
在弈客那些外人面前错了,就不好了。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23-10-30 13: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双节棍1573 于 2023-11-7 07:04 编辑

首先说明,断定民国棋手的时代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情。如果按出生的日期来计算,顾水如、刘棣怀、过惕生等人均出生于清末;如果按自身的事业巅峰的时代来计算,过惕生的巅峰绝对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所以如何断定这些棋手的时代,变得十分困难。
笔者早年阅读过赵之云先生的著作。赵先生有“以棋谱证明围棋历史”的观点,本人十分赞同。所以本文主要介绍了民国时期(1911—1949)有棋谱传世的中国围棋棋手,加以简介。对出生在民国时期棋,但目前没有找到民国时代棋谱的棋手,但在五、六十年代有对局的棋手,如雷永锡、汪振雄等人,这些棋手的介绍会出现在后面的五、六十年代棋手的介绍中。对于民国时期至今没有找到棋谱的棋手,会列在全文之后,简单的进行提及。目的是将来有人按图索骥,找到了这些棋手的棋谱,这是我之所愿。也方便大家更全面的了解我国民国时期的围棋棋界的情况。
张乐山、汪云峰等人,主要成名在清末,但由于在民国时期有棋谱传世,所以本文也会对其有介绍。对吴清源先生来讲,他在日本的对局已经十分清楚了,但在国内对局部分,还不是特别清楚,所以笔者统计了他在国内的对局部分,并对其生平作简要的介绍。
笔者收集棋谱是不论联棋或是私下对局,或是让子对局都是一并收集的。
按理说这些棋谱并不是正式对局,按照惯例,并不应该收录。但我国的旧棋谱流失情况十分严重,本着能收集一局围棋历史就会更清晰一些的原则,所以将这些棋谱一并收录了。
大部分民国棋手都在新中国成立后,达到了自身事业的巅峰,所以本文给出棋手的对局的总胜负,也包括这些棋手在建国后的对局。
本文中还涉及了一些传闻对局,因为有些棋谱,笔者并没有收集到,但通过当时留下的一些报道,知道一些对局结果,也将这些结果一并列出。我还推测了棋手的段位或级别,这些段位当然指的都是专业段位,但和现在的专业段位大有不同。当时九段大致让初段三、四子。而级位则是差距1级,大致差距1子。而换算到今天的水平,强九段让三、四子是什么水平,这个大家可以自行换算。
限于笔者的所见所闻和围棋水平,这些和简介只能让大家对这位棋手有个大概的印象,不能简单凭此断定棋手的生平。其中定会有些错误,欢迎大家批评和指正。
另外著名围棋历史学家多九公老师提供了不少的资料,使得有些围棋历史愈加清晰,在此特别感谢。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24-3-18 13:37 | 只看该作者
魏海鸿

魏海鸿(1900-1970)湖北江陵人,回族。魏海鸿的父亲魏墨轩是象棋高手。魏海鸿12岁从父亲学弈,后拜师围棋名手段恕三。
下图对局者为左起陈祖德和林勉。坐着观棋者是左起顾水如、魏海鸿。站立者左起王幼宸、刘棣怀、汪振雄。


稍长,魏海鸿因为经营花业,所以往来上海和武汉之间。与当时上海诸位高手争先角胜。
1920年时,20岁的魏海鸿被张澹如二子进行了对局。对局胜负没有记载,当时张澹如的实力在初段至1级之间,推测此时的魏海鸿大致有2级至3级的实力。
越五年,1925年时,25岁的魏海鸿对陶审安互先的对局中,两人握手言和。当时陶审安的实力保守也有初段水平,可见魏海鸿在这五年间实力突飞猛进,已经进步两子,达到了当时职业初段的水平。在这个期间,魏海鸿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就是棋风绵密、细致,算路深远,善于用虚,能不战屈人之兵。据说魏海鸿行棋完全采用新法,其中得力于高部道平为多。可惜目前我收集的棋谱中,没有见到他对高部道平的棋谱。
随着魏海鸿的实力逐渐成熟,他也逐渐开始了与日本来访棋手的对抗。1930年魏海鸿执黑战胜小衫丁四段,这局棋谱我没有见过,不知道双方的棋份如何,推测是小衫丁让魏海鸿先二先,这样30岁的魏海鸿,保守估计为初段水平。
1934年,木谷实六段访问中国, 34岁的魏海鸿执黑与其对局,即使当时木谷实是让魏海鸿二先二对局,证明此时此时魏海鸿有二段的棋份。
1935年木谷实再度访华,仍让魏海鸿执黑先行,证明此时魏海鸿确实有二段实力。和木谷实对战月余之后,魏海鸿在分先的情况下执黑击败顾水如,顾水如当时被木谷实承认有三段水平,可见35岁的魏海鸿也大致有如此的水平。
1939年,已经晋升七段的木谷实,让魏海鸿二子,估计棋份是让魏海鸿先二先。一局棋双方十分慎重,进过了四天打挂,第五天对局方才结束,结果魏海鸿中盘获胜。木谷实的水平当时在日本都是铮铮者,能在让二子局中击败对手,也证明39岁魏海鸿的实力。
1941年,魏海鸿和顾水如对战两局,胜负相当。据说魏海鸿和顾水如曾经
进行了十番棋的对抗,胜负也大致相当。
1942年日本上田一郎四段访华,魏海鸿执黑执白都取得了胜利。同年濑越
宪作访华时,承认魏海鸿为四段水平。因为魏海鸿的实力,他和刘棣怀、顾水如、
陈藻藩并称为海上棋界四家。
1951年初,王幼宸来到上海不久,即以三段的资格和魏海鸿进行友好交流比赛。此局魏海鸿让王幼宸先相先,1子负于对手。
1955年上海市文史馆、文化俱乐部和教育工会联合举办围棋友谊赛,这是解放后上海首次由政府机关出面组织的一场大赛。名手刘棣怀、顾水如、王幼宸、汪振雄、董文渊、曹钧石、林勉、王志贤、陈修崇等都加入了这场厮杀。魏海鸿因为近年来由于体力较差,弈兴阑珊,对局不多见,但适逢大赛,他也参加了这次比赛。结果魏海鸿力压刘棣怀夺得榜首。这是魏海鸿围棋生涯最辉煌的战绩之一。之后,刘棣怀还和魏海鸿下了两局友谊赛,结果双方一胜一负。
1956年1月,在陈毅老总的关怀下,上海文史馆特聘了未满六十岁的魏海鸿进入文史馆。

1956年12月,魏海鸿和过惕生、刘棣怀、顾水如、金亚贤、卢作尧一同参加全国棋类锦标赛围棋表演赛。过惕生获得冠军,刘棣怀获得亚军,魏海鸿的成绩不详。
1958年初,江苏和上海举行棋类友谊赛,双方前三场都是四胜四负。到了第四场,魏海鸿发挥出色击败陈嘉谋,上海队这天三战三胜获得了优胜。
1959年5月,上海举行上海市运动会棋类比赛。预赛中,魏海鸿和慎斐文、邱文雄、王守诚、张国瑾、王成是、胡文元、徐润林、徐敏若、黄长丰、李孝佛一同分在了第二组,结果魏海鸿获得30分(胜1局记3分),以全胜的成绩晋级到决赛当中。
决赛由王幼宸、魏海鸿、赵之华、胡文元、王成是、方翔九、王守诚、徐师复八人参加。实际上的冠军归属就在王幼宸、魏海鸿、赵之华三人之间。前五场魏海鸿全胜。之后魏海鸿负王幼宸和赵之华,而王幼宸获得比赛的冠军。而赵之云却输了3局获得第三。
同年11月,推测由陈祖德、赵之云、赵之华、刘棣怀、王幼宸、汪振雄、魏海鸿八人参加了上海秋季赛表演赛。比赛既有刚刚获得上海秋运会冠军的陈祖德,又有当年正在巅峰的刘棣怀,要夺冠不亚于全国比赛,这次比赛中魏海鸿负于刘棣怀和陈祖德,具体名次不详。
1960年,日本围棋代表团访问上海,魏海鸿在让先的情况下不敌铃木五良六段。
1961年初,61岁的魏海鸿参加了上海市全市冠军赛,在第九轮遇到赵之华,双方弈和。由于资料原因,这次比赛中其它的信息不详。
接着,魏海鸿赶赴北京,参加国家围棋集训队。期间和陈祖德有过一些对局。9月25日,魏海鸿对阵伊藤友惠五段,但未能阻止她的连胜。
1961年底至1962年初,62岁的魏海鸿参加上海市冠军赛。经过预赛,魏海鸿进入了最后十八人的决赛阶段。他先是击败了羊柏生,但连负殷鑫培和陈祖德。但接着击败了王幼宸和吴淞笙,战和了赵之华。最后10轮战罢,魏海鸿获得了第三名的成绩。这次比赛无人全胜,无人全败,争夺的异常激烈,能在人才济济的上海市名列前,茅62岁的魏海鸿还是有高人一筹的实力的。
11月4日,魏海鸿参加了在合肥举办的全国比赛。他被分配到了第一组。第一轮就对有“韧貔貅”之称的孔凡章。孔凡章就是著名女棋手孔祥明个父亲。两人从上午八点,鏖战至晚上八点方才分出胜负,结果孔凡章胜出。第二轮魏海鸿再负于赵之云。第三轮和上海功夫型棋手朱福源相遇,还好击败对手。然后第四轮又小胜董文渊。第五轮对过惕生的对局中,不慎超时作负。后面比赛,身体原因,不得不放弃了后面的比赛。
1964年,国家体委授予魏海鸿四段称号。
后来,魏老就没有参加全国比赛了,主要以培养新人为主。
魏老一生好弈,酷爱饮酒。平时怀中放个小酒瓶,每到紧要关头,就拿出酒瓶,喝上一口,就像抽烟提神一样。然后心满意足的继续下棋。魏老的酒量甚弘,劲敌当前,一杯在手,妙招源源而来。
魏老的儿子魏上吼,曾在安徽大学中任教,在上海也有弈名。其孙魏国瑞,也是业余棋界的好手,在省比赛中也曾名列前茅。
1970年时,魏老在上海去世。留下了一些魏老自己所记录的棋谱,点评的记录和文稿,时间横跨1925年至1964年,共51页。
1971年2月,魏上吼整理了魏海鸿的棋谱共108局,大部分是没有在外面出现的棋谱,装订成了《魏海鸿围棋遗稿》一书,棋谱时间跨度从1926年至1970年,所涉及的棋手有王子晏、山平寿、何星书、吴祥麟、过旭初、刘棣怀、顾水如、林勉、汪振雄、陈祖德、王幼宸等。
后来魏国瑞,将上述两种资料一并捐献给了上海棋牌文化博物馆。目前笔者还没有见到这些棋谱,愿有生之年能见到更多魏老的棋谱。
目前笔者发现魏老棋谱61局,传闻对局28局,魏老共计36胜43负4和1打挂5胜负不明,胜率40.44%。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7 10:14 | 只看该作者
王幼宸
王幼宸(1892—1984),别名启泰。北京人。幼年从父学弈。青年时期,常去海丰轩去向汪云峰、伊耀卿请教,由于对局态度认真,水平不断提高。
据胡静、胡镕《近代鄂人日记所载围棋资料探微》一文,我们可以看到对王幼宸有以下记载
王幼宸在北京经常参加各种棋会。据许宝蘅民国二年(1913)六月三十日日记记载,王幼宸和王蕴登有过对局。两人当时实力差不多。
王蕴登,字步瀛,号甦锋,无锡人,为著名作家、书法家王西神(蕴章)的弟弟,工诗,中年在北京教育界任职时,和京中名手发起公弈,参加者十二人,蕴登赋长诗《公弈行》以誌其事,载于《小说月报》,可备弈界史料。在此次联棋举行后不久,他们十二人又弈了一局联棋,蕴登又作《后公弈行》的诗篇。后到上海时年已垂暮,但以指导棋遣兴,不受酬金,逝世年约六十。不过王蕴登目前我还没有找到他的棋谱,不知道其具体实力。
1917年以前,王幼宸被让三子战胜高部道平,遂列入北方高手之列。高部当时五段,两人对局应该是高部让王幼宸定三,这样推测当时25岁的王幼宸大至有1级水平。
1928年,王幼宸和吴清源有过对局,执黑负于对手。当时吴先生已经执白击败刘棣怀,水平至少是三段,所以36岁的王幼宸保守推测也有二段水平。
不过后来王幼宸的棋艺有些停滞不前。
1934年,吴清源回到国内,再与王幼宸对弈,当时吴先生已经是五段,已让王幼宸先,不过这局棋双方打挂。五段让先是三段,大致推测此时42岁的王幼宸有三段的水平。
1942年9月,王幼宸执黑击败陈藻藩,当时陈藻藩大致有三段水平,所以王幼宸大致也是三段水平。之后,濑越宪作等人访华,承认50岁的王幼宸有三段水平。
1950年5月,王幼宸因工作南迁至上海。7月至9月间,58岁的王幼宸开始与53岁刘棣怀进行定先十番棋赛。当时王幼宸是三段,刘棣怀是四段,应是王幼宸被让先相先。但他以多年未经常对局,技巧恐有荒疏,退至定先开始番棋。按例一方净胜4局便可以改变双方棋份。十番棋终了,王幼宸6胜4负,未发生升降。
第二次升降十番棋第1局于1950年11月12日进行,刘先生以8子半获胜。后来,王幼宸一波三连胜,将两人棋份改成先相先。当时编写《围棋记录》的胡沛泉称这是1950年度中国围棋界值得特记的大事。番棋还没有结束,后面六局先相先的对局,王幼宸取得3胜1和2负的成绩,稍占上风。
1951年4月22日,上海组织春季升段赛,由刘棣怀、王幼宸、过惕生、胡沛泉、王志贤五人参加。
比赛进行了不久,过惕生即赴北京,协商北京棋艺研究社成立的事宜。后面的比赛都没有参加。这样原定要下20局的比赛,缩短为18局。王幼宸以7胜1负,总分635分 ,获得了这次胜段赛的第一位。
1951年7月15日,秋季升段开始。由刘棣怀、王幼宸、胡沛泉、王志贤四人参加。同年9月2日,59岁的王幼宸以2子的优势击败王志贤。总得分从而达到500分,通算第一次大比赛,共得1135分,平均每局81.07分,达到升段标准。由三段晋升至四段。
1951年9月9日,刚刚成为新四段的王幼宸和刘棣怀不免要较量了一番。此局由王幼宸执黑,149手宣布打挂。同月16日,继续至终局,王幼宸携刚成为四段之勇,以3子的优势击败刘棣怀。为自己在升段赛的表现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自此王老在上海成名,他也达到其年轻时都达不到的高度。很多棋手都感觉他比刘老还难对付。
1951年11月至1952年3月,刘棣怀和王幼宸举行分先升降十番棋,前6局刘棣怀5胜1负,将王幼宸降级至先相先。后面4局先相先,王幼宸也只是获得1局胜利。2胜8负结束了本次十番棋。虽然,本次番棋王幼宸落败,但大家公认王幼宸是刘棣怀在上海地区的劲敌之一。
1952年,王幼宸在襄阳公园向刘棣怀挑战,这天王老发挥极佳,大胜刘老,这样的对局在当时极多,双方在多数时间内旗鼓相当。
1955年上海举行胜拔败退战,由刘棣怀、王幼宸、曹均石、林勉、汪振雄、王志贤六人参加甲组比赛。胜拔败退战类似于擂台赛,获胜的人留在擂台上,失败的人下台,换另一人上台挑战。刘棣怀首场击败曹均石后,第2场就负于王幼宸,被打下擂台。55年胜拔败退战的冠军是何人最后不详,但是可见当时62岁王老的实力,在上海乃至全国都属于一流。
1957年8月8日开始,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市围棋比赛。其中最精彩的一局,当是王幼宸对刘棣怀的比赛,最后65岁的王老因时间不足负于60刘棣怀。刘棣怀也因此获得冠军,同时也获得参加当年全国围棋比赛的名额。
1958年,上海开始全市象棋、围棋比赛,最终刘棣怀和王幼宸获得冠亚军,两人双双获得了参加1958年全国围棋比赛扬州赛区的的资格。由于当年比赛扬州赛区是四个赛区中实力最强的一个赛区,所以这个赛区前三名晋级。最后,刘棣怀、王幼宸和黄永吉晋级到最后的决赛阶段比赛中。
1958年围棋决赛阶段的比赛在广州举行。第1轮,王幼宸就击败夺冠大热刘棣怀,由于当时同名次之间比互相的胜负关系,说以这一局,等于王老领先刘老两局。   
至第6轮后,王幼宸4胜1和(有1轮轮空),积分9分,刘棣怀5胜1负,积分10分。过惕生6战全胜,积分12分。但因为比赛是9轮,每轮都有一人轮空,第7轮过惕生轮空,刘棣怀会在第9轮,也就是最后一轮轮空。也就是王幼宸还有三局,如果能三战全胜就能反超过老,获得冠军。不过,王幼宸这轮一招不慎负于郑定远,夺冠瞬间成为泡影。后面虽然如愿击败黄永吉和过老,但也仅以1分之差,落后于刘棣怀,获得亚军。不能不说是造化弄人,王老是有冠军的实力,但运气稍差。
1959年5月上海市举办第三次围棋比赛,刘棣怀没有参加。比赛先进行了预赛的两个组的比赛,王幼宸与邱百明、方翔九、俞螽、朱子照、陈家方、丁杰、赵之华、曹钦深、金继明、徐师复分在了第一组。推测每组前四进入最后决赛,王老轻松晋级决赛后,以7连胜获得冠军,魏海鸿第二、赵之华第三。以67岁高龄,首次获得得上海市围棋比赛冠军,难能可贵。
1960年6月,以濑越宪作名誉九段为首的日本围棋代表团访问中国,团员有桥本宇太郎、坂田荣男等人。这样的阵容我方当时难以抵挡,全部30局对局中,中国棋手仅仅取得2胜1和26负1未终局的成绩。其中的两胜,就有68岁的王老,在让先的情况下击败了濑越宪作名誉九段,实属于难能可贵。此可以视作,王老生平代表作。
1960年10月,王老参加了全国围棋比赛,比赛要进行16轮单循环。开始前3轮王老顺利连胜。第4轮王老负于过老,大约第6、7轮又连输给黄永吉、刘棣怀。好在第8、9轮连胜。第10轮,王老的对手是陈祖德。此时陈祖德己七胜二负,而王老已经是六胜三负,上海队最大的对手,黄永吉当时是八胜一负,领先众人。这样,据陈祖德《超越自我》记载王老和陈祖德赛前私下里有了一番让棋的谈话。不过当天陈祖德下的不好,王老应该生气了,可能心想这样输太丢份,才真下的。而幡然醒悟的陈祖德准备全力以赴时,因为前面劣势太大,最终以1子负于王老。如果陈祖德获胜,第11轮黄永吉还是正常负齐曾矩,那陈祖德和黄永吉两人就同分了,虽然陈祖德因为负于黄永吉,还是排名在黄永吉之后,但还有5轮的情况下,面对只要稍有失误就会让出全国冠军的压力,这样会对黄永吉的危胁更大。第10轮失利后,陈祖德、王老都是七胜三负,而黄永吉当天获胜,为九胜一负,两人都负于过黄永吉,在还有6轮的情况下,等同于两人都同时落后于黄永吉三局,夺冠的机会都非常渺茫了。后面王老全胜,再次获得全国比赛第二名。
1961年9月,日本代表访问中国。代表团有曲励起八段、小山靖男七段、伊藤友惠五段,还有两位当时日本业余棋界高手菊池康郎和安藤英雄。我方提出全部分先,而且还要连下数局。王幼宸的对手是的女棋手伊藤友惠五段,时年54岁,以攻杀凌厉而著称,69岁的王老颇不适应,几度有获胜的机会都失去了。伊藤友惠后来越下越顺,居然八连胜,结束本次访华比赛。客观的说当年中国棋手一方明显是青黄不接,69的王老,和当年只有17岁的陈祖德,都不在巅峰时期,加之分先连弈数局,落后的一方心理压力更大,造成惨败,固然有必然的一面,也有其偶然的一面。伊藤友惠五段也成了王老的禁忌,不能在他的面前提起。
1961年年底至1962年初,王老参加上海市冠军赛决赛阶段的比赛。期间击败了陈定乾、陈华钦、殷鑫培、陈祖德等人,负于魏海鸿,70岁的王老再次夺得上海市冠军。
1962年11月,当年同为70岁的金亚贤和王幼宸参加了全国围棋比赛,是全场最大的棋手之一。王幼宸被分在了第二组。本来小组出线没有什么问题,开局两连胜的第3轮王老不敌年轻的黄良玉,爆出了不小的冷门。然后第8轮王老又不敌薛仰嵩,这样就不得不最后一轮和崔云趾鏖战,但是遗憾落败,以小组第4无缘最后决赛。后来在决赛第二组,王老获得了这个组的冠军,不过第二组冠军,只是全部比赛第14名而已。
1964年,王老被评定为四段祺手。
同年,王幼宸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全国围棋比赛,与金亚贤再次刷新了参加全国比赛最年长的记录。72岁能在全国围棋最高的舞台上竞争,这在现在是不能想象的。前5轮王老全胜。随着,赛程的进行,后面基本上王老胜负各半。最终以24分,获得第8名,成绩虽不是如何惊人,如此高龄,仍能在56位高手中取得全国前十,实在不易。
后来,基本上王老就处于退役的情况下。1980年王老还参加了上海市老同志围棋比赛,真是下了一辈子棋。
王幼宸和刘棣怀等人关系一直不错,但与顾水如交恶。因为王幼宸晋升四段之后,顾水如给当时胡沛泉写了封信,后来胡沛泉将信发表在《围棋记录》中。

  

顾水如在信中称:“……鄙人在三十二年前(1919年)日本人本因坊秀哉来华曾以四段相赠,但生平从未用此名义。贵《记录》论及鄙人往往冠以四段荣位,获诵之余,殊称愧汗。务请以后述及鄙人迳称某某,勿以此相称。……”。说是“愧汗”,但明眼人一看就清楚他是以自己的四段是本因坊秀哉所赠,且是在三十二年前,资格比别人老,不愿意他人与其并称,更显然不愿意与王幼宸并称四段。据赵之云先生的文章中记载,王幼宸见到这封信后数次找顾水如,要番棋争胜,但都被拒绝了,从此两人从此交恶。
据朱伟先生的《上海滩棋人棋事》中讲,五十年代,顾水如在襄阳公园出售指导券,收入不错。王老也仿效印制黄色的指导券出售,由于利害关系而产生了矛盾。两人日后的严重不和,似种因于此。
1956年9月4日在上海《新闻日报》上刊出一篇介绍顾水如的文章,文中说顾老是吴清源的干爹和老师,亲手教他学棋两年多。王老见后大怒,认为此文出自顾老自述,与事实不符,尤其是说顾水如是吴清源老师这一点。因为当年北方老棋手与吴清源下指导棋较多的是汪云峰、刘棣怀、雷溥华等人,如果顾水如可算老师,他们也都是吴清源的老师了。因此,王幼宸立即将剪报寄给在日本的吴清源九段。吴清源收到王幼宸信后,写了一封措辞很客气的回信,信中大意是说,过去少年时,承蒙许多前辈的指点,饮水思源,是不敢忘记的。随信还寄赠《吴清源全集》两卷。后来,吴清源曾出多种传记和回忆录,都未提到顾水如是他老师。
  

于是王幼宸和顾水如的关系就越来越远,几乎见不到两人一起的报道。
王幼宸也很注重新一代棋手的培养,许多棋手都收到了他的指点。王老高龄而棋艺不衰,这与他身体特别强健有密切关系。其实他中年生了一次重病,几乎性命不保。后决心练拳健身,戒绝烟酒,坚持过有规律的生活,数十年如一日,身体变得特别健壮,这无疑是他取得围棋进步的原因。目前收集到王老的棋谱共185局,传闻对局52局。王老的成绩是123胜96负6和1打挂11不明,胜率51.89%。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23-12-9 19:13 | 只看该作者
双节棍1573 发表于 2023-12-7 08:42
吴祥麟
吴祥麟(1880—1946),名定崧,号络岩山人。南京人,生长于上海。幼年便知弈,后经上海名手李祥生 ...



这张中岛比多吉的照片是三四年前在网上找到的,清晰度较差,出处不明,但确实是他本人。幸好当时及时下载,现在已看不到了。互联网不会记得所有发生过的事。


中岛比多吉(1876——1947),是埼玉县人。中岛家原籍京都,江户初创时即以中岛清右卫门为名,以制作驾笼(日式轿子)为业。比多吉父亲中岛抚山(本名庆太郎)不愿继承家业(已是第十二世中岛清右卫门),转给了兄弟,自己成为一位汉学家。比多吉兄弟七人,他排行第七。兄长中有五位从事或曾经从事与汉学相关的事业,其中二兄中岛端、三兄中岛竦是日本有名的汉学家。五兄开藏过继给山本家,是海军舰艇制造专家,官拜中将。


1900年,比多吉从东京外国语学校清语别科(二年制)毕业,在早稻田大学任讲师。1902年应聘到清国保定府警务学堂担任教官。日俄战争(1904-1905)爆发后,加入桥口勇马少佐指挥的特别任务第四班,在奉天(沈阳)以北虎石台附近铁路执行爆破任务,对俄军进行侧面骚扰,随后调入满洲总司令部工作。战争结束后,比多吉应聘为保定军官学堂翻译,在任五年。此后转入天津日军驻军司令部,为历任日军司令官翻译。1923年,任关东厅外交部翻译科长。1932年伪满洲国组建时,比多吉应聘任掌礼处翻译官兼礼官,1934年伪满洲国正式成立时任执政府咨议,曾陪同溥仪访问日本。去职后在关东州任高级官吏。日本投降后归国。


中岛抚山及几个儿子(至少有三、四人)都好奕。1910年高部道平到中国时,让中岛比多吉三子,和段宏业一样。1934年记录称比多吉为三段,1941年的记录称其为四段。


下面是一张中岛抚山摆棋的照片。似乎是记者赶时间“摆拍”的照片,棋盘上仅有白子,棋形也不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23-11-3 22:04 | 只看该作者
双节棍1573 发表于 2023-11-3 12:57
感谢九公老师的回复,老师的博学令人钦佩,期待老师早日讲这些史料收集成册,以传于后世。

麻烦问问老师 ...

高部出游朝鲜、中国是有日记的,详略不明,自述记录游颐和园的日记写的最长。1912年三月高部回国,五月间,有三家围棋杂志同时刊出高部出游朝鲜、清国经历的文章,作者不同,文章长短不一,内容各有侧重,最长的文章连载五次,高部本人署名文章连载二次。应该是三家围棋杂志社之间已有协调。


高部没有详细介绍当时是如何决定升降的,而且三篇文章的记录还有些出入。根据高部本人和关星月的文章,第一天(10月1日)采用中国座子规则,中国棋手执白先行,约定如果高部输了,下一局执白先行。执白先行,双方一先一后,实际是中国古棋的分先,不过高部可能并没完全搞清楚。


中方出场的棋手依次是汪云峰、丁礼民、陈子俊,张乐山,中方执白先行,全败。第二天改为高部让中国棋手先,中方四人汪、丁、陈、张也是全败。第三天(10月3日)高部提出授二子,丁礼民、陈子俊坚决反对,认为高部的要求是“侮辱中国的无理之举,无论如何不能答应。”最后,张乐山力排众议,在棋盘上摆下二子,“我来下吧!”


10月4日,高部在寄给关星月的信中,提到已授汪云峰、张乐山二子,胜五、六局。


另一篇署名为“一记者”的文章,预先声明文章是根据高部的日记写的,如果有错的话责任在记者。这篇文章说与高部下对子棋的中国棋手只有汪云峰和张乐山二人,而且第二天高部就要求授二子。


高部一天下四局对子棋的可能性非常小,下二局是合情合理的速度。对子棋下两天,第一天高部是分先的黑棋(后走),第二天是让先的白棋(后走),都是正常的。这样的话,第三天高部提出下让二子棋虽说有些蛮横,但可以理解。而丁礼民、陈子俊多半还没有与高部下对子棋,坚决反对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虽说中国棋手与高部的棋力有明显差距,然而张乐山先认怂了,且一败再败,使丁、陈再也没有与高部下对子棋的机会。


几篇文章都只记述高部授中国棋手二子,没有提到后来有无升降。高部在后来几次访华的某一记述中提到汪云峰升到二子,说明他曾授汪三子。


高部只发表一局对张乐山的授二子棋谱,显然是有意为中国棋手遮丑,毕竟拿了中国人很多钱。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23-10-30 13:06 | 只看该作者
张乐山
     张乐山(?—1912),安徽合肥人。工诗善画,又善围棋。曾任职山东某县县令。据说一日与客对弈,有钦差过境,竟忘了迎接,被罢了官职。这之后回到了原籍。后又不知何时至北京从名手英星垣学弈
英星垣,生卒不详,人呼小英,旗人。清代最后一个围棋大家周小松时期的二手(当时被大家让二子者)。原本为泥工。自称少年时期研究棋艺极勤,至头触墙壁而不觉。后得到清代大臣孙毓汶的赏识,被其留居在邸中,闲暇时二人手谈。后孙毓汶下世,英星垣才至北京琉璃厂,博彩以资生计。周小松(1820-1891),名鼎,江苏扬州人。清代最后一位围棋大家。孙毓汶(1833-1899),字莱山,亦作来杉,山东济州人。清朝大臣。咸丰六年(1856),以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  
也许张乐山就是孙毓汶去世时,英星垣要在琉璃厂谋以生计时,才从英星垣学弈的。这样大致推测一下张乐山的年龄。也许孙毓汶去世时,张乐山刚好至北京,找英星垣学弈,当时假设张乐山刚好30岁,这样张乐山当生于1869年。但此只是猜想,没有任何的证据。
张乐山一生未与周小松对弈,因此为憾事。但张乐山如果和周小松对垒,那么张乐山的棋份会如何呢?由于两人未能直接对局,只能按两人和周围的对局者的棋份(两人之间是以什么方式来对局)来推测两人对局是什么样子的。目前能找到张乐山和周小松都有对局的棋手只有一人,此人就是罗诗博。
罗诗博,生卒不详。江苏淮安人。多九公老师根据《罗诗博棋谱》的序言推测,其大致去世于清宣统元年(1909)之后不久。《罗诗博棋谱》目前只有序言,书籍可能没有正式出版。据杭州裴玉泉(生平不详)介绍,光绪初年周小松曾先后三次莅临淮安,然而周小松来一次,淮安或是当时居住在淮安的的诸位棋手皆涨一子,单先由五子深入二、三子者,只有裴玉泉和罗诗博。
周小松和罗诗博目前有对局5局。其中让三子1局,让二子4局,都没有胜负记载。而张乐山和罗诗博有对局15局,张乐山的成绩为6胜8负1不明,两人的战绩稍稍相当。如此推测周小松和张乐山对局大致也是让二子和三子之间。当然考虑到周小松,晚年厚利养神,有意将其他棋手的棋份全部减少了一子。所以,如周小松在自身的全盛时期,是有可能让张乐山三子或者以上的。当然仅凭一人的对局棋份推测,还是稍显证据不足,等待有新的证据再为更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23-10-30 13:08 | 只看该作者
张乐山和李子干等人多有对局,后逐渐成为当时我国一流棋手之一。
1909年,高部道平由朝鲜漫游至中国,和中国棋手对局。在让先击败张乐山等人之后,张乐山率先被高部道平让二子进行了对局。
高部道平(1882-1951)。出生于东京。17岁入方圆社,师事岩崎建造。1903年入秀荣门下,被直授四段。1912年升五段。1918年升六段。
据高部道平所著的《围棋圣典》的《绪言》中称高部道平前后和张乐山对弈八十余局,张只是胜十三局。《围棋圣典》这本书我没有见过,不知文中所载的张乐山的棋份是被让先二或是定二子的棋份。从高部道平和汪云峰、段俊良等人的对局均是二子对局,没有见到让先的棋谱,所以推测张乐山也是和这两人一样,是被高部让定二子的棋份。
《围棋圣典》中张乐山胜十三局的记载,即使这个记载为正确的,但目前也没有发现张乐山继续改变棋份的记载。如果张乐山被高部道平让二三二,或是让定三,那么日本方面一定会有所记载,毕竟这是击败我国第一高手的记载,日本方面也会借此宣扬。
然而目前只有两人二子棋份的记载。所以暂时以两人之间的棋份就是二子来判断。被四段让定二子,按当时的棋份张乐山应为1级左右的水平。但考虑到张乐山和国内其他的棋手如汪云峰、陈子俊等人都是分先平下,这些棋手都是在高部道平晋升五段之后,还是仍被让二子有多局棋谱传世,也没有高部道平改变众人棋份的传闻,所以稍稍给给张乐山的定位提高一些,推测他巅峰时期,应该也有五段让二子的实力,即初段的实力。或是有更高的水平。
和高部道平让二子对局后,张乐山来到上海,并结识了棋手吴祥麟。吴祥麟和高部道平下了很多局棋,都是在让二子和让三子之间。推测吴祥麟是被高部让二三二的棋份,当有1级水平。而张乐山和吴祥麟对局10局,都是后走,推测张乐山让吴祥麟先,能让1级1先,当有初段的实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3-10-30 13:08 | 只看该作者
张乐山在北方颇负盛誉,当上海名手设擂台每局棋索五银圆时,张乐山来沪时每局索要十银圆,可见其声望高于南方名手。1912年6月的时,张乐山还和王彦卿有过两局对局,但是到了这年的秋天,张乐山因病入上海广慈医院,不久就因病去世。
目前共收录张乐山共51局棋谱,张乐山9胜18负1和23胜负不明。胜率仅有17.64%。当时有很多对局是不记录输赢和对局时间的,所以这一胜率,是不能证明张乐山的真实实力。以后有机会会将这些没有胜负记录的棋谱,逐一核对其中胜负,相信到时张乐上的胜率绝不是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3-10-30 13:09 | 只看该作者
序言和张乐山部分上传完成

点评

好文!有耐心,有静心,有恒心。我们的棋协一直在干什么。  发表于 2023-10-30 14: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3-10-31 09:51 | 只看该作者
双节棍1573 发表于 2023-10-30 13:08
张乐山在北方颇负盛誉,当上海名手设擂台每局棋索五银圆时,张乐山来沪时每局索要十银圆,可见其声望高于南 ...

现在有AI方便多了,用电脑看下胜率也能以此推测结果吧?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23-10-31 10:10 | 只看该作者
雨骤流 发表于 2023-10-31 09:51
现在有AI方便多了,用电脑看下胜率也能以此推测结果吧?

是的,大部分的结果都能推测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23-10-31 13:14 | 只看该作者
另外,感谢上面两位老兄的评分或留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3-11-1 09:05 | 只看该作者
推敲得很细致。大才只能在民间了,官方靠不住。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 12:5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您的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3-11-1 13:35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想了解这段历史,感谢楼主辛苦收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3-11-1 17: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多九公 于 2023-11-3 22:20 编辑

大约在七年前我发现一些关于张乐山的档案资料,估计现在国内还无人知道。这些资料将在我写的有关高部道平宣统二年(1910)第一次访华的文章中出现,不过提前给出亦无妨。


张乐山,名之仁,安徽庐州府合肥县人。附贡生。光绪二十三年(1897)四月选官抽签的云南广通县知县,系属远省。因亲老,七月以近省改选,抽得山东青州府高苑县知县。


根据张之仁(乐山)自报履历,光绪二十三年(1897)时三十三岁,古人一般记虚岁,故知其生年为同治四年乙丑(1865)。


孔子《论语》中有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这就是张之仁取字“乐山”的由来。然而张却是短寿,卒于民国元年壬子(1912),得年仅四十八岁。


张乐山在高苑县任上约一年半,光绪二十三年(1897)七月任职,二十五年(1899)四月解职,期间似乎还有人临时替班。《清实录》中的《德宗实录》(卷四百四十二)记录:“高苑县知县张之仁,闇于听闻,公事竭蹶,即行革职。”


张乐山的县官实际上是买来的。清朝买官的现象非常普遍,邓元鏸监生出身,他在四川的官职也是买来的。不过,张乐山买的是实任官职,邓元鏸则是署任官职,在四川各地临时补缺。实任在《大清缙绅全书》或《爵秩便览》中有记录,署任一般没有。


高部在《围棋圣典》(金龙堂,1934)中说他到中国是明治四十二年(1909),对张乐山的授二子局八十多局,其中负十三局。这一记录的最后一条与他的原始记录相符,而前两条都有问题。


高部离开日本在明治四十二年七月间,八月一日进入朝鲜,原来预定同年十一月回国,后来改变计划,在朝鲜一直住到明治四十三年(1910)二月底。三月一日应南满铁道会社邀请从朝鲜京城(汉城)出发前往大连。高部在东北地区住了约半年,主要在大连(旅顺),所到城市还有抚顺、奉天(沈阳)、铁岭、长春、哈尔滨、营口,其中在抚顺住了二十天,其余各地都是十天。


高部于八月十一日从大连渡海到天津,八月二十二日从天津到北京,在北京住了一星期。八月二十九日游颐和园,使高部大开眼界。颐和园当时还是皇家园林,非皇室成员一般不能入内,很可能是肃亲王本人亲自带高部进去的。


八月三十日高部从北京出发坐火车前往保定,在保定住到九月十六日,九月十七日经北京回到天津。九月下旬启程往南京,先坐船到上海,再坐火车到南京,住进杨士琦所在的“韬园”。


高部与中国棋手的对局从十月一日开始,最初是分先,采用中国座子规则,最迟十月三日起开始下让子棋。高部在“韬园”住了一个月,后来两次延期在张士瑛家住了二十天,总共在南京住了约五十多天,然后再到上海坐船到大连。原来杨士琦与高部约定再去北京,因发生鼠疫作罢。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一直使用西历(公历),因此上述日期都是公历记录。


高部与张乐山下的指导棋最多,授二子对局总共是72局,胜59局,负13局。杨士琦是安徽泗州人、张士瑛和张乐山都是合肥同乡,二张说不定还是亲戚。汪云峰似乎曾被高部打到授三子。高部的报酬是每星期一百大洋。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23-11-3 12:5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九公老师的回复,老师的博学令人钦佩,期待老师早日讲这些史料收集成册,以传于后世。

麻烦问问老师,当时是一方净胜四局改变棋份,还是六局。按当时让二子的72局,胜59局,负13局的成绩,张乐山应该至少也被降到,定三子了。不知当时有没有这方面的记载,我国古代对棋份的改变,在我见到的文章中都没有,如果有这方面的记载,也会反过来推测我国古代改变棋份的情况。这将是很重要的一个史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23-11-3 12:58 | 只看该作者
总之,感谢九公老师的资料,恶会根据您的贴子重新修改我的文章,十分感谢。

点评

改不改其实无所谓。你用的是已知资料,本身并无大错,只是没有新资料而已。  发表于 2023-11-3 22: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飞扬围棋网 ( 苏ICP备11029047号-1 )

GMT+8, 2024-11-16 11:38 , Processed in 0.170956 second(s), 22 queries .

since 2003飞扬围棋论坛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