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两种长考 我长考。有时候是超过两个小时的大长考,于是周围的人就说:“在这么早的阶段,赵治勋到底在考虑什么呢?读棋读到了哪儿了呢?真想打开他的脑袋看看。”还有人在文章里也这么写。 其实,我读棋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也许脑海里浮现的构图和相对而坐的对手所考虑的几乎一样。 那么,为什么用这么长的时间呢?我有个别人没有的毛病,就是即便决定了着法,也要将它同其他着法进行比较,苦苦思索各种变化,这样精神才能振奋起来,精神一旦振奋起来,就是时间没有了,也能精神高度集中地走完终盘,我不会在终盘出错儿,并且读秒的时候也会走出高着儿来。 所以,长考和读棋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直接产生效果的好着一般都不是长考的结果。就是说,我就像传说中的动物貘,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不停地在吞吃噩梦似的时间,简单说,就是优柔寡断。像我这样的棋手,恐怕没有第二个吧。可谓多余的棋手。 不过仔细想想的话,长考的意义还不止于振奋精神这一个方面。也许在自己意想不到的地方,长考带来了某些具体的好处(同时也有坏处)。 比如,中盘的时候走到了岔路口上,是选择A呢,还是选择B呢?即便决走了选择A,在下这个决定之前,考虑十分钟和考虑一个小时的效果也不一样。也许有人会说,不都是A吗,有什么不一样的?但是在我,十分钟的A只是平凡的一着,一小时的A却是内容丰富的高着。 为什么?不是一样吗? 经过十分钟考虑的A总是拘泥于常识,只是想到这种选择比B要好,而缺乏进一步的深思。对A这一着所激起的波纹、它的影响,以及它与周围的配合缺乏周密的想象。而是根据对手的反应,可以说是听凭对手安排。 而磨磨蹭蹭地苦思苦想的一个小时就不同了。并不是被动地等待精神高扬的到来,作为棋手,一定会想到很多情况。即使不想考虑,一个小时里也会有很多东西浮现出来。A这一着棋所激起的波纹会向各个角落扩散,当然最后结果还很难预测,但是比较各种情况之后下判断,这是需要长时间苦虑的。 有时候,就在左思右想的时候,会在其他地方发现出乎意料的妙手,即所谓将来的财富……于是乎,既然有这样的妙手,那么作战方针也要改变一下。 所以,即使同样是走A,长考的A常常可以发挥具体作用。 并区长考也不都是因为优柔寡断。彻底解读复杂的局部攻守也需要时间。还有陷于苦境、必须别开生面的时候。但是这种时候是不需要磨磨蹭蹭地苦思苦想的,只要朝着目标笔直地前进就可以了。 自己倒没注意,还是别人告诉我,我的后一种所谓“充实的长考”没超过一个半小时或两个小时,一般都是三十分钟到一小时左右。这个时间大概是神经高度紧张、注意力集中于一个目标的最大限度吧。 就在这三十分钟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脑海里逐次浮现出大量的参考图,其中大部分都有其意义和价值。这样不行,那样呢,又差一点儿,只好放弃。这个时候,如果问“读了多少步棋?”大概是可以回答的。参考图加上参考图的参考图,“有取有舍,连枝带叶,三十分钟大概一共一千步吧。” 再说一遍,因为这事很重要。三十分钟、一小时精神集中于一个目标,这大约是在一盘棋决定胜负的地方。不用说,需要谨小慎微,但是,比方说死活这样的问题,对手在什么地方设了什么圈套,是不容易发现的,所以隐蔽着的手筋。妙手是绝不能看漏了的。 看漏一步棋就会造成全军瓦解,一败涂地,前边已经说过,读棋的量虽然很重要,但是读棋的质更不容忽视,就是这个道理。 怀有目标的充实的读棋给我带来的成功多,失败少。一方面优柔寡断,另一方面精神高度集中,在我的身上仿佛存在着两个完全对立的人物,连自己都觉得自己这个棋手很怪。不过专业棋手多少都具有这种两面性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