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围棋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384|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棋界百年的耻辱和悲哀 —— 批判中国现行数子制规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10 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棋界百年的耻辱和悲哀 —— 批判中国现行数子制规则 (2013-01-25 16:44:15)[url=]转载[/url]

标签: 明清还棋头数子法 计活子 杂谈

中国棋界百年的耻辱和悲哀 —— 批判中国现行数子制规则

清朝后期至民国初年,大约100年时间,我国国运衰败。

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弱国,人民大众受到严重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其贫穷困苦的状况是难以想象的。

国运衰,则棋运衰。

当其时,我国棋人挣扎于社会底层,难得温饱,完全丧失了受教育的权利,不可避免地沦为文化水平低下的贱民。

那时候的围棋,数棋时先要“还棋头”。但为什么要还棋头?却没有人能讲清其中的道理。

诞生于明代的子多为胜的“还棋头数子法”是我国围棋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围棋的目的是为了棋子的生存,子多为胜乃千古不易之定理。

以生存棋子为目的来研究围棋,人们不难对明代还棋头数子法做出合理的解释:

同唐宋棋人一样,明清棋人以生存棋子为目的来下围棋,以“子多为胜”为准则来判定胜负,以“子路皆子,眼位非子”为依据来做棋(还棋头),采用简便的数子法来计算胜负。

但同唐代数路法相比,明代数子法更具以下优点:

(1)对局过程中不需保留俘子;

(2)做棋时不需将俘子与死子回填;

(3)计算时只需数出一方棋子的数量。

明代还棋头数子法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数子方法。

它假想在非子的眼位与公气上有虚拟的棋子存在,这种假想虚拟的棋子叫做“虚子”;相对而言,真实的活子(包括路子与局子)叫做“实子”;虚子与实子合在一起叫做“复子”(好比数学中虚数与实数合在一起叫做复数)。

做棋后,若使黑白两方虚子数量相等,则两方复子数量之差恰等于两方活子数量之差。于是,可比较两方复子的数量来判定胜负。

(此即还棋头数子法原理)

对局休止、清理完盘面后,先要数一数黑白两棋的块数(其实质是数出两方眼位的数量)。

当黑白两棋的块数相等时,两方拥有的眼位数量也相等。这时,在各方的眼位上设置各方的虚子,在每个公共气点上设置半个黑虚子和半个白虚子,就将棋做成了两方虚子数量相等的局面。

当一方比另一方多一块棋时,这一方就比另一 方多拥有两个眼位。采取上述作法将使这一方比另一方多出来两个虚子。为平衡虚子数量,应要求这一方还给另一方一个虚子。

在理论上,还虚子应这样来进行——先将这方边界上的一枚棋子与这方眼位上的一枚虚子互换身份,然后取下这枚棋子并换上另一方的一枚表示虚子的棋子。

在实际上,操作手续十分简单——在黑白棋子的交界处取下这方的一枚棋子并换上另一方的一枚棋子。

一方比另一方每多出一块棋,就要还给另一方一个虚子。举例来说,当白方比黑方多三块棋时,白方就应还给黑方三个虚子。

还子后,就将棋做成了两方虚子数量相等的局面。

在此局面上,各方持有的虚子数量皆为恒气(眼位与公气)之半数;各方复子的数量等于各方子空之和(包括公气之半数);两方复子数量之和恰为361。

计算时,只要数出一方的复子数量,从361减去这一方的复子数量就得到另一方的复子数量。

比较两方复子的数量来判定胜负,复子数量较多的一方为胜方。

因黑白两方复子数量之和为定值361,故复子数量超过其半(180.5)者即为胜方。

(此即明清还棋头数子法设立归本数之原理)

简而言之,假想在非子的眼位上有虚拟的棋子(虚子)存在,并将棋做成两方虚子数量相等的局面(在此局面下,两方复子数量之差恰等于两方活子数量之差),比较两方复子的数量来判定胜负 ——这便是明代还棋头数子法的道理。

清末民初,国运、棋运的衰败,使中国围棋的竞技水平远远落后于日本。当其时,我国国手与日本棋士对局,被让两子还不能赢棋。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日围棋最初的交流中,中国采用子多为胜的明清(还棋头)数子法,而日本则采用地多为胜的计目法。因此,对一局棋的胜负结果常做出不同的判定。

中日两国棋手曾就规则问题进行过讨论,甚至发生争执。中国棋手对还棋头数子法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讲不出“数块子,还棋头”的道理。更因围棋以胜负分上下,中国棋手技不如人,输了棋,也就输掉了在围棋规则上的发言权。

(本文所述二十世纪中日围棋最初交流的信息见于赵秉义先生编写的<<围棋资料>>)

二十世纪上半叶,围棋落后的中国向先进的日本学习棋艺,同时也学习了日本的围棋规则。

中国棋界在实质上接受了日本人以争地为目的来下围棋的观念,但在形式上仍采用简便的数子法来计算胜负。为了算出与日本计目制规则一致的结果,取消了明清围棋还棋头的规定,用计算土地数量的数子法取代了计算活子数量的数子法。

(还棋头等价于唐代围棋数路时要从棋子所围地盘中扣除眼位的规定)

中国现行数子制规则对眼位与路点不加区分,认为“子空皆地”,并将地称为“子”。其说法如“黑方占地184子,白方占地177子”(其和数为361,包括了眼位),竟说眼位是真子岂非咄咄怪事!

应氏计点制规则与数子制规则大同小异,其大同为“地多为胜”、“子空皆地”,其小异为“称地为点”及若干技术细节。

中国现行占地多胜的围棋规则形成于二十世纪初叶国运衰败的年代。数子制规则成文于五十年代,计点制规则撰于七十年代。

日本计目制规则产生于日本棋人对唐代围棋的误解,患有先天愚型不可治愈的痼疾。

(请参阅笔者<<日本棋人千年的误区和盲点—— 批判日本计目制围棋规则>>一文)

由计目制规则派生出来的中国现行数子制规则和计点制规则产生于中国棋人对本国棋史的无知,是“国运衰,则棋运衰”的一则实例,浸透了中国棋人臣服于强国日本的屈辱、不幸和悲哀,是国耻的记录。

在二十世纪,地多为胜的观念一统天下,围棋的真理被湮没,争夺地盘的小道游戏盛行于世,生存斗争的大道围棋被抛弃,是围棋的灾难。

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世纪之交也是千年之交的时刻,以真正优秀的中国历代弈则为蓝本的<<计活子围棋规则>>诞生了。

计活子围棋规则是中华民族历代先贤的智慧结晶,它的诞生恰似围棋世界的雄鸡一唱。

真理的光辉将普照天下!

笔者谨以炎黄子孙的名义向中国围棋界热爱围棋的同胞们、向中国棋院领导人和公务员们呼唤:

抓住历史机遇,做出正确抉择。

拨乱反正,洗刷国耻,弘扬围棋,光我华族!


作者:张云琪(燕来)

发表于 2003-3-21 19:00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4-3-10 13:06 | 只看该作者
又来了
哪儿凉快哪儿喝凉水去,烦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3-10 13: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m12112000 于 2014-3-10 13:17 编辑

最后的四句呐喊,体现了作者正值癫狂高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4-3-10 13:22 | 只看该作者
当初博版称之为裹脚布,恰如其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3-10 13:29 | 只看该作者
高人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3-10 14:37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什么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3-10 14:45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现在是不是应该每天都穿着二千年前的衣服,这样才显得拨乱反正,洗刷国耻,光我华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3-10 14:47 | 只看该作者
天地间抄袭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3-10 14:50 | 只看该作者
不论什么规则,真髓仍是计算,力量强者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3-10 17: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榉木 的帖子

是的,围棋他首先是一个需要计算的游戏,往大了说的由围棋而悟到人生的道理,是我们毕生的追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4-3-10 17:15 | 只看该作者
敢问楼主,悟出何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4-3-10 18: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lfwd 于 2014-3-10 18:04 编辑

数目数子均有优劣,必须结合起来看
按俺这种低克拉斯的水平,上盘棋下完,黑棋白棋随便一扫混着放棋盒里,提了对方的棋就往对手盒子里一扔的习惯,过程中,提了几个子都记不清楚,在结束时,要靠数目判断胜负,很有可能弄错,所以,判断胜负必须靠数子。
同样的,作为臭棋篓子,很难想象,下棋过程中,不靠点目,如何能知道自己当前形势是优是劣?——除非多吃了对方一条大龙,而不知领先落后,又该如何决定其后的下法?
所以,结合起来最好:下棋过程中,点目;判定胜负时,数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4-3-10 18:41 | 只看该作者
所以,结合起来最好:下棋过程中,点目;判定胜负时,数子。
_____都是这么干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4-3-10 19:37 | 只看该作者
重新弄个MC板块吧,在那里可以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4-3-10 21:22 | 只看该作者
孔子活到现在也穿西装,但还是孔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飞扬围棋网 ( 苏ICP备11029047号-1 )

GMT+8, 2024-11-26 04:40 , Processed in 0.125196 second(s), 20 queries .

since 2003飞扬围棋论坛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