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围棋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8246|回复: 3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也许是最好的打谱书——《餐菊斋棋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0-14 15: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骤流 于 2015-5-30 14:26 编辑

   
    本书最初是计划按《施定庵手批十八局》的排版格局,一个月完成,但在排版过程中,有棋友提出《十八局》中的解说字体过小,能否在《餐菊斋棋评》中得到改进?其实字体问题我有过考虑,如果再大的话,想做到棋评跟棋谱都放在一页上就不可能了,有些页面不但要放评论还要放参考图,版面确实紧张。如果仅仅把字数少版面的字体加大的话,又影响整体的美感。而且拿起《围棋天地》或其它对局集的解说字体比较一下,《十八局》这款字体并不小,而且还是粗体字,更为醒目。
    其实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这本书我已经排了十几局了,如果加大字体的话必须得重排,前面的功夫白费了!
    但加大字体这个呼喊一直在我心中荡漾,于是我将《餐菊斋棋评》中的一局尝试着字体调大一号并重新进行排版,结果效果还不错。因为古文的解说比较简约,某一页排满的情况是少数。将95%的版面字体调大,而5%的版本稍显拥挤,应该是可以接受的事情。为了尽量使字多的版面不致太过拥挤,我亦将边距与行间距进行了调整,从当时的结果来看,基本不影响我先前的设定,即:
    1、棋谱尽量大;
    2、每一手的解说均与棋谱在同一面上。
    3、版面尽量保持美观(当然是我个人的欣赏水平)
    等到好不容易把前面改完的时候,我打印了几页看效果才发现:字体是改了,但行距没改!大字体配上拥挤的行距实在是看着难受!怎么办?重排呗!于是又重新调整棋谱的位置、参考图的大小,以便加大行距的字能放入一页纸里……
    前面提到,本书是根据《十八局》的格局排版,棋谱按二十手一谱来的分割的,这样既基本保持了摆谱的流畅度,又不至于到处找子不见,而且棋评和棋谱在同一页上也方便阅读,因此最初本书排版时仍是每二十手分一谱。后来排至第二十局时有句评语触动了我:“双飞燕起手至25正变。”我若还是按20步一分谱不显得SB么?此页当然应该按25分谱啊!这一改,就打算把全部的对局完全按解说来安排每谱的手数,而不再拘泥于二十步一谱,也正好跟《十八局》对照下,看看到底是每谱平均步数好还是按解说分步数好。并且,由此带来的好处还有:
    1、如果文字多的页面我不再拘泥于20步一谱的窠臼,可以根据内容来调整步数,就不至于在版面上捉襟见肘了。
    2、《餐菊斋棋评》如果仍按《十八局》的20步一谱来排,由于局数多,用复印纸制作的书将有400页,成品会比较厚重,拿着书打谱时会感觉不方便。而如果将书分成上下两册又实无必要,增加了制作的成本。重排后,虽然有的页面文字解说多导致只有几手棋子,但有的页面会出现30~40手的棋谱,例如解说是:“86、88不得不然,至120亦不易之着。”,那么我就会将这三十余步放在一个页面内。当然,如果手数过多的,我仍会将其分成两页,例如“26断、28仅吃一子,至76弃三子成眼”这一谱,接近50手,我就将其分成了两谱。最后,页数控制在300多页,作为一本书来说应该是比较好的。
    重排一遍后,我觉得棋子中的字体应该可以更好看,又学习了很久的字体调整,将一个一个字体通过“FontCreator”这款软件调整输入后再打印出棋谱一张张比较,虽然用了很多种字体,但最后调整出来的结果跟《十八局》的字体相差不大,只是稍瘦点显得清爽。尽管只有小改动,但所有的棋谱全部要重新输出一次,功夫也是不少。
    还有封面,很多棋友觉得《十八局》的封面不错,我想《餐菊斋》封面的设计总不能比《十八局》差吧?又折腾了很久,最后只好认了:我就是这水平……
    庆幸的是,上述的排版工作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把原书竖排的繁体字变成可以修改的文本文件然后断句,而这一工作在排版的过程中居然也一步一步地完成了,真有不堪回首的感觉。
    虽然已经在电脑上反复校稿,书在打印出来我还将在棋盘上打谱过一遍,争取做到错误最少吧,但不可能没有错误,这从我不停地检查不停地改的过程中就能感觉到,包括原书本身也存在错误,我能找出来的都一一改正了。原计划一个月搞定的书用了三个月,我只想说:重排这本书,我已经尽力了……
    最后,感谢飞扬围棋论坛,感谢诸位棋友的支持和鼓励,没有你们,就没有这本书的出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4 15: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骤流 于 2021-4-25 09:11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4 15: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骤流 于 2014-11-9 20:17 编辑


最后附上很长看不完的序言:



重排《餐菊斋棋评》




    论及中国围棋古谱中评说最有名的书籍,公认是徐星友的《兼山堂弈谱》,不过此书已有很多版本传世,并无重新排版的必要。而与《兼山堂弈谱》并称为清代两大评谱名著的,是周小松的《餐菊斋棋评》。
    周小松,名鼎,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约生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卒于光绪二十年(1894),是晚清最有影响的围棋国手。周小松从小酷爱围棋,18岁时从国手释秋航学弈,授二子前后下了一百余局,棋艺大进,后又受到老国手董六泉、李湛源的提携,至21岁已成国手,曾遍游各地,以棋会友,雄霸棋坛半个多世纪。在清末的十八国手中,除潘星鉴、任渭南、申梅溪、金秋林四人他未曾交手外,其余十几人中,唯一能够同他抗衡的是他的师弟陈子仙,周、陈并称“晚清两大国手”,惜陈子仙未满五十就去世了,从此周小松执棋坛牛耳20余年。管乐在《餐菊斋棋评·叙》中记载:“客岁始识国手周君小松于皖城,造其室则揪枰之具不设,诘其故则曰:莫肯与我弈,故无事此也。”言中颇有天下虽大,苦无敌手的英雄之概。
    周小松不仅棋艺精湛,人品道德也备受人们称道。据载,曾国藩曾邀周小松对弈,以资消遣,周小松手下毫不留情,让曾九子,并将曾国藩的棋分割成九块,仅勉强做活,使他大失颜面。曾国藩一怒之下将周逐出府门,原先欲赠的厚金也一文不给,周小松却不卑不亢,泰然处之。此事在棋界传为美谈。
    周小松撰有《餐菊斋棋评》、《皖游弈萃》、《新旧棋谱汇选》等多种棋书,而其中以《餐菊斋棋评》的影响为最大。本书撰成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前,是周小松自选的同时代17位名手对弈的全局谱。他从数以千百计的对局谱中精选出有代表性的27局棋,其态度是十分严谨的。如他在评论释秋航与沈介之的对局时指出:“此局黑白失着如此之多,本不当录,因秋公与介之仅此一局,故存之以见一斑。”在每局棋后,他都做了详细的评注,“盖取当时对手诸局,一一抉其所以得,所以失,又反覆推其如是则可,如彼则否,以要其极而尽其变,良工心苦,是非甚明。”同时本书能大胆指出诸名手棋谱中的错着,失着。如书中第四局在评价潘星鉴、任渭南、金秋林、申立功四名手时说:“四君皆一时名手,虽棋路不同,同归于善。但千虑中不免一失,义求至当,不厌索瘢,固非好訾先辈也。”正是由于周小松以严谨的态度选编及评注,从而使《餐菊斋棋评》成为一部承前启后,能够比较准确体现晚清棋艺水平的围棋文献。
    《餐菊斋棋评》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刊印于扬州无弦琴室,全谱二十七局,完整无缺,是中国围棋谱中唯一的木活字印本。存量稀少,完整的更少。中国书店1988年出版了该书的影印本(据1917年扫叶山房本影印),收藏可以,但用来打谱的话明显不符合今人的习惯,这也是我选择本书重排的原因。
    虽然由于时代原因,清末周小松这一代棋手是最后的“国手”,围棋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很多棋友认为研究这个时期的棋谱没有必要。但我认为:《餐菊斋棋评》中棋手的实力要超过99.9%的棋友,而周小松的点评也是绝对的用心之作,我在打谱时经常发出“原来棋还可以这样下”的感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本书对业余棋友而言,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关于古今之争的话题最近在一些围棋论坛仍时有争论。我围棋水平不高,但也思考过古今围棋的差别,是不是今天的围棋理论一定胜过古棋?在摆古谱时我经常感觉到,古人前二十手基本没有棋子的接触,都是分散在棋盘上各自占领山头;而摆当代的棋谱,特别是最近几年,从第十手左右就会从某个局部开始扭杀在一起,然后蔓延全局。抛开棋力不谈,这两者的境界孰高孰低?我感觉是古棋的境界高点。下棋一开始就扭杀在一起,不是刚学围棋时候的水平么?我们学棋伊始都是把棋子挤成一堆开始搅,别人瞧见了就会说:“哟,下五子棋呢?不错不错。咦?黑棋都七子连了?”后来我学了“金角银边草肚皮”的理论,才慢慢学会“先占角,后占边,最后占中间”的下法,所以很难理解现在的围棋怎么又回归到上来就先扭杀的局面上去了?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把这段话引用到围棋上,莫非现代的下法才是围棋布局的最高境界?
    我迷糊了,希望这个问题能从《餐菊斋棋评》中找到答案。

    另:本次棋谱录入以1988年中国书店据1917年扫叶山房本影印版为底本。弈典软件中已有《餐菊斋棋评》的SGF文件,但我只用其排了第一局就不敢再用了,里面的问题甚多,试举几例:
    1、第一局没有注明胜负,害我点目点半天才确定是黑胜。
    2、第一局对局者标明是“潘耀远对任渭南”。根据扫叶山房本中所载,第一局系“潘耀远 星鉴 任丙 渭南”。那么,不是写作“潘耀远对任丙”,就是“潘星鉴对任渭南”,不应是“潘耀远对任渭南”。参照“周鼎小松、陈毓性 子仙”的称呼以及现代的习惯叫法,我统一用后两字作为姓名。
    3、断句、标点漏洞百出。如“19关21封”中间少顿号;“24玉柱补角争先侵分亦有成见”中间少逗号;“26、28一点一飞又可不必”前少一“但”字;“意在入先一接再搪”中“入”字应为“人”字,且本句可以逗号分隔……问题太多恕我不一一举例了。我认为,既然是把古谱用现代的表示方法呈现在读者的眼前,那就在尽量保持古谱原汁原味的前提下让绝大多数读者都能清楚明白,这个要求并不高,只是需要严谨的态度。
    4、对古文的理解有问题。如第65手标注:“65仍当A位镇,此着始终不走,熟套漫飞。”第66手标注:“黑66逼不独着法,枯涩且堕,黑46算中矣,因形制变何弗细审也。”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反复比对原文后,整理为:“65仍当A位镇,此着始终不走,熟套漫飞,反受黑66之逼,不独着法枯涩,且堕黑46算中矣,因形制变,何弗细审也。”这下清楚多了吧。
    5、对棋的理解有问题。如第112手,标注“112轻挑,当A位虎,制人补我,其理虽是然当此局面虎着转有余意。”且不说断句的问题,这个“A”位标在了天元的左侧,我想了半天也没理解这手棋的含义,此手虎补效率极低,实在不象是高手所为。对比影印本的解说,才知“A”位应该是“八九路”的虎。又如第158手的解说:“白142至158隔断三子良,由白不转而飞,至由此病,然白147若A位接,黑但不能得白三子,恐一关一压,反为鱼腹矣,一打之低此为尤甚,但142本当143位长,白不敢扳,必B位长黑142位长,白却又不得不扳,黑C断,白D位打,黑长,白E位吃,黑F位打,白G位长,黑146位尖,如此着去白不转而飞方是真病,彼此失算殊为可笑。”标注的A位明显有误,不能与下文的解说相联系。此后,又BCDEFG标了一串,问题是,标的“G”位在“白却又不得不扳”的位置,这里已经有子了啊……
    所以,我还是自己录入棋谱吧,一条一条地去校对注释还不如自己录入,正好边录的时候边思考,有利于对古棋的理解。

    又另:由于软件原因,原《施定庵手批十八局》每局的第一谱均为四颗“座子”,为利用版面,我已将该谱换成放大的总谱,以满足打谱狂人的需求^_^。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4-10-14 15:35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治学严谨,辛苦了,《餐菊斋棋评》订一本

点评

感谢榉木兄捧场!  发表于 2014-10-14 15: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10-14 15:55 | 只看该作者
雨兄辛苦了,预定一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10-14 15:58 | 只看该作者
要一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10-14 15:59 | 只看该作者
要一本,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10-14 16:00 | 只看该作者
要一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10-14 16:10 | 只看该作者
来一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10-14 16:12 | 只看该作者
订一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4-10-14 16:14 | 只看该作者
制作不错,有进步

点评

谢谢耿老夸奖  发表于 2014-10-14 16: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4-10-14 16:24 | 只看该作者
越做越好

点评

谢谢!  发表于 2014-10-14 16: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4-10-14 16:50 | 只看该作者
定一本。稍后付款😊(^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4-10-14 17:03 | 只看该作者
期待楼主能制作飞扬版的<海昌二妙集>,<黄龙士全集>,<陈方七局>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4-10-14 17:35 | 只看该作者
请问下楼主这个书是用的什么印刷方法?胶印还是打印?

点评

封面是铜版纸彩色打印并复膜,内页是复印纸打印并胶装。  发表于 2014-10-15 09: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飞扬围棋网 ( 苏ICP备11029047号-1 )

GMT+8, 2024-11-17 07:49 , Processed in 0.153836 second(s), 20 queries .

since 2003飞扬围棋论坛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