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围棋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十月雨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纪风云:吴清源传奇之前十二集(文字版)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3-2-14 11:11 | 只看该作者
赖越是秀哉的苦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3-2-14 19:32 | 只看该作者
厉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3-2-14 21:28 | 只看该作者
历史的天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3-2-15 19:30 | 只看该作者
世纪风云吴清源传奇03:顾水如VS本因坊秀哉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江铸久九段。欢迎大家跟我一起走进天元围棋频道。我们又见面了,这次带来的依然是世纪风云——吴清源传奇。我们这个系列的主角一直都是吴清源大师。
      上次我们讲到了在1919年的时候,北平的围棋界也是全国的围棋界迎来了盛会,那就是终于请到了当时日本的本因坊秀哉名人来到了北平进行访问,为期两周。在这两周的时间里面,给当时全国最高水平的围棋一流棋手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那无疑就是秀哉名人对濑越宪作五段(当时)的对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让大家体会到了原来一盘棋是这样认真去拼的,原本平时看上去很多平平无奇的布局的招法内涵是那么的多,两个人下了三天。在这三天的对局里面,看得出两个人是全力以赴,而且在下之前大家也都知道他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门派。在日本,当时旧时的四大家族渐渐地只剩下本因坊一门独大,而濑越呢,是跟一些新的年轻棋手组成了方圆社。
      说到濑越,出生于1889年。他在近代围棋史上占了极其重要的一页。许多围棋爱好者都知道,他的徒弟里面有最后创立了关西棋院的掌门人桥本宇太郎,另一位徒弟就是吴清源老师,这当然是后话。还有一位,这大家就更可能熟悉了,最后他收的关门弟子叫曹薰铉,我们留到后面再讲。
      濑越老师为什么比较容易受到大家的爱戴呢?在他访问中国的过程里边就可以看得出来。他是在1919年5、6月份受自己朋友的邀请来的,他自己也比较喜欢玩,先到青岛,再到旅顺。到北平也是受朋友之托,说当时的段总理段祺瑞极其喜欢下棋,你到北平首先可以指导指导我们日本人,大和围棋俱乐部那里面有许多商人和其他喜欢下棋的人你来指导指导。另外呢也协助我们跟段总理多结交,多结交就容易产生好感,就容易交朋友,对日本人待在北平是有好处的。他来了,去段总理府上拜访之后,没想到段总理当时极其喜欢棋。喜欢到什么程度呢?立刻叫他手下的一位先跟濑越老师下,这也兼带有看看濑越老师有没有传说中的厉害,没想到一下濑越果然厉害。看得出来,让子棋濑越水平是在那儿了。这下段祺瑞极其高兴,马上跟介绍他的那个中村说,濑越老师那么好的棋能不能留下来教我们两个月的棋。当然那个时候教棋是有报酬谢礼的。因为当时受到这么热情地款待,而且段总理又比较诚恳,濑越老师一口答应,说可以辅导,先一个月一个月教。没想到刚答应不久,濑越老师就遇上了一件比较难过和为难的事。是什么呢?8月份的时候,8月20日,濑越老师的老母亲过世了。濑越老师是极其孝顺的一个孩子,他是特别想奔回去的,奔丧的,因为有电报往来嘛。可是呢,他又刚刚答应了中国的总理愿意教棋。他思前想后特别痛苦,觉得还是不能够回去,因为尽管想回家,但是已答应的事情就要做下去。这事后段总理知道了是特别感动的。所以这个濑越老师在那两个月教棋的过程里,就是兢兢业业教,给大家传授棋道,又碰上这样的事也是以公事为主。这样的人品呢本身给大家留下了极好的印象,还有濑越老师跟其他几位来过中国辅导过的职业棋手有不一样的地方在哪儿呢?比如说,当时就已经出现了中国和日本规则嘛,濑越老师在下这些指导棋的时候,没关系,对手你习惯中国咱就按中国规则来,包括你提子往对方的棋盒里还回来就还回来,你说这个数棋的时候按照中国的办法数没关系。因为濑越老师觉得这个弘扬棋道不在这些细小的地方,不是说非得按日本规则来,也不是说很多事情不能迁就的。再比如说,我们根据濑越老师的回忆录,书里回忆写着一些很有趣的细节:他教的带有辅导性质的一流棋手里面呢,有些人下棋的时候周围的人忍不住上来插话的,在日本这是不行的,每盘棋都是关系到棋手的荣誉、收入、地位、名誉。这规则渐渐地合理起来,就是这些方面的陋习基本上没有,可是中国就不一样,大家以棋会友,凑在一起,在段总理府有时下棋的时候经常互相分成两个阵营,而且互相会讨论,经常是对局者还没有下下去,旁边人的意见已经铺天盖地上来了,包括濑越老师指导人的时候,这些人也会当场帮他想办法。呵呵,想起来挺逗的。大家想想,在现代围棋带有比赛性质渐渐浓厚的时候,根本出现不了这种情形,可是在当时是这样的,还包括什么呢?我们那时的云南子跟现在的云南子一样,它有一边是平的,一边是鼓的;而日本子呢,就像这个一样两边鼓,日本子一般是蛤蜊子。那濑越老师在下的时候发现有的人拿黑的时候,他一般是把平的那边放下来,还有的人把鼓的那边放下来,这样棋子就像漂在半空、漂在棋盘上,那么如果你立刻跟着他应,那对方就跟你说:对不起,我这个子放在那里我还没有决定下在那儿呢,我是放在上面看一看。等于是作参考图。这些都被濑越老师当作比较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我想,我的感想就是,当时确实是中国的围棋在竞技方面不是那么严谨,等到看到秀哉跟濑越的对局之后,大家才大吃一惊,哦,原来两个人对拼的时候规则也是很细致的,包括提子要放在旁边的棋盖里,这些都是不能错的。
      为什么我们多讲濑越老师这段呢?因为他是近代围棋史上起了很大作用,和极其重要的人物。而他给中国围棋界,给当时的北平围棋界,给段总理留下了极好、极深的印象,包括他来北平之前在旅顺辅导肃亲王一周,坚持不要谢礼,他的理由是说什么呢?我是来玩的,我事先没有说是来教棋的,那么就等于我没有说。你有谢礼没谢礼没关系,我都来教棋的,没有说定的事情你给我谢礼我是坚持不要的。后来这个肃亲王没有办法折中了一下送给了他一个砚台,端溪的砚台,据说这个砚台是相当相当值钱的。许多年来濑越老师一直保存着作为一个纪念。这些故事都传到了北平。因为濑越老师是给大家留下了这样印象,觉得他的人品特别好,所以很多事情也就请教他。这也就有了我们后面的故事。
      好,在濑越老师跟秀哉名人对抗下完之后,秀哉名人指导过了段总理段祺瑞、肃亲王,那么还有挑出来一位选手是谁呢?那就是当时的中国青年棋手中最有希望的,大家可能已经猜到了,前两集介绍过,那就是顾水如。当时的顾水如27岁多,他已经留学过日本,他知道围棋在日本多受重视。说穿了也是因为重金聘请来的,所以秀哉名人看在段总理的面子上能轮到他上去下一盘。可以想象他上去下这盘棋的时候是有一定压力的,不像平时濑越老师教棋的时候有机会跟濑越下棋,不像那样的压力。因为他下这盘棋首先机会难得,其二周围所有一流棋手都在看着。在日本的时候他就跟名人有机会下过一次,让四子。那这次呢,让三子,可以想象顾水如争取全力以赴的。
       说到顾水如的学棋,他也是带有传奇色彩的。他最早学棋的周围是在他安徽老家,是没什么人会下的,就在他经常上学的路上有人会下,他看到之后他就跟人请教。有的说法是裁缝,有的说法是当时的一个秀才。但是他学会了之后,他采用的方法,即使是传说中的我们也能够看得出来他有聪明的地方,他会把他跟老师(上手)下的棋尽可能记录下来。记录下来怎么样呢?贴在自己的墙上或者文章的顶上,这个就有助于自己独立思考、默想,会经常想到这个棋子。这是非常重要的功课。除了我们知道的打谱之外,还有就是你脑子里经常有没有棋,所以他很快地超越了同乡,而且更加不容易的是他到了上海之后,因为开始是在报馆做事。报馆比较兴盛围棋,他很快地在报馆里面崭露头角,紧跟着报馆主编就说:既然这样呢,我们由你来开辟一个专栏,了不起吧。在专栏上开始介绍下围棋的奇闻轶事以及小的片段,比如说小的死活题、有些棋的很小片段。这个在当时没有电视的情况下,对传播围棋的功劳是非常大的。来到北京之后,他还做过类似的事情——向报界来介绍围棋。
       好的,我们下面就来介绍他跟秀哉名人,让三子的这盘重要的对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3-2-15 20:5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十月雨丝,期待更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3-2-16 01:2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3-2-16 10:15 | 只看该作者
精彩!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11:45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刺儿菜”提供图片,偶有空准备挑几张把它们放到文章中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3-2-18 15:37 | 只看该作者
长知识了,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3-2-18 16:27 | 只看该作者
非常精彩,知道了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3-2-18 18:34 | 只看该作者
刺儿菜 发表于 2013-2-16 10:15
精彩!顶

论坛升级后,图片不能混排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3-2-18 18:38 | 只看该作者
十月雨丝 发表于 2013-2-18 18:34
论坛升级后,图片不能混排了?

      不太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3-2-18 18: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刺儿菜 于 2013-2-18 18:44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3-2-19 10:32 | 只看该作者
好!坚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13-2-19 15:00 | 只看该作者
世纪风云吴清源传奇04:吴清源VS汪云峰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江铸久九段。欢迎大家来到天元围棋频道:世纪风云——吴清源传奇。在这一集里面,我们将给大家讲述少年吴清源是如何成才的?那个时候没有训练班。
       我们在前面的三集里面已经大致地介绍了当时整个中国的围棋水平。进入1920年之后(也就是经过了1919年秀哉本因坊来访之后),当时的围棋界知道跟日本的差距是很大的。那吴清源一家在吴毅的带领下也在北平生活,住在现在的西城到西四之间,有个叫大酱坊胡同的地方,在一个四合院里面。当时父亲因为政局不稳,他谋的那份差事不是很稳定的,就是差事是稳定的,但是每月不能保证按时领到薪水。作为一个大户人家出身的吴毅呢,他就想对于孩子来说还是要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于是他就请了教书先生,特别是教小孩子这些国学的《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让孩子们完完全全按照旧时的学法来背。旧时的学法是什么呢?就是背课文,不用说课文了,就是背那些文章。“人之初,性本善”啊,《三字经》的这些都比较简单,那些《大学》《中庸》《诗经》那些文章要一篇一篇的背。如果说要是背不出怎么办?对不起,那个教师爷手上有竹板的,对背不出的要打手板的。我们知道吴清源排行老三,他有大哥二哥,二哥比他大2到3岁,他当时是四岁多一点。那么他大哥十一岁多,他二哥将近八岁,对于他们俩来说,背的内容跟吴清源一模一样,背不来就打手板,再背不出来晚上不让睡觉也得背。这些看在吴清源母亲眼里呢非常心疼的,为什么呢?这就要说吴清源的父亲吴毅娶得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吴清源的母亲自小生活在也是一个四书人家,而她父亲呢也是非常有名的,叫张元奇。可以说吴清源母亲从小跟着父亲见多识广,而且父亲比较开明,允许吴清源母亲到她那个时候不用缠脚,还教了她许多语文算术这些,所以说她是一个有见识有文化的女子。当时我们讲了吴家因为盐商,做盐的生意渐渐衰落,以前的年收入几百万白银,衰弱之后为什么张家还答应嫁女儿呢?一个是以前的指腹为婚,一个吴家比较积极,在吴清源父亲17岁的时候,吴清源的母亲20岁就嫁给了吴家。嫁给吴家之后就跟随吴清源生孩子,其中两个孩子还夭折了,到后来剩下三个兄弟、三个妹妹。在那个时候呢,吴清源父亲对待儿子的要求极其严格,背不出来打手板,所以小时候的吴清源从四岁开始到七岁这三年间他觉得过得苦不堪言。为什么呢?因为吴清源从小体弱多病,身体就比如两个哥哥好,他们有一次玩骑马的游戏,吴清源当马让哥哥骑着,还弄伤了腰。这么瘦弱的孩子要跟着两个哥哥整天背那些课文,背不出来还打手板,再背不出来晚上别睡觉,要一样一样背下去,这是相当苦的。吴清源也一直觉得那是一段苦日子,就这样磕磕碰碰跟着哥哥背,就愣着把那些中国旧时教育的《四书》《五经》《三字经》等通通背了一遍,还马马虎虎在这三年里背下来很多。但是从感情上、从认知上觉得这是一件苦事,直到吴老师九十多岁我都问过,吴老师说那时真是苦啊。背不出来要打手板,我想想觉得挺好玩的,那时候的他一定觉得不好玩。
       等到吴老师七岁的时候,他父亲突然说“你不用背了”。什么原因呢?因为在吴清源七岁的时候,也就是在1920、1921年间,整个民国政局非常混乱,眼看那些科举时候,你死背书,然后走科举路升官发财,能够走仕途之路,不是那个情形了,西学已进来,以后的路当时中国人谁都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但有一点似乎比较肯定,就是说不会让孩子们不停背书才能出人头地的。这个我们在前面也交代过吴清源父亲到日本留过学,在留学期间他也不是死背书,他也喜欢下棋。他心情一变,他就想我干嘛让孩子苦苦背那些呢!还有那些亲戚也说现在背这些还有用吗?那也动摇了吴清源父亲让孩子背。那不背咋办呢?所以从七岁开始放任他们,干脆给老大老二请了教数学的、英文的人来给他们授课,也到外面去上学。原本不让孩子们到院子外面去玩的这些禁令也取消了,吴老师也终于可以到外面去玩了。可是父亲还是喜欢跟自己的孩子一块儿玩呢,就想出什么呢?那我们来玩陆战棋,也就是军棋。那个时候他们父子就玩军棋,还创造出了不同的玩法,像四家大战。这个他们还投稿给北京报纸发表,还采用了新式玩法。玩了一段就觉得没意思了,军棋很简单嘛。这个时候福建亲戚,有个林家的叫林一书的人喜欢下棋,有时候来跟吴清源父亲下,三个孩子在旁边看着。有一回在下的时候,这个小三就是吴清源还上去支招说这块棋不是也能活吗?他爸爸想,我也没教你你也怎么会了呢?在这种情形之下,他爸爸想我不如系统地干脆教教你来下棋吧。孩子死活可能平时偷学的,要下大棋盘这些,你不得系统学吗?他父亲就把常年不用的拿出来教他们下,教三个孩子下,而且从日本带回来的十几套棋书(有几种说法是十几套,有几种说法是十几本)拿出来给他们看。平时他就喜欢看这些,二儿子呢喜欢字帖就拿出来给他,大儿子呢喜欢小说,他就把旧本小说拿出来给他看,完全放任了。没想到这一教棋就不得了,怎么不得了?就是吴清源一看到围棋,棋就比较吸引他,比较喜欢。他觉得背定式也好,下棋也好,太好玩了。怎么好玩法呢?比背书好玩多了,不需要他整天背嘛。还有个好玩呢,等他学会一些布局、定式以后,他就赢了父亲。一开始没过多久他就超过了大哥二哥,这就让父亲有点惊奇说这个孩子莫非有点天赋,还是莫非围棋特别合他?等他超过他自己的时候,他觉得这个孩子可能有点不简单。我们想一想,吴清源七岁学的时候已经是1920、1921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刚刚是秀哉名人走掉,就是从北京离开。他们都有印象,下棋是一件多好的事,可以得到体面的生活。加上公事也没什么可干的,整个家道开始走向衰落,已经发不出薪水的时候,只好变卖一些东西去。那么孩子既然喜欢下棋,不错。那就让他玩,而且吴清源父亲又做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举动,就是经济开始非常拮据的时候,他除了自己带回的棋谱让吴清源看之外呢,还开始从日本订杂志。订杂志邮过来一定很贵的,但是尽管家里经济不富裕了,可是吴清源父亲坚决做这件事。因为他发现这个小三不太一样,下棋的时候就非常开心、非常快乐,每天似乎都有进步。而吴清源的妈妈就不干了,觉得这个孩子整天迷着棋,也不活动一下,身体不是越来越差吗?有时候就把棋盘棋子藏起来。
       到1923年,吴清源记得他爸爸受亲戚的鼓动,最早是跟亲戚林一书下。这位林一书也是当时了不起的棋手,他曾经受二子跟晚年的周小松下过棋。他虽然不是最好的一批,但他知道一个棋手怎样训练、怎样学习最好。他鼓动吴清源的爸爸带吴清源到社会上去下。这一去去到哪里呢?到海丰轩,就是北海的一个茶社。为什么要到那儿呢?当时段祺瑞政府已经被直奉联军赶走了,北京是直系和奉系掌权,所以他爸爸不太得意。他爸爸是皖系的。段祺瑞到了天津之后呢,北平这块呢就是失去了资助的固定场所,大家就到棋社下。那地方高手云集。他爸爸就带吴清源去了,就很恭敬地请当时的在棋社的最高手,叫汪云峰的老先生下。汪云峰呢,可以说继周小松之后水平最好的一位。他已经渐渐地很吃力地赢顾水如那些年轻的,包括刘棣怀,但是本身水平还是很高嘛,棋份也最大,是老前辈。那么吴清源父亲就拜托他能不能指导孩子一盘。一般这样的拜托呢,需要有定金的,但是是个孩子,而且大家很少看见孩子下棋。那好就下一盘吧,那是吴清源十岁多。当时下让子棋,现在有的地方也有这样习惯,就是上手宁肯多让下手一点,怎么说呢?比如我跟你下,应该让你两个,我宁肯让三个,为什么呢?因为这又不是赌局,这样我输了不丢面子,而且也显得下手恭敬。所以吴清源最初下的摆的是五个。让五个不过分啊,因为吴清源没出去下过嘛,他父亲也不知道他有多厉害,他父亲本身棋也很差。能让五个被当代国手下,赢很高兴啊,结果没想到上来没多久吴清源就大胜。改让四个,老先生自己想我该打起精神来跟你下。没想到让四个下跟让五个速度一样快,让四个很快吴清源又赢了。那么我们很容易想让三个下,不能下了。为什么呢?当时的北平这个棋份是非常重要的,你如果在公开场合按照大家约定成俗输给大家认为弱的棋手,那跟你以后的收入、请教你的情绪都有很大的关系,这没法下了。如果你让四个输,让三个再输的话,那让两啦。让两的人,让两个子的距离的人全北平市的人全都认得啦。你一个成名的国手输给一个小孩子,你让三个还可能输,这真没法下了。当时围的人也很兴奋啊,也希望小孩子再赢啊,这棋在当时就停了,没有再下。吴清源的父亲非常开心啊,高兴得不得了,知道自己孩子不仅是窝里厉害,出去依然厉害,这说明他有天分啊。这下更坚定了他鼓励孩子多下棋。自己也比不上忙怎么办,他就鼓励他说你多打谱吧,我这儿有这么多日本谱。他带回来最重要的一本棋谱是《敲玉余韵》,里面收藏了秀策的一百多局、所有御城棋的13年间的19局,就是秀策在御城棋里不败的棋谱都有。吴清源很高兴啊,就不停地打这些棋谱。可他爸爸又辅导不了他咋办呢?但他爸爸有办法,他爸爸懂日文,吴清源不懂日文,所以他爸爸告诉他说你先看棋谱打谱,我来给你讲解,这个搭配逗哇。就是由水平低的人来给水平高的人讲解,讲解什么呢?讲解棋谱上面的话。而对吴清源来说呢,他不是立刻能听他父亲讲解的,他下午打谱的时候,他打上去的时候琢磨琢磨这棋到底怎么样,加上谱上有汉字,他看上汉字猜一猜,最关键的话等他父亲晚上再来告诉他。这吴清源就暗合了一个学棋的方法,大家想到了没有?就是说下棋很重要的是独立思考,你在摆棋的时候一定把你自己的独立思考带进去。这小孩不懂啊,重要的是没人带他,但是他首先有好的激励,这个激励是怎么训练的?在他四岁到七岁的时候死记硬背那些国学的书,培养了他记忆力。而他爸爸呢,无形之中暗合了一个学棋的方法——你自己先独立思考,我再告诉你高手是怎么说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机会看到过日本古棋谱的注解,很多汉字,极其精简,像濑越老师评注御城棋的评注,极其简洁。比如黑23似太棋厚,白26可能小尖更好,很简练,但是讲得非常到位。那么我想吴清源在学这个过程里面,跟现代相比可能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这是最适合他的路,而且他无意暗合了当时最先进的学习办法。因为我们的古棋古谱,就是那个年代的人学习都是以实战为主。因为这几种巧合,当然主要是因为吴清源喜欢这个棋。那么小的一个小孩,每天不间断地用功,所以使得他的水平迅速提高,使得他的天分得到充分发挥出来。我就这么想,就算一个很有天分的孩子,如果学习的方法不对,那他今后也不一定成为当代的高手。这种例子我们就不举了,太多了。我们周围很多人都可能有这样的体会。而他呢,在无意之中,种种机缘走上了特别适合下棋的、进步特别快的快速路,加上他父亲特别支持他。
       不幸的这种好时光不长,他的父亲就过世了。过世了的吴家一下子变成了生活极其拮据,好在段祺瑞重新回来执政。段祺瑞重新执政之后,支持段祺瑞那些财阀依然支持段祺瑞。我们以前讲到过的一个北平的大财阀叫李律阁,他在他家里是老六,他的老爸叫李世侃,是吴清源母亲的妹妹嫁给了他。他们是姨表亲。知道了吴家的情况之后。李律阁非常喜欢下棋,就鼓动段祺瑞,因为段祺瑞在他的跑马场做事。就带吴清源到段祺瑞的馆邸下棋,段祺瑞一看这小孩就喜欢得不得了,以前看到的都是年轻人,二十多岁,但棋水平低啊,这孩子的水平跟他们差不多,那高兴心情可想而知了。马上就说,这样的孩子学习要鼓励,一个月发他一百大洋。一百大洋在当时是什么概念?当时佣人的费用是2块,管家费用是4块大洋。如果说大学毕业出来的那些薪水是50块。吴清源从小就开始养家了。在这个时候日本的棋手渐渐地来中国访问,吴清源有机会接触到日本棋手,在这接触之前在段祺瑞的官邸他就已经跟当时一流棋手平下。
       下面我们就介绍他跟当时的一流高手汪云峰的对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飞扬围棋网 ( 苏ICP备11029047号-1 )

GMT+8, 2024-11-22 14:16 , Processed in 0.149596 second(s), 17 queries .

since 2003飞扬围棋论坛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