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围棋

标题: 另开一贴:关于《官子谱》的著者,与烟台兄等各位高人共商榷之。 [打印本页]

作者: zyzzhyzzx    时间: 2009-11-7 14:30
标题: 另开一贴:关于《官子谱》的著者,与烟台兄等各位高人共商榷之。
关于《官子谱》的著者,烟台兄所引用的论据中有《官子谱》吴大师的跋,其中有一段,不妨引用:
由过百龄收集、曹之尊删定之《官子谱》,系由清朝陶式玉完成。陶式玉,字存斋,会稽人氏。因其行政才能,在康熙廿五年(1686)被提拔升任为两淮监运使、蠡吾(河北省博野县)县令,为民兴利除弊,义无反顾,但是在任期届满时,受谤付审,差一点送掉性命,尚幸天子降恩得以免难。以后,他隐居于山阴(浙江省绍兴),游山玩水,携带棋盘找人对局,并观看当时一流棋士吴瑞征、胡安士等之对局,逍遥自在,其间遂完成《官子谱》一书。
疑问之一:收集?删定?
对一本书来说,收集?删定?哪个更重要?我认为是删定更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了内容的去留,决定了书的构成。照此来说,曹对此书的作用岂不是在过之上吗?

如果说过百龄收集了许多前人著作中的题目,那官子谱中为何没有一一列出呢?难道收集后的书就是过百龄著作了吗?那些题目的原创者找谁说理去?如此做法,过的做法与《围棋技巧大全》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的行为了吧?烟台兄对《围棋技巧大全》的署名问题的态度是很明确的,大家有目共睹的。
疑问之二:73vs1508?
过的《官子谱》收73式,陶的《官子谱》收1508式,如果一千五百多题的书因为参考了73题的书,而且因为73题的书成书早,就认定73题的书或作者是不可缺少的,这符合逻辑吗?譬如说日本的《发阳论》,《棋经众妙》,中国的《弈学会海》,《仙机武库》中不都有收集的前人著作吗?可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作者呢?《忘忧清乐》的著者是否还应有宋太宗呢?这里可有他的原创作品啊!
疑问之三:选录?
赵之云《围棋词典》在对《官子谱》的介绍有两条,一种是过伯龄,曹元尊《官子谱》原本,共收官子七十三式,内容较陈旧。另一种是清陶式玉主编,吴瑞徵,娄子恩,蔡邻卿等参加校定。三卷。康熙33年在福州刊印。共收残局,死活,官子1508势,对过伯龄,曹元尊《官子谱》,萧燕公《弈镜》及汪汉年,周东侯,黄龙士对局中的局部变化均有选录。
这里说得很清楚,陶版《官子谱》选录的资料是很多的,过的《官子谱》包含在里面,可能也只是一部分,也就是意味着抛弃了一部分陶,吴,娄,蔡认为并不精妙的东西,那么还能认为陶版只是过版的加厚版吗?

我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较差,如有逻辑错误,请诸贤兄指正。
我对赵之云先生的学识与专业精神深为敬佩,以上言论都是建立在对赵公之说的信任之上。

我的观点是:著者只应是陶式玉,不应有过百龄。

[ 本帖最后由 zyzzhyzzx 于 2009-11-7 14:50 编辑 ]
作者: caoyq    时间: 2009-11-7 15:30
楼主做学问认真,学识广博。
作者: jysteel    时间: 2009-11-7 15:37
技巧大全 缺多少题?
作者: 121    时间: 2009-11-7 16:14
原帖由 jysteel 于 2009-11-7 15:37 发表
技巧大全 缺多少题?
《围棋技巧大全》全书分为攻防部78题、手段部98题、手筋部86题、联络部18题、死活部374题、官子部184题,合计838题。

[ 本帖最后由 121 于 2009-11-7 17:40 编辑 ]
作者: 121    时间: 2009-11-7 16:15
技巧大全有800多题。
作者: zhou99    时间: 2009-11-7 16:15
过曹版《官子谱》73势之说,源自《围棋词典》P258,前面漏了一段“未署作者姓名及刊印年代,一说即过伯龄, 曹元尊《官子谱》原本,共收官子73势”。
  既然未署姓名及刊印年代,赵公只是推测,不能作为过曹版《官子谱》题数的结论。
  又赵公在《围棋词典》中对官子谱题例明确注明是1508势,为何在《围棋词典》(89年11月第一版)成书之后的《围棋古谱大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赵公也是此书编委)P74关于《官子谱》的题解中仍沿用1478这个数字(与现存题数一致)
   国内有关《官子谱》的说明(一.79年版人体影印版二,围棋古谱大全,三。赵公《围棋实战指南》P254“古谱中的残局”一文)都有陶版《官子谱》是以过曹版《官子谱》为基础的字样,唯独在《围棋词典》中仅说“以过曹《官子谱》,萧燕公《奕镜》及汪汉年,周东侯等棋手对局变化均有选录”,此话看似平常,却相当于推翻了以往的结论。
     《奕镜》在陶版《官子谱》只占数十例,棋手实战变化数量也有限,是不是剩下的都源自过曹版《官子谱》呢?显然也不是,陶和参与编篡的人员也援引了其他著述,赵公这一段的叙述起码是不全面的。
    赵公学识令人钦佩,但不是字字成金,毫无疑处。
作者: ariocarpus    时间: 2009-11-7 16:29
好认真,敬仰!
作者: 烟台    时间: 2009-11-7 16:43
疑问之一:收集?删定?
解答如下:你认为曹的功劳大于过, 这个我先不和你争论。我并不反对提到曹, 这个已经说过了,你再提并列在第一问题, 不知道是何用意.
但这里面有个关键问题, 过的官子谱里一共有多少题,有多少是取自自己实战的,有多少是直接用别人的, 请赐教。对于技巧大全这种做法,你如果认为值得发扬的话, 那我到要请教,吴老对官子谱做了解说,为什么人家不改个书名标上自己的名字算了?这其间的差别不多说
疑问之二:73vs1508?
过的《官子谱》收73式,陶的《官子谱》收1508式,
至于你的73我没过百龄的官子谱,就当你是对的吧。
在这里我请你思考一个问题, 陶的官子谱零头也比73多了, 为什么不自己弄个书名,叫什么陶式官子,为什么非要和过百龄一样也叫官子谱呢,而且自己的序中还提什么过百龄干吗。有什么难题让他不能自立门户?你能想明白这个,就没这么多疑问了
疑问之三:选录?
赵之云你崇拜我不拦阻,此人是不是认为围棋中没有入界宜缓的“界”的那位?(还可以开贴讨论围棋中有没有界“
陶式玉自己都承认“官子谱始自过君百龄”,这还争什么呢,他自己的序的第一句就是这句,他为什么不提其它书呢。“因取官子旧谱细加鉴定增以国手对局之官子而翻新”这又做何解呢,这也是他的原话,说明还是以人家过百龄的官子谱为基础做的其它工作吧。“共得式千五百局虽不及见百龄全谱”等话又是啥意思呢
作者: 烟台    时间: 2009-11-7 16:51
忘了说观点了

额的观点:官子谱的作者是个复杂的问题
但绝不止陶式玉一个人,如果只写陶式玉才是最大的笑话
作者: jysteel    时间: 2009-11-7 17:06
标题: 回复 4# 的帖子
飞扬的版本 目前多少题目?
作者: 烟台    时间: 2009-11-7 17:20
原帖由 jysteel 于 2009-11-7 17:06 发表
飞扬的版本 目前多少题目?


1478
[attach]28813[/attach]这本没作者的,有人说是过百龄的?我说呢,我怎么翻了翻没作者

应该是同这本
[attach]28821[/attach]

[ 本帖最后由 烟台 于 2009-11-7 17:33 编辑 ]
作者: 烟台    时间: 2009-11-7 17:22
[attach]28814[/attach][attach]28815[/attach]

有某书店说这是陶式玉的官子谱,大家看看厚度,我无此书,这厚度有点薄,应该不是陶的

这本写的清陶式玉

[ 本帖最后由 烟台 于 2009-11-7 17:40 编辑 ]
作者: 烟台    时间: 2009-11-7 17:27
原帖由 烟台 于 2009-11-7 17:22 发表


2881428815

有某书店说这是陶式玉的官子谱,大家看看厚度,我无此书,这厚度有点薄,应该不是陶的


[attach]28816[/attach]

人体出的官子谱,厚度18MM左右,这本写的清 陶式玉等辑评,(大社的说法比较有分寸,他不说什么过百龄,也不只单说什么陶式玉)

[ 本帖最后由 烟台 于 2009-11-7 17:37 编辑 ]
作者: 烟台    时间: 2009-11-7 17:28
[attach]28818[/attach]

蜀蓉出的,厚度照片拍薄了,实际稍厚,简体版的啊 不容易,可惜 不说了

这本写的陶式玉辑评,无“等”?责编是丁开明,把大全编辑部化的那个?

[ 本帖最后由 烟台 于 2009-11-7 17:41 编辑 ]
作者: 烟台    时间: 2009-11-7 17:30
[attach]28819[/attach]

台版的,巨厚,本次飞扬的参考本, 注意用的是编注, 但是和日版还是不一样的

[ 本帖最后由 烟台 于 2009-11-7 17:39 编辑 ]
作者: 烟台    时间: 2009-11-7 17:31
[attach]28820[/attach]

曾经的技巧大全,提了官子谱,也算有个交代

[ 本帖最后由 烟台 于 2009-11-7 17:41 编辑 ]
作者: 烟台    时间: 2009-11-7 17:35
[attach]28822[/attach]

衍生产品,据说不错

[ 本帖最后由 烟台 于 2009-11-7 17:41 编辑 ]
作者: 烟台    时间: 2009-11-7 17:47
缺日版的飞扬的

总的来说,对官子谱的作者,虽然没有细扣,但还是在和阿张阿先讨论前就查了些的,其实也算比较负责任的,

结论是:感觉一下子说不清, 不象有些同学想象的只能是陶式玉
作者: zyzzhyzzx    时间: 2009-11-7 18:46
原帖由 zhou99 于 2009-11-7 16:15 发表
过曹版《官子谱》73势之说,源自《围棋词典》P258,前面漏了一段“未署作者姓名及刊印年代,一说即过伯龄, 曹元尊《官子谱》原本,共收官子73势”。
  既然未署姓名及刊印年代,赵公只是推测,不能作为过曹版《官子 ...


大师出手,不同凡响。
认真拜读,收获颇多。
作者: zyzzhyzzx    时间: 2009-11-7 18:48
原帖由 烟台 于 2009-11-7 17:47 发表
缺日版的飞扬的

总的来说,对官子谱的作者,虽然没有细扣,但还是在和阿张阿先讨论前就查了些的,其实也算比较负责任的,

结论是:感觉一下子说不清, 不象有些同学想象的只能是陶式玉



讨论讨论着就长学问了。
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作者: reico    时间: 2009-11-7 19:00
涨学问了
作者: 烟台    时间: 2009-11-7 19:02
张兄和先中后兄的意见,我已经转达给官子谱制作组主要成员老耿

老耿思考了一下,说要不然改书名为围棋手法大全, 然后写上耿益军算了

以上玩笑,老耿会组织研究怎么写为好

另外其实围棋史上还有好多争论的,无法互相说服
作者: zyzzhyzzx    时间: 2009-11-7 19:07
要是咱们老祖宗的记录是非常完备的该有多好!
作者: 烟台    时间: 2009-11-7 19:14
比如那个孙策诏吕范,忘忧清乐集上的吧,遗谱是19*19的棋盘,后来有人怀疑说三国时的棋盘应该是17*17的
这个争来争去,谁也无法说服谁,后来有个刘安(应该是这名字吧)的墓出土了一幅棋盘和棋子,是17*17的,这老兄是三国后的人物,好象是两晋后的,于是有人说可以下结论了,那个孙吕是假的,但要是刘兄是个棋具迷。比如象怀旧这样的,把一幅古董带进墓咋办呢
就象怀旧将来随葬一幅本榧,将来还能说咱们产的本榧?
我看了看棋的进程,感觉假的成份极大

象过百龄的官子谱也是个谜,失传了?没有手抄本,山寨本,复印本电子版是别想了?
那陶是拿到的什么本呢,
将来人类超光速了,听说能回到过去
作者: zhou99    时间: 2009-11-7 19:25
山海堂版《官子谱》林裕先生写的“官子谱解题”介绍,日版《官子谱》最初的是昭和13年(1938)令人堂的版本。编篡及发行人有西方朝三,郑孝胥(满洲国总理大臣溥仪师傅),鸠山一郎(文部大臣,后内阁总理大臣)。
    令人堂的版本只有1378局,另有百局不明,后在昭和15年才由日人从美国找齐1478的版本。
   注意一下令人堂的发行人,郑孝胥和鸠山一郎,这二位都参与了,尚未得到完本,可见资料流失之严重。

[ 本帖最后由 zhou99 于 2009-11-7 19:27 编辑 ]
作者: 怀旧空吟    时间: 2009-11-7 19:53
原帖由 烟台 于 2009-11-7 19:14 发表
比如那个孙策诏吕范,忘忧清乐集上的吧,遗谱是19*19的棋盘,后来有人怀疑说三国时的棋盘应该是17*17的
这个争来争去,谁也无法说服谁,后来有个刘安(应该是这名字吧)的墓出土了一幅棋盘和棋子,是17*17的,这老兄 ...



我操~~~500年后我的棋谱也出书~~~血泪篇
作者: zyzzhyzzx    时间: 2009-11-7 19:59
原帖由 烟台 于 2009-11-7 19:14 发表
比如那个孙策诏吕范,忘忧清乐集上的吧,遗谱是19*19的棋盘,后来有人怀疑说三国时的棋盘应该是17*17的
这个争来争去,谁也无法说服谁,后来有个刘安(应该是这名字吧)的墓出土了一幅棋盘和棋子,是17*17的,这老兄 ...


印象中似乎是叫刘宝,搜了一下,有如下文字:
1975年,山东邹县西晋刘宝墓出土一付围棋子,系用黑白卵石磨制而成,共计289子。刘宝官至侍中,安北大将军,卒于永康二年——公元301年。从棋子数目上看,西晋上大夫中也流行十七道的围棋。
作者: 先中后    时间: 2009-11-7 21:56
刚回来。拜读各位资料。有这样认真的态度先某学习了。

99先生认为赵公有前后不一致之处。有。但这只是题目数量上的差别,

陶氏所辑的根本并未改变。有了新的考证,修改之这是赵公务实的态度。

以版本厚薄来推测非陶氏官子谱是站不住脚的。史记洋洋洒洒。出个选译当然要比

整个史记薄得多。那就不是史记吗?
作者: 先中后    时间: 2009-11-7 22:04
基础是啥?我看是过百龄提出的官子理念影响了陶氏等,而不是他的全本官子谱。

只列陶氏是笑话~请问费时六载六易其稿是过百龄? 棋史上所定论的陶存斋是个笑料?





[ 本帖最后由 先中后 于 2009-11-7 22:07 编辑 ]
作者: 烟台    时间: 2009-11-7 22:10
原帖由 先中后 于 2009-11-7 22:04 发表
基础是啥?我看是过百龄提出的官子理念影响了陶氏等,而不是他的全本官子谱。

只列陶氏是笑话~请问费时六载六易其稿是过百龄?


书的厚薄是你理解反了, 那个可能是书店搞错了, 我已经说明,是你太敏感

至于六载六易其稿, 我只是想问一句, 这么出这么大的力也不自己另弄个书名呢?
为什么陶在自己的序中也承认是在过的官子谱基础上改进呢?
作者: 先中后    时间: 2009-11-7 22:12
过的官子谱全貌已无。哪本国内的棋史论椐都是这么写。

他咋会跑到康熙年去和陶氏合写陶存斋官子谱了呢?
作者: 烟台    时间: 2009-11-7 22:13
哪个棋史说官子谱全归功于陶了?
作者: 烟台    时间: 2009-11-7 22:18
原帖由 先中后 于 2009-11-7 22:12 发表
过的官子谱全貌已无。哪本国内的棋史论椐都是这么写。

他咋会跑到康熙年去和陶氏合写陶存斋官子谱了呢?


过的官子谱现在是找不到了, 陶式玉那时也找不到?陶自己的序你也反驳, 我怀疑你看过那个序吗
谁说他们两跑一个年代合写官子谱了呢?你从不细看别人的话, 自己随便推理
作者: 先中后    时间: 2009-11-7 22:18
这本书里展示的不是官子手段吗?为何不能叫官子谱?

为了避免混淆。加上陶存斋不正说明问题?

是不是书的出版都不能取同样的名字?

我有两本死罪难逃,一本江苏。一本群众。说的是不同的故事。这个不正常吗?
作者: 烟台    时间: 2009-11-7 22:21
原帖由 先中后 于 2009-11-7 22:18 发表
这本书里展示的不是官子手段吗?为何不能叫官子谱?

为了避免混淆。加上陶存斋不正说明问题?

是不是书的出版都不能取同样的名字?

我有两本死罪难逃,一本江苏。一本群众。说的是不同的故事。这个不正常 ...


这个根本是两码事, 我发现你从是说一些表象来当论据
你的死罪难逃, 有一个作者承认是在另一个的作品上再改的吗
作者: 烟台    时间: 2009-11-7 22:22
先睡了,你来的太晚
作者: 先中后    时间: 2009-11-7 22:25
看了序反而去盲从日台版。那看了不等于是白看。

列陶就归功于陶。那么请问他为啥不叫张存斋。李存斋。人家主编不列他列谁?

至于功,陶的序里面没涉及他人,就在说他一个?
作者: 先中后    时间: 2009-11-7 22:28
别的书可以同名,就官子谱不行?这是啥逻辑?
作者: 先中后    时间: 2009-11-7 22:31
过百龄写过官子谱,那后面写的就一定要给他上税。抽头?

陶氏以此为基础。启发了思路。编写了数量远超过的官子谱,就因为过先写。就必须挂他的名?!
作者: zyzzhyzzx    时间: 2009-11-7 22:32
建议阿先与烟台兄来个围棋,象棋的双棋大赛。如何?
作者: reico    时间: 2009-11-7 22:32
抬杠。哈哈哈哈
作者: 先中后    时间: 2009-11-7 22:37
原帖由 reico 于 2009-11-7 22:32 发表
抬杠。哈哈哈哈
是我吗?
作者: zyzzhyzzx    时间: 2009-11-7 22:39
肥羊肯定是在说你娄!
我也要说你,那个阿童木怎么没了?
作者: 先中后    时间: 2009-11-7 22:47
我也真搞不懂,国内陶存斋官子谱流洋回来就要挂上两个名~

还翻过哪个资料查了哪个档案。也就这本日台版这么写。

都这样那些大鼻子洋人是要以为日本是围棋祖宗了~

[ 本帖最后由 先中后 于 2009-11-7 23:36 编辑 ]
作者: 先中后    时间: 2009-11-7 23:31
还是要解决问题~~~就写陶式玉等辑~如何?

我们的一切探讨争执。也都以飞扬官子谱盛装出场为大前提。

我们都应该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抽烟吧~同志们。不抽烟请喝茶。
作者: stephen_yu85    时间: 2009-11-8 00:36
关键是陶的序言有点歧义,“因取官子旧谱细加厘定”,这里的“官子旧谱”,指的是过百龄的《官子谱》,还是陶搜集到的各种旧的棋势?“虽不及见百龄全谱”,是说只看到了残本,还是根本没见过?如果是残本,数量有多少?这些都是问题。不过总的来说,其间陶式玉起的作用是主要的,是明确的,而过百龄的作用则很难说。而且除了陶本人的序言,其他人的序言都没有提到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所以,即使陶是以过的残本为基础,两者的差距应该也是很大很大了,就像吴瑞征说的“其间有仍之旧谱而增变者,有取之成局而翻新者。有得之对垒而脱撰者”。因此,我认为在封面上的著者,应该单写陶式玉为妥,其余的可以在序言中说明。而日本版硬要加上过百龄显然不是出于什么学术考虑,而是有扯虎皮做大旗的嫌疑,否则为什么不加曹元尊?

另外,说明一下,官子谱不是特指而是泛称,吴瑞征的序言说得很清楚了——“奕谱之多,几于充栋;而官子谱独少,自伯龄、元尊而外无闻焉。”
作者: 先中后    时间: 2009-11-8 11:23
楼上说得真好~我这个大老粗为你鼓掌
作者: 先中后    时间: 2009-11-8 11:35
另外~我要对ZZX棋圣说~陶存斋的官子谱就是陶式玉主辑的~这是个定论。毋需商讨。

我们现在是对飞扬版官子谱照搬日版的提法妥不妥进行讨论。

来~~我敬你支大前门。
作者: zhou99    时间: 2009-11-8 11:37
“不及见百龄全谱”,陶看到的是过曹版残本,当然理解成根本未见,是另一说。残本的局数问题,陶版前的几文都没有明确说明。只是在凡例六则中有所提及,“初集止六百余局”,这600余局是过版残本的全部?还是残本的部分?不得而知。但600余局这个阶段,陶尚未开始搜罗其他谱本和棋局。过伯龄逝于1662年,陶版《官子谱》成书于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时隔仅30余年,不排除陶开始搜罗谱本时,又发现过较完整的过版《官子谱》。
       过百龄和曹元尊的地位,陶叙中解释的很清楚“《官子谱》始自过君百龄,迨后曾子元尊起而删定之”,陶是比较过这两个版本的。对元尊,陶应是不以为然的,故后只说“不及见百龄全谱”,而不提元尊。陶应是认为既然都是删定者,其作用就不是元尊可比拟的。陶文中对百龄语多尊敬,是不是从侧面也可验证陶版《官子谱》是建立在过版《官子谱》基础上的。
      日版林裕作“官子谱题解“中有”伯龄官子谱原著收录一千五百余图,陶式玉评辑六卷原书收录一千四百七十八图“之说,这个说法无法验证,只能姑妄听之。中国典籍流失海外之事甚多,如日本确有验证过版1500余图的依据,就不难理解日版为什么要署过百龄之名了。
        史料颇多遗失,有待专家考证。此次飞扬仅是依据平凡社版本进行重新排版,似无担负考证重任的义务,在依据均不充分的情况下,沿用日版说法也无不可。以下不再讨论。

[ 本帖最后由 zhou99 于 2009-11-8 11:39 编辑 ]
作者: 先中后    时间: 2009-11-8 11:55
同时~我也毫无愧色地认为。赞同只列陶的飞扬同仁也不少。

有明确表达的。有心里赞成但有所顾忌而不便表达的~

这个先某理解。烟台兄为飞扬版官子谱的出版做了很多认真而富有成效的工作。

在此我也向以烟台为代表的飞扬版的制作委员会成员表示敬意。


陶式玉先生~对不起/,你的棋没过氏厉害,你的名没过氏响亮。

你的出身比过氏晚。你的六年心血只因书名起了官子谱。百年后的小日本加上了过百龄。

委屈您了~

[ 本帖最后由 先中后 于 2009-11-8 12:13 编辑 ]
作者: 先中后    时间: 2009-11-8 12:02
原帖由 zhou99 于 2009-11-8 11:37 发表
“不及见百龄全谱”,陶看到的是过曹版残本,当然理解成根本未见,是另一说。残本的局数问题,陶版前的几文都没有明确说明。只是在凡例六则中有所提及,“初集止六百余局”,这600余局是过版残本的全部?还是残本的部 ...
专家考证的你认同吗?你只认同日版。

围棋史。围棋辞典上的结论在你们眼里是及不上平凡社的~
作者: zhou99    时间: 2009-11-8 12:43
先老师要抬杠了。  专家是谁?《围棋词典》的解释就是权威?赵公词典中在“陶式玉”和“官子谱”词条,对官子谱的解释是有差别的,您可以参看一下。陶式玉词条中沿用了以往的说法,但官子谱词条中把过谱,名手对局变化和《奕镜》并列放置,这是欠妥的。《奕镜》在《官子谱》中大概有多少?根据凡例六则推一下,付印之时时有1450余题,后在上中卷补入几十题,最后成型的《官子谱》是1478题,是不是从《奕镜》收录的不过20余题呢。如果此说成立,既然连20余题的出处陶式玉都做一说明,其他谱集在陶版《官子谱》中所占份量可想而知。
    我之所说是根据现有资料进行推论,建议先生也用资料说话
作者: 先中后    时间: 2009-11-8 12:53
99先生~您是专家。而且是数学家。兼文物修复家。

失传的过百龄官子谱经过你们的妙手回春~已经重新复活了。

恭喜~
作者: granite    时间: 2009-11-8 13:15
诸位,歇了吧,这种讨论不会有结果的。基本上都是空对空,谁都没有决定性的证据。
作者: 飞扬破刀    时间: 2009-11-8 13:51
就不写编者了,只写上排版者,解说者就行了吧。
作者: czh300    时间: 2009-11-8 14:07
没想到这也有争议,俺太无知鸟.
看了争论贴大有收获,各位辛苦.
作者: stephen_yu85    时间: 2009-11-8 14:10
陶式玉说了“初集原止六百余局”,且不论这“六百余局”中是否有过的残本及其所占比例,可以肯定的是这个版本至少已经与过的版本有很大差距了,这从后面一句“聊以自供研赏,无心问世”可以得到验证。假设这六百余局与过的版本差距不大,那也谈不上“无心问世”了。

至于后面增加到近一千五百局,那就更不可能与过的版本有什么关系了。上面有人说“不排除陶开始搜罗谱本时,又发现过较完整的过版《官子谱》。”这是不合逻辑的,假设后面增加的近一千局中的主体是过的完整版《官子谱》,那陶一定会在此进行说明。即使陶想沽名钓誉,贪天之功,他也要考虑到此事曝光,身败名裂的风险,毕竟假设过的完整版《官子谱》没有失传,难保没有别的人也能够拿到。

所以,我还是重申上面的观点:在这本《官子谱》的成书过程中,陶式玉起的作用是主要的,是明确的,而过百龄的作用则很难说,因此其著者应该单写陶式玉为妥。
作者: 121    时间: 2009-11-8 15:28
用现代人的著作权观念思维,楼主的看法是说得过去的。
作者: 卓然无双    时间: 2009-11-8 15:37
大家争论也都是引用别人的文献,谁又知道原创作者有几个人,是谁呢?用陶式玉,过百龄(等)编著不就行了吗!?陶第一作者,过第二作者!或者再加上曹都可!毕竟《官子谱》应该是不止一位棋手的心血!
作者: 烟台    时间: 2009-11-8 16:07
原帖由 先中后 于 2009-11-8 11:55 发表
同时~我也毫无愧色地认为。赞同只列陶的飞扬同仁也不少。

有明确表达的。有心里赞成但有所顾忌而不便表达的~



谁还有这顾忌? 写过百龄和陶式玉的是吴版的官子谱,不是我编来的
还有顾忌我的? 我看顾忌吴老的还差不多
作者: 烟台    时间: 2009-11-8 16:10
另外我说的序不是日版和台版的序啊
是陶式玉自己写的序, 台版中没有的
你可以找本人体版的看看,

谁能把那段文字录入了,找才子们翻译一下看看, 我看很多话理解的完全不一样
作者: 烟台    时间: 2009-11-8 16:35
原帖由 stephen_yu85 于 2009-11-8 00:36 发表
关键是陶的序言有点歧义,“因取官子旧谱细加厘定”,这里的“官子旧谱”,指的是过百龄的《官子谱》,还是陶搜集到的各种旧的棋势?“虽不及见百龄全谱”,是说只看到了残本,还是根本没见过?如果是残本,数量有多 ...


一 以过、曹著作为基础这个似乎不用争论了吧,
这是人体出版社转载自上海棋社的研究结论,当然那是1978年的研究结果,不知道这三十年来是否有新发现,也不知道这个上海棋社当时都有谁,史学家有时也会错的,但从陶的序中总能看出和过有那么些不得不说的东西


二 陶的题目比过的要多,这个也能统一吗?(不多谁还认陶是谁啊,肯定多)

先统一以上两点,这样问题可以简单化一些
作者: stephen_yu85    时间: 2009-11-8 19:17
原帖由 烟台 于 2009-11-8 16:35 发表


一 以过、曹著作为基础这个似乎不用争论了吧,
这是人体出版社转载自上海棋社的研究结论,当然那是1978年的研究结果,不知道这三十年来是否有新发现,也不知道这个上海棋社当时都有谁,史学家有时也会错的 ...


我一向不迷信专家,要知道再牛的专家也必须以史料为基础,如果专家也只是以官子谱的序言为基础进行的研究,那么我们实际上是和专家站在一个平台上的。

上海棋社的《官子谱》简介中说,陶“以过、曹著作为基础,编成新谱”,我感觉其所本还是陶自己所作的序言。而单看陶的序言,确实可以理解成过的著作对其影响很大,然而这也完全有可能是陶的自谦。何况我前面也分析了,只要全面参考其他人的序言,以及也是陶自己写的凡例,不难看出陶版《官子谱》与过版《官子谱》的差别是很大的。所以,我还是那句老话,过百龄对于陶版《官子谱》所起的作用是不明确的,既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为什么一定要放上过百龄的名字呢?

另外,虽然前面说了陶的序文有很多歧义,但是我也不妨猜测一下陶版《官子谱》的成书过程——过百龄最早编了一本官子谱,而曹元尊搞了个精华版(很可能就是那个七十三题的版本),而陶式玉看到了精华版,觉得东西太少,然后自己又搜集了一些题目,先搞了个六百多题的版本,后来又扩充成一千四百多题,并经过吴瑞征、娄子恩、蔡邻卿等人的校订最终出版。
作者: 烟台    时间: 2009-11-8 19:27
自谦的说法很牵强,
其实史上好多事你无法知道真相了, 只能是说可能性大还是小.如果陶的序言中没这些话, 那到是可以推个一干二净, 但是有这些话, 那就不能说明没过的什么事.

按你这个方法, 就象我说的那个刘宝的墓出土了17*17的棋盘, 反对方还是可以说: 人家带进的是古董
作者: czh300    时间: 2009-11-8 19:31
原帖由 烟台 于 2009-11-8 19:27 发表
按你这个方法, 就象我说的那个刘宝的墓出土了17*17的棋盘, 反对方还是可以说: 人家带进的是古董



作者: stephen_yu85    时间: 2009-11-8 19:43
原帖由 烟台 于 2009-11-8 19:27 发表
自谦的说法很牵强,
其实史上好多事你无法知道真相了, 只能是说可能性大还是小.如果陶的序言中没这些话, 那到是可以推个一干二净, 但是有这些话, 那就不能说明没过的什么事.

按你这个方法, 就象我说的那个刘宝的墓 ...


我说的很清楚,“以过、曹著作为基础”确实是一种可能性,而“自谦”则又是另一种可能性,而从其他人序言和凡例来看,过版《官子谱》与陶版《官子谱》关系特别紧密的可能性并不大,所以“自谦”的可能性要大得多。毕竟序言中明确写该书是“以过、曹著作为基础”的话一句也没有,只不过是我们看到他提过百龄,而做出的推理罢了。这种推理当然能够自圆其说,但是如果我们做另一种推理,同样也是说得通的,所以,既然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硬要加上过百龄的名字,不是有些草率吗?
作者: 烟台    时间: 2009-11-8 19:45
还有一种可能性, 就是陶的序是假的, 有人假造的, 我来帮你分析

另外要说明一点, 不是我们硬要加上过的名字, 是你们硬要拿掉过的名字

说白了, 人都是从自己的观点来要求对方
作者: stephen_yu85    时间: 2009-11-8 19:56
可能性大小不单单是看这篇序言,而要综合分析。吴瑞征的序言中说到了过百龄,却丝毫没有不提过版《官子谱》与该书的关系,凡例中写从六百多题增加到一千四百多题,这还不说明问题吗?另外,mjp在另外一贴中对“官子旧谱”的分析也很好,更进一步证实了我的观点。

另外,至于是加上还是拿掉,我的态度也很简单,如果是要翻译日版《官子谱》,那自然应该保留过百龄的名字,这叫“忠实原著”,如果只是借用吴清源的解说,那么写上过百龄的名字,就是“加上”,属于推翻旧论。而要推翻旧论,必须拿出过硬的证据,可惜这种证据我并没有看到。
作者: zyzzhyzzx    时间: 2009-11-8 19:58
我有点晕!
得好好理一理思路。
作者: mjp    时间: 2009-11-8 19:58
凡例二说:“官子旧谱平淡忤误者多,概为删去,其瑕瑜相半者或加评驳,或为翻变,皆独出新裁,曲尽其妙。”说明当时有关“官子”的围棋书很多,但质量差,如果是过百龄的著作,质量不会如此吧,陶式玉肯定不会这样说的,可见陶式玉并未只参照过氏的书
凡例三说:“官子各本无多”,可见并不只参照了一本著作。

[ 本帖最后由 mjp 于 2009-11-8 22:01 编辑 ]
作者: 烟台    时间: 2009-11-8 20:01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单化:
比如我找到人民体育出版社, 我和人家说你要加上过百龄, 人家说你有证据说明过百龄和这部官子谱有关系吗, 我拿出的东西,包括陶自己的序, 人家都可以按照MJP的说法,说那只是一种可能性,是你的推理。你没有过硬的证据,不能加。

而另一个人找到吴清源,说我要拿掉过百龄, 吴也能问啊,你有证据说明过和这官子谱一点关系都没有吗?你扯不开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为什么偏要拿掉。
作者: 先中后    时间: 2009-11-8 21:02
把简单问题搞得这么复杂~

请问:过百龄写过官子谱吗?简单吧`。 谁来回答
作者: 烟台    时间: 2009-11-8 21:12
官子谱 -- 陶式玉自叙

                            叙

        《官子谱》始自过君百龄,迨后曹子元尊起而删定之,
    虽多适用,而法犹未备,识者憾焉。己巳秋,余客广陵。日
    观吴子瑞徵、胡子安士对弈,其间用意之深微,取舍之变幻,
    似有得乎妇姑局外之术,而非如王积薪之仅可教以常势者。
    然出奇制胜,转败为功,每从官子得力居多。余乃叹善始者
    之必善终,善作者之必善成一日。因取官子旧谱,细加厘定,
    增以国手对局之官子而翻新,以尽其数,共得一千五百余局。
    虽不及见百龄全谱,而诸法毕备,用罔不臧,亦可谓尽弈之
    变矣。

        夫弈,小术也。而天地之理,无不寓焉:强弱互用一,
    寒暑之往来也;动静选居一,阴阳之倚伏也;索情制变一,
    孙吴之兵法也;思周行远一,伊周之治功也;惩忿窒欲一,
    圣贤之律身也;入神坐照一,仙释之通幽也。至若宦海风波,
    世途荆棘,升沉倏易,情态顿殊,天下事何者非弈而后逞?
    胜负争于一着,变化妙于机先,则全局系于官子岂少哉!虽
    然艺以载术,而所以运道者,气也。气不先定,则道随气没,
    而功不堕于垂成者几何!费文伟之暇豫集事,谢安石之镇静
    临戎,其气盖先定矣。余不善弈而辑是谱,将以定余之气,
    且以助天下英雄末路之先着云尔。

                            康熙庚午榴月霍童山人存斋题

    注释:
    。过百龄,又作伯龄,江苏无锡人,明末围棋国手,其所著
      《官子谱》卷数不详,未见传本。
    。曹元尊,据载,曹元尊与过百龄合编《官子谱》。
    。广陵:今扬州。
    。吴瑞徵:名贞吉,清代著名围棋手。

不知道据哪载的
作者: 先中后    时间: 2009-11-8 21:14
咋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没回答的?呵
作者: mjp    时间: 2009-11-8 21:19
我想首先飞扬版依据的是吴清源解说版,那么吴清源解说版所据版本呢,我没有这本书,所以也弄不清,如果吴清源解说的本子与人体所据版本不一样,而且有过百龄的名字,那么肯定要列过百龄,这是应该的,必须忠实于原著。如果吴清源解说所据版本和人体版所据版本一致,那么他为什么要加过百龄呢。所以应该先看看吴清源依据的是那个本子。如果依据的是前面所说的令人堂版的,那可能那个版里有过百龄。那么很可能是过的本子陶没见全,而在日本有过的本子流传。因此,关于署谁的名的问题可以这样简化,依据谁的本子就跟谁署名,但要在序里说明版本来源。其次的争论都可以姑妄谈之,姑妄听之,见人见智了。
作者: 先中后    时间: 2009-11-8 21:21
说明一下~先某祖籍江苏。要说亲疏远近还是和过百龄不远。

对陶式玉也没有啥粉丝情结。也不想在飞扬出风头。


但这不影响我的客观立场。

作者: 烟台    时间: 2009-11-8 21:27
人体的是上海棋社藏版,不知道这上海棋社的来路
吴的版zhou99好象说过,平凡社从美国?忘了
作者: 先中后    时间: 2009-11-8 21:45
好吧`你们都谦让不回答~我就自编。自导,自演。

1。过百龄写过官子谱吗?写过(有反对的吗?)
2。陶式玉写过官子谱吗?写过(有反对的吗?)
3。这两种官子谱内容一样吗?不一样(有反对的吗?)
4。那如何区别。把两个人的名字同列一起能区别吗?不能,是在混淆。是在连坐(有反对的吗?)
5。那我们现在看到是谁的官子谱。陶式玉。(有反对的吗?)
6。过百龄的呢?已经失传了。(有反对的吗?)
7。真可惜。没关系。他提出的官子理念已经被陶式玉以及后来者发扬光大了(有反对的吗?)
8。是啊。长江后浪涌前浪,日版所论放一旁。存实归真性情事。中华典籍在飞扬(有反对的吗?)

[ 本帖最后由 先中后 于 2009-11-9 15:19 编辑 ]
作者: 烟台    时间: 2009-11-8 21:50
你把加田克司的12本死活和赵治勋的死活大全攒一起,然后和别人说,不一样啊,不一样
现在你们看到的是我的死活大典啦
作者: 烟台    时间: 2009-11-8 21:51
赵治勋来找你,你拿出加田的给他看
加田的后代来找你,你拿出赵的给他看
作者: 旗鼓鸣山    时间: 2009-11-8 21:56
不知道陶式玉当年成书官子谱时封面有标过百龄吗?
作者: 先中后    时间: 2009-11-8 21:59
当然没有~鸣山大师,
作者: mjp    时间: 2009-11-8 22:03
会不会是这样,有两个版本系统的官子谱,一个是国内常见的,陶式玉主治辑评的,凡例里说嘉定榕城所刻,可能就是赵之云所说的本子,后来的人体版和其他国内常见的版本可能大多依据这个本子。这个本子基本没有多少过百龄的东西,说这个不署过百龄的名字我认为是合适的。人体版的序里说以过、曹为基础,可能是没有仔细考虑吧。
第二个版本系统是在国外流传,如平山堂本和令文堂本,还有林裕所见的,这个本子基本上为过百龄所著,有一千五百多图,如zhou99同学所说。吴清源解说可能是参照了两个系统的本子,所以陶和过都写了,也不为错,我们也可以都写,因为我们依据的就是这个版本。
过百龄逝于1662年,过著《官子谱》时间应该提前一点,那时不正是明清易代,江南地区战火纷飞,很有可能毁了,而国外还有流传。可能是这样吧。猜测而已。

[ 本帖最后由 mjp 于 2009-11-8 22:40 编辑 ]
作者: 烟台    时间: 2009-11-8 22:10
原帖由 旗鼓鸣山 于 2009-11-8 21:56 发表
不知道陶式玉当年成书官子谱时封面有标过百龄吗?


谁来个原版书影?

我估计封面有的话,史学家还不早给个结论了?

不过N百年后,有人也许会问,技巧大全封面当年有标过陶式玉吗
作者: 先中后    时间: 2009-11-8 22:13
史学家还没有定论啊?

哦~那官子谱前面加的陶存斋是。。。。。。
作者: 烟台    时间: 2009-11-8 22:17
“以过、曹著作为基础,编成新谱”
这是人体给出的结论,来自上海棋社的研究结果,不知道能不能算史学家
史学家们的观点要是唯一的也好办了
作者: 先中后    时间: 2009-11-8 22:29
要看咋样理解这个基础的含义。

这个基础比重很大,史学家为何只写陶存斋呢?

您排版必须以有排版软件为基础吧?那是不是把那个软件开发商写上啊?


作者: 烟台    时间: 2009-11-8 22:32
哪个史学家只写陶存斋了?把他写的内容贴过来看看
作者: 先中后    时间: 2009-11-8 22:40
哦~就你们常翻的那本赵之云先生的围棋实战指南吧~

在各种古谱介绍中官子谱的前面的特定名词是:陶存斋
作者: mjp    时间: 2009-11-8 22:41
标题: 回复 84# 的帖子
俺的人体版pdf的格式,不会弄
作者: 烟台    时间: 2009-11-8 22:43
原帖由 先中后 于 2009-11-8 22:40 发表
哦~就你们常翻的那本赵之云先生的围棋实战指南吧~

在各种古谱介绍中官子谱的前面的特定名词是:陶存斋


这个都讨论过了,6#有解释
作者: 烟台    时间: 2009-11-8 22:46
原帖由 mjp 于 2009-11-8 22:41 发表
俺的人体版pdf的格式,不会弄


引用  别人的贴 会有个上传附件的功能
作者: 先中后    时间: 2009-11-8 22:51
哦~那您去找本国内冠名过陶在一起的官子谱吧~,

讨论过啥?这个你既然都知道了还死抱着日版不放干吗?
作者: 烟台    时间: 2009-11-8 22:55
国内的不一定对啊,国内的大全还写本社呢,技巧大全连陶式玉也没了
作者: 先中后    时间: 2009-11-8 23:01
哦~您认为啥是对的?日本是对的?

华夏的官子谱得找日本说的为准?。

那你还翻啥国内的资料干吗?
作者: 烟台    时间: 2009-11-8 23:04
华夏的官子谱那你找华夏的出版社出啊
他们出了我们还山寨干吗
作者: stephen_yu85    时间: 2009-11-8 23:06
我来换个说法吧。

现在有谁见过过百龄版的《官子谱》?——没人见过。

那为什么会把两本《官子谱》联系在一起?——所有依据就是陶式玉的这几句话“ 《官子谱》始自过君百龄,迨后曹子元尊起而删定之,虽多适用,而法犹未备,识者憾焉。”“因取官子旧谱,细加厘定,增以国手对局之官子而翻新,以尽其数,共得一千五百余局。虽不及见百龄全谱,而诸法毕备,用罔不臧,亦可谓尽弈之变矣。”

这几句话是否明确了两本《官子谱》之间的关系?——没有,这几句话比较模糊,官子旧谱也未见得就是特指过版的《官子谱》。

那为什么有人还要坚持要写上过百龄?——理由一:“从陶的序中总能看出和过有那么些不得不说的东西”;理由二:吴清源写了过百龄。
以上。
作者: 先中后    时间: 2009-11-8 23:08
国内从清到现在遍地找不到过陶合着的官子谱。日本啥堂的到三几年才有个版本。

这个版本不是陶的是谁的?找不到就是国内错了。而不是意味着没有证据。是吧?
作者: 先中后    时间: 2009-11-8 23:11
原帖由 烟台 于 2009-11-8 23:04 发表
华夏的官子谱那你找华夏的出版社出啊
他们出了我们还山寨干吗
华夏只是出版社?华夏子孙就是这个出版社的后代,对吧?
作者: 烟台    时间: 2009-11-8 23:14
原帖由 先中后 于 2009-11-8 23:11 发表
华夏只是出版社?华夏子孙就是这个出版社的后代,对吧?


不知道对不对,我不知道你在说啥




欢迎光临 飞扬围棋 (http://flygo.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