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围棋
标题:
也谈10个月到职业初段
[打印本页]
作者:
dumingbo
时间:
2004-8-26 11:12
标题:
也谈10个月到职业初段
看来偶的标题很能引起大家的兴趣,偶就和大家聊聊。不管大家是否相信,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人10个月到职业初段水平,偶要不是亲眼所见,偶也不信。说实话,不是不信,而是实在不愿相信。人家10个月就到职业水平了,那偶那摸多年了努力算什么,偶气的差点吐血。老天也太会作弄人了,在围棋天赋分配方面也太不公平了,日,太不公平。
我所说的确实是从0到职业初段,两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江苏徐州通过朋友认识了10岁的小李响,以前在徐州的彭城棋院学棋。而我的朋友就是他的教练。当他告诉我着件事情的时候老是说他开玩笑。朋友一恋苦笑对我说,我也不愿相信。可我这个强5段10个月前要让他十几个子,现在却被他反让3子还胜负相当,除了郁闷还是郁闷,小家伙的围棋天赋确实让人震惊。
可惜的是李响并没有走职业道路,他的父母认为职业道路太残酷,胜负太无情,真的是很可惜,两年不见,不知水平如何?
棋友门,羡慕吧!
作者:
wscsh
时间:
2004-8-26 11:49
你吹牛吧!进藤光10个月也没到职业初段!!!!!!!!!
作者:
qimon
时间:
2004-8-26 12:16
可能是棋神直接到小李的腦中
佐為還不算是棋神呢
作者:
雁渡寒潭
时间:
2004-8-26 13:19
我教的学生最快的9个月打上3段!
作者:
狂风一剑
时间:
2004-8-26 15:33
如果是真的,那他父母就是中国围棋界的罪人、中华民族的罪人、全人类的罪人。
作者:
ironhand
时间:
2004-8-26 15: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tjian
时间:
2004-8-26 15:49
牛皮。
作者:
wscsh
时间:
2004-8-26 16:51
我想可能是佐为从小光身上消失后。上了小李的身,让业余强五三个子的棋都是佐为下的,让业余强五三个子后。佐为又从小李身上消失了。所以小李就没有进入职业界了。(但我不知道小李会不会日语)。
作者:
wscsh
时间:
2004-8-26 16:53
请问一下,吴清源学棋10个月后,有职业初段的水平吗?
作者:
我佛慈悲
时间:
2004-8-26 16:54
所以天赋是很要紧的,不是人人接受魔鬼训练10个月就能上职业的
作者:
梦幻彩虹
时间:
2004-8-26 18:15
不可能吧?除非原来就有强五的实力.
作者:
dumingbo
时间:
2004-8-26 19:24
世界太大,想不到搞不懂的实在太多,太多,说实话偶也不相信,去不得不信
作者:
qimon
时间:
2004-8-26 20:07
希望不會只是小時了了
就算是這位小朋友不當職業的
他將來必定有機會和大家在網路上對局
不當職業未必不好.
真的有實力, 職業棋手也會想和他對上一局的.
作者:
bysunchao
时间:
2004-8-26 20:38
喝多了。
作者:
xjc
时间:
2004-8-27 00:39
我也想进行魔鬼训练啊!!!
作者:
li_chen
时间:
2004-8-27 01:15
人才难得,可惜!
作者:
GoWithMe
时间:
2004-8-27 08:54
以下是引用
dumingbo在2004-8-26 11:12:42
的发言:
可惜的是李响并没有走职业道路,他的父母认为职业道路太残酷,胜负太无情
不明白。十个月就主要,这还叫残酷无情! 难道他父母为他找到一条八个月就成职业的其它道路?
作者:
狂风一剑
时间:
2004-8-27 11:40
他要真这牛B,只会让别人觉得职业道路太残酷,胜负太无情。
作者:
macronet
时间:
2004-8-27 21:28
业余1段还有可能
作者:
arss
时间:
2004-8-27 21:48
我也估计是业余1段,而不是专业初段.
作者:
风二中
时间:
2004-8-27 22:17
我看是让强五级3子吧。
要是真如楼主所言,那么这小李响真可谓是古往今来第一人了。
作者:
千里驴
时间:
2004-8-28 02:24
如果是合格的强5,应该是9段让3个胜负相当,所以说你说的情况可能是夸张了点,
如果他能和职业9段被让先互有胜负,那就是真的有职业实力了!
作者:
wxl
时间:
2004-8-28 08:22
强5段是强5级吧,有可能的。
作者:
zhq567
时间:
2004-8-30 11:28
我是TOM8K。我的目标,十个月达到1K。我觉得这对我已经是压力巨大了。唉,比起人家,笨成这样容易吗!
作者:
dumingbo
时间:
2004-8-30 23:36
围棋想说爱你不容易
欢迎光临 飞扬围棋 (http://flygo.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