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围棋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694|回复: 10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云扁,古谱的学习,以及谜一般的黄龙士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27 2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老云扁,古谱的学习,以及谜一般的黄龙士

去年在网上买了一副大号老云扁,感觉还凑合,尤其是白棋的手感甚好,若象牙状,有古朴的韵味。手感再好,视觉却不好,云子制作历来存在的一个老问题又冒出来了,这么多年厂家一直没想办法解决,就是白棋略比黑棋大。这不仅仅是视觉效果的问题,而是用棋盘格子,用尺子量出来的,所以眼睛没有欺骗你,大小不均是实际存在的。

这副老云扁一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只是还没到让我愤怒的地步。以前没用过老云扁,这次又发现一个新问题,即老云扁的白棋比黑棋薄,放在棋盘上很明显。从光学的角度讲:薄的东西放在平面上本来就比厚的东西看起来大,加上浅色本来比深色看起来大。再加上白的尺寸实际就比黑的做得大,三项因素加起来,黑白大小不均的效果就非常明显了。

我也常常从物理的角度去想,探究云扁黑白不均这个老大难的问题,实际上并不深奥,只是一个简单的物理问题。烧制的东西,在未冷却之前是粘稠的液态,黑白二色棋子配料不同,表面张力就不同,比如白棋的材质熔化后比黑棋的材质张力小,那么滴在平面上,同样体积的液体就比较平坦一些,而黑棋材质熔化之后表面张力略大,滴在平面上就比白棋厚,直径就变小了。

所以,黑白二色棋子的材质决定了黑白棋的直径大小和厚度,熔化后的表面张力应该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这和蛤碁石那智黑石取材于天然,是完全两种不同的制作工艺。

既然传统的云扁只有烧制这华山一条路,而且又是自然成型,那么要做出精美的老云扁,只有靠后期的“打磨”一条路,这需要云扁厂家具备“革命年代”那种艰苦创业,精益求精的精神才行,中国古人制作过无数巧夺天工的玉器,瓷器,铸剑,石刻,建筑……,我就不信这个发明围棋的国度造不出最精美的云扁,说到底还是一个态度问题,太祖说过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棋子生产厂家却把广大棋迷都当成街边摆棋摊的了,随便做些棋子就把大家打发了。

说到古谱,之前仔细看过陈祖德讲解古谱钩沉的视频,现在出书了,令人欣喜。打完一遍《黄龙周虎》和《血泪篇》,现在开始第二遍,力求仔细体会其中的算路。

对中国古谱,座子和还棋头所引发的问题,大家都知道,这里不再啰嗦。对古谱中的攻防算路,倒是精彩非常,若能把棋局以及陈祖德的解剖图全部吃透,对提高中盘算路也是大有好处。

曾经有段时间,研习《三子谱》中的倒垂莲,那种感觉很是奇妙,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以至于对局时也常常尝试下对角星,然后占天元,对手只要小飞挂角,就下倒垂莲,这样的布局是否合理是一回事,妙趣又是一回事,总之,即便是布局趣向,根基仍然得靠基本功,靠算路。中国古棋虽以力棋为主,但古定式大多名字非常有诗意,有文化的内涵,双飞燕,镇神头,大角图,大压梁……等等。以倒垂莲为例,很多棋路,前面比较一致,后面开始变招,但殊途同归,重视中原,必将形成战斗,这个时候也体现棋手算路实力。很多古定式,名字虽诗意,着法却非常的险峻,惊心动魄,以至于黑白双方都不容一丝的误判,这样的局面正是训练的好教材。

有人说古谱没有用,这大概是基于座子和一些古定式的使用价值而言吧。

诚然,很多古定式因为在现在看来不太先进,略有吃亏,或者是后人想出了更妙的应手来打败某一个古定式的某一步,于是有些古定式现在就不用了,那学习古棋的目的是什么呢?我认为,学习古谱不是为了在实战中一定能下出某一个古定式来,而是学习古棋的算路,尤其是琢磨古谱在局部攻防中的着法,这些棋不一定都是包含大局观的着手(注:古人绝非没有大局观),我们可以暂时忘记大局,我们就拿古棋训练局部攻防能力,这些古谱着法背后所包含的局部算路,往往并不比当今职业高手差。古棋力战,很看重取外势,有的定式在今天的特定局面下,仍不失为一种灵机的好应法。记得十多年前,有一局棋给我的印象至今还极深,当时的《棋艺》杂志“棋艺精研”栏目就有一局刘昌赫执黑战胜睦镇硕的名局,现在依然记得篇名叫《宇宙霹雳震千里》,其中一个局部,黑棋按当今定式怎么走都不太满意,刘昌赫却下出了“倒垂莲”的肩冲,这就是此局面最出色,最好的一手,刘昌赫最后中盘获胜。

对古谱的书籍,就我的体会而言,整局的解说,自然是陈祖德的《当湖十局》,《黄龙周虎》,《血泪篇》,最为严谨,这些棋可以结合“古谱钩沉”的一些解说视频来学。网上还能搜到一些程晓流的古谱视频,讲得不错,只是每一局讲的时间是陈祖德的一半,因此也不可能如陈祖德那样细解。

《三子谱》,《四子谱》,《桃花泉》是古定式为主,有兴趣可以看看。另外《围棋天地》上曾连载过王剑坤老师的《古谱中的双飞燕》,解说还挺细,不错。顺便说说,王剑坤细解的定式,都是扎实的好教材,例如他对妖刀和雪崩的详细介绍。

对《古谱漫游》,棋局虽也摆,但对王元的解说语言很不感冒,至少我觉得古谱这么有历史厚重感的东西不该被解说得“闹哄哄”听着厌烦,王元的解说词是废话不少,有哗众取宠之嫌,此人常常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只能说此人文化修养不及和驾驭文字的能力不如陈祖德。上高中时,我还喜欢听王元解说,现在最不喜欢的就是王元,不知是王元退步了,还是我的文化修养进步了。

古谱中的《玄玄棋经》《官子谱》等局部题目类的书,大伙都知道,就不多说了。

最后,再说说黄龙士,感觉这黄大师太神秘,尽管流传一些关于他的故事,此人依然是彰而不显。彰者,名头很响;不显,此人的身世不详,很多书上也只是纸言片语,若隐若现,故事远不如范,施多。但只要一看到黄龙士棋局中那种精深的算路,时而泰山压顶般的刚猛,时而如鬼魅般飘浮不定,转换自如,就越发觉得黄龙士的神秘。这到底是个什么人?

打谱时,也常常遐想,黄龙士当年下棋会用什么碁具,难道会是老云扁,或者陶瓷的棋子,黄龙士是怎么学棋的。还有黄龙士和对手大战之时,会是什么场面,花园中,还是楼台亭阁,还是气氛森严的房间内?一切都令人遐想。按陈祖德的观点,尽管范,施被公认的古代最强者,这得益于两人棋逢对手,黄龙士的对手略差,但就棋艺而言,黄龙士也不在范,施之下。我也相信这种观点。

看着这棋盘上的棋子,黄龙士正在下棋,呵呵,时空一下子缩短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1-7-27 20:26 | 只看该作者
黄龙  神人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7-27 20:33 | 只看该作者
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黄龙士,貌似连他老师是谁都不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7-27 20:36 | 只看该作者
好文,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7-27 20: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7-27 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7-27 21:01 | 只看该作者
十三段的黄龙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7-27 2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7-27 2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7-27 21:2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刻苦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1-7-27 21:26 | 只看该作者
黄龙士搞得同时代的棋手们很狼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1-7-27 21:55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文章。我打过一遍了。第2遍现在没时间开始,等有空了,肯定要来第二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3#
发表于 2011-7-27 22:03 | 只看该作者
黄龙周虎我打过一遍,不过血泪篇没打完,让子棋还是有点难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1-7-27 22:28 | 只看该作者
好文,这盘棋我摆过三遍,第一次有震惊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1-7-27 22:46 | 只看该作者
厉害,楼主文章都是好文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飞扬围棋网 ( 苏ICP备11029047号-1 )

GMT+8, 2024-11-24 07:33 , Processed in 0.303204 second(s), 20 queries .

since 2003飞扬围棋论坛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