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飞扬围棋网-->棋人棋事-->我所认识的藤泽秀行 |
我所认识的藤泽秀行 孔祥明 著 三、人生是由许多篇幅组成的,就算在写第一页时不尽人意,在下一页、再 下一页尽力去写得完善的话,也就能越过挫折和坎坷了 人生,不写到最后一页,是不知道结果的 我的人生经验是,什么事都是积累的结果。比如说,在最初的一页没写 好,那在下一页、再下一页,不断努力地去写的话,一定会得到好结果的。 因此,在我的人生里,每翻开一页就尽力去写得完善,如果没有写好, 那就再下一页去尽力完善,绝没有失望放弃的时候。因为,没写好是自己的 责任,除了学习和努力没有别的办法。 在20~30岁的时候,就算下不出名局,但在一盘棋中下出一手好棋, “啊,这手棋真不错!”自己也感到满意。想早点下出最善的棋来,也就是 这样的着要增多才行,到了50岁之后,我好不容易才做到了这点。 与年轻时相比,打谱的数量减少了,但直到现在学习是没断过的。对棋 艺的学习不是立刻就能见成果的,特别是像我这样的晚成型。和天灾一样。 在人们忘记和不在意时出现。若因前途艰难就终止放弃,那真的是连利息都 没有了,不管怎样,只有一直努力下去才能成功。 这不仅仅限于下棋,从一位教授那听到这么一段话:“对已经参加工作 的青年人来说,每天吃早饭前,只要安排20分钟的学习时间,并且坚持下 去,一星期就有140分钟。学校的一门课讲授一星期一般也就两小时,没 有比这更好的学习方法了。但是,经过20分钟后,不管是到了什么段落一 定要停下来,这是窍门。超过20分钟再继续学下去的话,一般就很难坚持 长久了。”我听后很是佩服,也深有同感。对自己说惯了因为忙而没有时间 学习的人,很想叫他们能体会一下这个经验。在专业棋手中也同样有每天嚷 着忙啊忙的人,以忙为借口,其实,本身就没有学习的心情。 我走路时,也在学棋 还在拥有棋圣头衔的时候,在一个什么场合被一位熟人这么说过:“即 使每天喝得醉醺醺的,只要取得了棋圣这实在是一个好生意。”他可能并没 有什么恶意,但我听了却很气愤。有一句不愉快的回答至今还记得。“我虽 然喝酒,但在学棋上,从不输于任何人。” 这决不是我信口开河,即使浸在酒坛里狂饮时,我对棋的学习一刻也没 忘记过。为了写好下一页,为了下出最善的棋,我每天至少一次肯定是坐在 棋盘前用功的。 我5岁的时候自己学会了下棋,成为日本棋院的院生后,在我的记忆中 也没有留下谁教过我棋的印象,我是完全靠自学成才的。入段后,很刻苦用 功,对古今名人、高手的棋,只要是到手的棋谱,全部打过。而且,根本不 看解说,每一手的意思,全靠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这样便很费时间,一天也 就只能打十来盘棋谱。 不管是棋,从事学艺的场合,是跟老师一举一动的学好,还是自己去领 悟的好,是一个很难的问题。这要根据所学的人的性格,效果也就不一样了。 我是偶然开始自学尾气的,这与我的性格很相和,从那时起,养成了学棋是 自己去思考,自己下工夫的习惯。 还是在三段的时代吧,有一次和现已去世的木谷实九段一块儿去旅行, 他这么对我说过:“藤泽君,不光是吴清源,大家都是自己下工夫才强起来 的。” 这一句话,至今都留有深刻的印象。 从那时起,一年四季脑子里只有七,就是在路上行走,棋盘也没离开过 大脑。甚至过马路时已变红灯了还继续向前,被旁边的人揪住袖子拉了回来, 从危险中把命捡回的事也有好几次,碰到电线杆上更是家常便饭了。 对于这样的事在棋界一点不稀奇。其中,有这样一个杰作,说的是现已 去世的铃木为次郎九段的故事。有一天他一边想棋,一边走路,一头撞到了 前面的马屁股上,他头也不抬,立即一边很慎重地鞠躬道歉,一边对马说: “对不起。”我当时听了这个故事,也不禁笑弯了腰。其实,想想自己,好 像也没有笑人的资格。 “打勺”和失误,起源于不模仿别人的棋 我经常“打勺”,这是因为不模仿别人的棋,而只追求自己的最善所引 起的。我曾就关于“打勺”的话题,与高木祥一九段进行了这样的对话: “高木君,我的失误真的很多吗?” “不,失误最多的是我,越想不要失误,还偏偏就失误。” 的确,高木君就因这“打勺”,把绝不会输的棋也输了好多。 在局面很广式,若是天才,定会发现唯一的最善的一手。我们都是凡人, 无法做到这点。再加上每一个人的棋风和对棋的理解都不一样,把自己的想 法追究到底是对棋艺的磨练。自然,在棋里显示出个性的同时,却把失误一 块儿也带进去了。 自己下工夫琢磨出的一手,包含了某个棋手的人生经验,即使说是他思 想精华的凝聚和浓缩也不过分。我认为,棋艺这东西,用别人下过的着来代 替自己的思考,棋艺中所有的精华和灵性也都失去了。这是因为: 第一,从模仿里产生不了创造。在围棋的世界里,即使在某个局面模仿 运用起效了,这和棋艺的进步也不会有联系。若是走这样轻松平坦的路,能 走到哪也就清楚了。 棋手们常常使用“有内涵”这一词,这不光是包括了布局、中盘,就是 容易被误认为全是数字计算的官子也包括了进去。内涵越丰富,棋的趣味就 越深。“模仿棋”只是注重胜负,想早点得出结果,而没有内涵,这却成为 了现代棋界的风潮。 所以,我一直在敲“围棋不是那样的东西”的警钟。我在指导年轻棋手 时,也以“自己下工夫”的基本方针为前提,即使是赞成我的看法的,也绝 不能囫囵吞枣,要以“哦,也有这种下法”的程序来听,然后自己去思考, 去判断。 现在变得懒了,但我仍在《周刊棋》这样的杂志上把最近看到的棋经过 研究,把结果每周发表出来。当然,就是“棋圣战”或“本因坊”,也不可 能下的都是好棋,又好棋也有坏棋。每当我觉得下得不好时,我就明确说“ 这手棋不行”,阐明我的意见。对此,哪位棋手若有不同看法,什么时候都 可以在刊物上与我讨论和争辩。 我已是70多近80岁的人了,还那么努力。可是,现在的年轻棋手们 不去想这手棋好不好?有没有?也不研究。只因“这是赵治勋下出来的”, 或者“是小林光一下出来的”,轻易就借用起来的“胆迫”我不能理解。充 分研究一流棋手的棋艺是好事,可从中找出立刻就能借用的着后就算结束, 其结果,只能是负面影响要大得多,人生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对这样的事也很注意,下指导棋也是学习,和一般棋手相比,我下有 报酬的指导棋要少。如果,排上我了,随随便便应付了事的事一次也没有, 就算让九个子,也肯定有好手。若只是适当地赢一点或输一点的话,是没有 必要去考虑的,但不管是在什么局面,我总是追求最完善的手,下出坏棋后, 会很认真的反省。 就是下指导棋,围棋是很复杂的这个原理不会变。把这个复杂的东西想 一股劲地轻轻松松超越出来,这好像不应该是围棋和将棋的世界。
Copyright 2003-2004 版权所有, flygo.net 飞扬围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