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飞扬围棋网-->文章故事-->日本近代围棋通史

日本近代围棋通史
安永一

(mhva注:原文可能是OCR而成,错字很多,本人尽可能进行改正,但有些地方上下文连不上的只好作罢了)
(yujun注:根据原译文再整理,并分段. 1999-05-24)


    明确解释过去名人高手或达人的且为后人引以为规范的围棋手法,无论如何都会在围棋史上具有真正的价值。寻访先哲的行迹虽然远隔时代也依然能够唤起我们的切身同感,这正是由于在其手法中蕴有创造围棋妙趣的喜悦。

    诚然,从日本围棋史的另一个侧面我们还要广泛地涉及到布局、构想的变革以及局部定式的变化等趣味盎然的主题。这些都是读者从本书正文中己能了解到的一部分。

    本篇是要配合正文,经过纵观的时代的经纬线,编织出一张绚丽多彩的日本围棋史的纹锦来。

    笔者在这里不论及围棋发祥的问题,正文所选的名局开始于德川初期(1603-1867,亦称江户时代),在围棋史上即从第一代本因坊算砂时代起笔。这样做是因为如果要搜寻古代传记或口头传说的话就要远溯大和朝廷(译注:日本历史上最初的统一政权,约在公元六世纪末到七世纪初)创立时期"大化改新"(公元645年)以前的历史了。可是,遗憾的是那个时代的对局谱没有能够留传下来。

一、战国、江户时代

本因坊一世算砂
----名人称号之始

    这是战国时代(公元1467~1568年)末期,东海尾张地区兴起的织田信长即将灭亡足利幕府统一日本时的事情。一位为躲避战国风尘而在京都寂光寺出家的僧人,在方丈院的一坊即"本因坊"内朝夕修行,酷爱围棋。此人就是日海上人。他历仕织田、丰臣和德川三代将军,作为僧侣,他得到了最高法印(最高的僧位──译者注)的地位并获许开殿。据说"名人"的称号是织田惊叹日海的棋技非凡而赐与他的。

    寂光寺现在仍在京都市内仁王门北门前街,在寂光寺的古老记录中记载了日海与织田信长的对局情况。在这一记载之后还有一段有关"本能寺事件"的故事,其中记叙了围棋中罕见的"三劫"。(译注:本能寺之变,1582年织田信长欲救困于备中高松城中的丰臣秀吉,途中宿于本能寺。此时织田派出的先锋明冶光秀叛变,由丹波龟山城反戈袭击本能寺,杀死了织田信长。--译者)姑且不论此劫的真伪,确凿无疑的是织田信长下榻于本能寺,其夜招请日海等棋士并设了棋宴。

三劫及其判例

    本能寺事变发生在天正十年六月初一。前一天的晚上,日海、利贤(亦称利玄)等棋士侍奉织田信长下围棋。《坐隐谈丛》这样记叙:"日海、利贤对奕,棋势变幻,妙手叠出,最后出现了"三劫"。本来"三劫"这样的棋形在寻常对局中难能出现,于是双方达成协议将其作为无胜负的平局,但皆为此棋的出现惊讶不已。时过子夜,众人退出本能寺,何期此会竟为永诀之先兆。众人离寺不久,金鼓轰鸣,刀光剑影,旌旗隐现,风云突变。......"

    所谓明智光秀的"三日天下"(译注:明智光秀打败织田信长取得政权后仅仅十二天就被杀死。后人以此喻掌权时间之短暂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日海召集僧众举行盛大佛事,大张旗鼓地为信长父子祈求冥福。时人皆认为日海此举危险,日海却不加理会。在那次佛事上有一位蒙面武士前来烧香,据说此人就是光秀的谋臣明智左马之助光春,相传他曾跃马跨越琵琶湖。

    那日日海对利贤的棋自古以来当作"三劫图"由师家所秘密收藏。然而现在来看此图,全然不见三劫产生的行迹。以我之见,那日出现的"三劫"恐怕是佛法所讲的因缘谈,即后人的戏作。不过,我们还是权且理解为在当时曾产生过"三劫"的问题。

    如图所示,白棋被叫吃,所以白1提一手劫。这样黑棋被叫吃,黑棋也必须提劫。这种棋形任何一方都不能放手他顾,于是将永远重复下去使棋不能进展。

    当然,围棋里也还有种种这类无限循环的例子。现在把"三劫"看做普通的劫也可以,但不同的是它的循环周期的步数不同。一般的劫以两手棋为一循环周期,而"三劫"是以六手棋为一个周期的循环运动。当时的时代正是封建割据时代,对事物不是从整体有机的联系的角度进行判断,而是把一切都片面地看做封建经济的个别事物。所以,即使从"三劫图"上我们也看不到全局整体上的联系性。或许可以说这张"三劫图"是某种必然的产物。

    顺便讲一下,围棋界对此劫的说法并不仅限于"三劫",此外还有"长生"等种种说法。有一点可以肯定,后世局中出现与"三劫"类似的棋形时都算做"无胜负",而这是由于日海、利贤的对局才开创的先例。

日海的棋技

    日海的棋技在当时是出类拔萃的,这局"三劫局"也似乎是他同利贤比赛时的失误。随着丰臣秀吉时代的到来,日海再度受招而获得知遇之恩。一直延续到德川时代的"官赐棋所"制度就是丰臣秀吉掌权时定下来的,而作为一代名流中的魁首,每年特别得到四石的俸米也始于那个时候。

    至于日海当时的对局成绩在他本人的日记中是这样写的:"十九年前同利玄在备前冈山改为互先,其后共下十九局,其中胜十三局,利玄胜五局,一局和棋。同树齐按互先下二局,胜。定先四局,胜三局。同山内是安弈,六连胜。与其他名手弈,让先胜十四、五局。"由此可知日海的棋技确实高超,有其独到之处。

    另外,在当代记庆长十二年(公元1607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的文章中有这样的记叙:"围棋的名手是法华宗清僧本因坊。这一时期参加棋赛的有:本因坊(年四十九岁,强于利玄半子),利玄(年四十三岁),道石(年二十七岁,五、六年前就同利玄下棋,同为高手),树齐(年五十五岁),是算(年二十二岁),以及门徒六藏等人。他们并称高手,但本因坊领先。"

    根据当代历史庆长十二年十一月的记载,在大阪城的本丸利玄同本因坊对局时丰臣秀吉观战。比赛的第一局、第二局利玄执黑先行,接下来的第三局本因坊执黑先行。这就是今天所说的"先相先"这种对局规则产生的先例。

    元和(年号,公元1615~1624年)中期,朝鲜人李灼(YuJun注:原文左衣字旁,右勺)史来到日本与日海下棋,受三子而未能胜。他感叹道:"于吾国博奕历久至今不曾负,然不料今日如此。日本真为围棋之国,如日海大师真乃空前之高手也。"

    这局棋也成为一个先例,后来凡是同外国人下棋的都定为授三子。

战国时代和京都棋人

    由本因坊算砂定下的各种制度和棋界的先例直到很久以后都是日本围棋界的制度和格式。因此,说日海为日本近代围棋的奠基人任何人都不会有异议。这也是日海在这部通史中特别占有很大篇幅的原因。

    在算砂以前留传下来的棋谱最早的是镰仓时代的僧人日莲和日朗的对局,接着就是战国时代的武将武田信玄和他的大臣高坂弹正的对局。看了这些棋使人感到他们的棋是中国式的从先占星开始的异国情调的棋。

    武田信玄和家臣高坂弹正的对局是在1579年织田信长推翻足利幕府以前,这位东海的风云人物以疾风迅雷之势席卷了日本,从时间上讲距算砂的时代并不太远。然而,本因坊一世算砂与武田为同时代人,他对利贤的棋若按传说是在本能寺之变的天正十年下的,则其间最多不过仅隔了十年岁月。虽然如此,与武田、高坂对局的纯中国风格相比,这时日海、利贤的走小目的棋风则完全是日本式的,与现在的棋路毫无二致。他们之间的差异决不能简单地以技艺的高低来下结论,应该看做是质的区别。

    武士家族之间的权力争夺的结果只不过是在社会的上层引起普遍的混乱。从北条、足利经过庆仁之乱直到战国时代这段时期内,虽然在社会上层的武士阶层之间有过纷坛的政权交替,但是对于社会底层的民众生活和文化则未发生太大的影响。

    拿围棋来说,京都依然是京都,棋家无视武士们的权力斗争,依旧是怡然自得地下着棋。不过,我认为不能草率地断定武田、高坂的对局和日海棋的不同是文化中心的京都市民自身独特文化发展的原因,之所以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棋或许是曾存在着两条围棋的源流吧。由于篇幅所限,本书就不能深入地探讨这个问题了。但是,众所周知,日本的棋和中国的棋不仅是外貌而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方面,称作中国流的棋,如我们在武田信玄、 真田父子的对局中所见到的以"战斗"为主的棋;而在京都同时代的日海等人的以"取实地"为主的手法,则被认为是现在日本的形式。即使在中国也一样,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棋各自发展,趣味津津。

    若按照这样的解释,那就要涉及到日本的经济领域与其文化的异质,但是,关于这一点我想仅止于提出建议。

德川四家

    直到明冶维新,本因坊、井上、安井和林一直被称为围棋四大家。围棋世家之初,本因坊家是第一世本因坊算砂(日海上人),井上家则是以算砂的弟子后来成为名人棋所的中村道硕为祖。

    德川三代家光之时道硕已然去世,棋所缺少适当的人选而成为"空所"。不过,家光好象也喜好围棋。据传说,由于家光和奥洲伊达政宗下围棋,而将有名的"攫取神田川租金"工程(即江户城唯一的隘路小石川口修建工程)委派给了政宗。

    《坐隐谈丛》记叙:"家光颇能弈,每每与伊达政宗对之。然政宗每与家光对局辄戏曰:'吾由小石川口攻汝。瞧,小石川口溃矣!'家光三连败,恕其过言,命政宗改建小石川口。"

    就是这位家光命令对自中村道硕以来就成为空所的棋所进行讨论。

    当时,在许多大臣出席的情况下参加讨论的有:本因坊家二世算悦,安井家一世算哲(前面所提的六藏),井上家二世因硕,林家二世门入等。可是,在当时并未达成任何协议。后来算哲的弟子算知禀承先师的遗志,依靠南光坊天海、松平肥后守等权贵一心想当上棋所。最后,终于以天保元年十月五日的"御城棋"开始,算知同本因坊二世悦前后共用九年时间按先互先争战六局。可是这六盘棋都是执黑先行者胜,因而棋所也就一直空缺着等待时代的发展。

棋圣道策出现

    算悦、算知的争棋历时九年而不分胜负,讨论棋所的事也就搁置下来。然而,就在算悦去世的同时,算知不失时机地向当时的权门呼请,宽文八年(公元1668年)十月十八日,他终于被任命为期望已久的棋所。在另一方面,本因坊家在算悦死后由道悦任家督,十一年来不曾在"御城棋"下过一盘淇。这次道悦突然得知算知当上了名人棋所非常气愤,立即同后嗣道策到幕府娓娓抗辩。值月班的老中(日本古时官名一译者)加贺瓜甲斐守对他说:"算知棋所之议将军上意已决,尔等申请争棋则属违制。如若执意强请,对局败北将发配远岛。"

    无论古今,象武士这类权力社会的思想方法与赌徒社会的思想方法是一样的。当时的道悦正襟凛然答道:"我毕竟出身于棋苑世家,如若这样默默无闻地了此一生亦无颜见祖先于地下。在胜负上即使由于我本人武运不佳而被逐远岛亦丝毫无憾。然而,若今日惧流刑而忍所不能忍之耻辱,那将是永世永代的耻辱。望恩准一决胜负,"

    对于这热诚溢于言表挥泪提出的恳切要求,行政长官也不好拒绝。讨论的结果,决定以一年下二十盘棋的比率对局六十盘。因为算知是棋所,所以决定道悦定先。

    读丛子安藤如意对道悦极口赞扬:"志壮哉!有冲天之气概。后世棋人宜以为鉴。"

    结果到第十五局时道悦已经领先了六局,第十六局改为先互先的比赛。在结束二十盘棋的最后五局中道悦四胜一负。

    事己至此,算知只好引退。按理说,道悦应随之成为棋所,但是他考虑到曾违抗过幕府命令这一点从而隐居去了。后继者道策遂承其余荫显露头角于日本国内。这位道策就是后来人们奉为棋圣的本因坊四世道策其人。

琉球棋士来日

    本因坊道策棋艺高超,名声大振,就连琉球国的国王都有所闻。天和二年(1682年),琉球国王在朝贡之际让琉球国第一名手亲云上滨比嘉伴随,托岛津光久安排了亲云上滨比嘉与道策的对局。

    德川幕府也同意对局。第一盘授四子棋,道策胜十四目。本书的第一局就是这局棋。同一天的第二盘棋滨比嘉胜二目。这一天彼此不分胜负。

元禄时代的盛况

    现在的段位制度创始于著名的元禄时代(公元1688-1704年)。(这一时期江户幕府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执政,政洽稳定,商人阶层兴起,同时也是文化、艺术发展鼎盛时期。─译者注)此时道策已经成为棋所,围棋正处于空前的黄金时代。本因坊道策的弟子曾多达三十多人,由此可略见当时围棋界兴旺之一斑。在道策的众多弟子之中技艺出众的有道的、道节、策元、八硕、本硕和道玄,世人称之为道策门下的六天王并誉之为棋界之花。若论这些优秀少年的段位,道的十三岁时六段,十六岁成为道策的后继人;策元亦不逊色,十五岁就成为后继人了;八硕是堂藤家委托来的门徒,十七岁升至高段;本硕还在弱冠之年就与高手比肩了。此外还有相原可硕、坪田玩硕等神童,他们同时从十二岁开始就从幕府领取一百五十表(表,装谷物的草袋,亦作计量单位─译者注)的禄米,这也确定是前听未闻。

(YuJun 注:此段中的一百五十表的“表”原为左立人右表)

道悦、道策与细川家

    时代的权力中心终于转向商人阶层。包括德川幕府和各大名在内(大名,官名,相当于中国古代的诸侯-译者),封建武士的权力向新兴的商人阶层手中转移。原来以武力为后盾掠夺农民的大米以建立其经济基础的武士阶级,现在也为了能吃到大米而不得不热心地关注大阪堂岛谷物市场上的行情了。此时,武士们的权力己让位于新的金钱的力量了。

    在德川三世的家光时代以前,武士们的生活还算景气,但到了五世纲吉的元禄时代以后,虽说是身为大、小名主也不得不屈身向江户、大阪的商人借钱,有的债台高筑达十万以致几十万之巨。笔者没有记住准确的数字,同时也无此必要。不过,这里面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与围棋有关,此处向读者讲一讲。

    道策和细川家是主从关系。五世纲吉之世,细川越中守家督曾由于过失丢失了幕府赐下的细川家的家宝-兵器和虎皮鞍。这件事对细川家来讲可是系之存亡的大事。当然,对现在的我们来讲这是无法理解的。不过这可不是宫廷戏剧,在当时失去了上赐的"传家之宝",不知何时就会祸从天降。这可是关系到身家性命的 大事啊!

    老臣们聚在一起商量的结果就是委托长冈带刀就此事求谋于本因坊道悦、道策。所幸的是二人都受到将军侍卫牧野备后守的特殊恩遇,于是他二人就私下向牧野备后手求情想了一个补救的办法,细川家因此才得以平安无事。

    另外,道策的表弟吉永升庵正侍奉着伊井侯,道策也向伊井侯求了情。总之,道悦、道策尽全力救助了细川家。这一时期的费用,据说细川越中守曾请道策援助了五百两佣金,道策慨然答应了。这其中的有些事情是通过井上家办理的,此处就略去不提了。

    事件的过程中细川越中守给道策的书简留在道策的出身地山崎家。从信的内容来看,细川家在肥后、熊木的米仓大约拥有数十万石大米,无疑是个大诸侯。这位细川家的户主给本因坊家的道策写出了象朋友之间那样亲切的感谢信,末尾还写着"惶恐谨言"。

    大名的没落就不用提了,但是棋手们以下围棋这种技艺取悦于权门势家,甚至于连大名的生命都承担下来了,这不能不令人惊讶。

    由于经过了这件事,细川家每年给道策五百石大米,直至终身。同时他也给了与此事有关的山崎家和井上家几百石。

安井家

    前面的叙述是以本因坊四世道策为中心的。再说四大家之一的井上家,其始祖中村道硕是本因坊一世算砂的弟子,素有青出于蓝之称。井上家自道硕以来与本因坊家的关系至深。

    安井家后来在围棋界与本因坊针锋相对,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安井家的一世是算哲,亦称老算哲,乳名叫六藏,后服务于骏府陪德川家康下棋。算哲十九岁削发为僧,与本因坊算砂、中村道硕、鹿盐利贤、林门入、井上因硕等并列于棋院,每年奉侍"御城棋"。算哲有位亲戚叫安井道顿,现在大阪的道顿渠就 是以挖此渠的安井道顿的名字命名的。安井有时也写做保井。

    安井家的二世是算知,后来他与本因坊家的算悦、道说相争成为名人棋所。他是一世算哲的弟子,由于一世算哲的亲生儿子春海和知哲尚幼,算哲便挑选了弟子中的奇材算知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在江户时期,即道策、道知以前,出类拔萃的仍属中村道硕。第一世算哲与道硕下了一百数十局,道硕领先四十局左右。比起安井家家传的凶猛对攻来,道硕的棋则是轻柔均衡、控制大局。自然而然地安井算哲的棋也下得持久而有毅力。以至中村道硕说:"棋虽胜,命却丢在算哲手里。"

安井流

    安井流以力棋也就是以凶猛的对攻而闻名。这种风格与本因坊算砂,中村道硕的轻柔手段、处理巧妙形成两种极端。

涩川春海(第二世安井算哲)

    涩川春海用的是母亲家的姓,他的本名叫算哲,是第一世算哲的长子。人们为了避免混同,把一世称为老算哲。算哲的段位是七段,也出席"御城棋"。然而,他之所以闻名是因为他在德川时代以涩川助左卫问春海的名字写了一本历书-《贞享历》。这本历书的修订是件大事,说明那个时代就已经出现了重视天体的观测和其他的科学实验的倾向。

    在我的记忆里确切地记得,断定傍晚时分西天上的明星和天明时分的明星为同一颗星的是幼年时代的涩川春海。无论怎么说,在历千年之久一步也未离开唐代宣明历的日本,用自己的力量并且是依靠幼稚的观测器材修订了历书,确实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春海从天文和其他学问上推断,认为"执黑天元第一着必胜"。他抱此信念与本因坊决战,但事与愿违败下阵来。据说他以后再也不先走天元了。

    不管那盘天元局下在天元位置上子的效果如何,就道策卓越的技艺来说,连算哲也难以与之匹敌。

本因坊家的盛衰

    在当时的时代,围棋的盛衰往往依赖于师家的消长。这就是说由于有四大家之首的本因坊家的存在,三世道悦、四世道策 和五世道知都是在同时代棋手中的佼佼者,所以,尽管另外三家中的安井家二世算知曾一度窥视棋所,但最终还是被断然镇压下去了。可是,道知以后的知伯、秀伯、伯元这三代人都是在三十多岁时病故,而且他们的棋力也只在六、七段之间,并无抑制其他三家的力量。

    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在这期间那三家也没有出现什么杰出的棋手,四家的争霸战仅仅是在较低的水平上进行,因此,这期间也未出现象前代那样激烈的对抗,历史也未留下什么逸话。

    围棋界维持了暂时平静的二十年,直到本因坊八世伯元之后出现了察元,围棋界才再度呈现出活跃的局面。

第九世本因坊察元

    察元家督叹其坊门衰退,自责自励,锐意精炼,一心献身于棋道。

    当时的师家之间有个坏习惯,就是各棋院只是自家内部研究棋术,极力避免与其他门派争胜负。这固然属于陋习。另一方面,本因坊察元虽然棋格才六段,但是他知道自己的棋力比别人雄厚,所以才故意避免在盘上的激烈冲突。当他看到己无法避免冲突的时候遂快如疾风般地驰骋于井上因硕、林门入等列强之间。由于安井仙角的帮助,虽几经曲折,实力雄厚的察元终于获胜成为八段准名人。

    接着,察元为了实现自己毕生的目的,再接再励向"名人棋所"挑战。他解除了井上因硕屡次想拒绝争棋的执拗抵抗提出了争棋。因硕是当时的宿老(古官名─译者),争棋不可避免地在察元和立于一线的第六世因硕之间展开了。结果察元在六局中五胜一负从而成为名人,数年后被委任为棋所。

    我们在写德川时代的围棋史时,虽然把嫡派四家相提并论,但是必须把本因坊家做为问题的中心。这是因为本因坊家是自一世算砂法师以来的名家,处于四家之首的地位,而且从名人高手辈出的实际情况来看也是他家不可比拟的。

    由于察元的努力,本因坊家经过了明和中兴,后来,以察元的弟子烈元、元丈经常保持着对其他三家的优势。时代从化政(公元1804年~1830年)推移到天保(1830年~1844年),亦即丈和、秀和时代。

知得与元丈

    从察元到丈和在本因坊家已经过了四代,这期间没有什么要特别指出的。只是在丈和时代安井家也出现了一位杰出人物─ 安井知得。他原名叫中野知得,入安井家后改为安井知得,后来又改称仙知。现在还留存着知得、元丈的争霸记录。后人评曰:"元丈、知得共立名人之位,两雄之技在伯仲之间,故竟同止于八段。"

鬼因彻

    与知得、元丈差不多同时,井上门也出现了一位优秀少年-服部因淑。因淑是美浓国江崎村农民多助之子。他幼小的时候在乡下寺院里读书,同时寺僧教他下围棋。这是他从事棋道的契机,后来他得到乡亲们的资助进京来到了第六世井上因硕的门下。因淑还在使用因彻这个名字的时候,世人就称他为鬼因彻而名噪棋界。

    因淑在晚年担任井上家的教练,负责培养同门弟子,幻庵、雄节、正彻均出其手下。幻庵等人从文化、文政到天保的幕府末期都在日本围棋史上留下了显赫足迹。 这些围棋界的条条流水在幕府末期共同浇灌着围棋的绚烂之花。而在此惊天动地的时代执牛耳者乃是集棋力与权谋于一身的脱颖而出的本因坊丈和其人。

化政--围棋的黄金时代

    文化、文政时代,幕府由将军家齐统治了六十年,尽管这个时代存在着众多的矛盾,它还是发展成为即将来到的明治维新的前夜。在围棋方面终于迎来了本因坊丈和对幻庵因硕的争克时代。由于我们在正文的争霸战中一直详细地谈到丈和与立彻,以及立彻的弟子赤星因彻对丈和的脍炙人口的"天保呕心沥血之棋",所以有关后来发展到丈和的弟子秀和的曲折经过我们这里就不深入谈了。

    然而,这全部画卷都是反映了一种个人在家门的荣誉之下遭到毁灭的社会。这与不久以后的明治时代无知的民众被一张红纸(当时的征兵公文为红色─译注)驱赶到日清、日俄战争中去不是一脉相承吗?围棋界素有清廉的橘中仙之称,但是,在这里各师家之间展开的谋略之争连明治时期集围棋之大成的安藤如意也为之发出"此丑态目不忍睹" 的叹息。

    察元始终致力于名人之争,后来终于当上名人棋所。他为了消散平时的郁闷心情,以家康赐与的法眼(法眼和尚的简称,仅次于法印的僧位─译注)资格大肆旅游于东海道一带。这时的明和时代是怎样的情况呢?这就是产生有名的田沼时代的那个时代。(译注:田江户时代中期,田沼意次为幕府的重臣,受到将军家重、家治的宠信。此人奸佞妄为,欲与其子图谋篡政,贿赂横行,及至将军家齐才罢其官爵。史称其时为田沼时代。)明和的大饥荒也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如明和九年由于"明和九"与日文"迷惑"(意为麻烦─译注)发音相同,所以改年号为安永。在那个时代对于百姓来说,饥荒、火灾、瘟疫是最悲惨的祸灾。然而,就在这种时候,察元等人却对平民百姓的饥苦漠不关心,挥霍万金安然自得地游玩于东海道上。不过,我们应该懂得,所有这些丑恶的现象的发生,决非明和之争的察元与井上因硕以及化政时代之争的丈和与幻庵井上因硕他们个人的问题。

    德川时代在创立时期即在三代家光以前还算稳定,围棋界也是如此。《坐隐谈丛》中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一位老中毫不客气地对本因坊二世算悦说:"算悦,这棋你完了。"算悦非常不悦,一言不发地推开棋盘 就要退席。此时正值御城棋之际,又有通知说将军即将出席,老中连忙低头道歉才总算劝住了算悦。此外,还有前面提到的本因坊三世道悦冒着被发配远岛的危险执意请求与安井算知争个高低。象这样的凛然气概堪称后世楷模,思之令人奋起。笔者认为,有如此棋德存在是由于在德川初期的武士社会里蕴藏着发展的契机。

    因为当时的社会还是较充实的、发展着的,所以在普通民众当中才能产生这样的魄力。但是,德川政权推行的是依靠不耕不织的武士阶层用武力压迫农民的强权政治,到了第四、五代时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幕府尽管采取了种种措施,如改铸货币、开发新田、对外贸易,兴创产业等,但终究未能挽回西下的落日。在这样的时代当然不乏农民起义、百姓造反的大事件,不料想商人阶层也显露出勃勃的发展生机。最终德川幕府不得不离开权力的宝座了。

    享保第八代吉宗想挽回幕府政权这西下的夕阳也是柱然。这以后的文化文政时期是将军家齐的六十年统治,这朵败色甚浓的封建政治的无果"谎花",必然地诱致了从察元到丈和时的令人侧目的丑恶战争。笔者认为这是不折不如的社会堕落的生动写照。


     Copyright 1999版权所有, flygo.net 飞扬围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