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围棋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aob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新中国围棋资料和图片展览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9-8-25 21:52 | 只看该作者
图片再大点就更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9-8-25 22:05 | 只看该作者
这都是60年代围棋杂志上的一些老图片,放大了就不清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08:14 | 只看该作者
陈毅元帅
陈毅元帅是我国现代围棋事业的奠基人。陈毅爷爷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和围棋有着不小的缘份。1921年,陈毅到法国里昂勤工俭学,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和难友们自制围棋,钻研棋艺,消渡时光。回国后,在抗日战争时期,陈毅爷爷在赣南打游击的艰难岁月里,围棋成了陈毅爷爷和同志们闲暇之时最好的休息方式。在挺进苏北的黄桥大战前夜,陈毅爷爷依然抽空和军中的棋友对局。其镇定自若的大将风度感染身边的同志们和周围的朋友。
新中国成立以后,陈毅爷爷是我国的副总理和外交部长,他在日理万机中仍然没有忘记围棋,是我国第一任围棋协会名誉主席,为围棋的开展普及和对外交流,起了决定的作用。
陈毅爷爷有一首围棋名诗“纹枰对坐,从容谈兵。研究棋艺,推陈出新。棋虽小道,品德最尊。中国绝艺,源远根深。继承发扬,专赖后昆。敬待能者,夺取冠军。
陈爷爷爱护关心老一辈国手。解放后,陈爷爷担任了上海市长。他知道要把围棋发扬光大,首先要安排好老棋手的生活。当时的老棋手生活多无保障,只能靠下棋糊口饭吃。哪顾得上培养新人推广围棋运动。陈爷爷多次接见这些老棋手,问寒问暖,并指示先将一些有名望的老棋手安排在文史馆,使他们有固定的收入。在他的关心下,刘棣怀、顾水如、王幼宸、魏海鸿和汪桭雄等老先生先后都当了文史馆观员。后来陈爷爷多次提到要改善老棋手的生活,他经常强调老棋手应当享受教授的待遇。在陈爷爷的不断关心下,老棋手的生活日益改善,他们的工资收入增加了住房改善了,政治地位也提高了。顾水如先生担任了上海市的政协委员,刘棣怀先生担任了市人委的参事。老棋手们吃围棋这碗饭苦了多少年,如今开始扬眉吐气了。他们心里都明白这是陈爷爷关怀的结果。陈爷爷希望他们能把自己的本领拿出来,为祖国的围棋事业做贡献。后来,这些老棋手在培养年青棋手时都是那样的热心,无私,那样的全心全意,几乎看不到一点保守思想。他们都希望年青棋手迅速提高水平,打败自己。这是棋手的最高境界。老棋手所以有这样的品格,是和陈爷爷的品格分不开的。最终培养出了陈祖德和以他为领军的一代新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09-8-26 08: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博浪无槌 于 2009-8-25 21:39 发表
不用急着收藏,肯定还好多呢,等老李慢慢贴……
这事儿以前我也想干来着,一直懒,没动,反正我是挺爱看那些黑白老照片的,好多场景都挺有一种让人触动、感慨乃至震憾的感觉……


看着藏着,再记着,以后俺要是启蒙个啥的,也能说些道道来,倍有文化的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9-8-26 08:42 | 只看该作者
很有感受!
陈主席执政的15年,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16:00 | 只看该作者
文革前安徽围棋,50 年代以来,安徽围棋运动有了新的发展。1956 年,围棋爱好者积极参加围棋活动和对局研究。当时,黄永吉从当涂调来合肥,从事围棋工作。不久,成立围棋协会,吸收会员100多人,经常开展围棋竞赛活动。  1957 年,邀请上海名手刘棣怀、王幼寰、汪振雄、林勉来合肥访问,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张恺帆亲自接见,这次邀请活动对合肥地区围棋的发展,影响颇大。1957 年至1958 年,安徽派黄永吉先后参加华东区和全国围棋比赛,成绩尚好。1959 年,安徽参加了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围棋比赛,黄永吉取得第三名。  1960 年,在全国围棋比赛中,黄永吉获冠军。同年,周恩来总理在上海接见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时说:“安徽围棋活动有成绩,应该多调一些青少年培养”。同年,黄永吉在北京战平来访的日本围棋界元老赖越室作,大长了中国围棋界的士气。同年,从全省各地选调20 多人,其中有优秀少年围棋手王汝南、魏昕等,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的基本功和打棋谱训练,进步较快。  1961 年,陈毅副总理到安徽视察,把新、老围棋手召集在自己身边和他们对弈。当他看到小棋手王汝南和他杀上几个回合,很高兴他说:“我下了几十年棋,你才下一年多,进步很快,赶超日本有希望了。”陈毅副总理的勉励,极大地鼓舞了运动员的志气。同年,黄永吉力挫日本高手—— 专业七段小山靖男。  1962 年,在全国围棋升段赛中,43 个段位,安徽占据了6 名,他们是黄永吉四段、朱金兆四段、史家铸二段、王汝南二段、魏昕(女)初段、胡茂林初段。同年,在北京全国少年围棋比赛中,王汝南、吴传穗双获男、女冠军,魏昕获女子亚军。当时,王汝南是安徽的优秀围棋手,他善思考,善钻研,棋艺进步很快,并趋于成熟,先后6 次参加中国围棋代表队访问日本。在历次访问比赛中,以精湛的棋艺,顽强的拚搏精神,战胜过日本著名九段围棋高手屋原武雄、桥本宇太郎等人,被日本誉为中国“顽强的王君”。他参加过11 次全国性围棋比赛,为安徽围棋事业的发展,为中国围棋赶超日本作出了贡献。1962 年,王汝南在全国6 城市少年、儿童围棋比赛中,一举夺得少年组冠军。同年底,参加全国棋艺比赛,勇胜各路名将,夺得小组之冠。1964 年,王汝南连胜强手,获全国第五名,黄永吉也取得第四名,师徒同列前名,在棋坛传为佳话。同年,王汝南被选入国家围棋集训队。

[ 本帖最后由 aob 于 2009-8-26 16:4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21:10 | 只看该作者
1960年全国棋类锦标赛(10月16日至11月4日)


11月 4日,在文化宫举行了闭幕式。不知谁说了声:“陈老总来了!”
可不是吗,他兴致勃勃地走了过来。在比赛期间他来观战过,但在那种场
合下,无法随意谈话。这次可不同了,围棋手们有好多是他熟识的,他见
了我们可高兴呢。一会儿,他给获得名次的棋手们发奖,当他给我发奖时
亲切地说:“祖德,又见到年了,长得这么高了!棋也进步多了。”

    我说:“我没下好。”

    “得了第三,很不错嘛。”陈老总笑呵呵地把一块铜质奖章给我套上。

    我想:陈老总呵!如果是赛前说我打第三,我是高兴的,但今天我实
在心中有愧。

    发完奖陈老总又和棋手们侃侃谈上了。他先谈了下棋的好处,说下棋
可以锻炼人的头脑,也可以锻炼人的品德,要好好提倡,要在广大群众中
开展这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下棋的人多了,人材也就会越多。要注
意培养新生力量。陈老总再次向围棋手们提出:10年后要打败日本,全国
要有一千万人下围棋。半年前,陈老总向围棋界发出了这一号召,今天他
又一次地重申,这是他的殷切希望,是他的决心呵!

[ 本帖最后由 aob 于 2009-8-26 23:16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21:57 | 只看该作者
1959年上海秋季运动会围棋比赛

   秋季赛对我来说,就是机会来了。虽然在这以前,如1957年我也参加
过市比赛,但那时自己很清楚是个淘汰对象。而这回,我却知道自己成长
了,有实力了。我感到蕴蓄的力量好像要从体内膨胀出来,浑身上下有一
种“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跃跃欲试感,我的眼睛情不自禁地、不可遏
制地注视着冠军的桂冠了。但是面对这么多棋手,尤其是赵氏兄弟,我是
否真正对付得了,还不能说心中有数。

    市比赛采用分组循环制,每组十余人中产生两人进入决赛。第一轮我
遇上了小组的另一个种子选手戴文龙,我很慎重地投下每一着子,开局后
不久就占了上风,优势维持到官子阶段。眼看就要拿到手了,不知是由于
缺乏比赛经验还是过于紧张,我突然下了个自填满,把自己的不少子塞进
了对方的口中。我落下这个子后还未意识到它将带来的灾难,而我那位对
手也根本没想到我会走出这样丧失理智的一着棋。不料在旁边的一位观战
者突然发问:“下这手棋不是要被吃掉吗?”真是旁观者清啊。被他这么
一问,我那对手的眼睛顿时瞪大,等他看清这是怎么一回事时,我那煮熟
的鸭子也就飞走了。

    第一战就败下阵来,以后这么多场比赛如再输一局,那小组都出不了
线,还谈得上什么好成绩?当时我那懊恼的心情就别提了。

    就在这一天晚上,我父亲拉我出去散步,他一点也没责难我,却很耐
心地对我开导,他说先输一局不一定是坏事,说不定还是好事呢,它可以
使你引以为鉴,吸取教训,使你今后的比赛兢兢业业,下得更好。然后他
又给我讲了“塞翁失马”的故事。父亲的辩证法经常使我心胸豁达。这一
天对我来说是难忘的。在初赛的其余比赛中,我这个“塞翁”过关斩将,
一路福星高照。

    决赛采用大循环的方式,我的主要对手赵氏兄弟由于抽签自己先遇上
了。可能是手足情深,不愿自相残杀,他们巧妙地下了一局和棋。他俩显
然也清楚这次比赛的主要对手是我,由于兄弟俩的实力相当,把战胜我的
希望寄托在谁的身上事先难以预料,于是作了如此安排。市比赛时从棋力
上来说我已不亚于赵氏兄弟,然而兄弟俩全力对付我一人,总有些棘手。
只是我这个“塞翁”始终惦记着失马的教训,冠军的桂冠终于被我所夺,
获得亚军的是小赵,大赵屈居第三。当时比我还小一岁,即只有14岁的吴
淞笙名列第六。

    虽然市比赛在我的棋坛生涯中是属于规模很小的比赛,但我想,任何
一个棋手,当他第一次在比赛中取得冠军时总是印象深刻的吧。且这次市
比赛对于15岁的我来说,毕竟是一次真刀真枪的实战。我从1957年的淘汰
对象一跃而成为冠军,确实是一次飞跃了。

陈祖德

[ 本帖最后由 aob 于 2009-8-26 22:12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09-8-26 22:32 | 只看该作者
好大的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40#
发表于 2009-8-26 22:42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贴应该置顶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23:09 | 只看该作者
陈祖德回忆1960年全国棋类锦标赛围棋比赛


比赛场地设在天安门东边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天安门西边是中山公园,
这两个很有气派的公园加上中央的故宫以及气势磅礴的天安门广场,形成
一个宏大的游览区,每天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棋类锦标赛的赛场安排在
文化宫里边的一个大殿里,每天去赛场时我都要在文化宫内漫步游览一番。
历史悠久的名胜、修饰精致的花草以及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雄伟苍劲的古
柏,这是上海任何公园都无法媲美的。

    这次比赛的方法首先采用积分循环制,这是在选手众多而时间不能太
长的情况下一种较好形式。由于是第一次采用这种形式,以至不少棋手不
理解。新事务无论大小,它的出现往往是很多人难以接受的,否则就说明
其并不新。

    很奇怪,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我并没感到紧张,跟几个月前首次参加
国际比赛时的心情大不相同。经过近两年的训练,我的棋风变得锋芒了、
好斗了,再也不是刚集训时那种软弱的书房棋。我的思想也敏捷了,对局
用时很少,当对手落下一只子后,我总是很少思索将将棋子放了上去。由
于我的这种高速度,经常使对手不由自主地跟着快了起来,结果我的对局
往往很快结束。一般棋手要苦斗八个小时的棋,在我这儿老是不到半天就
宣告结束。对此我心中颇为得意,我好像是学校的考场中第一个交上考卷
的信心十足的学生,充满着自豪感。记得一次比赛中我只花了五分钟就把
一个对手击败了,心中很痛快,于是就想进一步突破自己这五分钟的纪录。
这哪是对艺术的态度?这纯粹是虚荣,这是只有未谙世事、未经磨难的年
轻人才会有的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大!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这种无所畏惧
的好胜心也正是获取成功的重要条件。

    我的确是在提高,而且是只有十多岁的年轻人才可能有的迅猛提高。
这种速度的提高往往是旁人估计不到、自己也大觉出乎意料的。“人贵有
自知之明”,所以说“贵”,是因为难能。过高地估计自己会遭失败,而
偏低地估计自己会失去本来可以得到的成功。虽然我已经明显感到自己提
高了,可以搏斗了,但我并未意识到自己已跨入全国冠军争夺者的行列。
上海市冠军和全国冠军之间有好一段距离,谁也不曾想到头一年刚得到市
冠军的少年棋手第二年就可能争夺全国冠军。我的老师们无疑都认为我还
嫩了点。的确我是嫩了点,但有一点却是谁都忽视了,即,我所以嫩是因
为我年轻,而年轻本身就是个最大的优势。我才16岁,我的主要对手大多
已经六十多了。年轻意味着体力上的优势、精力上的优势、思想上无包袱
的优势以及技术上的一天天在上升的优势。年轻这一条优势就可以遮掩抵
消很多劣势。可是很遗憾,不仅我的老师,即便我自己也未充分认识到这
个巨大优势。如果我有较充分的认识,那我将会聚集更多的力量、鼓起更
大的劲头、朝着更高的奋斗目标投入到比赛中,从而也就可能取得更出色
的成绩。可惜!我当时根本没想到冠军这个称号和我有什么关系,我既没
有什么包袱也没有什么压力。我在比赛中过于放松了,除了面临“南刘北
过”这样的谁都不会小看的对手,一般的对局都力图进行速战速决。当我
很快战胜一位对手时,就悠悠然地漫步到中山公园,然后在小吃部里喝上
两杯啤酒,真是心旷神怡。事实上这每一次轻易的胜利和忘形的得意都给
我播下了危机的种子。

    比赛一共要进行16轮,既漫长又艰苦,这是围棋比赛的一大特点。要
取得好成绩,不但要比技术,还要比体力、比精力、比意志、比思想。只
有实力雄厚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又能始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选手才有
可能压倒群雄、夺得桂冠。我具有年轻人天不怕地不怕、敢于拼搏的劲头,
具有旺盛的精力和敏锐的反应,同时也具有年轻人的缺点--骄傲、浮躁
和轻率。

    我的优点使我战胜了心目中最强的两个对手--“南刘北过”。在与
他俩的比赛中我发挥得相当好,我所有的长处和优势都跃然盘上,都在那
一个个投下的棋子上体现出来。这两局所取得的胜利令我自己难以相信。
当然,比赛是双方下的,我固然发挥得好,然而我的对手是否充分发挥了
呢?至今我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可以想象,面对一个16岁的血气方刚的
小伙子,花甲老棋手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包袱。

    我战胜了“南刘北过”,使棋界为之一震。“南刘北过”的时代从此
动摇了。

    我无疑已成为冠军的有力争夺者,但是我奋斗来的胜利却被轻率而导
致的失败糟蹋了。我先后败给黄永吉、竺源芷和王幼宸三人。非常巧,每
盘都输一子,三盘的总和才三子,微小的数字却意味着巨大的失败。败仗
是由轻率造成的,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

    第一场败仗的对手是安徽棋手黄永吉。黄永吉体格魁梧,精力充沛,
年龄三十多,虽然比我大一倍,但无疑还是个少壮派棋手。他的棋细腻扎
实,擅长后半盘收束。1960年他的棋艺正处于巅峰阶段,尽管他过去的战
绩和声望都不如“南刘北过”,但其实力显然是不亚于任何人的一员大将。
面临这样的强手,即使全力以赴,还不知结局会如何。全国赛之前安徽围
棋队曾到上海交流过,那时我胜了黄永吉。本来胜败乃兵家常事,年轻人
的自信却使我以为曾经击败过的今后依然会击败。谁都知道“失败乃成功
之母”,殊不知有时成功是失败之父--轻易的成功会带来轻易的失败,
意外的成功也会潜伏着意外的失败。正因为如此,我在战略上有足够的藐
视,而战术上缺乏应有的重视,没有将种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作充分的估计。
比赛一开始我较顺手,至中盘局势的天平向我这方倾斜了,我感到又可以
拿下了。黄永吉不愧是位大将,临危不乱,顽强不馁,他在后半盘中把一
子的得失都看成生死攸关的大事,他死命地把一个子又一个子抠了过去。
终于,我震惊了:他这一子又一子的积累,使量变成了质变,我的优势动
摇了、丧失了。意外的突变使我紧张起来,但已经晚了!黄永吉的特长正
好压住了我的特短,他那殊死拼搏的劲头和收官技术终于把局势扭转过去,
赢得了宝贵的一子。一子重千金呵!

16轮的比赛终于结束了,安徽黄永吉以14胜 2负得28分获第一。王老
好我都是26分,由于王老胜我,因此他第二,我第三。说实在的,一次锦
标赛中,第一与第二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而第二和第三的差距很不足道。
“北过”排第四,“南刘”列第五,上海小将赵之华获第六。前六名中有
四位上海战将,说明实力之雄厚,但偏偏最重要的冠军被他人所夺,真有
些不光彩。这次比赛共取十二名,较之现在只取前六名来说,能调动更多
人的积极性。

    1960年的全国赛还包括少年赛,河北15岁的棋手王玉才获冠军,上海
11岁的小棋手范玖林得第二,安徽的王汝南当时仅14岁,获第六。

    这次比赛的最大特点是“南刘北过”已不再垄断棋坛了,一批年轻棋
手开始为人瞩目。自1959年初国家抓了围棋运动后,不到两年时间面貌已
有所改观。以前人们认为下围棋非老翁不行的局面已过去,棋坛生机盎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09-8-26 23: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ob 于 2009-8-26 21:57 发表
1959年上海秋季运动会围棋比赛

   秋季赛对我来说,就是机会来了。虽然在这以前,如1957年我也参加
过市比赛,但那时自己很清楚是个淘汰对象。而这回,我却知道自己成长
了,有实力了。我感到蕴蓄的力量好像要从 ...


是,这棋钟真是醒目,应该恢复,外壳改由本榧打造……这业务交给怀旧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23:11 | 只看该作者
第4为1956年后排左起:王幼宸、刘棣怀、汪振雄; 中排左起:顾水如、魏海鸿;对局者左起:陈祖德、林勉

[ 本帖最后由 aob 于 2009-8-28 00:30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09-8-27 23:22 | 只看该作者
瞧瞧,那个年代打谱还是线装书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23: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爱茶 于 2009-8-27 23:22 发表
瞧瞧,那个年代打谱还是线装书呢~~





说得对,确实这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飞扬围棋网 ( 苏ICP备11029047号-1 )

GMT+8, 2024-11-16 15:36 , Processed in 0.134555 second(s), 17 queries .

since 2003飞扬围棋论坛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