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围棋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zyzzhyzzx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另开一贴:关于《官子谱》的著者,与烟台兄等各位高人共商榷之。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09-11-8 16:10 | 只看该作者
另外我说的序不是日版和台版的序啊
是陶式玉自己写的序, 台版中没有的
你可以找本人体版的看看,

谁能把那段文字录入了,找才子们翻译一下看看, 我看很多话理解的完全不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09-11-8 16: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tephen_yu85 于 2009-11-8 00:36 发表
关键是陶的序言有点歧义,“因取官子旧谱细加厘定”,这里的“官子旧谱”,指的是过百龄的《官子谱》,还是陶搜集到的各种旧的棋势?“虽不及见百龄全谱”,是说只看到了残本,还是根本没见过?如果是残本,数量有多 ...


一 以过、曹著作为基础这个似乎不用争论了吧,
这是人体出版社转载自上海棋社的研究结论,当然那是1978年的研究结果,不知道这三十年来是否有新发现,也不知道这个上海棋社当时都有谁,史学家有时也会错的,但从陶的序中总能看出和过有那么些不得不说的东西


二 陶的题目比过的要多,这个也能统一吗?(不多谁还认陶是谁啊,肯定多)

先统一以上两点,这样问题可以简单化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09-11-8 19: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烟台 于 2009-11-8 16:35 发表


一 以过、曹著作为基础这个似乎不用争论了吧,
这是人体出版社转载自上海棋社的研究结论,当然那是1978年的研究结果,不知道这三十年来是否有新发现,也不知道这个上海棋社当时都有谁,史学家有时也会错的 ...


我一向不迷信专家,要知道再牛的专家也必须以史料为基础,如果专家也只是以官子谱的序言为基础进行的研究,那么我们实际上是和专家站在一个平台上的。

上海棋社的《官子谱》简介中说,陶“以过、曹著作为基础,编成新谱”,我感觉其所本还是陶自己所作的序言。而单看陶的序言,确实可以理解成过的著作对其影响很大,然而这也完全有可能是陶的自谦。何况我前面也分析了,只要全面参考其他人的序言,以及也是陶自己写的凡例,不难看出陶版《官子谱》与过版《官子谱》的差别是很大的。所以,我还是那句老话,过百龄对于陶版《官子谱》所起的作用是不明确的,既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为什么一定要放上过百龄的名字呢?

另外,虽然前面说了陶的序文有很多歧义,但是我也不妨猜测一下陶版《官子谱》的成书过程——过百龄最早编了一本官子谱,而曹元尊搞了个精华版(很可能就是那个七十三题的版本),而陶式玉看到了精华版,觉得东西太少,然后自己又搜集了一些题目,先搞了个六百多题的版本,后来又扩充成一千四百多题,并经过吴瑞征、娄子恩、蔡邻卿等人的校订最终出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09-11-8 19:27 | 只看该作者
自谦的说法很牵强,
其实史上好多事你无法知道真相了, 只能是说可能性大还是小.如果陶的序言中没这些话, 那到是可以推个一干二净, 但是有这些话, 那就不能说明没过的什么事.

按你这个方法, 就象我说的那个刘宝的墓出土了17*17的棋盘, 反对方还是可以说: 人家带进的是古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09-11-8 19: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烟台 于 2009-11-8 19:27 发表
按你这个方法, 就象我说的那个刘宝的墓出土了17*17的棋盘, 反对方还是可以说: 人家带进的是古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09-11-8 19: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烟台 于 2009-11-8 19:27 发表
自谦的说法很牵强,
其实史上好多事你无法知道真相了, 只能是说可能性大还是小.如果陶的序言中没这些话, 那到是可以推个一干二净, 但是有这些话, 那就不能说明没过的什么事.

按你这个方法, 就象我说的那个刘宝的墓 ...


我说的很清楚,“以过、曹著作为基础”确实是一种可能性,而“自谦”则又是另一种可能性,而从其他人序言和凡例来看,过版《官子谱》与陶版《官子谱》关系特别紧密的可能性并不大,所以“自谦”的可能性要大得多。毕竟序言中明确写该书是“以过、曹著作为基础”的话一句也没有,只不过是我们看到他提过百龄,而做出的推理罢了。这种推理当然能够自圆其说,但是如果我们做另一种推理,同样也是说得通的,所以,既然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硬要加上过百龄的名字,不是有些草率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09-11-8 19:45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种可能性, 就是陶的序是假的, 有人假造的, 我来帮你分析

另外要说明一点, 不是我们硬要加上过的名字, 是你们硬要拿掉过的名字

说白了, 人都是从自己的观点来要求对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09-11-8 19:56 | 只看该作者
可能性大小不单单是看这篇序言,而要综合分析。吴瑞征的序言中说到了过百龄,却丝毫没有不提过版《官子谱》与该书的关系,凡例中写从六百多题增加到一千四百多题,这还不说明问题吗?另外,mjp在另外一贴中对“官子旧谱”的分析也很好,更进一步证实了我的观点。

另外,至于是加上还是拿掉,我的态度也很简单,如果是要翻译日版《官子谱》,那自然应该保留过百龄的名字,这叫“忠实原著”,如果只是借用吴清源的解说,那么写上过百龄的名字,就是“加上”,属于推翻旧论。而要推翻旧论,必须拿出过硬的证据,可惜这种证据我并没有看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19:58 | 只看该作者
我有点晕!
得好好理一理思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09-11-8 19:58 | 只看该作者
凡例二说:“官子旧谱平淡忤误者多,概为删去,其瑕瑜相半者或加评驳,或为翻变,皆独出新裁,曲尽其妙。”说明当时有关“官子”的围棋书很多,但质量差,如果是过百龄的著作,质量不会如此吧,陶式玉肯定不会这样说的,可见陶式玉并未只参照过氏的书
凡例三说:“官子各本无多”,可见并不只参照了一本著作。

[ 本帖最后由 mjp 于 2009-11-8 22:0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09-11-8 20:01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单化:
比如我找到人民体育出版社, 我和人家说你要加上过百龄, 人家说你有证据说明过百龄和这部官子谱有关系吗, 我拿出的东西,包括陶自己的序, 人家都可以按照MJP的说法,说那只是一种可能性,是你的推理。你没有过硬的证据,不能加。

而另一个人找到吴清源,说我要拿掉过百龄, 吴也能问啊,你有证据说明过和这官子谱一点关系都没有吗?你扯不开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为什么偏要拿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09-11-8 21:02 | 只看该作者
把简单问题搞得这么复杂~

请问:过百龄写过官子谱吗?简单吧`。 谁来回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09-11-8 21:12 | 只看该作者
官子谱 -- 陶式玉自叙

                            叙

        《官子谱》始自过君百龄,迨后曹子元尊起而删定之,
    虽多适用,而法犹未备,识者憾焉。己巳秋,余客广陵。日
    观吴子瑞徵、胡子安士对弈,其间用意之深微,取舍之变幻,
    似有得乎妇姑局外之术,而非如王积薪之仅可教以常势者。
    然出奇制胜,转败为功,每从官子得力居多。余乃叹善始者
    之必善终,善作者之必善成一日。因取官子旧谱,细加厘定,
    增以国手对局之官子而翻新,以尽其数,共得一千五百余局。
    虽不及见百龄全谱,而诸法毕备,用罔不臧,亦可谓尽弈之
    变矣。

        夫弈,小术也。而天地之理,无不寓焉:强弱互用一,
    寒暑之往来也;动静选居一,阴阳之倚伏也;索情制变一,
    孙吴之兵法也;思周行远一,伊周之治功也;惩忿窒欲一,
    圣贤之律身也;入神坐照一,仙释之通幽也。至若宦海风波,
    世途荆棘,升沉倏易,情态顿殊,天下事何者非弈而后逞?
    胜负争于一着,变化妙于机先,则全局系于官子岂少哉!虽
    然艺以载术,而所以运道者,气也。气不先定,则道随气没,
    而功不堕于垂成者几何!费文伟之暇豫集事,谢安石之镇静
    临戎,其气盖先定矣。余不善弈而辑是谱,将以定余之气,
    且以助天下英雄末路之先着云尔。

                            康熙庚午榴月霍童山人存斋题

    注释:
    。过百龄,又作伯龄,江苏无锡人,明末围棋国手,其所著
      《官子谱》卷数不详,未见传本。
    。曹元尊,据载,曹元尊与过百龄合编《官子谱》。
    。广陵:今扬州。
    。吴瑞徵:名贞吉,清代著名围棋手。

不知道据哪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09-11-8 21:14 | 只看该作者
咋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没回答的?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09-11-8 21:19 | 只看该作者
我想首先飞扬版依据的是吴清源解说版,那么吴清源解说版所据版本呢,我没有这本书,所以也弄不清,如果吴清源解说的本子与人体所据版本不一样,而且有过百龄的名字,那么肯定要列过百龄,这是应该的,必须忠实于原著。如果吴清源解说所据版本和人体版所据版本一致,那么他为什么要加过百龄呢。所以应该先看看吴清源依据的是那个本子。如果依据的是前面所说的令人堂版的,那可能那个版里有过百龄。那么很可能是过的本子陶没见全,而在日本有过的本子流传。因此,关于署谁的名的问题可以这样简化,依据谁的本子就跟谁署名,但要在序里说明版本来源。其次的争论都可以姑妄谈之,姑妄听之,见人见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飞扬围棋网 ( 苏ICP备11029047号-1 )

GMT+8, 2024-12-2 16:58 , Processed in 0.149537 second(s), 18 queries .

since 2003飞扬围棋论坛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