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围棋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围棋与太极拳,动与静的较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29 20: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围棋与太极拳,动与静的较量
太极拳动中求静
“太极者,元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静时寓动意,动中求静息。动静之机,即为太极。太极拳以动静的运动规律来体现千变万化的弧形运动,练太极而不知动静之理、不明动静之法,就不知何处是静、何处是动,动则忘静、静则忘动,难达太极殿堂。无论是太极拳的理论,还是太极拳的练习,“静”都是至关重要的。常言道:“静为势之本,动为势之末”。唯心静,方能静察彼情、静观其势,进而辨彼之虚实,知彼之动向,做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静以待动,不动则己,一发而至,至而必中。由此可见,太极拳实质上是外动内静、动中求静。
在意念神态上,太极拳强调心静用意,以意领气,以气运身。《拳经》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打拳时必须洗心涤虑,使大脑松静下来,凝神于拳。这里的“静”并非绝对的静止。“静”是安静、是冷静、是理智、是收敛,是心平气和。入静后,精神松静和躯体放松,人体内气血开始萌动,气血沿着经络、血管系统流转,身体外部形态及手足的变换,均是随着内动而运动。正如陈鑫《拳论》日:“外之所形,莫非内这所发”。即内不动、外不发,由内及外、内外合一。意不断、动不停、意动形随。以意气引导动作,从而达到静中求动静,静观其变的目的。
在身体形态上,打太极拳时并不是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时时在运动,而是此静彼动,此动彼静;或是身体的某一部分此时动而彼时静,此时静而彼时动。因此太极拳中的动与静的关系是相互交替、相互转化的。“动极生静,静极生动”,内静外动、动静合宜。它总是引导习练者顺其自然,周身处处松静、节节贯通,运行无滞、圆转自如;轻而不浮、沉而不滞,通过身体轻缓的外动欲达身体沉稳内静的目的。
围棋静中求动
“局方而静,棋圆而动”,是围棋运动的一大特点。“局方而静”——围棋是一种“静”的艺术,更是一种境界。自居易的咏棋诗《池上》有云:“山僧对棋坐,局上竹荫清,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对弈双方温厚儒雅,端坐于棋桌前,沉浸在棋局之中。心系一处,气定神闲。宁静以致远,超然而脱俗。弈者沉浸在一种艺术、一种哲学、一个深远的意境,使人顿然远离了繁华而喧嚣的世界。
“棋圆而动”——数尺纹枰却有无限空间,静之极矣的围棋,其实每子必动,枰上盘旋交错、此消处长,全局无一处不动荡,无一时不变化。一招之下,棋局立变,棋士之心亦权衡取舍,思绪如潮。因此,古人称围棋
“有天地方圆之象,有阴阳动静之理,有星辰分布之序,有风雷变化之机,有春秋生演之权,有山河表理之势”。又云:方如棋局,圆如棋子,动如棋生,静如棋死。“外静内动,极静中运转极动,此即围棋之静动。围棋入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飞扬围棋网 ( 苏ICP备11029047号-1 )

GMT+8, 2024-9-21 10:34 , Processed in 0.118952 second(s), 20 queries .

since 2003飞扬围棋论坛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