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陆续看了几本书:形形色色胜负手(罗)、富士通杯决赛对局详解(程)、围棋月刊合订本。
罗的书不多,这本书看得我昏昏欲睡,没多大感觉。程的这本评点对局关键处很详细,很不错的书!
对局诊断室是我最近花时间最多的两本书,前前后后共花了3个月的时间看完,购于ttkl兄处。坛子里的高手或许会笑话我现在竟还要看这种对局质量很低级的书。但我当年迷上围棋的时候,我最喜欢翻看的就是围棋月刊这个专门介绍业余爱好者对局的栏目(和飞扬棋友一样,大多是成年爱好者)。每收到月刊,就会先阅读这个栏目。我对这个栏目感觉很亲切,对点评老师和对局双方均如此。
时至今日,我仍不清楚这个栏目究竟对我的棋力水平提高有多大帮助,但一直以来就有个心愿,想要一本对局诊断室这样的合订本,来飞扬后终于如愿以偿。飞扬真是个好地方!
虽然有以前的阅读体会,对这个栏目不算陌生。但现在的棋力水平和当时不一样,时间久了,记忆难免遗忘。我觉得有必要再看一遍,重温自个一路自学成才的经历,检验下自个对棋的理解是否有新的体会。以此方式怀念下那段对围棋极度痴迷的岁月。
抱着阅遍天下臭棋而达到学习提高的态度,经过几个月的阅读和打谱,将对局诊断室合订本(1979-停刊)基本看了一遍,和以前的感受有很多不一样。现将读后感总结如下:
1、对局诊断室的棋谱对局质量绝大多数不高,俗手、恶手比比皆是,无厘头手令人啼笑皆非,或过缓或过分的着手令人很难理解。可以说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俗手恶手大全。如果业余爱好者能避免这些个俗手恶手,棋力水平肯定比这些对局者要高很多; 2、对局质量、对局者水平总体上随时间顺序逐渐提高,除少数对局(印象中4、5盘左右)是专业让子棋(陈祖德、倪林强、刘钧、施敏)和定段赛(王昊洋)外,其他对局均为业余棋手之间的对局,对局者棋力水平基本在业3以下; 3前期选评的对局双方大多为成年爱好者,后期选评的对局很多为围棋培训班少儿对局,这和围棋培训市场规模逐年发展壮大有关。选评的棋谱手数基本100手左右;点评的重点基本是布局、序盘进入中盘阶段、定式、基本死活,行棋方向和具体手法等技术方面; 4、点评老师前期笔名有这几个:秋巳、循松、乐骏、悦骅、培新、荔孙、其镈、成然、小兵、勤之、新磊。真名有这几个:朱麟、谢裕国、李青海、邱百瑞、黄进先。点评老师后期基本使用真名:有朱泓、倪林强、刘钧、方捷; 5、栏目中的对局者普遍喜欢请点评老师对其棋力进行评价,我觉得点评老师大多都很客气,指出棋力不足之处和今后努力方向,多以鼓励为主。对棋力评价基本在业3以下,老实说,我觉得这些老师点评这些棋谱绝对是一件特痛苦、抓狂的事。我对当时的围棋月刊对局诊断室栏目刊登棋谱的选取标准很好奇。 6、栏目对局者多为象你我一样,自学成才的爱好者,其学棋情况大致一样,自学多年,看棋书为主,棋力不见长进或长进缓慢,没有高手指导,没有水平相当的对手等等,本人很苦恼,求栏目诊断。这些人让我油然有种亲切感,仿佛看到了我当年的情形。 7、从对局的技术内容看,成年业余爱好者由于都是走自学路子,习以为常的恶俗下法很多,假先手很多,很难改过来,各个技术环节不系统扎实,基本功普遍很差。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死活常型,对局者对局部死活判断不清或估计不足,常常出现盲目脱先或活棋补棋的情况; 行棋方向,大小得失判断不清,时机缓急感觉很差。通过这次打谱学习,我的看法已有所改变。以前我觉得中盘力量是业余棋手的短板,现在我认为死活常型和行棋方向这两项是业余爱好者棋力最不足、也最需要提高的地方。这两项基本功属重中之重。 定式,走错定式、不顾场合照搬定式比比皆是,定式走错这个没什么好说的,教条主义照搬定式是业余棋手的通病,定式变通能力不够; 打响进入中盘第一枪,从布局进入中盘时,普遍不知道怎么走打开局面或巩固优势,没招。优势棋常在这个阶段被逆转; 中盘力量普遍较差、攻击或治孤的手法很沉重,俗手恶手此时双方会一个接一个出现,看得人不亦乐乎,棋下的没有弹性,越走越被动。 在阅读的过程,看到那些恶俗手,使我总能回忆起过去的某时我也曾下出过类似的或同样的着手,那一刻,我开心的哈哈大笑,我觉得我和他们一样,只是一个为围棋终身痴迷并乐在其中的人! 总之,这是一本好书,我要推荐给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