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文学博士吴清源先生赞词

香港中文大学第三十一届颁授荣誉学位及高级学位典礼

   人的心智可用于艺术、科学、乃至工商、政治,从而创造出灿烂的文明,但也可用于互相对抗,带来压迫、战争和毁灭。下棋能令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大概就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较量智力的方法,使人性深处的抗争欲可以和平地得到抒发吧!围棋的规则极其简单自然,变化却复杂繁多,远胜其他棋类。一千多年来它渗透国人的生活和思想,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传到日本后经过反复研究,境界再有提高,乃至被尊为“国技”,这都不是偶然的。


   棋是思想方式的反映,从奔品可以了解个人品德,从棋风更可以透视民族性格。譬如在我国,下棋是才思气度的流露,也是逍遥闲适的象征,王桀复局、谢安坏履,传为千古美谈;樵子烂柯、王积薪遇仙,令人悠然神往。在日本,对局却有如比武,是技术、力量和意志的搏斗。棋士殚精竭虑,终身在严密的比试和名位制度下对抗,甚至以身殉艺,屡屡造成如赤星因彻吐血终局,水谷缝治气愤身亡等悲壮事迹。至于今日站在各位面前的吴清源先生,他以绝顶的天才和勤奋,十余岁成为国手,东渡扶桑后,以“新布局”为围棋开创新纪元,凭擂争雄踞“天下第一”的无冕王位凡甘载,同时终身笃慕宗教与和平,那就不是从单一个民族的观点可以了解的了。他的棋,乃至他传奇性的一生,该说中、日两个民族和文化相冲突又相融含的见证吧!

   吴清源对围棋的颖悟和深情是与生惧来的慧根宿缘。他从七岁接触棋子开始,就已深深沉醉在黑白方圆的奥妙世界中,自此如饥似渴,寒暑无间地钻研父亲所藏的古谱和购至日本的新谱,三、四年后已在北京棋坛崭露头脚,十二三岁就步武过百龄、黄龙士等前代大市,成为一时无两的国手,甚至连当时水平远超国人的日本高段职业棋手来华也都堪砍能够相敌了。然而,他没有能像施襄夏、范西屏那样在山水之间享受闲适的对弈生涯:父亲去世之后,母亲为了 生活只好接受日本人面的邀请,在1928年陪问年仅十四的吴清源东流扶桑,为他寻求一个新的世界。


   抵日后后吴清源的棋力立刻被证实,从而破例获得三段资格,奠定专业棋士的地位。其后四、五年问在前辈獭越宪作先生一力呵护下他生活愉快,精神焕发,比赛中斩将擎旗,所向披靡,刚弱冠便脱颖而出,跃升六段,接近棋界顶峰。那时吴清源和比他年长五岁的木谷实是劲敌,也是挚友,1933年两人以结伴游地狱谷温泉为契机,共同创造“新布局”,掀起了一场围棋的革命。当时以循走式先求坚实占领角地为主导思想的“秀策流”支配日本淇风己将近百年,“新布局”反其道,大胆提倡以快速和机动争取中央势力为主的各种新着法。这新颖开放的思想一提出来就以野火燎原之势深深吸引了棋士和广大棋淇迷,它的优点和实效也迅即获得证实,由是不旋踵成为二十世纪棋风的主流,并且为六十年代崛起的陈祖德“中国流”、今日盛行的武宫正树“宇宙流”等着法开了先河。就这样,少年吴清源以自由奔放的才思,在异国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围棋时代。


   然而,向传统挑战,势必付出代价;当时中日两国交恶,有人对他侧目,也在所难免。所以在“新布局”出现的同一年,吴清源大胆的采用新着法和当时的棋坛盟主本因坊秀哉名人对局,当即招来棋院中保守分子的愤恨和仇视,令这个十九岁就独处异邦的年轻人受到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他体质素来嬴弱,升高段后赛事连绵,经年不缀,身体因此也渐渐感到难以支撑。1935年他突然决定返回天津参加红#会,翌年在社会压力下入日本籍,再下一年倒入疗养院卧养,无意都是身心疲惫有关系的。1939年他病愈出院,那时日本相延数百年的家传本因坊和推举名人的代刚告结束,随之而来的,是通过“擂争”比赛来决定“棋界第一人”的新时代。


   围棋是艺术,也是战争。棋士能创新固然可喜,要立足棋坛,超迈前辈,却非奋战克敌十纵横十九道之间个可。所喂“擂争十番棋”就是日本棋界用以判分棋力和决定名位的传统制度,对局者倘若连败四局就会遭到降低“棋分”即对局地位的命运,对“棋即生命”的棋士来说这不啻是以毕生名誉作孤注一掷,所以被喻为“悬崖上的白刃格斗”。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炮火响彻波兰的时候,吴清源和木谷实这时一时无两的年轻棋士在建长寺的禅房中开始了著名的“镰仓十局”,这一战前后连绵三年之久,以木谷被压低一级,即至“先相先”的地位而结束。吴的胜利却并没有如在过去的时代为他赢得“本因坊”或“名人”的地位,只是使他从此四面受敌,欲罢不能。其后十五年间,他连接再下了九趟“十番棋”,迎战了日本棋界所有一流强手,包括秀哉以后的历届“本因坊”。在统共近百局棋赛中,吴清源以于然一身,面对全日本前仆后继、倾尽全力的顶峰棋士,竟能奋起横扫千军之力,除半途罢战的元老雁金汇一以外,将所有的对手如藤泽朋斋、桥本字太郎、坂田荣男、高川秀格等都一一迫降到“先相先”乃至“定先”,即相对低二级的地位。这在围棋史上空前绝后的纪录造成了无可争辩的“吴清源时代”,证明他不但是天才横溢的围棋艺术家,更是伟大的围棋战士,超卓绝伦的“当代第一人”。


   然而辉煌的战绩和崇高的称号并没有带来稳定地位或优厚待遇。毕竟,真正的“争棋”时代已经过去,在代兴的名衔公开赛中新的角逐者必须并肩从同一起点开始,连打败了所有强手的吴清源也不例外。冷淡的待遇和连年的孤身奋战使他感到疲倦和意兴阑珊,到五十年代末期,他逼人的光芒逐渐掩敛。1961年8月,正在参加第一期“名人”战的吴清源在交通意外中被摩托车撞倒而致骨折头伤,由于诊治草率,遂遗留下时时复发的偏头痛和神经错乱。不久之后他就意识到,三十多年叱吁风云的棋士生涯行将提早结束了。吴清源以不世出的才华从四十年代开始光耀棋坛近二十年,但不知道为什么,阴错阳差,三十年代未开始办的“本因坊”和六十年代开始办的“名人”、“王座”、“十段”等各种大公开赛的冠军名衔竟全部和他无缘,就连“九段”这一衔头也备经延滞才获赠与。正所谓卫青不败,李广无功,千载而下,还是不免令人扼腕长叹的!他一手发掘的独传弟子林海峰,在六十年代中期以弱冠之年先后夺取“名人”和“本因坊”两大名衔,打开战后年轻棋士称霸棋坛的新时代,那就比他幸运多了。


   棋,虽说是和平的智力较量,但就长年精思慎算,在一发胜负之间安身立命的专业棋士来说,它对内心无休止的蹂躏压迫恐怕比战场上的硝烟弹雨更为严酷。为了获得生命上的调剂与平衡,吴清源从少年时代开始就向往灵境,从信仰寻求滋润与宁静,有数年甚至曾经因为宗教热诚而舍弃围棋,全心追求另外一个世界,对他来说,棋是“武”的胜负世界,宗教是“文”的和平世界。他虽以棋名,以棋尊,在宗教的追寻上则遭遇过痛苦和失败,但对两者无分轩轻,同样是贯注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惟淬”的深情。倘若说对一个人生目标诚执信守,一往无前是大和魂的体现,那么他能够文武双修,在内心同时涵蓄战争与和平这两个截然相反的境界,并且取得两者的平衡,正好显示他始终还是一个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人。


   自然,棋盘有如世局,胜负得失只是过眼云烟而已。甚至棋道本身或许都并不是永恒的,只是人类文明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罢了。我们知道,电脑已成为跳棋强手和国际象棋好手,它的围棋技术虽还幼稚,但运作类乎大脑的大规模并联信息处理集成电路已然面世,在飞跃科技的推动下。电脑能力的极限是无从预测的。然而,无论科技如何发展,吴清源先生对生命最高境界的无限向往和永不止息的探索追求始终是人类精神最可贵的表现,是文化进步的动力,是永远值得我们低回景仰的。


   监督阁下,为表扬吴清源先生六十年来对围棋的伟大贡献,为表扬他在痛苦冲突中听表现出的崇高品格,在不同民族间所产生的融和力量,更为表扬他对生命究竟的虔诚追求,本人谨恭请阁下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予吴清源先生。

1986年10月30日

回到目录


Copyright 1999版权所有, flygo.net 飞扬围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