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多九公 于 2016-6-10 01:41 编辑
清人江維瑛的題跋
“秋窗博弈圖”的最後部份,是清人江維瑛題跋。全文如下: 古人手蹟不易得,且不易見。壬午夏,由都至樂,訪子錦五弟於南園。舊雨重逢,極爲歡洽。酒閑茶罷,飽觀其所藏古名人字畫,展卷如游勝境,豁然開朗,別有天地奇觀也。此卷係明代李時養先生與顏君手談於別墅中,圖則尤公求爲之作也。筆情高妙,繪出雅人深致。嘉靖至今數百年,卷軸完好,設色猶新,豈作者極其精而爲神物所護乎?今爲好古者所得,物各有主,數耶?幅後有曹、王、陸諸公所跋,詩文旣佳,字法亦蒼勁,得王、褚筆意。予不知弈,兼不能畫,然觀之亦極神往,愛不釋手,則嗜此者可知也。至奕之妙,諸公已詳,不敢置喙。辱承囑題,率書此,知不免著糞之譏耳。卽請子錦五弟仁大人教正。 光緒八年端午前三日浩然山兄江維瑛跋於古香書屋
江維瑛,字浩然,四川瀘州人。幼承祖訓,長從名孝廉黃象先游。工書,善爲文。弱冠爲諸生。鄉試屢薦不售,乃游鮑超幕,繼爲曹克忠、雷正琯兩大帥文案。曹、雷歷保知縣,時維瑛年已七十,遂作罷。門人鮑祖恩授山東萊州府知府,延入幕。子煥雲勸之歸,年八十卒於家。維瑛善各體書,夔州峽口石壁刊一聯云“巫山峽鎖全川水,白帝城排八陣圖”,署鮑超書;山海關石壁刊“海山蒼蒼”四大字,署雷正琯書,實皆維瑛筆。著有《隨月軒詩文遺稿》【註6】
江維瑛生卒年不詳。鮑祖恩於宣統元年(1909)授山東萊州府知府,在任一年。【註7】其時江維瑛已年逾七十,故大約生於道光十一年(1831)至二十(1840)年間。卒於清末或民國初年。
江維瑛的題跋作於光緒八年壬午(1882)。中國的府州縣名多由二字組成,一般來說,只有在不會產生歧義的場合才可能用縮寫。“由都至樂”,“都”或可指京都,卽北京,但“樂”作何解?僅四川就有樂山縣和樂至縣。到底是哪一個“樂”,也許只有江與藏畫者知道。無法確定地名,要確定題跋中的“子錦”是何人就更困難了。
關於圖中的對局者,江維瑛以爲是“明代李時養先生與顏君手談於別墅中”。如果尤求在太倉見到李時養對局,則對手絕不可能是顏倫。
一些疑問
一幅從未知名的古畫,突然出現在拍賣場中,並賣出數千萬的天價,勢必引人注目。如果說“秋窗博弈圖”是這樣的一幅古畫,並不爲過。
筆者對圍棋史感興趣,非常希望“秋窗博弈圖”是真跡。這樣,研究明代棋史又多了三篇詩文。然而,鑑於中國古書畫造假的歷史與現狀,筆者亦不能不對此畫的真僞產生一些疑問。
其一、王世貞與李時養、尤求都有相當深的交情。王世貞有贈尤求的詩,也有文跋尤求的畫。但他對此畫似一無所知,旣無真正的題跋,也沒有在其近四百卷的詩文集《弇州山人四部稿》和《弇州續稿》中提到過。
其二、大凡古書畫的收藏,都要講究一個來歷。何家所作,何人所藏,何處所得,來歷分明,方能取信於人。古代的書畫藏家都是風雅之士,得到名家作品,自然會請名人行家來鑑賞,於是就會有題跋,尤其是手卷,可以不斷的接續。每換一次藏家,也就會有新的題跋。書畫存世越久,題跋就越多。尤求的畫品或許比不上仇英,但也稱“能品”。然而,此畫從嘉靖四十五年(1566)到光緒八年(1882),整整三百十六年,僅有一篇不甚知名的清人題跋!這幾乎令人難以置信。
其三、尤求擅長人物白描,而“秋窗博弈圖”却是一幅山水畫。畫中僅有少數人物,主要集中在圖的右下角。尤求有一幅人物白描“圍棋報捷圖”,以“淝水之戰”謝安與張玄對局爲主題,作於萬曆八年庚辰(1580),上有“乾隆鑑賞”印記,現藏天津博物館。如果將“秋窗博弈圖”和“圍棋報捷圖”的對局場面作一下比較,就會發現畫面的佈局與對局者的姿態極爲相似,就連一邊服侍的小童站立的姿勢也幾乎一模一樣,只不過站立的角落不同,作了一個對稱變換。這一現象相當有趣。以尤求這樣的成名畫家,也在人物白描畫中模仿自己早先山水畫中的人物姿態?似乎不大可能。
其四、早已聽聞國內將作假的書畫先送到香港“拍賣”,洗一遍,得到一個合法的“出身”,然後再拿到國內來拍賣,就可以大發橫財了。而“秋窗博弈圖”出現、拍賣的過程如出一轍,不得不使人產生懷疑。
結語
筆者不懂古書畫鑑定,也無緣一睹原畫。至於“秋窗博弈圖”的真僞,也許只有最初的賣家才知道真相。
如果“秋窗博弈圖”是僞作,曹昌先、陸弼的贈詩,與王世貞《品奕贈李君時養》的真僞也將成爲問題。不過,想出這一主意的背後策劃者必定是一位熟諳明代棋史的高人。
過去幾年,筆者一直期盼國內的圍棋史研究者能發現此圖並撰文介紹,結果令人失望。因無法看清陸弼的題詩,本文的介紹並不完整。勉強爲之,權當引玉之磚。
多九公 2016-6-8
【註1】【明】何喬遠(撰):《閩書》,卷一百三十五·方伎·泉州府(晉江縣);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207冊,438頁 【註2】【明】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1279冊;《後圍碁歌贈李時養》在卷十九·七言古體;《吳門别李時養二絕》在卷五十·七言絕句。 【註3】【明】王世懋:《王奉常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33冊;《贈奕者李生》在詩部卷三·七言古詩;二首絕句在詩部卷十四·七言絕句。 【註4】曹昌先去世前不久,請太倉同鄉王衡(字辰玉,1561~1609)爲其詩稿作序。王衡《曹以新詩稿序》(《緱山先生集》卷六)紀云: ……嘉靖間,吾州兩王先生以風雅之業鳴,其才氣所鼓舞,翰墨所冶鑄,宇內景從響附。而吾州人士耑耑守樸學自若也。獨其甥曹生以新者,雋才多聞,壯年棄諸生,從兩先生游。兩先生賞嘆不置,曰:“曹甥似其舅。”而宇內亦翕然信之,以爲真甥舅云。以新豐頤虬鬚,捍目皤腹,好節俠而多智。竟兩先生之身,奔走禦侮。憂而呻呼,樂而嘯咏,無不與以新俱。……比兩先生卽世,以新亦避仇吳中,守風雨環堵,裹足不復出。而無幾何,且病困死矣。……以新于人少許可,顧獨器愛余。嘗忽忽顧余而嘆曰:“不佞于世交相棄矣。惟是窮愁之簡終,借子一言以不朽。”…… 曹昌先欲借王衡之文不朽,故此文所述可信,而曹、王非甥舅明矣。 【註5】【宣統】《太倉州志》(卷十九·人物三)“曹子念傳”紀云:“海內人士登瑯琊門,非子念介,弗進也。” 【註6】【民國】《瀘縣志》,卷六·人物志·藝術 【註7】【民國】《四續掖縣志》,卷四·職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