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围棋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17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围棋胜负规则演化的实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3-5 11: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烂柯1983 于 2019-3-7 15:33 编辑

围棋胜负规则演化的实证
(修订版)
作者:章浒    (保留版权)   

注(2019-3-6):本文成文较早,此次略有修订。本文是对“围棋规则发展史新解”(http://www.flygo.net/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9339)一文的实证。

本文也可与新作“《棋经十三篇》中'赢筹-输筹、赢局、实局'之解释”一文联系起来阅读,新作见下:http://www.flygo.net/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9319


    陈祖源先生在《围棋规则演变史》一书中曾猜测:最初的围棋可能就是吃子棋,但未做进一步的论证。吃子棋-吃对方的棋子多者胜,最为直观、自然,最易为初学者所理解。初学者爱好吃子,以吃对方的棋子多为荣,根据“个体发育重演系统发育”的理论,猜测吃子棋规则为最早的围棋规则,也是合乎情理的。


    敦煌《碁经》载:“碁有停道及两溢者,子多为胜。”以及《烂柯经·棋经十三篇》的注文:“器中积水满而流出曰溢。” 那么,所谓“溢”就是在盘上下子(或者等价的死子回填),填到只剩下活棋所需的基本眼位,再不能在盘上落子时,棋子就只能向盘外溢出,即:直接将己方棋子作为俘虏交给对方。双方的棋子都溢出,称为“两溢”。


    在着手平衡、虚手交俘的前提下,下到两溢局面,计俘子的吃子棋与计活子规则是等价的。因为一方在盘上的活子多,其在盘下被吃的俘子自然就少。 从“下到两溢局面,俘获棋子多的那方获胜”的情形入手,也就自然理解了“为什么古棋不计活棋的基本眼位?” 因为:基本眼位是棋块存活所必须的,无法再对后续吃子(获取俘子)产生贡献。


    古棋规则就是吃子棋这一事实,具有深刻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何围棋胜负是所谓的“围空更多”。因为:围得的空及盘上未提的死子都是获取更多俘子的有效“期权”。


    那么,吃子棋规则到底是不是围棋规则的源头?吃子棋的着手太多,需要反复填子、杀子,直到下到“两溢”局面,再得出“俘获对方棋子多的一方胜”,很不方便。因此,完全能简化成等价的、简单一些的规则。会不会就此先后产生:1、先唐停道、两溢规则 2、唐宋填空规则 3、明清还棋头规则。


    以上是“大胆假设”,还需要古籍资料“小心求证”。


    根据古籍敦煌《碁经》,并结合《烂柯经·棋经十三篇》考证后发现,先唐停道、两溢规则是吃子棋规则的简化版本。


    宋代《棋经十三篇》”杂说篇十三”载:“皆筹为溢,停路为芇。”又载:“打筹不得过三,淘子不限其数。” 《敦煌碁经笺证》作者成恩元先生根据《玄玄棋经·棋经十三篇》中“打筹不得过三”的注文:“古者礼成于三,故揖必三揖,让必三让。而棋下筹,亦必以三局为节。”解释为:“打筹”是指下三盘论筹的比赛,也就是三局论输赢,这也是围棋学界比较普遍的观点。


    但明代早期编集的《烂柯经》所附《棋经十三篇》正文“打筹不得过三”的注文是:“棋家许连下三子打筹,虽许用三,将杀则止。”(经本文作者初步考证,此注文是宋代刘仲甫注,是最早的注文。)


    “打筹”的“打”,同打水、打酱油的打,“打筹”就是获取筹码之意。众所周知,在收完有价值的官子之前,按围棋逻辑,不可能让一方连下三子,而上文却又允许连下三子打筹。那么,所载“棋家许连下三子打筹”,必然是在收完有价值的官子后才能允许进行的。数空法下,一方连下三子,另一方必须应以虚手(交三个俘子),否则胜负之数就改变了。


    敦煌《碁经》载:“凡论筹者,初捻一子为三筹,后取三子为一筹,积而数之,故名为筹。” 敦煌《碁经》“初捻一子为三筹”,说的是胜负的大筹,我们暂时放一下。其后所表述的“后取三子为一筹”,非常明确的表示:“三子为一筹”。与《烂柯经·棋经十三篇》中“连下三子打筹”联系起来,可以看出俘子与筹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连下三子就可以获得对方三子俘虏,也就是获得一筹,故称为”打筹“。这是在判定胜负的“做棋”阶段加快进程,某方连下三子,另一方交三子俘虏,虽然允许连下三子,将杀棋的时候必须停止。


    敦煌《碁经》又载:“棋有停道及两溢者,子多为胜。”这是规则研究者论述最多的一句话,并据此提出“古棋规则是计活子”的论断。那么,“子多为胜”究竟是“活子”多为胜,还是“俘子”多为胜呢?


    既然“打筹”的时候获取的是俘子,那么“子多为胜”就是:停道(停,停匀之意。停道,就是双方在盘面上的道数即:落子权相等)或两溢局面下,俘虏对方棋子多的一方胜。做棋做到停道,再比较双方俘子多少定胜负,比起下到两溢再定胜负,是一种简化。


    规则研究者已考证,所谓“溢”就是黑白双方都下到只剩下基本眼位的满局,继续下下去,双方棋子就溢出棋盘了。


    《烂柯经》与《玄玄棋经》各有传承,元代《玄玄棋经》的作者斥刘仲甫旧注为非,可能是宋末文化断层,未能传承前代文化所致,元代已失传“论筹”之棋。所以, 宋代的“皆筹为溢”就是双方俘子回填后填满了,都不能在盘上填子,盘外双方都有俘子,称为“皆筹”,这个时候必然是“两溢”的局面。


    “淘子不限其数”其中的“淘”字有淘汰、淘选的意思。“淘子”即淘汰死子,就是在棋盘上简化提子过程,直接拿走、俘获对方的棋子。即:简化实证死活的过程。


    日韩规则,为什么要数目?为什么要保留死子、“死子回填”?原因在于:围棋胜负规则判定的源头是两溢后俘子多为胜的吃子棋。


    所以,中国古代先唐”停道“的围棋规则是:
1、对局过程中必须保留俘子,死子不用回填 ;
2、收完全部有价值的官子后,盘面上进行“淘子”与“打筹”操作,最后做到盘面“停道”的局面,“停道”之后才能以俘子计胜负;
3、直接以俘获棋子多的一方为胜方。


    停道之棋是对两溢之棋的简化,但敦煌《碁经》为什么还提到两溢之棋呢?因为当时的人们清楚地知道,两溢之棋是围棋胜负判定规则的源头。


    唐宋俘子回填规则的“死子回填”,其着眼点首先在于盘内的“路”,与先唐围棋规则首先着眼于盘外“俘子”不同,但两者是等价的。围棋胜负判定的规则,本质上就是两溢后的吃子棋规则,变来变去都是其等价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飞扬围棋网 ( 苏ICP备11029047号-1 )

GMT+8, 2024-11-23 04:49 , Processed in 0.660732 second(s), 22 queries .

since 2003飞扬围棋论坛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