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围棋

标题: 【转帖】一代宗师吴清源 [打印本页]

作者: macronet    时间: 2008-5-21 20:12
标题: 【转帖】一代宗师吴清源
一代宗师吴清源
  
北京大酱坊胡同口,斜斜的夕阳照在门墩上,一群人正在下围棋。
“走这儿!走这儿!”一只胖乎乎的手伸出去,观棋的人早已急不可耐。
“不行,得走那儿。走这儿棋就死了。”反对的声音压过了刚才支招的人……
在人群背后,一个佝偻、孱弱而又衣冠楚楚的老人也在观棋,笑而不语。沉默一阵后,他伸出手,在棋盘上点了一下,轻声说:“应该走这儿。”
正在下棋的胖子抬头看了看他,见老人神态不凡,随口问道:“您是谁啊?”
老人答:“在下吴清源。”
胖子惊慌失色,“啊”的一声,重重地坐到了地上。
要不是日本NHK电视台记者忠实地记录下了这个片段,光靠讲述,您肯定以为我是在说故事吧。这是十几年前,一代围棋宗师吴清源先生回到故里,探访60多年前曾经住过的宅院时发生的真实一幕。



围棋神童的诞生

1928年,吴清源从这个院子走出去的时候,才14岁,却肩负着养家和求学的责任,东渡日本。
这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吴先生如一抹灿烂的阳光,撒在世界围棋的舞台上,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迹。
几十年后,吴先生再回到昔日玩耍的小院时,已是夕阳西下。
吴清源名“泉”,字“清源”,算命先生说:“这个孩子一生都和水有缘。”
1914年农历五月,吴清源先生出生在福州。出生的那个傍晚,窗外大雨瓢泼,雨水慢慢地涌进了卧室,一直淹到了床边。
眼看孩子就要出生,全家人十分着急,只好把吴清源的母亲挪移到两张八仙桌上,垫上棉布。虽然是大水漫屋,但总算平安,吴清源顺利出生,不过,可能是因为受到惊吓的缘故,他从小身体就很弱。
吴家是福州四大家族之一,吴清源的祖父吴维贞是清朝福建的盐道台,握有向整个福建供盐专卖权,偶尔也销往台湾。生意做得很大,实际上是个半官半商。
吴清源的外祖父张元奇,原是西太后身边的官宦,后来被贬至浙江、湖南、福建等地。“中华民国”成立后,张元奇成了曾做过大总统的徐世昌的家臣,张元奇最后的一个官衔是奉天省长,最后告老还乡。
吴清源的母亲张舒文长年跟随祖父到各地就任,颇有外交风度,通达人情世故,很小就拒绝缠足。当时中国上流社会嫁女儿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必须缠足,张元奇对女儿说,如果真因为不是小足而嫁不出去,那你一辈子呆在娘家好了。
张元奇和吴维贞都是福建人士,早年便认识,后来成为好友,于是结为亲家。张家女儿张舒文和吴家儿子吴毅结婚时,女方17岁,男方20岁,介绍人是徐世昌。
吴清源的父亲吴毅出生的时候,吴维贞已经快70岁了,吴毅是他五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
那个年代的有钱人家,一般是把长子和次子送到美国或英国留学,而第三个儿子以下,则送到日本留学。有留学经历的人,回国好找工作。
吴毅去了日本留学,留日期间,迷上了围棋,回国时,带回来大批的棋谱和棋书。
学业结束的吴毅进了北洋政府的平政院上班,“平政院”相当于今天的司法部门。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政府部门经常领不到薪水,有时候半年才发一次工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个家庭只能靠变卖家产度日。
吴清源出生不久,全家人搬到了北京。吴清源的母亲一生生养了九个孩子,三个夭折,她含辛茹苦地把六个孩子拉扯大,异常艰辛。
政府发不出薪水,也没什么大事可做,吴毅经常上两三个小时的班就往家跑,把大量的时间放在教育孩子身上。
不管生活多么困难,他还是为几个孩子请了私塾老师,教他们从小就念诵四书五经。那时吴清源虚岁才5岁,他和大哥相差4岁,和二哥相差2岁,却在同一个班上读书,感觉非常吃力,经常念到晚上12点还记不住,最后手心还要挨板子。
两年之后,吴清源7岁,父亲开始教兄弟三个下围棋,年纪最小的吴清源明显比两个哥哥进步快,他也就再也不会挨板子了。
看到几个孩子渐渐地喜欢上围棋,经济拮据的吴毅专门挤出钱来,从日本邮购流行的棋书,包括刊登有围棋的报刊合订本。
年幼的吴清源学习异常用功,从早上一直持续到晚上,一只手拿着沉重的棋书,一只手打谱,手腕累了,再换过来。
吴清源从小就练就了两只手轮换着打谱的能力,手上总是抓着一把棋子,放出去就是好多步,他打谱的速度一般棋手也很难跟上。也因为太年幼就开始持书,长时间地打谱,成年后的吴清源两只手落下了“职业病”,中指都变形弯曲了。
7岁开始学棋的吴清源,可以看懂棋谱的内容,但对棋谱旁边的日本字儿,却是一点都不懂,父亲就在旁边当翻译,一边解说,吴清源一边打谱。如此进行下去,一张棋谱打一遍,他就基本全记住了。
发现了吴清源的围棋才能,父亲就常带着吴清源到北京的棋社去找对手下棋,在顾水如、汪云峰等高手的指点下,吴清源的棋力得到了提高。
这样的幸福时光并不长久,1925年,刚33岁的吴毅因肺病撒手人寰,当时吴清源才11岁。
去世前几天,吴毅把三兄弟叫到了床前,他把字帖交给了大哥,把小说给了二哥,把棋子放在了吴清源的手上。孩子们长大成人后,分别做了官、成为文学家、当了棋手,完全如父亲的期待一样。



11岁承担养家的责任

父亲吴毅去世前,吴家的经济状况已经急剧恶化,孩子们上学的费用和生活费都成了问题。这时,吴清源的棋初露锋芒,11岁的他竟然意外地靠下棋为这个穷困的家庭赚取生活费。
年长的棋友顾水如看吴家实在困难,就带着吴清源到了段祺瑞府上,军阀政治家段祺瑞是当时北京政府的“临时执政”。
段祺瑞是个忠实的棋迷,每周一清早,棋手们就会到他家和他下棋,然后陪他吃早饭,这种活动也形成北京围棋界的一个惯例。
初来乍到的吴清源被带到了段祺瑞的面前,年少的他并不知道,棋手们陪段爷下棋,是为了让他高兴,都很巧妙地输给他。
段祺瑞一看吴清源是个小孩,便下出无理手想欺负他,结果被吴清源抓住破绽赢了下来。下棋前,段祺瑞曾经答应过,给吴清源学费。输棋后,段祺瑞心情大坏,进屋后再也没出来。
第二次再见到段祺瑞时,吴清源就直接对他说:“请给我学费。”于是,吴清源拿到了100块大洋。
在吴清源的父亲去世以后,吴家彻底断了经济来源,吴清源又去了段府,段祺瑞再没和他下过棋,不过他答应的学费还是如期给了吴清源。
随着时局的变化,段祺瑞地位不保,自己生存都有问题,吴清源每月的学费也就断了炊。吴家又开始靠变卖家产度日,吴清源只能到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棋社下棋,为家里挣回点砚台、花瓶之类的奖品。当时他只有十一二岁,因为老能赢那些年长的成名棋手,“围棋天才少年”的绰号就慢慢叫开了。
为了养活全家人,吴清源在福建同乡的带领下,开始到日本人开的俱乐部里下棋,在那里,他碰到了一个名叫山崎有民的日本人,命运从此发生了大的转变。
在山崎先生目睹下,12岁的吴清源和一个日本初段下了一盘棋,苦战数小时后,吴清源赢了六目。
当时的中国围棋水平比起日本来要差很大一截,就算是中国的顶尖高手,遇到日本职业棋手,一般都会被砍瓜切菜般地削落,实际上,这种状况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吴清源这盘棋让观战的山崎先生惊叹,他万万没想到中国还有这样的少年高手。
山崎立刻给远在日本的著名棋士濑越宪作先生写了封信,介绍吴清源的情况。濑越宪作是著名棋手桥本宇太郎的师傅,早年来过中国,名气非常大。
在中国访问时,濑越先生同意用中国规则和中国棋手下棋,这一点非常了不起。同时代来访的秀哉名人,坚持不用日本规则就不落子,相比之下,濑越先生对中国有着更深厚的情谊。山崎先生便力荐濑越先生收下吴清源做弟子。



胸怀宽广的濑越老师

1926年夏天,吴清源在中国和日本职业棋手岩本薰六段下了两盘受三子的测试棋,吴清源全胜,再下了一盘受二子棋,吴清源输两目;和小杉丁四段下受二子的棋,吴清源胜。这些棋谱被他们带回日本。
1927年,吴清源又和来北京的井上孝平五段下测试棋,井上授吴清源二子,吴清源胜,让先下三局,一胜一负一盘没下完。
1928年,桥本宇太郎四段到北京和吴清源下了两盘测试棋,吴清源均胜出。濑越先生评价吴清源是“秀策再世”。秀策是日本江户时期的棋圣,日本棋界认为“像秀策这样的棋手150年才出一个”。
那个时期,吴家仍靠卖家产度日,为了二哥能继续上学和照顾全家,大哥毅然决定中途退学。一方面出于经济原因,另外也是从吴清源棋上的前途考虑。1927年的秋天,吴清源的母亲下决心让他东渡日本。
濑越先生欲从中国引进少年棋手吴清源,在日本棋界引起轩然大波。有人质疑濑越先生,如果吴清源到日本后,棋下不出来,作为引荐人,他的脸面何在?如果吴清源下出来了,打败了日本的高手,濑越岂不是要成为日本棋手的公敌?
濑越对吴清源充满了信心,他相信吴清源的棋里有很多天才的东西存在,不可能下不出来,至于将来吴清源打败日本高手,甚至夺取“名人”怎么办?濑越先生说:“这正是我的夙愿。”
从1926年到1928年三年间,濑越先生和吴清源以及山崎先生就吴清源赴日一事通信五十余封,其中一封,至今还在吴家镜框中珍藏着。
信写得很客气很有文采,濑越先生宽广的胸怀和谦虚的为人跃然纸上。信的内容翻译后如下:
谨启,前几日,通过山崎氏收到了你的来函,谢谢!我虽未有与你直接见面的机会,但过去从岩本氏那里听说你年纪虽幼,但棋力高强。这次,我又看了你与井上氏对弈的三局棋谱,更加敬服你的非凡器量。若是敝人的健康与时间允许的话,我真想去拜访贵地,与你亲切切磋棋艺。然而事情可能不允许,我深感遗憾。
我急切盼望你身体强健,完成大礼后,到日本留学,从而共同不断地研究。愿你能在不久的将来荣升为名人。我的拙劣之作一、二册已寄到了山崎氏那里,在你来日之前,若肯为我研究一下,我将感到十分荣幸。你和刘氏下的两局棋谱,加上我妄下雌黄式的评论,已在《棋道》六月号上登载,同时综述贵国棋界现状的文章也冒昧登载于上。因此,务必请你谅解!
搁笔之时,谨拜托你向贵国的棋伯诸贤们转达我的问候。遥祝你身体健康!
            濑越宪作谨具
                5月16日



14岁东渡扶桑

为了能让围棋天才吴清源到日本留学,濑越先生四处奔走,中日方面的热心人士全部行动起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事情渐渐有了眉目。
后来担任日本内阁首相的犬养毅先生为吴清源做了人身安全保证,日本棋院创始人、大财阀大仓喜七郎为吴清源每月提供200日元的生活费(当时一个大学毕业生工资只有40日元),资助期限为两年。中国方面,在政府里身居要职的杨子安先生担任吴清源的监护人。
国民党将领靳云鹏原本答应给吴清源1000块大洋做盘缠,后来因为打了败仗,减为500元。
1928年10月,14岁的吴清源在母亲和大哥以及山崎先生等人的陪同下,从北京赶到天津,经过四天的旅行,一行人到达了日本神户港。
为了给吴清源定段,1928年12月,吴清源和日本棋院段位赛冠军筱原正美四段下测试棋,这也是他到日本后下的第一盘棋。棋下了三天,吴清源执黑中盘胜。
吴清源到日本的第二盘棋是和秀哉名人下的,秀哉授二子。按照当时的规矩,下手和上手下棋,第一手棋是不允许下在星位的,但吴清源把棋下在了星位,没有遭到名人的训斥,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事。这盘棋,吴清源四目胜。
之后,吴清源又被安排和村岛义胜四段、前田陈尔四段下棋,结果都赢了。1929年,吴清源被日本棋院定为职业三段。
1929年底,吴清源再次和“本因坊”秀哉名人对局,他以为也是受二子,就在棋盘上放上了两颗黑子,没想到秀哉名人用威严的口气说:“三子。”按照棋份,吴清源应该放上三子,是他搞错了,那盘棋虽然最后吴清源赢了十一目,但他因为受情绪的影响,状态很差,下得很糟糕。
濑越老师对吴清源的这盘棋紧张得不得了,让三子棋是不能输的,他对吴清源说:“如果输了这盘棋,你就回中国吧。”
1930年,吴清源在段位赛中的春季赛上7胜1负,秋季赛8战全胜,升为四段;1933年升为五段;1934年,吴清源在20岁那年升到了六段。
到日本后的第一年,吴清源因为身体不好,没能参加日本的大手合比赛。资助人大仓先生把给他每月200元的生活资助延长了一年,期限改为3年。到日本第三年的段位赛上,吴清源成绩很好,濑越先生又给他安排了指导棋工作,于是,吴清源主动向大仓先生提出来,不需要他的继续资助了。
1932年5月,为吴清源做人身安全担保的首相犬养毅先生被暗杀身亡。
吴清源赴日的那个年代,正是中日关系急剧恶化的时期。实际上,从19世纪中叶以后,日本军国主义就开始觊觎美丽富饶的中国土地了。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迅速走上军国主义和对外扩张之路,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经过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日本在中国东北攫取了大量特权。
1915年,日本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此时的中国东北,正处于奉系军阀张作霖的统治下。
1928年6月,由于张作霖没有完全满足日军的要求,日军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张作霖。此后,少帅张学良子承父业,并宣布东北易帜,调兵入关。也就是这年的10月,吴清源赴日留学。
1931年9月18日夜10时20分许,日军自炸南满铁路制造“柳条湖事件”,随后突袭北大营,进攻沈阳城,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至1933年3月,东北全部沦陷。处于日寇铁蹄践踏之下的东北大地,群山低首,江河呜咽,东北民众流离失所,痛苦不堪。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法西斯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的开始,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数年间,作为在日本留学的中国人,吴清源面临巨大的危险、压力和歧视。
“九·一八”事变后,濑越老师非常担心吴清源的人身安全,把他们一家人叫到自己身边住下。生活基本安定后,吴清源的三个妹妹也被陆续接到了日本,一家人终于团聚了。濑越老师和师母对待这家人,如亲人一般。



新布局革命

1933年,吴清源和好朋友木谷实等人热衷于围棋研究新布局,并在日本掀起新布局革命,这些研究成果又逐渐传入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连星”、第一手就走在天元的“原始宇宙流”等,就是在那个时期创造的。
日本围棋积四百年之传统,形成了许多对于棋道的见解甚至定论,没有人敢打破这些铁律。吴清源创造的“三三、星、天元”布局令当时日本棋界震撼。
第一手棋走在“三三”上,今天看来,这是太平常不过,但在当时,却具有挑衅围棋权贵的意味,是“禁着”。江户时期的“本因坊”绝对不允许门下棋手这样行棋,如果谁违规,将被逐出师门。
“三三、星、天元”的第二手棋和第三手棋,意义和性质各不相同,把这三步棋放在一起下,那个时代的人觉得不可思议。
19岁的吴清源在“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环境中,敢于彻底突破全部戒律,开创新布局法,发起围棋革命,勇气令人慨叹。
1933年10月,吴清源在日本围棋锦标赛半决赛中,击败了好友木谷实,决赛中又战胜了师兄桥本宇太郎,获得了冠军。这个比赛的冠军将和当时的“本因坊”秀哉名人对决一盘。
“三三、星、天元”布局,在吴清源和朋友们研究中多次使用过,而这个布局最著名的一次使用是在和“本因坊”秀哉名人的这盘棋中。
在占据“三三、星、天元”后,吴清源的新布局在下边形成了一个正方形模样,这让秀哉名人惊讶无比,也难以接受。
这盘棋从1933年10月一直持续下到1934年1月,秀哉名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随时打卦,什么时候继续战斗,得等他的通知。
三个半月的鏖战之后,吴清源以二目的差距落败。
吴清源只是个初出茅庐、闯荡日本的中国留学生,输赢的压力都不是很大,而这盘棋对于有着悠久历史的“本因坊”一门来说,关系到颜面和声誉。每次打卦之后,秀哉名人都要召集麾下弟子到家中研究实战棋谱,对于竞技体育来说,这种做法实在有失公平,但在当时,却好像是顺理成章的事,“本因坊”家集体研究对策似乎也成了一种定式。
这盘棋本来吴清源的形势一直不错,自160手名人走出妙手后,吴清源的黑棋急转直下,到最后无法挽回败局。
棋局结束14年后,即1948年,吴清源的师父濑越老师实在忍不住,告诉记者:“这160手不是秀哉自己想出来的,是名人的弟子前田陈尔发现的。”
记者马上把这段话写到了新闻里,濑越先生因此遭到“本因坊”一门的强烈攻击,之后,濑越先生不得不辞去日本棋院理事长的职务。



不败的十番棋

从1939年到1956年,日本围棋进入绝对的“吴清源时代”。
这17年间,吴清源凭个人之力,在空前绝后的9次分先下的十番棋中,战胜了全日本最顶尖的七位超级棋士。
有人统计为10次十番棋,是加上了战争时期吴清源让先和藤泽库之助(藤泽朋斋)下的十番棋,那次比赛吴清源4比6负;还有人统计为11次十番棋,除了和藤泽的让先十番棋外,再加上1934年和木谷实五段的大战,比赛只进行了六局,双方下成3比3平。
事实上,从1939年到1956年,分先下挑战吴清源的七位棋手中,除了资格最老的雁金准一,看大势已去,停止比赛外,其余六位对手木谷实、桥本宇太郎、岩本薰、藤泽库之助(朋斋)、坂田荣男和高川格都被吴清源打到降格。这样的成就让吴清源成为当之无愧的棋坛第一人,被誉为“昭和棋圣”。
战争年代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者面对这一后院起火式的失败,感到奇耻大辱。因此吴清源每赢一盘棋,都要冒着生命危险。
那个年代,下“十番升降棋”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对于职业棋手来说,简直就是拿自己的名誉在作赌注。领先四盘后,对手的资格要下降一等,即被打至降格;下次两人再交手时,败者就要降一格,变成先相先,即三盘棋中两盘拿黑棋,这是非常耻辱的事情。
著名的“镰仓十番棋”是从1939年9月开始下的,对局者为吴清源和木谷实。第一盘棋下到120手时,木谷实突然“砰”地倒下了,可能是因为脑贫血,瞬间身体失去了控制。木谷实躺在长椅上休息的时候,吴清源还在继续冥思苦想。
第二天,主办方《读卖新闻》刊登出一篇文章《木谷氏鼻血!吴氏视而不见继续长考》,文章把吴清源描写成无情无义冷酷的人,面对木谷的痛苦,他冷漠之极。这篇文章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入很大,给吴清源带来很多麻烦。
这盘棋最终结果吴清源二目胜。除了恶骂外,他还收到了恐吓信,信上说如果吴清源不把300日元放在垃圾箱底下,就杀了他。吴清源只好把钱放在了指定地点,可最后还是没有人来把钱拿走。还有人威胁日本棋院,说如果这次吴清源赢了,就要吴清源的命。
“镰仓十番棋”前五盘棋,吴清源4比1领先,再胜一盘,木谷实就降格了。第六盘棋,木谷实剃了光头示人,表示他必胜的决心,结果这盘棋,吴清源还是赢了。十番棋的总比分是吴清源6胜4负,取得了最终胜利。
1941年,《读卖新闻》让吴清源和当时日本棋界年纪最老的棋手雁金准一八段下“十番升降棋”,按照日本棋院的规矩,七段的吴清源和八段的雁金先生是不可以平等分先下棋的,即便是吴清源的老师濑越先生也不可以和雁金先生平起平坐下棋。雁金先生说,既然对手是吴清源,那分先下也可以。这样的做法,在当时也是很了不起的创举。
日本人对传统和规则超级迷恋,长期以来,他们根深蒂固地认为,段位高的人一定要让段位低的人,这棋才可以下。另外,既然木谷实已经十番升降输给了吴清源,理当派一个更厉害的人进行挑战,在他们心目中,最适合的人选就是年纪最大的雁金先生。
而雁金先生和去世的秀哉名人是同辈棋手,秀哉名人比吴清源要大51岁之多,这两个年龄如此悬殊的棋手一起下棋,年纪大的棋手怎么可能轻易赢得下来呢?
这次十番棋大战从1941年8月下到1942年5月,下到第五盘时,吴清源4比1领先。如果再赢一盘,那日本棋界资格最老的先生将被打到降格。《读卖新闻》遂宣布,这次十番棋到此为止。
以后的几年时间里,吴清源沉醉于宗教之中,再也没有摸过棋。直到1946年,吴清源与师兄桥本宇太郎重新开战“十番升降”。结果下到第八局的时候,吴清源以6比2领先桥本四盘,把桥本打到了降格。1950年,获得“本因坊”的桥本再与吴清源“十番升降”,吴清源再胜。
1948年,吴清源和“本因坊”岩本薰下“十番升降”,到第六局的时候,吴清源5比1把对手打到了降格。
在策划吴清源和日本高手下“十番大战”的过程中,日本人的倔强和顽固体现得淋漓尽致。
知道吴清源已经厉害非凡,如此继续下去,日本本土棋手的脸面都要丧尽,但日本人坚持不懈地希望,吴清源和所有超一流高手过招,看看到底谁厉害;另一方面,对于“十番大赛”,日本人翻出重重规定,囿于这些规定之中不能自拔。
那段时间,吴清源跟随一个宗教组织,流浪长达4年,段位赛也就落下了。当《读卖新闻》策划吴清源与藤泽库之助下十番棋时犯了难,藤泽多年前和吴清源对弈,吴清源让先的情况下,藤泽赢六盘,吴清源赢四盘。事隔多年以后,藤泽已经升成了九段,吴清源只有八段,按照棋份,藤泽得让棋。原本吴清源让先,两人都下得差不多,现在倒过来,让藤泽让棋下,那岂不是没得玩了?
1949年春季大手合,藤泽库之助以28局平均75分的成绩,成为日本围棋历史上的“初代九段”。当时的他不仅在十番棋中无功,即使在“本因坊”战中亦无丝毫建树,却要以九段“盛名”凌驾于吴清源、岩本薰诸强之上。为此,正在筹建关西棋院的桥本宇太郎首先表示了不服,向藤泽库之助发起挑战,日本棋院对于关西棋院的独立深恶痛绝,一怒之下将挑战书撕成碎片。
为了让吴清源能和藤泽库之助下十番棋大战,日本棋院想出一个“变通”办法,从六段和七段中选拔出10个人和吴清源下一次对抗赛,以下手来考察上手的棋力,结果吴清源8胜1败1和。
1950年,日本棋院授予吴清源九段称号。吴清源和藤泽库之助的“十番棋大赛”再次被提上了日程。《读卖新闻》敏锐地嗅到两位九段并存的血腥气息,开始长篇大论地讨论这两大棋士相争的结果。两位棋手慨然赴约,准备比赛。
但在对局时限上,双方出现了重大分歧,吴清源坚持两日制10小时,而藤泽坚持三日制13小时。这一分歧使棋赛推迟了数月之久,无奈之下,吴清源只得先和桥本下第二次十番棋垫场,结果吴清源5胜3败2和,取得了胜利。
《读卖新闻》马上发表文章说,藤泽自晋升九段后,棋力骤降,无意应战。这些文章激怒了藤泽九段,随即在《棋道》头版头条刊出“我随时应战”的声明。盘上未落一子,两大媒体先舌战数月。后来吴清源在时限上作出让步,大战即将来临,藤泽提出附加条件:如果这次十番棋他输了,马上再下一次十番棋,他要复仇。
1951年10月20日,藤泽库之助和吴清源十番棋大战,正式拉开帷幕。
由于双方的压力都极大,对局变得极为慎重,第一局仅弈70手双方就耗掉了20小时。仅剩下的13分钟的藤泽下出自紧一气的恶手,大龙愤死。有趣的是,当时对局双方都没看出一个对黑棋杀棋有利的盲点,当局后记录员盐入逸造四段指出这个变化时,令两位九段惊讶不已。
当时,十番棋执黑不贴目,藤泽号称“先番无敌”,吴清源更是“执黑不败”,然而前五局,无论谁执黑都没有获胜。从第五局开始,吴清源连胜六局。第九局时,藤泽已到降级的边缘,这局棋藤泽执黑,终盘时已是稳胜三目的局面,但却鬼使神差地下出过分之着,输掉三目,被降至先相先。
关键之役的失利,使最后一局失去意义。复仇心切的藤泽提出,将第十局作为另一次十番棋的首局再战吴清源,遭到主办方断然拒绝。
第一次十番棋的结果是吴清源7胜2败1和,藤泽库之助被打到了降格。
复仇之战于1952年秋天开始,这次藤泽更惨。前五盘,吴清源4比1领先,藤泽再输一盘,将被降格。在下第六盘之前,藤泽发誓,如果他被降了格,他将退出日本棋院,因为这样的成绩有辱日本棋院的名誉。
结果吴清源5比1结束了战斗,怀揣辞呈的藤泽库之助再次被降格。1953年12月,藤泽宣布脱退日本棋院,这种状况持续了6年,后来藤泽库之助改名为“藤泽朋斋”,继续参加比赛。
1953年11月,吴清源6比2把坂田荣男八段打到了降格;1956年,吴清源把四连霸的“本因坊”高川格打到降格,并以6比4总比分赢得最后胜利。
打到高川格,吴清源的九次“悬崖上白刃格斗”的“十番棋大战”,就以全胜告终!这个了不起的成绩,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回忆这段辉煌历史,吴清源无限感慨,他说:“十番棋大战”对手全是日本棋坛的杰出之士,就棋艺而言,和他们之间几乎没有差别,之所以屡屡获胜全在于精神因素。
现代世界围棋比赛层出不穷,这个输了还有那个,当时对客居敌国的吴清源来说,每次比赛都是可能最后一次,输了,就得卷着铺盖走人。吴清源把这些十番棋战斗比做悬崖上的决斗,要么胜利,要么粉身碎骨。
在自传《中的精神》中,吴清源写道:“如果我在‘升降十番棋’中被某个棋手打败的话,我想我的棋手生涯也会就此结束吧。因为如果输了,我就无法在日本待下去了,必须回中国,我就是带着这样的紧张感去面对十番棋的。本来,日本自古以来就有把‘名人’称号授予棋艺达到巅峰棋手的惯例。但是,关于授予我‘名人’位的话题,提都没有提起过。”
在如此巨大的压力和歧视中,吴清源无一例外地全胜而归,除了棋艺的精湛,吴清源获胜的根本,是他的平常心。
他说:“十局战时,胜负对我来说无关紧要。不是想胜就能胜,这就是围棋。因而十局战从一开始我想的就是让自己置身于围棋的流势,任其漂流,不管止于何处。这就是我当时的心情。”
吴清源始终把围棋作为生命的支柱之一,作为棋士,一方面,他奉行武道;另一方面,他又以宗教思想和东方哲学思想培育出丰富的精神世界。他对于围棋本质的认识和人生修为所达到的境界,是从古至今棋士不可企及的。
现代的棋手,很多人都有绰号,例如“战神”、“斗魂”,而吴清源绝不是简单的“战神”或“棋圣”,他并不满足于棋盘上的胜负,他所追求的是棋盘外、现实生活中、精神世界更为崇高的境界。
吴清源的人生修为,使他一次次度过他生命中的重重苦难,无论是棋盘上的苦战、严重的肺结核、在夹缝中生存的艰难、生活的漂泊和清苦、遭遇车祸后的精神错乱和棋力的下降,都在他的静心修为中化为云烟。
关于技术问题,职业棋手最有发言权,赵治勋九段说他围棋学习生涯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棋手是吴清源先生。赵治勋从15岁开始,把吴先生下过的所有棋局都做了研究,尤其是著名的“十番升降棋”。
他总结道:“业余爱好者们都知道,吴老师那有名的速度感。他的每一盘棋都充满了速度感。在局部,除了必要的着法以外,并不过分追究,飞快地抢占边上的大场,总是领先对手一步,不停地飞跑,所以,看吴老师的棋就像看田径比赛或是足球赛。这种充满速度感的大棋士可谓前无古人,并且,他的脚步那么轻快,一点儿没有滞重的感觉。更为新鲜的是,他远离肤浅的常识,就像外行一样,采用原始的着法。
到了现代,特别是到了战后十番棋战的时代,单单执黑战胜强手还不行,还必须执白,这才是难事。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几乎盘盘都出不少无理之着。我曾仔细地研究过吴老师的棋谱,很为他的无理着法之多感到惊讶。这大概是因为在没有贴子的情况下,执白要想取胜就不得不勉力而为之吧。”
作者: 天下风云    时间: 2012-3-28 21:47
吴清源,神一般的存在。
作者: weiliangy    时间: 2012-4-26 22:52
我只能表达我的尊重和敬意。关于围棋技术的方面,自由专家们评价,至于吴清源的境界和胸怀,则超越时间和国界,直至永远。
作者: 爱棋家    时间: 2012-6-3 18:07
吴大师..很孤独




欢迎光临 飞扬围棋 (http://flygo.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