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围棋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4707|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黑白痴子”的天地——记围棋报创始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21 2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吴都古城湖北鄂州是武昌鱼的正宗产地,在古城长江边上一幢简易楼房二楼我找到了他的家,当我置身在屋中时我有不小的惊诧:水泥的墙面在江风的吹拂下显得有些潮湿灰暗,十多年前购买的旧式彩电图象模糊闪烁,二十多年前结婚置下的家具倚墙而立,四十多平方米的斗室还显得空荡荡的,连一台冰箱都没有。现在的报社社长谁会居无华屋,出无车马?我怀疑他可能是中国最穷的报社社长。但是他却不以为然,憨憨地笑着,所有的贫穷、辛劳、心酸在他的脸上一丁点儿也找不到。
  这就是中国第一张《围棋报》的创始人,人称“黑白痴子”的王振华和他的家。

  象棋神童的围棋梦
  鄂州的夏天奇热难熬,傍晚时分,人们倾巢而出,在江堤上把竹床一字摆开,人们就躺在竹床上,享受着习习江风,度过一个个漫长的夏天。在这些纳凉的人群中,有两个老人特别引人注目,他们俩常常在一起下象棋,势均力敌,不分仲伯,是街坊中的象棋高手。只有七八岁的王振华比同龄人要安静得多,他没事就看老人下棋,他好动脑筋,看着看着就看懂了,看着看着就看出了一些门道。有一次,两个老人又准备对弈,其中一人准备去弄个西瓜,站在一旁的王振华自告奋勇地说,我来下一盘吧,就坐了上去。他当然不是老人的对手,但老人还是觉出了他的天赋,就说:“我们教你吧”,于是他就跟两个师傅学象棋,从此,一个小孩与一个白发老者对弈成为江堤上的一道风景。王振华棋艺进步很快,一年多以后,两个老人已不是他的对手,他成了当地闻名遐迩的象棋“神童”,成为孩子们的偶像,每逢放学归来,他被孩子们拥簇着四处找高手对弈,赢了,他被簇拥着俨然是一名凯旋的英雄,输了,大伙一样簇拥着他,只是在遗憾和惋惜中,同他一样多了几分悻悻然。正是在这一胜一负中,他体味到了真正的棋趣。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闯进围棋的黑白迷宫中,便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此后,他极少碰象棋,他说:“相对于象棋,围棋变化更多,机会更多,趣味性更强,如果把象棋比喻成一杯白开水,那么围棋就是一杯清茶,喝惯了茶的人就不想喝白开水了。”他咂吧着这杯“茶”,回味无穷,觉得围棋实在是个好东西,应该推荐给更多的人。
  上世纪60年代初,日本女棋手伊藤友惠五段来华交流,意想不到的是她弈遍九州无敌手,中国派出一个顶尖男棋手与她对弈也败下阵来。在这场对弈当中,中国的棋手有一手棋足足想了76分钟,其间,伊藤友惠竟站起来这里走走,那里看看,根本不把中国棋手放在眼里。最后,中国棋手还是输掉了。这件事对幼时粗通围棋的王振华的触动非常大,成为他心里无法抹去的隐痛,他暗暗地把这一天定为围棋“国耻日”,发誓要打败所有的日本棋手。他一个人在昏暗的灯光下打谱、记谱,找大街小巷的“棋王”对弈,渐渐地在没有人是他的对手了,但由于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始终跨越不过业余棋手难以逾越的鸿沟。
  1986年,大学毕业后分在鄂州市工人文化宫图书馆工作的王振华想订一份《围棋报》,邮局的人告诉他说中国没有《围棋报》,他当时就楞住了,他想怎么会呢,泱泱中华,是围棋的发源地,怎么会没有《围棋报》呢?既然没有,那我何不办一份《围棋报》。这个想法象一粒种子一样落在他萌动如春的心里,很快就发芽生长起来,长势如此的迅猛,他感到自己要是不付诸行动就无法安心。于是他开始了艰难的办报历程。

  一个人办起一份报纸
  当他告诉别人自己准备办一张《围棋报》时,很多人都把他的话当成笑料,他的一位小学伙伴对他说:“王振华,你要是把围棋报办起来,我把头倒着转三圈。”是啊,要钱没有,要人没人,要办公室没办公室,要稿件没稿件,光凭一股子热情谈何容易!但是强烈的热爱、日本人的刺激、使命感和执著驱使他要去完成这件对他来说难于上青天的事。他买了一些与办报相关的书籍,自学理论、编排,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工作,他的信心足起来了。
  创业是艰辛的,开始办报只能利用业余时间,王振华基本上没有休息时间,星期日就是星期七,一个人经常加班加点到深夜。由于长期的用眼过度,本来就近视的眼睛一下子上升到1300多度,每看一篇稿子时,差不多把脸贴到纸上。
  办报没有钱怎么办?自己掏,他把家里仅有的1000元存款拿出来办报,他诓妻子说:“钱存活期利息低,不划算,我找人存8年定期,到期了可翻一番。”家人信以为真,这钱成了他办报的第一笔费用。
  办报没有稿件怎么办?1987年初,王振华到武汉找湖北省围棋队索稿,一位教练听说他一个人办报,不禁怀疑:“稿子可以帮你约,但稿费你得先付,一旦报纸办不成,也好给一个说法。”当时没有带够钱,王振华二话不说,跑回鄂州支出自己两个月的工资400元钱,当作稿费给了教练,这位教练深受感动,后来成为他的忠实支持者。
  办报没有围棋界支持怎么办?1987年6月,第三届中日围棋对抗赛在武汉对阵,为了获得中国围棋界的支持,他硬是在武汉洪山体育馆门前忍饥挨饿,虔诚地等了9个多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 1988年3月14日主要由他一人创办的中国第一张《围棋报》在湖北鄂州问世了。王振华亲自撰写《为振兴围棋事业鼓与呼》一文代发刊词,旨在“弘扬国粹,为国争光”。他把报纸寄给当时称誉世界棋坛的围棋名流陈祖德、聂卫平及日本的加藤正夫、苑田勇一等,赢得他们一致的称赞,并得到他们热情洋溢的签名、题词,认为他替中国棋院实现了创办《围棋报》的夙愿,填补了中国报业的一项空白,给王振华以莫大的鼓励。
  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一份自费铅印的报纸想要叫响全国,其难度可想而知。经过深思熟虑,王振华认为围棋报需要放胜负手来打响牌子,他心里有一个更大的“阴谋”。1991年7月,王振华只身前往北京拜访陈祖德和聂卫平。听说王振华来了,因病躺在床上的陈祖德立即起床接见了他,叙谈甚欢,并为《围棋报》题写了“愿围棋报为祖国的围棋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的题词。
  第二天,他求见聂卫平,而聂卫平正主持一个大型赛事,行踪不定,为了不虚此行,王振华铁下一条心,等!带去的盘缠有限,他就一日三餐买最便宜的咸面包充饥,夜里则通宵蜷伏在一个车站的候车室里过夜。待聂卫平腾出时间见他时,他已在车站苦苦熬了七天七夜!
  聂卫平被他的诚意再次深深打动,他紧紧地拉着王振华的手说:“振华同志,你办《围棋报》,做了我们想做而没能做成的事,也吃了很多人不敢吃的苦,我们太感谢你了!”
  王振华说:“为了中国围棋,我吃再多苦都无所谓,我希望把全国围棋赛安排在鄂州举办,《围棋报》非常需要这样一场比赛来提高知名度。”聂卫平听后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有聂卫平的支持,王振华吃了定心丸,兴奋不已,他风尘仆仆地赶回鄂州,全身心投入到筹办工作中。他苦口婆心四处游说,政府的人半信半疑,不相信他有这么大的本领请得动如日中天的聂卫平来鄂州这个小地方,而且还全国性的比赛搬到这里来,这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的事。但是他们被王振华的诚意打动了,在仅余的20多天里,调动数百名工匠,夜以继日地为这次小城前所未有的赛事加班工作。
  1991年9月25日,当中国棋圣聂卫平兴致勃勃地登临鄂州明塘体育场主席台,现场解说围棋名宿马晓春与刘小光的首番对弈时,不禁被赛场的奇景惊呆了:体育场被木条嵌出2500平方米的超级棋盘,工作人员移动着楠竹编织的近300个直径2米、重达10公斤的世界第一大黑白棋子,把室内对弈演绎成一场比足球赛还要壮观的黑白“龙虎斗”,令一万多名冒雨观战的棋迷心潮起伏、大饱眼福。
  聂卫平激动地说:“我下了30多年的围棋,跑了10多个国家,还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棋局,这么多的现场观众。感谢《围棋报》把围棋推向了一个新天地!”这件事的成功举办,不仅《围棋报》名气大增。鄂州市委市政府也对他深表叹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十分重视《围棋报》,每年拔款1万元,配备两个人事编制,支持王振华办报,把《围棋报》看成是鄂州的一张名片。凭着不屈的精神和执著的爱,王振华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把《围棋报》坚持下并走向辉煌,1995年,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它向全国发行,在1998、1999年期间,最高发行量接近10万份,仅武汉市就接近1万份,年利润20万元。曾经流传一个故事,说武汉市某报摊围棋报特别好卖,老是有人来问,摊主为了避免重复性回答,制作了两个牌子,一个牌子写着“围棋报已到”,一个牌子写着“围棋报已售完”。《围棋报》的兴盛同时培养了一大批业余围棋爱好者,读者遍布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很多专业棋手都是在《围棋报》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

  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1989年以来,王振华先后被授予“全国工会优秀职工文化工作者”、“省级优秀政协委员”、“市级劳模”等光荣称号,组织上有意把他当成后备第二梯队来培养,他自己工作勤恳,态度认真,成绩突出,如果顺着这个梯子爬上去,当个官是不成问题的。但是王振华对当官没有兴趣,也不会当官,不喜欢官场那一套,据说鄂州市委曾找他谈话,让他做副市长,被他婉拒了。在他看来,自己做的是一件事关振兴围棋、国家荣誉的事,意义要比当个官要大得多。就这样,他在办报和普及围棋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围棋报走上正轨之后,他干脆全身投入其中,干起了本该属于体委干的事,用王振华的话说:“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但是他乐此不疲。

  从巅峰到低谷
  王振华不但不善官场上的经营,也不善报纸的经营,他说:“我办了十几年报纸,对报纸经营还是个门外汉”。好景不长,90年代末,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围棋网站如联众、新浪、清风、弈城、棋圣道场、中国围棋网、棋人等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棋迷上网轻点鼠标便可浏览最新的围棋资讯及棋谱,作为纸质媒体周报的《围棋报》受到了空前的冲击;另一方面,北京、上海两地联手推出的《围棋周报》使《围棋报》面临异常严峻的同业竞争。围棋报发行量直线下滑至4万份左右,负债20余万元,前后不过两三年时间。雪上加霜的是,2001年市政府那1万元财政拔款也停发了,围棋报要自负盈亏,面向市场求发展,这对不懂经营的王振华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此时,人才的匮乏也显现出来了,围棋报对专业性、知识性、文化品位各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而围棋报“正式工”中大多为市总工会和市文化宫领导的亲属,连围棋都不会下,怎么能办好围棋报呢。

        “我在围棋报在”
  正在低谷中挣扎的王振华,在苦苦寻觅出路之时,却意外地受到另一种冲击。2002年12月,体坛周报刊登一篇报道《不思进取终导穷途末路《围棋》杂志被迫停刊》,创刊已43年、出刊374期、影响了整整数代棋迷的《(新民)围棋》不期然走到尽头,转向办一份生活类报纸。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舆论哗然。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专程飞往上海进行劝说末果,《围棋》轰然倒塌。据报道分析,《围棋》之所以“沦落”到如此地步,未能与时俱进自然难辞其咎,翻开《新民围棋》最后一期,无论是开本、版面还是栏目内容形式却仍然10年、20年前那张老面孔。兔死狐悲,唇亡齿寒,《围棋》的“倒下”,使王振华感受到了切肤之痛,有40多年的金字招牌和为数众多的忠实读者的《围棋》都不能坚持下来,他这个庙小粥稀的《围棋报》能不能生存下去呢,王振华越想越着急,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把这篇报道贴在自己的床头,时时警示自己,告诫自己,不能走这条路,为了中国围棋,为了广大棋迷,一定要坚持下去,棋迷需要它。
  困局之中,有的人开始自动离开报社,另择高枝,有的人留了下来,留下来的人很能理解王振华的心情,他们对王振华说:“要走,王社长肯定最后一个走。王社长不走,我们就不走,有王社长在,我们心里就踏实,有安全感。”看着与自己一起“打天下”、任劳任怨的同事兼朋友,跟着自己不仅不捞着好处,还过着风雨飘摇的日子,王振华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他想,自己办报是自找苦吃,别人跟着自己吃苦受累算什么呢,他感到肩上担子有沉痛感,心内责任更坚定,他说:“我在围棋报在”。
  在最困难的时候,王振华认为报纸更应创新改革,他把原来的8个版扩成16个版,把黑白版变成彩色版,考虑到读者需求,还增加了很多栏目。他说我就是要争口气。
  这样一来,财务更加吃紧。2003年冬,时近年关,《围棋报》工资都发不下了,王振华当即决定,先给作者稿费和印刷费,员工的工资怎么办?王他咬咬牙,把攒了很久,准备用于翻修房子的3万元钱拿出来发工资,然后又从朋友熊金超、严国矜那里分别借来3万元投入报社,把报社撑住。
  就在《围棋报》举步维艰的时候,湖北某著名杂志社想出资500万元买《围棋报》的刊号,办一份生活类的报纸,并且答应给王振华优厚的待遇。人吃五谷,心是肉长,王振华也曾激烈地斗争过,想着卖还是不卖的问题,毕竟500万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对王振华来说,《围棋报》就象他的孩子,寄托着他太多的梦想,他把整个生命都给了《围棋报》,为它呕心沥血了大半生,他不可能去做别的事,更为重要的是,在王振华看来,办报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一个理想,为中国人争一口气。只有还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去努力,“实在没有办法时,我也算尽心尽力了”,透着一种大无奈。他把自己比喻成唐僧取经,注定是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他毅然回绝:“就是给1000万也不卖”。他的朋友都说他是个傻子,是一个天大的傻子,王振华也低头认了。
  回绝容易,度日却难,那段时间,他愁容满面,头发白了不少,常常独自吹竹笛,笛声低沉凝重,象他的心情,他边吹边琢磨着如何度过难关。

  “不希望再找聂卫平了”
  天无绝人之路。王振华是一个善于动脑子的人,也是一个善于捕捉机会的人,正是这些优点,又一次挽救了《围棋报》。2003年4月份,王振华派记者去武汉棋院采访,发现武汉宏宇实业公司无偿地给武汉棋院提供了900多平米的办公场所。再联想到武汉宏宇实业公司曾经多次赞助过中国围棋赛事,他决定去找找那位热心支持中国围棋事业的人——武汉宏宇实业董事长王道友,让他赞助围棋报。经过多方打听,他得知王道友与聂卫平有深交,他立即打电话给聂卫平,把自己的一腹心酸倒出来。聂卫平听了说:“这个事好办,恰好7月份我要到武汉参加定段赛,到时我们去找王董事长谈谈”。7月25日,聂卫平带着王振华找到王道友,道明来意,不想王道友听后立即答应。王振华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暂时落地了,又一次挺过难关。但是《围棋报》不能光靠别人输血,还要自己造血啊,上不去的发行量仍是他心口的痛。面对未来,他说只有提高办报质量,整合资源,扩大发行量和广告量才能生存和发展,经过几起几落,他显得格外镇静,充满了对围棋报美丽未来的憧憬:“他说我真的不希望再找聂卫平了”。

  普及围棋是他的天职
  对王振华来说,与其说他是生而为办《围棋报》的,不如说他生而是为普及围棋的,办《围棋报》是他普及围棋的一项重要工作,普及围棋才是他的重中之重,为此他真是十八般武艺全用上了。
  有一次他给鄂州市特警学校的学生讲围棋课,他问学员,围棋是哪个国家发明的。有的说是美国,有的说是日本,只有一个女孩小心翼翼是回答:“大概是中国吧。”王振华高兴地说:“对,就是中国”。
  但此事却让王振华十分忧心,中国的围棋普及工作做得实在太少,他认为围棋也要从娃娃抓起,于是萌生了到幼儿园普及围棋的念头。他打电话给鄂州市第一幼儿园的李园长,毛遂自荐要当围棋辅导员,李园长很是高兴,但又有顾虑,心想,王振华是围棋名人,出钱请他,少了不好意思,多了又支不起。为了打消园长学的顾虑,王振华说,他完全是义务辅导,不收分文,连棋盘、茶叶都是自带的,只要求一瓶白开水就可以了。李园长自然高兴得很。第一节课,面对42个小孩子,他滔滔不绝地讲了40分钟,结果孩子们听着听着就走光了,令他十分难堪,于是他他开始反思幼儿教学,并买来幼儿心理学研究起来,慢慢地,在实践中,王振华摸索出一套“儿歌”教学法。并根据讲课实践编写出版了《趣味围棋一点通》一书。最近,四川民族出版社拟将他的《趣味围棋一点通》修订改版作为全国100校“三棋进学校”协作实验区校本教材。
  象所有“天才”一样,王振华不善交际,甚至有点木纳,害怕与陌生人打交道,但是一提到围棋,他就会喜形于色,滔滔不绝。有一次王振华与朋友们一起在饭店里吃饭,听到旁边有人谈围棋,说得不在点上,王振华听着心里着急,也不管管认不认识别人,他就纠正起别人的错误,和别人论起理来。
  王振华还经常一个人跑到大街上挂块棋盘讲围棋,引来很多人引颈观看。王振华曾经有个梦想,要把鄂州市建成围棋之乡,这个梦想也许没有实现,但是鄂州学围棋、懂围棋的人,从比例上来说绝对是全国领先的。
  后来他还兼任新民街小学围棋辅导员,在王振华苦心指导之下,两个孩子脱颖而出,年仅8岁的周逵1996年夺得湖北省少年赛冠军,同年取得全国少年集训赛的第7名,现在是职业三段;与周逵同龄的赵威1997年2月夺得湖北省少年赛冠军,在接下来的全国少年集训赛中取得了第5名的好成绩,去年夺得“一阳杯”全国冠军。
  王振华认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光凭自己的热情零敲碎打地普及终不是个办法。于是他想到了肓苗工程,经过王振华四处奔游走,在中国围棋协会的指导下,由围棋报社倡议并具体实施的“围棋育苗工程”1997年6月1日正式启动,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540所小学、幼儿园加入该工程。1998年8月1日,全国首届育苗杯围棋赛暨手拉手围棋夏令营在北京隆重举行,198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娃娃棋手首次得以在全国比赛中一试身手。对于此次活动的开展,陈祖德院长赞不绝口,他评价围棋育苗工程为中国围棋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王振华嗜书如命,可是为了普及围棋,他把心爱的的藏书也捐了出去。2005年1月8日,他把自己收藏了26年,价值万余元的近千册围棋书捐给了鄂州市新民街小学,成立了围棋图书馆。王振华捐书的原由十分简单,有一次他清理藏书时发现有一本书掉在书柜和墙壁的缝隙里,书上全是灰尘,他想,与其让这些书在家里蒙尘,不如把它们捐出去,让更多的人得益。把心爱的书籍全捐赠出去,他却象卸了个包袱一样一身轻松。

  家人默默支持
  俗话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在王振华身上,可以改为一个执著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伟大的家庭。
  王振华的妻子是一个普通工人,拿着微薄的工资,一家人紧巴巴的过日子,但还算平静。由于王振华的执著追求,这个家就被他搞得不得安宁了。刚办报时他妻子不理解他,特别是当妻子知道他把家里仅有的1000元钱骗出去办报,十分生气,要知道那1000元钱是全家省吃俭用了很长时间准备拿来买冰箱的。妻子和王振华大吵起来,吵得最厉害时,妻子甚至提出要离婚。妻子说他不自量力,办报是“单位”的事,又没有任何人要求他办报,他瞎操个什么心!办报也罢,每天加班加点的没有人给一分钱也罢,还要自己贴钱进去,不是发疯又是什么?周围的人也都认为他疯了,是个神经病,是个大傻瓜,妻子听了更是窝火。
  等妻子情绪平静的时候,王振华就耐心给她做工作,他说,如果他不办报纸,整天无所事事打麻将赌钱,象邻居那样把家里输得精光,那有什么意义呢,现在他把钱拿出来办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不仅发挥自己的爱好,而且对国家也是贡献。妻子毕竟是通晓大义的人,在王振华苦口婆心之下,妻子想通了,最后给王振华立下“规矩”,每个月上交800元钱,别的王振华就不用管了。但就是800元钱,王振华也常常“拖欠”或是交不足。比如去年恰逢世界围棋联合会成立,他捐了1000元钱,其时是围棋报极为困难的时期,王振华的工资只有1100元钱,他老实交待,妻子也理解了他,把所有的家务承揽下来,身子竟被繁重的家务累垮了。
  王振华有一个女儿,由于他一心扑在《围棋报》上,对女儿的关心十分有限,更谈不上用心辅导女儿的学习,有一次还是念小学的女儿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王振华答应好要辅导女儿做题的,可那天恰好逢湖北省青年围棋锦标赛开幕,抽不出身,等王振华赶回家时已经很晚了,女儿扑在桌上睡着了。女儿没有上大学,中师毕业就待业在家,妻子看不过就去找市委书记,书记出面把女儿安排在围棋报工作。围棋报处于低谷时,身先士卒的王振华首先让女儿下岗。自幼受父亲影响的女儿也喜欢围棋,后来到一所小学去做围棋辅导员,并办了一张小学生围棋报,女儿承父业。就是这样,女儿并没有埋怨他,她曾在一篇作文里写道,她最敬佩的人是爸爸,他办报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国家,她为有这样一个爸爸而自豪……
  说到这里,王振华梗咽住了,眼睛里满含泪水,是啊,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一段辛劳、心酸史,每一个执著者的背后都有动人的故事,为了一份报纸,他一家人都无怨无悔的付出着。

  王振华语录
  一个人做一件事,只要对就要坚持,就要走下去。是好事就一定要去做。
  自己有今天,不是自己有多大本事,而是得道多助。
  我只有一个本事,就是痴心不改,最大的优点是孜孜以求。
  围棋是讲道理,有责任感的,每一颗子都肩负着责任,都有责任感,符合历史潮流的才会赢。
  有时要放胜负手,一招铤而走险,其实是冒着勇气,深思熟虑,成败全在其中。
  得道者多助,做一件正确有益的事,就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
  生命很短暂,起码做几件事,几件有意义的事,选择可以奋斗一辈子的事。
  王振华笔记上的话:今天比昨天做得好一点,失误比昨天少一点,每天进步一点,坚持,坚持,再坚持,全心全意为业余棋手服务,把围棋报办成全国一流的专业报。
  我为中国围棋播种了希望,总有一天会有收获的。
  我物质上很穷,但过得很丰富,是个精神富翁。
  爱上一件事,为之付出一切,什么都可以放弃,不需要回报,这就是爱, 伟大的爱。
  

  注:以上转自:黑羽白博客


非广告:各地邮局都可以订阅网络上在中国邮政网也可以订阅,一年150元。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2 00:34 | 只看该作者
刚订了2014全年,必须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12-22 00:53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准备订一份!支持中国围棋的脊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3-12-22 08:57 | 只看该作者
出不出合订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12-22 09:41 | 只看该作者
合订本也就是把一年的报纸订在一起而已,要想电脑报合订本一样精致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2 11:06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有没有合订,我也是转帖,昨天看完眼眶湿润,转过来  希望大家支持啊。
我以前买过围棋报,记得当时报亭就有卖的,现在经济利益第一,哪家报亭都不卖了,要是不急,我收到报纸后往编辑部打个电话问问,然后告诉汽油们。报纸的合订还是蛮有意思的,可买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12-22 11:12 | 只看该作者
曾经订过几年,后来邮局不办理,说本区订这报纸的就俩人,就给取消了。
说实话,以前每次看到这种报道草根英雄人物的时候总是很感动,
太了不起了!
相比之下,那些神秘的有关部门就显得越发神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12-22 11:25 | 只看该作者
围棋杂志很早停刊了,棋艺也是,围棋报真不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12-22 15:25 | 只看该作者
我很感动,动员身边盆友定4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12-22 19:30 | 只看该作者
围棋报的运作还是有一些问题,网上宣传不是不足,简直是无视,至少宣传一下刊号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3-12-22 20:29 | 只看该作者
在围棋报邮购过围棋书,还有一份围棋报赠送。记得无极谱要80元一套,还不算邮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2 21:07 | 只看该作者
10楼,刊号没记错应该是37-8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3-12-22 21:41 | 只看该作者
同问~以前的合订本报社还有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3-12-22 22:27 | 只看该作者
有合订本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3-12-22 23:02 | 只看该作者
与时俱进的精美,贴合棋界的视角,无所不在的宣传,畅达各类的渠道,是围棋报经年坚持后,枯木逢春的条件。。营销本身就是一个专业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飞扬围棋网 ( 苏ICP备11029047号-1 )

GMT+8, 2024-11-25 23:48 , Processed in 0.171915 second(s), 19 queries .

since 2003飞扬围棋论坛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