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围棋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440|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乎:在你眼中,围棋的魅力何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5-5 0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围棋魅力何在?
是什么让我们选择了围棋?
又是什么凝聚起了这个圈子?

这像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有些远望而畏惧,有些想要进来,有些感到疑惑。
里面的人,有些人痴,有些人醉,有些人乐在其中,也有些人想出却出不去。

我跟晖晖说:“像咱们这种情况,没有围棋,也是一样的活。”
他说:“没错。可是有围棋,你能活的更精彩!”

他丫的好像一句话能点亮天空一样,却说的如此理直气壮,让我无言以对。

当时我们正走在东四十条地铁站入口的楼梯上,那些台阶高的令人炫目,让我有一种要滚下去的冲动。
定一定神,终于知道危机幻想不过只是幻想而已。
可是,我圆滚滚的不锈钢水杯却突然从包里掉了出去,以我无法追及的速度,叮叮咚咚的滚了下去。

生活中,有些东西你一旦弄丢了,也许就再也没有找回来的机会了。
比如隔壁有些知友们喜欢念叨的“少女心”,“少年心”。
还有前些天和几位圈内的前辈们吃饭时,他们跟我提及的——“情怀”。

“没有情怀,是做不好事的。”

又是一个最近极热的词。
又是一句听起来让人不明觉厉的话。
不亲自去尝,又如何能知世间百味。

到底什么才是情怀?

我本可写一个段子,正如开始想的那样。
段子里有个小镇。
小镇的主巷上,有一家酒馆和一家茶馆相对而立。
酒馆里常年热闹非凡,酒客们除了喝酒,还玩牌九赌钱。
隔壁茶馆里茶客没这么多,却也不见冷清,时时有人摆出棋局,手谈则个。
酒馆里的小学徒,不干活的时候常常偷偷跑到茶馆里去看人下棋。
时候久了,竟看的会了。
每次被师傅抓到了,免不了就是一顿痛打。
师傅骂道,不务正业,学不会手艺,你以后如何为生?学会了下棋,你还能当饭吃么?
小学徒当然不可能像大师小时候一样斩钉截铁的说“能,我以后就靠下棋养家糊口!”
只有揉揉屁股自顾自的回去干活。

小学徒慢慢大了,变成了学徒,干好活之后,时而也会跑到茶馆里去下棋。江湖彩局,倒也赢了不少银子。
学徒回来跟年事已高的师傅说,师傅你看,我现在不靠卖酒,靠下棋也能挣银子呢!
师傅默默吐出一口烟,淡淡一笑。
喝酒的人永远络绎不绝。
喝茶的人虽然不多,倒也不见减少。
下棋的人,永远都是那么几个。
小镇人丁兴旺的时候,酒馆和茶馆也就格外热闹,茶馆里彩棋的彩金也高。
茶馆的棋越来越出名,连走南闯北的客商们也会来观看。
学徒的棋越下越好,名气也越来越大。

可这一年,世道越来越乱,小镇旁边的山头上聚集了一伙土匪,时不时就来小镇上洗劫一通。
官府挡不住土匪,却和土匪勾搭在一起,自己也时不时搜刮一下镇民。
小镇稀落了,酒馆不再那么兴旺,茶馆更是到了要关门的地步。
没有人下棋了。
学徒只好去卖酒,甚至去拉货,去当兵,去干一切能让自己活下来的事。
唯独没有下棋。

但当学徒回到小镇上,回到自己生长的地方,站在茶馆和酒馆之间。
左边是理想,右边是生活。
他不会忘记,自己曾经的一场梦。

乱世终会过去,也许他会是下一个纪元的大师。
也许他传下的技艺,会让经历了文化丧乱时代的人们,了解到上一个和平时代的精彩。
谁知道呢。

别问我是怎么编出这个蹩脚的故事的,那只不过是另一场蹩脚的梦罢了。

“某位共和国老帅曾说道,国运昌,棋运昌。我们这辈人,也只能从某些或隐忍,或夸张,或扭曲的文学作品里,亦或是上辈甚至上上辈人的口中得窥那段风火岁月的片段。无论是围棋还是象棋,在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里,都曾有着不堪入目的经历。幸而这些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民间有着极深的根系,盘根错节正如象棋盘上子力的多根牵制,不论如何兑子,都不能将其阵型彻底撕裂。而需要指出的是,各个时期高层对棋道的扶持,也始终是影响棋道存续的重要因素。乱世或是穷苦的建国早期固然棋道不兴,但原因错综复杂,而人们常常会忽视这一点。
......
哪怕在最为穷苦的时代,在大家都为生计奔波劳累的时候,也一样会有一根叫“文化”的线条,隐隐约约,绵绵密密,穿过市井和乡村,穿过农场和水田,将书房里坐着的笔杆子,和阡陌间弯着腰劳作的泥腿子,串在一起,串起整个社会,整个民族,只待东风一起,就野火燎原。围棋和象棋这两个孩子,也和中华文化其他的孩子一样,等待着雨停之时,就从曾经看起来破败的苫蔽之处钻出来探头探脑,继而跑到阳光下撒欢儿。”

文化的传承,又怎么能没有情怀呢?

哪怕在今天,和平环境下的发展如此兴盛,没有各界人士的无私支持,中国围棋乃至世界围棋,何以发展至此?
那些为了支持围棋发展而毫不犹豫的自掏腰包的老总们,他们图的什么?
你能说他们不是出于自身对围棋抱有的情怀才这么做的?

那我们呢?像我们这些从儿时开始接触围棋的不入流的业余棋手,游走在围棋圈与外界的边缘上的小透明们,我们又有什么情怀?

前几天看到有人说遇到的下棋的人都自带安利属性,我说不清楚这是什么状况。
可像我和晖晖这种人,我们从小成长的环境从来就分为两个世界——下棋的世界和不下棋的世界。
两个世界几乎从来就没有过交集。

我从小到大,几乎从来没有跟什么同学主动提过我下棋的经历,以至于和我认识20年的发小,偶然看到我在日报上的文章后的第一反应是,咦,这个人跟你同名呀?啥?这就是你?你小子居然会下围棋?

在放弃冲击职业的道路之后,很多棋童会把曾经的经历深深埋在心底,仅留作一段回忆。

要说晖晖,当年也是北京业余棋界一把刷子呢,同批的师兄师弟们很多都是职业棋手了。
可是同批的棋手成为职业之后,也一样有去上学,然后从事与围棋不相关职业的人。
还有A,B,C,D......
不论早早晚晚,大部分人从生活主业上来看,好像都是放弃了。

我本又可以讲一个故事,讲自己曾经的某次比赛,如何如何记忆犹新,对上了一个对手,我输了或是赢了这盘棋之后对我的人生轨迹造成了如何如何的改变然后这个对手后来成为了某某著名棋手我却放弃了下棋的道路以至如今回顾往事情怀不能自已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恨不能感慨世事无常逝者如斯夫等等等等。

“滚!敢这么写我拍死你!”

童年下棋的经历会在你的身上打下一个烙印,埋下一颗火种。
什么?你放弃了?不冲职业了?不下棋了?
没关系。

你作为一名业余棋手的烙印一辈子都不会改变。
无论何时,当你重新坐回棋盘之前,你体内的火种都会重新燃起,熊熊不可抑制。
这颗火种,也许就是你的情怀了。

无论曾经的胜败给过你怎样的伤痕,怎样的怀念,终究有一天,你会走过这个阶段。
你也许会看惯了竞技的残酷,磨平了争胜的锐气。
心底却会重重的沉淀下一些沉甸甸的东西。

你也会渐渐从无法面对过去的失败,到淡忘了烽火岁月,再到慢慢被重新点燃。
由热及冷,再由冷及暖。

到了这时候,你会衷心的希望更多的人看到围城中的风景。

这围城中有一座山,高耸入云。
山顶高不可见,雄姿不可逼视,纵是城外之人,犹可见其壮丽。
可当城外之人走近,却发现这山下有一面墙,不太高,但也不低。
这墙默默环绕四周,你要上山,就要翻过墙去。
有些人小声的嘟囔着,转身走了。
有些人随便扒了两下,没上去,叹着气,也走了。
有些人多使了把劲儿,翻了过去,才发现这山原来如此雄壮,陡峭险峻,远胜墙外可见。
于是这些人的余生,几乎都在爬山。

个别不愿爬的人想要转身出去,却发现这墙居然是外面低,里面高,进的来,出不去。
就像《碧血剑》中的惠王府一样。
于是不愿爬的他们就只好原地坐下,永远停在这里,默默看着山上攀登的他人。
要么就跟上别人一起爬。
一直爬到再也上不去为止,抬起头,发现前面的山路直入云端,根本不知道还有多远。
累了,翻过身躺下,超四周看,才发现已经是如此高览的视野。

一览众山小。

别傻了,你也是更高处的山客的风景。

而几乎所有的山客,尤其是已经爬到爬不下去之后,回过头,多少都会有个愿望。

希望能推倒那面墙!

要知道挡住最多人的,其实就是那最开始的一面墙。
这面墙上写着大大的三个字:“入门关”。

“入门”这两个字,远比它看上去更有涵义。
这也是围棋普及难题的主要缘由。

虽然从技术上来说,入门关的技术难度是最低的,但因为面临入门关的山客们都是零基础,对这个领域完全不通,还未形成一丝一毫的认识或是思路,所以相对难度反而是大过了入了门的山客的继续攀登。

棋力提高的相对难度,从入门关以后逐渐下降,根据个人情况不同,又会在某个节点以后逐步提高,直至无穷大。

最终每个人都会来到一个天花板,再也难以前进一步。
但即便如此也没什么值得遗憾的,这里的风景毕竟早已远胜墙外的风景了。

这个天花板会有多高呢?

又是《碧血剑》,书中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
“二十岁不成国手,终身无望。”
甚至这也曾是知乎围棋板块下一个极热的话题。
该话题火热期在我进入知乎前两个月左右,原有的回答都很精彩,已经不需要再增添新的回答了。

我仅在此多说一点。
围棋圈有一句行话:“把计算力练成条件反射。”

按照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的说法,人的大脑在20岁之后就会进入成年期。
20岁之前,是大脑塑形的最佳时期。
想把计算力练到像瞬间条件反射一样的职业水平,基本只能在最佳的大脑塑形期实现。

现在,你知道那个问题的答案了么?

这种瞬间条件反射能有多快呢?
曾经,大竹英雄某次讲棋时,一位业余初段的棋手问他:“经常说职业棋手的计算很快,到底能有多快呢?一秒钟能算多少步,一共能算多远?”

大竹英雄大概说道:“计算的深度与具体棋型有关。至于计算的速度,看这个局部,白1,黑2以下一直到白17彻底做活,这就像一道基本的实战死活题目,对于职业高手来说,这是一秒钟就可以得出结论的,也就是说,扫视一眼就可以一下子反应出所有的17步棋。”

太快,快到对每步棋的反应时间短于常人可以区分的最短时间,看上去就像是同时反应出的一样。

想想车尔尼的速度练习,再想想巴赫的。到了李斯特,有些接近鬼畜级的练习曲,你还能区分的清楚每个音么?简直就跟“希特勒的拉链”一样(不好意思我比较下里巴人,我觉得这就是逆天了求轻拍)。

所以当我20岁上时隔六年重新捡起棋子的时候,我大致已经知道这一辈子终究难以达到自己幼年梦想中所企及的高度了。

而明知如此还要选择归来,原因只有两条:
一是想知道自己的天花板到底在哪儿,毕竟没人愿意轻易认怂。
二来就是想借此,认识更多的朋友。

对于前者,我用了约一年的时间恢复少年时代的水平,又用了大概四年时间,向前再走了大概两个子(遗憾的是最近两年的生疏却使其至少退回去了一个子以上)。
在有限的时间,经历和金钱投入下,我尽力了。

而对于后者,真的是收获颇丰,简直远远远远超出了预想,突破了天际。
到得最后发现,圈子其实也就这么大,认识来认识去,最后还是这么几个人。
哪怕数以千万计的围棋人口,金字塔尖其实也就这么最多数千人。

对于这个圈子,对于这些棋手,世面上好像有一些“公认”的“形象”。
好像他们普遍智商高,情商低,不善与人交际。
因为下棋(这里及后文所指的“下棋”,并非一般的爱好者所说的“下棋”)耽误了其他方面的进境,比如文化课和各种能力的提高受到影响。
纯粹,善良,“下棋的没有坏人”。

对不起,我要把你们狠狠的拉回现实。

平均智商高,也许是真的。平均情商低,这个真不见得。
要说不善与人交际,洒家可是朋友遍天下而且其中只有大概不到五分之一的人是棋手,所以我很难赞同这一点。
很可能是因为你根本没有接触过这个圈子,而就算你身边生活中可能零散接触到一些“潜在”棋手,你也根本不知道他们是棋手。
成建制出现的圈子你接近不了,零散出现在你生活中的你又发现不到。

因为下棋耽误了其他方面的进境,这现象确实存在。
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

但是。
那些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棋手,无论职业业余,只要是没有放弃学业,或是没有长期放弃学业,基本坚持下来的人里,学业大多为逆天程度,平均水平极高,统计下限也极高,入社会后各种能力基本也都是很强的。
如果你不知道,那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之前说的,他们平时把自己下棋的经历藏了起来。
所以你看到一个牛人说“啊,捕获了一只野生的大神!”可你根本不知道他下过棋。

这里面,有各种中学理科竞赛拿国家级甚至更高奖项的选手。
有竞赛完了随便复习大半年高考650以上甚至逼近700的选手。
有一上大学就各种世界级创业比赛拿奖或是各种世界50强总部实习的选手。
年龄再大的,还有各种创业牛人,平日里经常成为新闻焦点的,成为知名学者,甚至世界级著名大学校长的。

甚至还有一些不能直说名字的他说一句话能影响世界的那种逆天级别的人物。
“那位C老,他居然下过棋?”
“别闹了,人巅峰时期是全中国职业界前三名,也就比聂老差点罢了。后来国家和人民需要他做出更大贡献,于是他放弃了围棋罢了。”

下棋的人只要没有真正断绝其他的道路,在其他方面发展的上限,和不下棋的人一样。
甚至其下限,很可能更高。

至于“下围棋的没有坏人”。

对不起,你想多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净土。

当年L部被双规,各种曾经对他不吝溢美之词的媒体忽然笔锋一转,将其写成了无耻狂魔,付梓内容,不堪入目。
谁也不知道真相如何。
我却只记得一起复盘时他的谦逊,和作为前辈高手对于晚辈的尊尊教诲。
至于他是不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我不知道,JJ委才知道。
只是可悲他出事以后,就再也少见有人提起过他了,就像他原本就和围棋圈没关系一样。

无论一个棋手是怎样的人,我们都应该堂堂正正的承认,而不是因为他犯了错或是人品低劣就赶紧和他撇清关系。
棋手从了政,命运就不是黑白子可以操控的了。

说棋手纯粹,善良,那说的是平均水平,而已。
每一个圈子,一个领域,甚至一个地域,一个群体,其个体之间的差异,通常都远远大于群体间的均值差距。

所以地图炮从来就是伪科学。

这个圈子里,一样有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有些是小恙,也有些是顽疾。

有些年轻棋手的修养缺失问题。不仅在为人处世方面,甚至哪怕在棋道以内,也有棋道规范的缺失问题。所以才有近年来中国棋院方面对棋道规范的重新强调。

比赛的各种不纯净因素。线下的业余比赛里的个别买棋现象就不说了,网络选拔赛的枪手问题真是谁都知道却谁都解决不了的难题,尤其以女棋手的男枪手为代表。

哪怕就是这几天,一项只有女子参赛的网络赛中,风波还在蔓延。围棋TV甚至已经公开撰文讽刺这种现象(尽管我们都对小编进行了劝阻,小编却还是义无反顾的勇敢的发了出去= =),甚至有了某职业男子世界冠军白天输了世界比赛晚上赢了女子业余网络赛的搞笑说法,各种可靠内幕都显示,一项业余女子网络赛,根据“真正”参赛的“选手”水平,已经基本成了一项世界级顶尖职业赛事......

唯一庆幸的是,这种现象的驱动力并非是金钱。给业余女棋手当枪手们的国手们很多是出于友情,同窗情,或是什么情,亦或什么情。
叟得斯内。

女棋手们一边抱怨着其他人请枪,一边只好自己也请枪,耍风格“我就要自己下”?也行,反正你马上就被淘汰了。于是结果就是,只要有第一个人请枪,这个枪的来源也许是该女恰好有个XXX的男盆友,那么接下来就会有第二个...然后就是连锁反应...不请枪的都会被淘汰,于是最后剩下的都是...
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不算什么。请友情枪虽然玷污了公平,但不涉及钱,毕竟还有几分底限,比赛含金量也是只增不减。
某些不入流的野鸡网络比赛才真的是不堪入目。
不管你们是干什么的,请你们不要来玷污围棋好么?你们想通过操纵网络比赛来圈钱,那请你们不要赶趟来装作围棋赛好么?还好意思骗来一大堆围棋圈的人来支持和参与!
去办个连连看或是打飞机比赛好么?!我谢你们了!

还有些真正是自己玷污了自己的。
业余比赛里的做棋出于友情的都说不过去,私底下金钱交易的势必被大家所不齿。
再想想当年围乙著名的假棋风波,如果不是棋院强力的处理手法,和圈内圈外一致的彻骨声讨,任其发展下去,简直就是围棋界的毒瘤。等其慢慢做大,中国围棋说不定也就快成中国足球了,还谈什么振兴国粹。

可尽管有这些不和谐的因素,围棋圈还是一个相对外界更加纯净的所在。
只有各利益攸关方,所有的棋手,爱好者的一致努力,才会逐步消弭这些不和谐的因素,让这个领域变的更好。

不要觉得胜负的世界只有残酷,在有着公平竞技环境与对所有人都平等适用的规则的前提下,只有胜负的世界反而有一种单纯的美好。

竞技体育吸引人之处,也许就在于此了。
在尽可能公平的环境下,追求更高,更快,更强。

数千年来,盘上的春秋就是这样悠然而来,怡然而往的。
围棋的技术也随着这种纯粹的追求而不断进化。

在这段历史中,有太多令人唏嘘感慨的故事。
流水而去。

历史本就是自带魅力属性的。

清末民初中国围棋的不堪入目已经被无数人360度无死角黑成了马蜂窝。
国运昌,棋运昌。不堪入目不是闹剧,是悲剧。

日本围棋自16世纪时本因坊算砂废座子制以后,本因坊,井上,安井,林四家四足鼎立数百年,相互间的包含政治意义的竞争促进了日本围棋的长足进步。
17世纪道策创立段位制度,发明手割分析法,奠定了围棋技术中“判断”的基石。
进入19世纪后,日本围棋更是全面腾飞,被誉为中盘13段的丈和创立大斜百变,紧接着就是被誉为日本史上第一高手的桑原秀策(我实在不想说,但我知道很多人对围棋的认识只有棋魂和佐为,其实历史上真正的“佐为”比动漫中的更传奇,更强大),这也是我小时候打过其谱最多的古代日本高手,统治棋坛的丈和被秀策所取代,就像是刚猛无俦的降龙十八掌续以均衡绵密的太极拳一样。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国势更起,日本围棋虽然短时间内没有再出现像秀策那种级别的人物,但整体的人才培养,技术研究与进步实则是一日千里。

反观中国,如果说黄龙士还被丈和誉为“中盘13段”(打了前辈的棋谱居然连自己的绰号都让出去了,不知道有几成是谦虚,几成是恭敬),范西屏施襄夏和同时期日本名人谁更强也有争议,那么范施以后的中国棋手,逐渐被日本棋手甩开了10086条街这一点,应该是没有争议的。

清末最后一代国手周小松,真的还能跟日本高手相提并论么?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按照清末一批国手的说法,国势衰微,棋道不兴,当世最强的几个高手大概也要被已故的周小松让两子。
可是日本不入流的高部道平四段,就已经在面对中国几乎全部国手的车轮战中将所有人打到让两个还赢不了了。实际上按照胜率来说,都得打到让三子去了,多是顾及颜面,留在二子继续下。
而且你可是对人家车轮战的啊!
所以高部道平的水平,绝不会在周小松之下。
当时的中国国手们也是这么说的,但这说法实在是太客气了。

当我幼年之时,手上也有许多包括中国和日本的古谱,打日本古谱之时,经常有看解说才能明白的内容。打当湖十局,虽然对其布局颇感乏味,但中盘扭杀之际,多少还是很精彩的。
到得打清末的棋谱,就经常是诧异万分了。

“咦,这怎么不守住要点啊?还有这里,是双方的眼位急所啊?天王山怎么也不抢?啊这个人家设下陷阱居然还往里钻啊?咦这对杀结果不是很清楚嘛双方怎么还下浪费劫财啊?哎呀这里不敢下不然不就被吃死了吗?人家是高手啊,难道是我算错了?(翻页)啥?果然直接被吃死了然后认输了?......”

年少的我心头简直有一种“你他喵的在逗我”的既视感,天上有一万只某种动物飞过。
他们的棋,是真的很弱,很弱...

后来新生代国手顾水如,在经历了留日学棋并反复与日本高手交手后棋力大涨(也许这时候已经不见得弱于周小松了),回国后一段时间里基本已经是中国第一高手了,但面对段祺瑞花大力气通过外交途径请来的日本末代本因坊秀哉......

知道顾水如生平最得意的一局是什么吗?是曾经在被秀哉让三子而连败无数局之后的某一局,赢了。
一直到了晚年,顾老都还时常兴奋的对晚辈们提起这个故事。
为什么让三子赢了都这么高兴?因为绝大部分的让三子局都是输了的。
这实际上根本不是三个子的差距。
按照我打过的顾水如对秀哉的棋谱,双方的差距至少在四个子以上,三个子输了那么多盘还不降格,应该是照顾颜面。
事实上,顾水如留日期间,一般也确实是要被秀哉让四个的。

顾水如不是已经是最强的了么?那其他人呢?
其他人,是直接就被打到让四个,五个甚至以上还赢不了......
而且,是下了很多盘都赢不了的那种,也就是说,同样都是照顾颜面不再降格......
如果不是指导棋,而是为了争胜,按照真实的差距还要让更多子......
而且,而且,最重要的是,这是所有中国高手对秀哉一个人的车轮战......

那个时代的国手,是真的不行。
就算是周小松晚生50年,面对高部道平,只恐也要汗流浃背。而面对秀哉,只怕更难逃被打到至少让三个以上。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差距呢?
反正现在职业顶尖和业余顶尖的差距,最多也就只有这一半左右吧。

清朝围棋十大家,从过周到徐黄到程梁到范施到周小松,实际是由萌而兴,由盛而衰。
最后的周小松,列入十大家其实已有凑数的嫌疑。(是否列入有疑问)
周小松以后呢?看看刘云峰,汪云峰,张乐山,王子晏。
照着这种下滑趋势,不觉得曾经的国技眼看就要失传了吗。
顾水如能够超越众人,还是因为他到日本学了棋。

一边是明治维新朝气蓬勃青云直上,另一边是闭关锁国暮气沉沉江河日下。
好一个国运昌,棋运昌。

说这么多不是想要嘲讽,苛责我们的前辈们。
事实上,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最大的功劳,就是在国已不国,棋道式微的时代,艰难的实现了棋道的存续,使得中华民族的这一项文化瑰宝没有失传。
所以我们今天才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就算他们再弱,我们也是在他们传下的技艺的基础上进一步东效扶桑,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而日本棋坛也并非总是一片美好祥和。

我想特别说说末代本因坊秀哉,就是上面那位曾经被中国人通过外交途径特别邀请来指导中国国手,然后伸了一根小手指碾压了整个中国围棋界,中国人还要为了挽留他而每天向其供奉几百大洋的大佬。

秀哉的棋力当然是很强的,虽然在历代本因坊和名人里其实也不算很突出。
他作为末代本因坊,顺应时代潮流,将名人棋所交出,将本因坊的世袭称号交出,将本因坊家族颁发段位的特权交出,使得真正公平公正公开的现代段位制度和本因坊,名人棋战都得以形成。

但其实他在个人魅力上是很不足的,不能和他无数高风亮节的前辈相比,这是很遗憾的一点。

进入20世纪,信息传播越来越通畅,围棋技术越来越变得难以为一家所私藏。
现代的公开段位制度,现代化的公平用时限制的比赛也都应时代要求呼之欲出。

但在日本的传统中,比赛是不限制用时的,连下几天几夜不吃不喝硬拼体力的也有(秀哉年轻的时候也吃过这样的亏)。
而上手在与下手对弈时,有打挂的权利。
也就是说上手可以随时要求暂停对局,而后过一段时间再重开对局。
这样就使得,上手可以随时在对手落完一子,而自己不知该如何应对的时候叫停,然后回去充分研究后再重开对局。
而下手却没有这样的权利。

这就是赤裸裸的耍赖啊!
没办法,日本旧时代的棋道规范,无限的维护上手,维护传统,这种旧棋道规范当然也是精华与糟粕集于一身。
这种上手独有的无限打挂的权利,就是糟粕之一。

秀哉晚年,带领领袖传统日本棋界数百年的本因坊门,几乎是用尽其影响力来阻止现代比赛用时限制的达成,以维护自己的优势统治地位。
但最终,他们没有能战胜时代大潮。
成为末代本因坊,并非秀哉自己心甘情愿。
正如溥仪退位时为人所逼一样。

1933年,吴清源19岁,作为最强年轻棋手挑战棋界的霸主——本因坊秀哉。
这盘棋已经不能再有名了,可其盘外故事却是无比滑稽。
吴清源的师傅赖越宪作,也就是促成吴清源赴日的日方主要人物之一,和秀哉速来不睦。
他对本因坊门因循守旧,为一己之利阻碍时代进步的做法所不满。

这场世纪对局,其实也是围棋界新旧势力的直接碰撞,火药味十足。
坊门竭力避免这一战,但最终不堪舆论,新闻界等的压力,只好走上战场。

1928吴氏赴日之前,有人问赖越,就不怕吴将来作为中国人击败了日本的本因坊,夺得了名人位么?
赖越说道,这既是我的本意,但愿成真。

回到1933年的这一战,这是关系到坊门末日荣耀的一战,在避战不得的情况下,坊门提了各种要求之后方才应战。

吴清源打出了挑战传统的那三手棋,大家都知道我说的是什么。
尤其第一步的三三,秀哉生平传道时一向称之为“鬼门打”。
这是赤裸裸的,对秀哉的当面挑衅。

秀哉大怒。

但凭着愤怒无法取胜,秀哉心知吴清源实力强劲,这盘棋又是秀哉让先,情势对他不利已极。
秀哉控制住情绪之后,小心应对。
每当吴清源下出强劲的着手时,秀哉只要稍感难以应对,就立刻打挂,然后召集门下弟子集体研究应对方案。
前后很多次打挂,导致这盘棋持续了3个多月。
这期间,吴清源还要参加其他比赛共计11盘棋。

轮秀哉下时,只要觉得为难,他就可以叫暂停召集门下弟子集体研究,百日里师徒数十人应对这一盘棋。

而同时间段里,吴清源一个人要应对12盘棋。

所以虽然看似秀哉让了吴清源一先,实则......

可是秀哉的局面还是难以为继,直到爱徒前田陈尔替他想出了那一步精妙的白160。
而后的局面细微之极,最终秀哉以2目的细微优势获胜。(是否是吴氏相让,尚无定论)

坊门,终于以一种非常难堪的形式保住了颜面。
可他们却终究挡不住时代的潮流,后来他们交出的那些东西,前面已经提到了。

这盘棋是现代围棋的开始,不仅因为这是吴清源首次实验新布局思想,也因为双方代表势力的碰撞,新势力对守旧势力的挑战。

很多人都忽略了后面这一点。

看了这一战,后来加入进来和吴氏一起研究新布局法的木谷实,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什么经验?
如何应对本因坊秀哉耍赖般打挂的经验。

到了后来的秀哉引退棋,木谷实提出,只要秀哉想打挂,就必须在木谷落子之前提出,然后将木谷将要下的最新一手封起来才可以封盘,以使秀哉不能得知对手的下一手。

延续至今的封手制度就此而来。
秀哉的打挂集体研究战术也就此失效。
他输掉了引退棋。

后来吴清源恩师赖越宪作作为日本棋院理事长的时候,向舆论指出秀哉翻盘的白160是其徒前田陈尔支招,引起一片哗然。
本因坊门此时虽已交出了称号,棋所和授段权,但势力依旧庞大。
他们盛怒之下,向赖越群起而攻之,甚至进行人身威胁。
以此时赖越之大权在手,也无力对抗坊门数百年积淀的力量,只好辞职以求保全自身。
同时,也替爱徒吴清源提交了辞呈。这是后来很多故事的诱因。

想说魅力,却说了很多也许称不上魅力的东西。
可风景的原貌就在那里。
而历史进步,新旧交替之际,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故事。

而当新势力战胜守旧势力,围棋界无论盘上还是盘下的革命都完成了之后,才迎来是棋界真正的繁荣大发展时期。

荣誉称号不再由继承而来,而是由所有棋手来一起争夺。
无论你是何种出身,是何段位,都有同等的参赛资格和平等的棋份。
以合理的贴目制取代不平衡的棋份制。
以公平平等的用时限制来取代不公平的打挂制度。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来了。
这是群星闪耀的时代。

十番棋碾压众生的吴清源;
他的师兄“不死鸟”桥本宇太郎;
段位开放的新时代产生的第一位九段藤泽库之助;
一代宗师,教出了后来的五位超一流九段,门下弟子合计好几百段的“怪丸童”木谷实;
本因坊战(这时候已经是公开荣誉争夺战了)九连霸的“流水不争先”高川秀格;
终身得到64个冠军(作为最高记录维持了几十年)的“剃刀”坂田荣男;
棋圣战头六届六连霸,也是第一位终身名誉棋圣藤泽秀行;
20多岁即走上棋界巅峰的吴清源首徒“二枚腰”林海峰;
“电子计算机”石田芳夫;
个人棋风最为鲜明,也最因其棋风闻名的“宇宙流”武宫正树;
夺得48冠(曾为第二记录),六大超一流里木谷门的大师兄“美学围棋”的大竹英雄;
“天煞星”加藤正夫;
终结了藤泽时代,迄今为止已经夺得73冠(目前最高纪录)的赵治勋;
日本围棋巅峰时代的末代荣光小林光一;

这些先后在日本棋坛领袖众生的超一流九段们,风格各异,皆有所长,各自都曾先后建立自己的霸业(桥本,高川和小林特殊一些),推动了日本围棋长达半个世纪的大繁荣,也推动了整个世界围棋的发展。

这是一段魅力无限的时代。

同样是这个时代,将目光从海岛移向大陆。
中国的围棋发展,在新中国建国后得到了高层领导人的大力支持。
但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尽管中国的围棋实现了快速复苏和高速的发展,但一时之间仍然难以抹平中日之间的巨大差距。
毕竟,这时候日本也在狂飙猛进呢。

进入60年代之后,中日围棋代表团实现多次互访,这期间当然有关于胜负的各种各样的故事,有中国被日本横扫的故事,日本老太太伊藤友惠杀穿中国各种顶尖国手的故事,日本为了和谐逐渐手软派出较差阵容对中国相让的故事,各种各样的故事。

但这都不是重点。

最重要的是,中日之间通过这种互访,逐步实现了关系回暖,最终升级为外交成功,恢复了中日间正常关系与来往。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中日围棋外交”。

曾经有人在我其他的回答下回复到,中日为什么不来个围棋外交呢?
你猜历史上有没有围棋外交?
你猜新中国建立后,中日恢复关系正常化乃至中日建交是借助什么逐步实现的?
(虽然只是作为最初试探的途径,关键的内容无法通过民间交流来达成)
你猜同时期“中美乒乓外交”的策略是不是唯一的?

这恐怕是围棋在有史以来实现的对人类社会的最奇妙的贡献之一。
不然,中日敌对状态,至少还会持续更久的时间。
能做出这种贡献的力量,是不是一种魅力呢?

至于后来中国围棋的真正崛起,离不开一个人:
藤泽秀行。

秀行,是最值得中国人尊敬的日本棋手。
他的一生,用传奇二字简直不足以形容。

秀行早年,和晚期的吴清源,以及坂田荣男等人争夺天下,羽扇纶巾,不输谁人。
当吴清源渐渐淡出,坂田时代也结束以后,秀行依旧活跃在棋坛的最前沿,和各种晚辈一争长短。
50岁后,恰逢日本最大棋战——棋圣战开始举办。
其他绝大多数老棋手,只怕此时只会感叹生不逢时。

秀行却毫不畏惧的和比自己小几十岁的晚辈们同台竞技。
并把他们...

全部战胜了!
并且连霸六年!

这期间,他4:1逼退同为老棋手的桥本宇太郎;
在悬崖边上用惊天大杀局4:3吃爆了小晚辈加藤正夫,加藤也因此一败彻底告别棋界顶端,没能开创自己的时代;
4:1战胜晚辈石田芳夫,彻底终结了石田流归来的征兆;
两次4:1战胜晚辈林海峰;
4:0横扫大竹英雄,“美学”大竹在强力的大前辈面前几乎不堪一击,一时新闻竟以“炸裂”为题;

第七届面对最年轻的后辈,已经势不可挡的赵治勋,秀行在连胜三盘之后不可思议的连输四盘被逆转,而且好几盘棋都输的莫名其妙,最后一盘更是在必胜的情况下选择了唯一一条死路。

其实,一切都是源于胃癌晚期导致的体力不支。

秀行的这最后一届棋圣战,每一盘棋其实都是在消耗自己的生命在拼搏。
以第三盘棋为例,两日的比赛过后,他的体重就减少了7斤。

秀行其实不是输给了晚辈,是输给了自己的身体。
赵治勋接替前辈霸权之际,向前辈深深下拜。

癌症晚期,据医生说已余日无多的秀行,将自己最后的生命投入到了提携后进,尤其是帮助中国之上。

他力排众议,自己掏腰包组织由优秀年轻棋手组成的“秀行军团”来华交流访问。
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
说是交流,实际上是为了帮助中国围棋的发展。
那一代的中国年轻棋手,后来走上世界最前台的那些,几乎都接受过秀行的教导。

有些日本棋手对此异议甚大:这不是帮助中国成长,在养狼么?

秀行说道:现在日本的年轻棋手,暮气沉沉,不思进取,只会一味模仿前辈们的下法。长此以往,棋道必衰。而中国不同,在那里可以看到希望。
看清楚日本棋坛不久后就将没落的前景的秀行深知,只有多元的竞争,才能长远的拯救日本围棋。
有知友在其他回答中写道,《棋魂》的作者敏锐的通过中日韩三国的年轻棋手培养看出了未来世界棋坛的发展前途,看出了中国围棋崛起的前兆。
这种眼界和观点其实并非是她首创,最早的先觉者,其实是秀行。

而秀行,在看清历史潮流之后,选择了以一己之力,加快历史的进程,帮助中国围棋加速发展。
但出于我们的立场,不应该只是开上帝视角看待秀行的作为。
而是应该对秀行报以感恩。
很多年后日本围棋逐渐没落,中国棋院开始组织各种双边交流活动来帮助日本围棋复苏,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对于秀行的报恩心态。

秀行自己也获得了不小的福报:在不断的来华交流中,胃癌晚期居然康复了。
虽然后来还有淋巴癌,前列腺癌,秀行一边在病床上与癌魔战斗,一边只要身体条件稍微好转,就再次组团来华。

先后14次秀行军团访华,每次秀行都说,我命不长了,这是最后一次来中国了。
他欣喜的见证了中国围棋的崛起,见证了自己预言必成大器的年轻中国棋手们一个个成长为世界冠军。
最终在中国围棋开始执世界棋坛牛耳的09年,秀行终于在与三大癌症抗争了26年后,撒手西归。
一时间在中国,悼念秀行的新闻铺天盖地,甚至超过了日本国内的程度。
这种现象本身居然在日本成为了一条热议的新闻。

中国人,是懂得感恩的。
即便秀行过世,中国人也不会忘记他。

像秀行这样的棋手,他的个人魅力,也是围棋魅力的延伸。
因为他们,也就代表了围棋。

回到80年代,就是在不断的各种双边交流中,中国围棋也越来越强,直到中日围棋交流赛变为中日围棋擂台赛。

从“交流赛”,到“擂台赛”,这名字的变化可不是乱来的。
80年代之所以会有此一改,一来是中日邦交已然正常化,围棋的外交地位已经退化,可以进行更激烈的冲突而非是实现温和性的友谊提升,二来是中国围棋经过长足的发展已经有资格在日本围棋面前展示自我。
不为了别的盘外目的,而只为了盘上胜负经行争夺的时代逐渐到来了。

以后的故事,大家会更熟悉一些,我也就不必多说了。
那是聂卫平棋圣的传奇时代。

我只想多说一句,对聂老13连胜的过度宣传,以至引发的国内围棋热,其实是那个时代中国国民的特殊心理需求决定的,正如女排一样。
中国人,太需要扬眉吐气一下了。

但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围棋,面对日本围棋还是处于下风的。
能和日本的诸多超一流九段争雄的,也只有聂老一人而已。
而且聂老也并没有实现对日本超一流们的碾压,他虽然11连胜,却也有其他的许多输棋。
客观评价,聂老的巅峰期和日本几位超一流不相上下,而他在头两届擂台赛的辉煌,来自于大环境的压力和个人“不能输”的决心。

中国围棋更没有因为擂台三连胜就实现了对日本的超越,实际上到了第八届的时候,日本已经四比四追平了。
但中国人在高手的喂招中逐渐成长起来,真正成为了能和日本相抗衡的力量。
当然,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日本的六大超一流渐渐老了,年轻一代却后继无人。

一家独大的辉煌的半个世纪就要结束了。
更辉煌的世界棋战时代来了。

曹薰铉和李昌镐师徒的崛起,使得韩国成为了第三极。
而后的故事大家又都很熟悉了,短暂的几年三足鼎立,六大超一流的绝唱,94马晓春年,95-05李氏王朝韩流凛冽,05后中国重新崛起,08后中韩并立,13年中国横扫世界,不再赘言。

信息传播越来越快,围棋技术发展也如大爆炸一般。
08年以来中国长年的集体研究越来越显示出优势,新的布局套路,定式飞刀,中国逐渐走到了世界的最前沿,占据了先机。
这几年来的最新变化,几乎可以说超过了之前历史的总和。
能想象的到么。

哪怕是从小学棋的人,都有种重新学起的感觉。
而后,是一个崭新而更精彩的世界。
那种豁然开朗的新天地的感觉,难以名状。

可新技术的广泛传播,也使得世界棋坛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走到前台的棋手如走马灯一般越换越快。
具有长久统治力的棋手不再有了。

但这并不说明,不会再有了。
时代在呼唤天才,棋坛在呼唤王者。

下一代的王者,会是谁呢?

历史的大潮中,世界围棋的顶上舞台上,谁又将纵横弄潮呢?

这种历史发展潮流的魅力,
曾经,正在,也将继续,
吸引来无数人的瞩目。

完。








才怪。

调皮如我,又怎会轻易结篇呢?

在棋盘上,只要对局没有真正结束,就一切皆有可能。

对于棋手来说,
Never,never,never give up.
一定会坚持到底。

你问我为什么坚持?
想一想当初。

前段时间,屡次出现了特别喜欢我其他回答的某些朋友或是机构,忘了通知我就将我的一些回答复制粘贴走了,然后还往往忘了署上我的名字和文章来源,而是“粗心”的署上了别人或是机构的名字。

这让我哭笑不得。
用于公益性目的的,我可以理解,但用于商业用途的,就令人不快了。

这次写的这么凌乱不堪,总是拿不出手了吧。
以后也还请这些朋友,高抬贵手,放过我吧。

最多一周之后,这一年结束,恐怕这个回答就会失去热度而沉下吧。
一个月以后,这个问题也会渐渐沉寂,沉入板块深处吧。
一年之后,不知道我还在不在知乎,也不知道看到本答的知友们还在不在知乎。
十年之后,甚至连知乎本身都不知道还是否存在。
一百年之后,无论是知乎,还是你我,恐怕都已不存在于这个世上了吧。

可是围棋,会继续传承下去。
她的魅力,会越发光大。

“那些雪,那么白,那么美。
太阳一出来,就全化了。

待得明年,又会有这许多雪。
只不过,那已不再是今年的雪罢了。”

即兴而发,笔触凌乱;
满纸荒唐,不知所云。

圣诞快乐。
2#
发表于 2015-5-5 08:55 | 只看该作者
于是最后剩下的都是...
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5-5-5 08:55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啥,圣诞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5-5-5 09:28 | 只看该作者
没那么复杂,围棋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有趣的游戏。
当初吸引我喜爱围棋的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到杂志上的棋手照片,尤其是日本棋手,穿着整洁、精神,感觉特别帅,特别儒雅。比如年轻的武宫、加藤、石田、小林觉等等,都很帅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5-5 09:31 | 只看该作者
对围棋,国内也有某杂志的文字故意拔高围棋,好像围棋是无所不包,我觉得有些牵强,反倒索然无味。棋就是棋,职业的靠此吃饭,业余爱好者靠此娱乐

点评

有理.  发表于 2015-5-5 12: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5-5 09:33 | 只看该作者
实在是看不下去,太长了。
围棋在我眼中的魅力就是 我喜欢围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5-5 10:01 | 只看该作者
榉木 发表于 2015-5-5 09:31
对围棋,国内也有某杂志的文字故意拔高围棋,好像围棋是无所不包,我觉得有些牵强,反倒索然无味。棋就是棋 ...

非常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5-5 10:01 | 只看该作者
太长了,看不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5-5 10:19 | 只看该作者
涨棋的请看,这是精华

这个天花板会有多高呢?

又是《碧血剑》,书中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
“二十岁不成国手,终身无望。”
甚至这也曾是知乎围棋板块下一个极热的话题。
该话题火热期在我进入知乎前两个月左右,原有的回答都很精彩,已经不需要再增添新的回答了。

我仅在此多说一点。
围棋圈有一句行话:“把计算力练成条件反射。”

按照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的说法,人的大脑在20岁之后就会进入成年期。
20岁之前,是大脑塑形的最佳时期。
想把计算力练到像瞬间条件反射一样的职业水平,基本只能在最佳的大脑塑形期实现。

现在,你知道那个问题的答案了么?

这种瞬间条件反射能有多快呢?
曾经,大竹英雄某次讲棋时,一位业余初段的棋手问他:“经常说职业棋手的计算很快,到底能有多快呢?一秒钟能算多少步,一共能算多远?”

大竹英雄大概说道:“计算的深度与具体棋型有关。至于计算的速度,看这个局部,白1,黑2以下一直到白17彻底做活,这就像一道基本的实战死活题目,对于职业高手来说,这是一秒钟就可以得出结论的,也就是说,扫视一眼就可以一下子反应出所有的17步棋。”

太快,快到对每步棋的反应时间短于常人可以区分的最短时间,看上去就像是同时反应出的一样。

想想车尔尼的速度练习,再想想巴赫的。到了李斯特,有些接近鬼畜级的练习曲,你还能区分的清楚每个音么?简直就跟“希特勒的拉链”一样(不好意思我比较下里巴人,我觉得这就是逆天了求轻拍)。

所以当我20岁上时隔六年重新捡起棋子的时候,我大致已经知道这一辈子终究难以达到自己幼年梦想中所企及的高度了。

而明知如此还要选择归来,原因只有两条:
一是想知道自己的天花板到底在哪儿,毕竟没人愿意轻易认怂。
二来就是想借此,认识更多的朋友。

对于前者,我用了约一年的时间恢复少年时代的水平,又用了大概四年时间,向前再走了大概两个子(遗憾的是最近两年的生疏却使其至少退回去了一个子以上)。
在有限的时间,经历和金钱投入下,我尽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5-5 10:21 | 只看该作者
八卦的请看,这是精华:

比赛的各种不纯净因素。线下的业余比赛里的个别买棋现象就不说了,网络选拔赛的枪手问题真是谁都知道却谁都解决不了的难题,尤其以女棋手的男枪手为代表。

哪怕就是这几天,一项只有女子参赛的网络赛中,风波还在蔓延。围棋TV甚至已经公开撰文讽刺这种现象(尽管我们都对小编进行了劝阻,小编却还是义无反顾的勇敢的发了出去= =),甚至有了某职业男子世界冠军白天输了世界比赛晚上赢了女子业余网络赛的搞笑说法,各种可靠内幕都显示,一项业余女子网络赛,根据“真正”参赛的“选手”水平,已经基本成了一项世界级顶尖职业赛事......

唯一庆幸的是,这种现象的驱动力并非是金钱。给业余女棋手当枪手们的国手们很多是出于友情,同窗情,或是什么情,亦或什么情。
叟得斯内。

女棋手们一边抱怨着其他人请枪,一边只好自己也请枪,耍风格“我就要自己下”?也行,反正你马上就被淘汰了。于是结果就是,只要有第一个人请枪,这个枪的来源也许是该女恰好有个XXX的男盆友,那么接下来就会有第二个...然后就是连锁反应...不请枪的都会被淘汰,于是最后剩下的都是...
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5-5-5 11:44 | 只看该作者
天外肥羊 发表于 2015-5-5 10:21
八卦的请看,这是精华:

比赛的各种不纯净因素。线下的业余比赛里的个别买棋现象就不说了,网络选拔 ...

都把女棋手捧上手,芮姐姐0-2落后于小胡,前天还在女甲战场轻取暂且认定的一号,飞扬坛子热捧的小鱼于马下
其实女棋手实际水平呢
反正我认为,鱼王宋等参加晚报杯,进不了八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5-5-5 1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avesaint 的帖子

我从不打女棋手的谱,漂亮女棋手的除外,万波佳奈的棋谱太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5-5-5 13: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天外肥羊 的帖子

有的比赛到这个份也确实没啥意思,还是等打维祥做的坂田全集比较令我期待,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5-5-5 18:53 | 只看该作者
c是常董事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5-5-16 21:44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太长!简单最美,围棋棋子只有黑白两种,最简单,最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飞扬围棋网 ( 苏ICP备11029047号-1 )

GMT+8, 2024-11-15 01:43 , Processed in 0.198871 second(s), 20 queries .

since 2003飞扬围棋论坛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