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围棋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90|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日本)三好彻:[盤外之敵]石田芳夫,(台湾)Tony BC Huang翻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1-8 0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多九公 于 2025-1-8 01:10 编辑

[盤外之敵]石田芳夫(01) 木谷道場


  • [盤外之敵]                         石田芳夫


[1]
昭和三十三年(1958年)十二月中的某一天,平塚木谷道場的一室中,有個剃小平頭的少年正坐在棋盤之前。


坐在少年之前的人,正是其導師木谷實九段。木谷此時也正是「最高位」頭銜的衛冕者。順帶一提,此時的本因坊是高川格,日本棋院的九段除此之外,也只有藤澤朋齋、坂田榮男而已,再來就是在十局大賽中無敵於天下、此刻也稱霸於讀賣新聞舉辦的最強賽的吳清源九段。

少年敬了一禮,在棋盤上依照正確順序擺了六顆黑子。少年接下來要請身為導師的木谷跟他下一局六子指導棋。

當時在木谷家中,共有十位內弟子(住在導師家中,故稱為「內」弟子),其他還有好幾位通學的學生。內弟子制度雖然是從江戶(德川幕府)時代以來的傳統,但在此時幾乎已經完全廢除了。這是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出現的食糧困難時代,不論學生或是導師,要確保糧食都是很困難的關係。

後來食糧困難時代雖然已經過去,願意扶養內弟子的人,也幾乎不存在了。就算有,大概一位或兩位就是極限了,像木谷這樣養了十個、而且還都是正在發育期的搗蛋小鬼們的人是完全不存在的。

之所以變成這樣,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培養職業棋士的系統也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在日本棋院中,有所謂的「院生制度(職業棋士培養班)」,就算不住在特定的導師家中,一樣可以鍛鍊好圍棋的技術。這個「院生制度」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就有了,但很多院生還是住在導師家中,再從導師家中去到日本棋院訓練。因此這個院生制度確定成一種養成機關,還是得說是在二戰之後發生的事情。不過,木谷卻在這個院生制度之外再將弟子置於自己膝下培育,而且不管自己過得多艱苦,也不放棄扶養這些內弟子。顯然他認為既然圍棋是一種藝術,為了要將藝術感培養起來,無疑還是內弟子系統更加適當。

在木谷的心中,一直有個想法。就是發掘出有天分的少年,培育好他們、在送入圍棋世界之中,他相信這是靠圍棋維生的自己之義務。

所以一年會有幾次,木谷會去日本各地旅行。有的時候是各地的棋迷邀請,有的時候是因為對局而去,總之去了甚麼地方只要聽說有棋力強的少年,絕對不辭千里之遠而前去造訪,並且讓同行的弟子代替自己和對方下棋,來測試其天分。

現在在棋盤上擺了六子、端坐於盤前的少年,也是其中一人。

在昭和三十二年(1957年)6月,木谷去名古屋旅行時,在當地招開的棋會中,有個少年也被帶到了現場。那正是當時小學三年級,年方九歲的石田芳夫。

少年石田芳夫和已經是木谷弟子的大竹英雄(當時已經是職業初段)下了一局六子指導棋,雖然輸掉了此局,但木谷卻看出了少年有足夠的天分,於是建議少年的父親石田保一:

「如果可以的話,暑假的時候要不要送來平塚住看看?」

其實石田保一本身就是喜愛圍棋到不行的棋癡。本來是做木屐店的生意,但正好在當時對於圍棋的興致高昂,乾脆在自己家中開起了圍棋社。至於他的棋力,就是業餘三段左右。

他也是很有子女緣、生了七個小孩的父親,而石田芳夫是家中的老六。在遇到木谷實的前一年暑假中,他讓芳夫開始坐在棋盤前,教他圍棋怎麼下。說起來被認為並不算是可以定下心個性的石田芳夫,其父就是希望藉由圍棋能夠讓他比較沉穩安靜一點。

不過,仔細想想,一個八、九歲的少年是不可能乖乖安靜坐下來的,對於男生來說,到處活潑的跑來跑去才是理所當然。恐怕這些圍棋的規則理論,應該是他後來才慢慢接受的才對。就算命令他要坐在棋盤之前,只要他本人不喜歡,,就算再怎麼制止,也是坐不下來的。

總之石田芳夫在父親的教導下,很自然地學會了圍棋,不到一年的時光中,就有了業餘初段的程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25-1-8 01:10 | 只看该作者
[盤外之敵]石田芳夫(02) 六子取勝


這裡要為不熟悉圍棋的讀者解釋一下,圍棋的規則其實意外的簡單。完全不需要像將棋一樣要記住各種棋子(駒)的功能。簡單來說,圍棋的規則就是一句話,占地多的一方取勝。

話雖如此,圍棋實際成為一種競技遊戲時,卻並非那麼單純。正是因為還會出現「打劫」這種麻煩的狀態。這個「劫」正是佛教術語「永劫」的「劫」。不少人難得學到圍棋的規則如此簡單後,卻因為處理「打劫」很麻煩,而就此放棄圍棋。換言之,對於小學低年級的兒童來說,要學會處理打劫的手法,恐怕是很不簡單之事。因此要能在學會圍棋規則不到一年之內,就進步到跟許多成人對弈、並且將之打得落花流水的程度,必須要有相當的天分才行。


被木谷勸說的石田老爸,最後也下定決心要將自己的兒子培養成職業棋士。不過,下定這個決心,也花了他好幾個月的時間。原定要在暑假的一個月間,將石田芳夫送到木谷家中寄養;就連石田芳夫自己也和常常一起玩的童年夥伴說:「我要出去(東京)囉」。但石田芳夫真正被送去木谷家中,已經是十一月中旬的事情了。

前述的木谷指導棋就是石田芳夫經過這些曲折過程、正式成為木谷門生的一年之後,由圍棋雜誌企劃出來的。

其實就算是成為了內弟子,一般來說老師也不會直接和學生下棋。老師的指導大致上是和師兄弟們對弈、然後再由老師講評的程度。因此能和老師直接對弈的這個企劃,對於學生來說是相當值得期待的事情。

石田芳夫當時在木谷道場中是隸屬於C級的棋力。此刻C級共有四人,到底誰能先跟老師下指導棋呢?不管是誰,都希望自己能比其他人先跟老師對弈才對。

這個問題,結果是靠四個人進行分先各下兩局的循環賽來決定和老師對弈的順序。這種解決方式,很像是要成為職業棋士的菜鳥們會做的事情、而讓人微笑。

結果石田芳夫全勝,獲得了打第一棒向老師挑戰的資格。

於是石田芳夫就在師兄弟們的觀看支持下,開始了請老師指導的棋局。這局從早上十點開始下的棋,到了午餐的時候,才好不容易走到了百手左右。

這局棋雖說是指導棋,但木谷實也絕不鬆手。他絕對不會有為了鼓勵學生而讓她獲勝的想法。完全就是以和自己同段高手對弈的態度來認真對局。

中間的午餐也是草草用過之後,這對師徒又繼續回到棋盤前對陣。此刻進入了中盤的難處,如A圖所示:

A圖



下到這裡為止,黑棋其實下的非常好。白棋雖然在下邊與上邊各獲得了一塊確定地,但是左中央的大龍被黑棋切斷,陷入非常痛苦的狀態。雖說已經是先讓了六子,但才十歲的少年,卻能和當時棋力最頂尖的木谷實下成這樣,實非易事。

此處木谷下在白1粘。不管怎樣,還是得先把這條大龍救活才行。接下來少年下在黑2。

此棋是強手,也是展現少年天分的一著。然而再後面的黑4跳卻是問題手。此棋如果先A位進逼,再於B粘,白棋大龍只能打劫求活,勝負也到此為止了。

為了追究黑棋此緩招,白棋開始了猛烈的反擊。此處省略後續的棋譜,結果黑棋被白棋回手搶到了C位挖入,反而是左下黑棋被白棋收下。

然而,少年最後還是耐住了白棋的一輪猛攻,利用糾纏左上白棋的弱點,下到247手為止,總之還是以一目取勝。

這局從早上十點開始的指導棋,最後結束時已經超過下午四點,竟然變成了一場六個多小時的大熱戰。在這六小時之間,可說是緊張刺激的狀況不斷,很難想像十歲的小孩真能撐得過去。比起勝負結果,有這種強韌的精神力,才有成為職業棋士的可能性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25-1-8 01:10 | 只看该作者
[盤外之敵]石田芳夫(03) 人間電腦

[2]
昭和三十四年(1959年)春,木谷實在本因坊循環賽中勝出,獲得向高川秀格本因坊挑戰的權利。

石田芳夫此時尚未入段。讓師兄大竹英雄來指導、每下一局就改一次局差的話,石田大致是在受四子到八子之間來來去去的棋力。因為還只是這樣的程度,自然也不會知道本因坊賽是怎麼回事,大約只知道自己的導師正在參加甚麼重大的勝負之爭而已。


石田入段、正式成為職業棋士是在入門六年之後的昭和38年(1963年)。

此時名人賽已經創設,成為與本因坊並列的大頭銜賽,而藤澤秀行成為了第一屆的名人。

當時的本因坊則是坂田榮男。因此,圍棋界也是以坂田與藤澤的對決為中心。順便提一下,此時林海峰已經升上六段,被視為與大竹英雄共同背負著下一世代圍棋前途之鳳雛。

接著,林海峰的活躍表現也跟著亮眼起來。他在昭和三十九年(1964年)打入了名人賽循環圈,隔年的昭和四十年(1965年)向被尊稱為天下無敵的坂田榮男本因坊名人挑戰,然後竟然以4:2的比數獲得了名人寶座。此時他還不過是二十出頭的23歲。

在這裡,不能不提一下林海峰的事蹟。林海峰是被吳清源認同了圍棋天賦,而在昭和二十七年(1952年)來到日本。他入段成為職業棋士是在昭和三十年(1955年),到了石田芳夫進入木谷門下時,他已經升上了三段。

開始要向對決坂田榮男的林海峰,在當時雖然被認為遲早會是要一爭天下的新秀,普遍卻認為他不會是坂田的對手。當他下完向坂田榮男挑戰的第一局,顯示出毫無招架之力而被徹底玩弄於股掌之中的狀態時,這場挑戰賽已經可以早早預見結果,是許許多多觀戰者的共識。

說起來,筆者也是這許許多多人之一。當時我認為能和坂田榮男拼成平分秋色的,恐怕只有藤澤秀行吧。畢竟藤澤秀行在第二屆名人挑戰賽接受坂田榮男的挑戰時,雖然一開始連敗兩局,接下來則是三連勝。最後奮力振作的坂田,接連在第六、第七局讓對手吃下敗局,但可以看出藤澤的實力絕對不會比坂田差。

實際上這兩位的龍爭虎鬥,在觀戰時並不會覺得有趣。因為兩者對弈時的強烈氣魄,感覺起來會讓對局室的空氣都發出滋滋聲響一樣。某位不懂圍棋的作家前去觀戰時,甚至十分鐘不到就受不了而出來嘆息:

「這是我第一次觀看圍棋頭銜挑戰賽的對決,簡直就像古代的武俠高手的真刀真槍比試」。

事實上也真的像這位作家所說的一樣。

然而,坂田榮男與林海峰的對決,卻跑出了一種無以形容的悠閒感。就年齡而言,林海峰也只到坂田榮男的一半而已。

因此很多的觀賽者,不約而同說出了「這對決,總有種不夠過癮」的感想,甚至有人連「還是由藤澤秀行來挑戰會比較有意思」這種毫不掩飾的話也說出來了。

然而當然很多人注意到比賽的過程並非如此之時,已經是一個月之後。林海峰雖然失掉了第一戰,之後卻連勝三局,立刻把坂田逼到了絕境。讓眾人頗有「怎麼會這樣?」之感。

再來的第五局雖然扳回了一局,但在第六局坂田還是失去了名人寶座。而且隔年、甚至第三年他都再三回來挑戰林海峰、誓言一雪前恥,結果都以1:4敗下陣來。再來甚至連本因坊大位也都只能拱手讓給了林海峰。

到了坂田與林海峰爭霸的這些挑戰賽對局日之時,我也經常潛入比賽的休息室中,傾聽職業棋士們的研究討論。

只要有重大的對局,職業棋士們自然會來到對局處的休息室集合,進行棋局中各種手段的研究。

職業棋士這種人種,簡單來說就是打從內心喜歡圍棋的棋癡。甚至有看到馬而說出「馬這種動物真是不幸!」評論的職業棋士。一旁的人聽到這話,問他「為何?」時,那位棋士回答:

「因為馬不會下棋啊!」

他說這話,並不是在搞笑。他是真心認為不會下棋的馬非常可憐。這可不是一般人會有的發想,或者可以倒過來看,有這種發想的人,才有可能成為職業棋士。

*譯註:這為覺得馬很可憐的棋士是已故的安倍吉輝九段

言歸正傳。在休息室中的棋局檢討,通常到了某種程度、進行了一定的手數之後,會計算判斷現在是何方優勢。

這時候就會有人叫道:「喂~石田在嗎?白地目前有多少目啊?」

只要是職業棋士,不管是誰都會計算盤上雙方的目數多寡。就算不是職業棋士這樣的專家,像我這樣的業餘棋友也算得出來。

但在這樣的形勢判斷計算上,有著超俗拔群速度的,公認就是石田芳夫了。往往不到一分鐘內,就聽到他一下子說出:「白棋多少目、黑棋多少目」的結果。

而且不管算得多快,一旦算錯了就沒有任何意義。但石田在這方面上也是正確無比。

於是不知道是誰說出了「真像電腦一樣」的感想,從此也就成為了石田芳夫的綽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25-1-8 01:10 | 只看该作者
[盤外之敵]石田芳夫(04) 三十連勝


石田芳夫雖然從初段升到二段花了較長的時間,但在那之後就順利快速地升段了。

本來說他「花了較長的時間」,也只是指他「不算最短距離」而已。總之他在昭和39年(1964年)升上二段(譯註:這是花了一年,通常值得期待的新秀,可以在升上初段的同一年升上二段,所以說他花了較長時間),昭和40年(1965年)升三段、41年(1966年)四段、42年(1967年)五段、44年(1969年)升上六段。


職業棋士的升段,會因為段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升段基準。從初段升上二段,要在八局中拿到足夠的分數就可以了;但從八段升到九段,則最少必須要下22局。石田芳夫從五段升上六段之所以花了兩年,就是因為這個基準而要下滿足夠局數的關係。

而且從這個時候左右開始,石田就在決定升段與否的大手合賽中連勝起來了。結果是超級令人驚訝的三十連勝之大紀錄。之所以能拿到這樣的成績,也是因為他和別人的棋力程度明顯不是同一個等級。

這個紀錄有多可怕,可以用職業棒球來對比就知道。厲害的職棒球隊,大概最多就是十五連勝。以巨人或阪急隊(現今歐力士隊的前身)來說,在其全盛期差不多也是到達這樣的紀錄吧。不過,就算是實力明顯與日本職棒不是同一個水準的大聯盟球隊來到日本,也不可能達到三十連勝的紀錄。換句話說,從這點來看,石田芳夫的實力是遠遠超過他名義的段位之上。

就算段位只有六段,石田證明他的實力其實已經到達棋界最高水準給大家看,還是在昭和44年(1969年)的第17屆日本棋院選手權賽。

現在圍棋界雖然設有各式各樣的頭銜賽,但可以把名人與本因坊看作是這些比賽中的東西兩大橫綱。接下來算是相當於大關的頭銜賽,就是十段與日本棋院選手權賽了。在這裡還需要再解釋一下的是,十段只是一個頭銜賽的名稱,實際最高段位還是只有到九段。而這些頭銜賽有個共通點,就是都會有個衛冕者(頭銜擁有者),這個衛冕者要透過多局挑戰賽的形式,來接受握得挑戰權的人之挑戰。其中名人、本因坊賽的是七局挑戰賽的賽制、而十段、日本棋院選手權賽則是五局挑戰賽。

至於決定挑戰者的方法也是各式各樣,名人與本因坊賽是由循環賽的冠軍來進行挑戰。而要打入這個循環賽中,低段的職業棋士必須依序在各個階段的預選賽中勝出才有機會。而幾位從預選賽中勝出的棋士,則和循環賽中成績最後幾名交換。而這樣的賽制是每一年反覆地進行著。

在日本棋院選手權賽中,挑戰者則是靠淘汰賽來決定的。這樣的淘汰賽則是由低段依序打到高段,共有一次、二次、三次的淘汰賽。換句話說,就算段位僅有初段,只要能持續在淘汰賽中勝出,也可能成為挑戰者。換句話說,這個比賽不會拘泥於段位,而是一種實力本位的賽制。

而石田芳夫就是在這個淘汰賽制中勝出,拿到了挑戰權。而選手權賽的衛冕者,則是大平修三九段。

大平九段對於石田來說算是木谷一門的師兄。他是在昭和22年(1947年)入段,當時石田芳夫都還沒出生。在石田入門之時,大平已經升到了七段的高位了。

從雙方的地位差距來看,對大平來說,石田其實是個很不好下的對手。因為,就算贏了也會被看成理所當然。相反地,對石田來說,這只要看成是請大前輩指點討教就好了。心情上明顯是石田比較輕鬆有利。

這也是石田芳夫第一次參加二日制的挑戰賽。只要能參加到這種五局挑戰賽,對他來說就已經夠滿足了。雖然賽前說完全不在意是否能挑戰成功,最後還是以三比一的成績獲勝了。此時,他才剛滿21歲,成為史上最年輕的頭銜擁有者。

此時起雖然有很多人開始放出石田很強的評論,但這樣的聲音絕對不能算是壓倒性的有力。因為這個日本棋院選手權畢竟只能算是大關的程度,還不到最上位的橫綱。

在這個時間點上,橫綱正是林海峰。

林海峰從昭和40年(1965年)成為名人之後,雖然在昭和43年(1968年)輸給了高川秀格,但隔年又馬上奪回了名人寶座,加上昭和43年他擊敗了坂田榮男而將本因坊大位納入手中,還成功連續三年衛冕成功;因此在昭和45年(1970年)的下半年左右,他成為了本因坊名人。這是繼之前輝煌無比的坂田榮男之後的第二位本因坊名人。

至於石田芳夫,則是連名人、本因坊的循環賽都還沒有打進去。當然,沒能打入這兩大循環賽的話,是無法成為這兩大頭銜賽的挑戰者的。

就這點來看,搶在石田前頭的,則是和他同門的加藤正夫。加藤在五段的時候,打入了本因坊循環賽,並且還得到挑戰權向林海峰挑戰。

雖然結果是加藤以四比二敗下陣來,但他那規模雄大的作戰方式,卻是連不分業餘職業的圍棋人都十分關注。

加藤比石田年長一歲,但入門卻比石田晚一年。而且成為初段的時間,也是石田早一年。所以就奪下頭銜這一點來說,本因坊賽這樣的華麗舞台是加藤絕對想比石田搶先一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5-1-8 01:10 | 只看该作者
[盤外之敵]石田芳夫(05) 挑戰大位

[3]
昭和四十五年(1970年)十一月,石田芳夫從二次預賽中勝出,打入了第26屆本因坊循環賽。

這個循環賽一共有八位棋士對戰,除了石田以外,另外七位棋士的名單如下:


藤澤秀行名人、坂田榮男九段、藤澤朋齋九段、加納嘉德九段、星野紀八段、茅野直彥七段、加藤正夫六段。(頭銜與段位均為當時狀態)

循環賽是在11月下旬開始,石田和同門的加藤是在一開頭就對上了。雖說對局的日程安排並沒有一定的規則,但是讓同門師兄弟盡早對戰,則是不成文的慣例。

換句話說,當循環賽進入最後階段,如果出現其中一方明顯勝局數領先的狀態,那麼同門之間的對局,多少就會給人有尷尬不妙的感覺。因為假如師兄弟其中之一是獲勝了就可能拿到挑戰權、另外一方則是不論輸贏都確定會被淘汰的話,後者應該就很難拿出氣魄來認真對局。就算不到會放水的程度,但就人性而言,不會拚命搗亂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因此一開始就讓師兄弟們對局,就不會出現這種尷尬的狀況了。

結果石田芳夫在第一戰中就敗給了加藤正夫。

這一年的年末,石田衛冕的日本棋院選手權頭銜即將接受挑戰。挑戰者也是同門的武宮正樹。

武宮正樹是昭和26年(1951年)元旦出生,比石田小三歲,入段則是慢了兩年,但他從三段起(譯註:應該是二段起,作者筆誤)就開始頻頻打倒九段棋士,而有了九段殺手的異名。在這次的比賽中,他也是擊敗了山部俊郎、高川格、藤澤秀行、坂田榮男等等成名九段而在挑戰賽中登場。成為挑戰者時的年紀,才僅僅十九歲,非常年輕。

這次的衛冕賽中,石田是以三連勝的成績擊退了後輩的武宮。同門對決時,彼此都很清楚對方的各種招數手段,但明顯石田比起武宮還是有一日之長。

在日本棋院選手權挑戰賽進行之時,本因坊賽循環圈的領先者是四勝無敗的藤澤朋齋。藤澤朋齋是日本棋院第一位在大手合賽中晉升九段的棋士,也以剛腕戰鬥力強大著名。

而石田與藤澤朋齋的對局,是他在這次的循環賽中的第一個關卡。而藤澤如果贏了此局,對於成為挑戰者的機會來說是絕對有利的。就算是輸了,也仍然保有爭奪第一的機會;相對地,石田如果輸了此局變成二敗的話,就沒有希望奪下挑戰權了。

然而,石田在經過大亂戰之後,以半目之差贏了藤澤朋齋。

第二個關卡,則是循環賽最後一局。在此局之前,石田芳夫與藤澤朋齋都是五勝一敗。最後一局的對手,石田對上的是藤澤秀行、而藤澤朋齋對上的是坂田榮男。如果石田和藤澤兩人都獲勝的話,戰績當然就是同率平手。如果兩人都輸,則還要加上已經下滿七局取得五勝二敗的加藤進行同率加賽。

在這個最終局對局中,開始石田下得並不好。不過與其這麼說,不如看成是持白的藤澤秀行名人之技藝,巧妙地壓制了石田。

然而,藤澤秀行也有偶爾會下出隨手棋的弱點。藤澤秀行因為這個隨手的毛病,將勝定之棋拱手讓人的次數,恐怕是多到數不清了。其中最有名的例子,還是在本因坊挑戰賽和高川對戰時,竟然應了高川下的瞎劫、也就是不成立的劫材之事件。甚至他還有「如果可以悔棋的話,我就是日本最強了」的玩笑話,但這話恐怕也有幾分真實性。

結果這兩局並行進行的對局,勝利的分別是石田芳夫與坂田榮男。因此六勝一敗的石田芳夫就奪得了挑戰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5-1-8 01:10 | 只看该作者
[盤外之敵]石田芳夫(06) 猜子之妙


向本因坊林海峰挑戰的七局挑戰賽,就從(1971年)的四月二十六日開始。每一局的對局都是下兩天,雙方都有十小時的考慮時間。

石田的老師木谷實,曾經挑戰過三次本因坊大位,然仍都無法將寶座納入手中。


而木谷弟子的總段數至此合計超過了兩百段,但是第一個挑戰過本因坊的是加藤正夫,石田芳夫則是第二陣。

賽前的預測,是林海峰有利。雖然每個人都覺得石田芳夫可能是林海峰的強敵,但林海峰的強大與穩定,應該都還不是石田能相提並論的。

對局的場所是在箱根的旅館。在全山都披著綠意盎然中,林海峰和石田在盤前對峙。

一開始要,先決定誰先下誰後下。圍棋和將棋不同,是先著的一方有利。為了消除這樣的優勢、維持公平性,先下者得貼目給後下者。貼目的目數雖然有四目半、五目、五目半等等不同的種類,本因坊賽還是維持傳統的四目半。換句話說,如果盤面是黑棋領先五目,就是黑棋半目勝。

林海峰抓住了一把白子,用手蓋住。石田則是拿了兩顆黑子,無言地放在棋盤上。如果林海峰抓起的這一把白子是雙數,就是石田猜中,可以持黑先行。有的人則是會說出:

「雙先」

這樣的話來表示猜偶數。

這裡順便說一下,雙方其實是從這個猜單雙的過程(術語稱為「猜子」)中就開始戰鬥了。話雖如此,猜中單數雙數的機率是二分之一,因此從外行人來看,不管是猜單還是猜雙應該都一樣,然而實情並非如此。

因為每個人的手掌大小各不相同,對某個人來說很平常的隨便抓一把棋子,十次之中會有七次是偶數;對另外一個人來說,卻可能是奇數。換句話說,有的人是「單數手」、有的人是「偶數手」。

也是這樣,如果是「偶數手」的對手抓棋子給自己猜,那猜「雙先」就有很高的機率可以猜中黑棋先下。就算先下要貼目,還是先手比較有利(譯註:職業棋士公認貼目四目半還是黑棋有利)。至少佈局的主導權可以掌握在先手的一方上。

這看起來可能是很雞毛蒜皮的小伎倆,但職業棋士就是會想到這麼深遠。甚至可以說,能把對局想得這麼徹底的人才能算是職業棋士。

言歸正傳,實際去數林海峰抓的這一把棋子,結果卻是奇數。因此是林海峰持黑先行。之後到第六局為止,雙方就輪流先下,如果有必要下第七局的話,就要重新猜子。

這場挑戰賽的第一局,林海峰是從佈局開始就下的很順暢。因此石田到了看到他下出的第163時,就爽快投子認輸。看起來林海峰的氣魄也很充實,從對局中臉上透出紅潤的狀態來看,給人有像是符合箱根山景的坂田金時*那樣威力無窮之感覺。

*譯註:坂田金時就是日本傳說中的英雄,後來打敗了酒吞童子。其形象就是身穿紅色肚兜的勇猛孩童。

下完此局,很多人都有已經可以窺見這場七局挑戰賽趨勢的感覺。林海峰雖然在第二局中漏算可以打劫之手段而輸掉,第三局仍是輕鬆獲勝。因此當時某個圍棋雜誌給了個「林海峰奪下天王山」的標題。從這個下標的語氣中,也可以看出當時觀戰者的判斷與氣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25-1-8 01:10 | 只看该作者
[盤外之敵]石田芳夫(07) 半目精算


不過,石田的反撲卻從1:2落後下才開始。他在第四局持黑完勝了林海峰,第五局也是從極端非勢的棋中,奮力脫出困境取勝。

這一局棋是在小樽市的旅館所下。到了比賽第二天的傍晚、局面剛過百手之時,林海峰的黑棋是壓倒性的優勢。盤面領先十目,就算扣出貼目也是可以贏五目以上的有利狀況。

吃完晚餐,對局重新開始,石田沒多久就下出的150手(B圖白1),可說是不知怎麼形容的異樣之著。這一著有點像是自己用頭去撞柱子一樣的感覺,可以說是職業棋士不太會有的發想。


B圖



在這個局面下,說到林海峰這邊比較危險的棋,就是中央大龍了。林海峰還要面臨著思考時間即將用盡的問題,所以採取安全之策,下出了黑6到10和右上聯絡的棋。

對下圍棋的人來說,都常會把黑6~10這種手法稱為「發抖」(膽小心驚)。即便堪稱歷經百戰的林海峰這種等級的棋士,在確認優勢的情況下,也是會「發抖」的。本來黑棋不用故意保險連絡,而是把黑4下在白1左一路的位置更好才是。

也是這樣,石田後來先下了A覷、待黑B應了之後,再於白C扳下一決勝負,結果這裡爆發了大劫爭,就在打劫的曲折過程中,原本一度補強聯絡的中央大龍受到影響,竟然被切斷後路,就這樣暴斃了。

當第218手的白棋放在棋盤上時,林海峰只好低下了頭,一面從口中漏出了幾乎不能成聲的悲痛感嘆:

「怎麼這麼笨啊...」

林海峰恐怕此刻是那種做了一場惡夢的心境吧。

於是石田反而是三比二取得了挑戰賽的領先情勢。

第六局是在湯河原的對局。

下到第二天的晚上接近十一點時,局面極端細微,看起來黑棋不知道是盤面贏四目還是贏五目....。

如果還有時間的話,這種程度的局面一定是可以算得清清楚楚。不過兩人都已經進入讀秒的「一分棋」(一分鐘之內一定要落子)狀況。

這種一分棋的恐怖緊張,恐怕是沒有親眼看過的人是無法明白的。畢竟只要不在一分鐘之內落子,就會馬上輸掉。

職業棋士的對局,一定會有記錄員來記譜,而這個記錄員同時也需要一面看著手錶、一面以「林老師還剩一分鐘...已經過了三十秒....五十秒、一、二、三...」的方式報出該落子者還剩多少時間。

「啊...喔...」

對局者中,也有人是聽到了第五十八秒的報時後才悠然抓起棋子行棋,但十之八九都是一面發出上述那種悲鳴、一面趕快落子。有的時候有人還會出現要落子的手還在棋盤上轉來轉去、好像迷路找不到位置的樣子。這可說是顯露人類氣力極限的瞬間。在這種狀況下,還能清楚計算彼此的目數,幾乎只能說是異類了。

然而,就在盤上無處可下之際,林海峰的目光從盤上移開,喃喃自語:

「半目?」

但石田卻即刻果決回答:

「我好半目」。

林海峰小聲說出「先整地計算看看吧」,一面開始填上單官計算盤上目數。

最後果然是黑棋盤面五目勝。扣除貼目四目半,是石田芳夫半目獲勝。可說石田是在讀秒聲緊逼下,仍然維持了如同電腦一樣的正確性,確實地算出了是自己半目勝。

此時石田芳夫才二十二歲,史上最年輕的本因坊.秀芳就此誕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25-1-8 01:11 | 只看该作者
[盤外之敵]石田芳夫(08) 最佳手段之見解

[4]
隔年,石田第一次衛冕戰的對手,還是林海峰。

林海峰在前一年輸給石田芳夫後,一時陷入完全沒有頭銜的無冠狀態,但到了夏天的名人挑戰賽(譯註:此處可能是錯字,名人挑戰賽向來是秋天舉行,夏季是本因坊賽)中,他卻從藤澤秀行手上奪回了名人大位;在本因坊循環賽中,他則是和坂田榮男皆以五勝二敗的成績並列第一。然後,他又在本因坊循環圈同率加賽中,力壓老對手坂田榮男,獲得了挑戰重返本因坊寶座的機會。


就在不久之前,筆者在圍棋雜誌的企劃下和石田芳夫對談。不是我要老王賣瓜,當時我正是文壇本因坊頭銜的擁有者。筆者的棋力是業餘四段,就業餘棋界而言,我想這算是標準的四段程度。不過,我和其他一般人稍稍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我經常可以在名人賽、本因坊賽等等大頭銜挑戰賽的盤側觀戰。這種體驗,可不是金錢可以買到的。我自信我比一般人更能深刻理解何謂勝負之事才對。

人可以分為適合勝負之事的、與不適合勝負之事的兩種性格。這不僅限於圍棋,在將棋或麻將上也是如此。

容易熱血起來的類型、容易沉迷其中的類型的人,首先就不適合走勝負這條路。而一旦輸掉,就會想要一局接著一局的人,雖然鬥志可嘉,卻不是能獲勝的人。

在勝負中需要的是宛如水一般的冷靜。這不論是對他人或對自己都得是如此。

在這場對談中,我就請石田冷靜地分析自己。雖然用詞的表現稍稍微妙,但他認為自己是用心深沉的樂天家。甚至還說:

「我已經不知道多少年,沒有生過氣了」。

雖然當天他說的話已經深深記入筆者的心中,但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會像是以下這個樣子(引自當日筆者的速記)---

石田:「當我稍稍變強之後,我果然也會開始思考區分哪些手段比較適合自己、哪些手段不適合自己」。

三好:「原來如此。所以還是有適合自己的手段與不適合自己的手段呀」。

石田:「當然有啊。梶原老師(梶原武雄九段)就常說只此一手、只此一手不是嗎?但我就不常這樣說。而是說也有這種手法、那種手法也可能成立。」

三好:「所謂不適合自己的手段,指的是完全不會產生出那樣的發想?還是覺得這樣的下法可能會不好?是哪一種?」

石田:「我的心中還是會浮現出各種手段,然後從浮現的手段中選擇...」

三好:「也就是說,選擇的時候,總是會同一種手段是嗎...?」

石田:「這會因為對手而出現不同的選擇。有些手段雖然覺得不適合自己,但如果對於對手來說更不適合的話,那我就有可能會下。也有可能因為形勢不同而選擇出不一樣的手段,所以甚麼叫做最佳手段其實是一件非常難判斷的事情,對吧。以前的棋非常多下的非常漂亮的原因,就是他們會有選擇差距縮小手段的傾向。因此常常會看到為了只輸二目或是只輸一目而非常努力的棋。不過,把細微差距縮小成更小差距的棋,是否就是最佳手段?如果出現了失敗會造成差距很大的輸棋、但卻有逆轉成功機會的棋,搞不好選擇這種冒險性的棋會更好」。

他這種對於何謂最佳之棋的想法,讓我印象深刻。

不論輸兩目也好、輸一目也罷,並不會改變輸棋的結果。如果現在是輸兩目的形勢,A手段可以讓形勢變成輸一目、B手段可能讓差距拉的更大、卻也可能因對手的應法出現逆轉的可能性,那麼最佳手段應該是B而不是A的思想,讓我感受到他更能掌握住勝負的關鍵。之前引用過的B圖白1,簡直就是這種思想下產生的最佳手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25-1-8 01:11 | 只看该作者
[盤外之敵]石田芳夫(09) 打破失去必奪回慣例


言歸正傳,第二十七屆本因坊挑戰賽,就從(1972年)5月8日開始,其賽事經過如下所示:

第一局 石田持黑不計勝
第二局 林海峰持黑不計勝
第三局 林海峰持白六目半勝
第四局 石田持白一目半勝

至此為止,是打成了二比二平手。

到了第五局,形成了雙方大龍纏繞互鬥的難局。然而,因為石田後來看錯棋,結果218手止是林海峰不計勝。

這個結果剛好與前一年相反。巧的是,當時手數也剛好是218手。

局勢至此,當然是對林海峰**有利。而且林海峰本來就有這方面的「實績」。他只要頭銜一被奪走,隔年一定可以成為挑戰者,然後就在一年之後把頭銜收回手中。他從未連續兩年被同一對手吞下滿杯苦酒過。

這是因為林海峰,有從對手身上獲取甚麼長處的強大能力。這對於在勝負之中打滾的人來說,是無以類比的長處。

就算是無比樂天的石田芳夫,也因為輸掉這個第五局而有所動搖。

雖然的確他是出現了誤算,但此局棋真正的敗著,是出現在誤算之後的棋。因為他算的太過深遠,硬是把不需要打劫的棋下成了劫爭。當時如果使用再平常不過的侵分手段的話,局面還不到認輸的程度。換句話說,石田走出了其實不適合自己的棋了。

(接下來要輸掉了!)

林海峰的棋,感覺起來是比前一年更加嚴厲了。所以石田就這樣自己告訴自己,然後去面對第六局了。

不知道是自我催眠發揮效果,還是林海峰自己面對關鍵之局時反而僵硬施展不出來,更有可能是兩者兼而有之。這場第六局中,林海峰是在第一天就下出了敗著,第二天雖然奮力追趕,還是因為一開始的失誤影響太大,終究無法挽回敗局。

於是比數回到了三比三。

至於第七局,則是要重新猜子決定先後。石田芳夫夾起了一把棋子、蓋在棋盤上。而林海峰則是在盤上放了一顆黑子,表示猜單。

然後石田以兩顆棋子一組,將自己剛才抓的一把白子,漂亮地擺在棋盤上,結果多出一顆子,表示這把棋子是單數,也就是由林海峰猜中黑棋。此際,石田突然感覺到一種不妙的預感。因為在過去,鮮少有白棋連勝三盤的狀況。

不過這場第七局之爭,下到第二天晚上十一點四十九分、第三百零五手終局。結果還是石田白棋兩目半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25-1-8 01:11 | 只看该作者
[盤外之敵]石田芳夫(10) 多才多藝

[5]
第二十八屆本因坊七局挑戰賽,結果成為了石田芳夫與林海峰第三次的對決。甚至可以說,棋界完全就是以這兩人為主軸而轉動著。這一屆的本因坊循環賽中,林海峰是以六勝一敗的好成績打出來成為挑戰者。

另一方面,石田也是從年初起就狀況非常好,到本因坊挑戰賽之前,也拿下了整體十一勝二敗的優秀成果。


但是在挑戰賽的第一局中,林海峰把可說是必勝之局下輸了。不知道是不是受到這種不好心情的影響,第二局林海峰又把可以活定的大龍下死而輸掉。

第三局則是在五月下旬於三重縣的長島溫泉舉行。我則是為了撰寫觀戰記的關係,也從東京車站和兩位對菊者、每日新聞的工作人員一起搭乘「光(Hikari)」號列車前去三重縣。

對局的前一天晚上,雖然照例要舉行歡迎會,但只要結束時間一到,接下來要做甚麼都可以。在以前高川、坂田的時代,一般都是回到自己的房間休息,為了隔天即將到來的戰鬥好好養精蓄銳;但從時代轉換成這兩位年輕的對局者之後,打打麻將來放鬆心情反而成為了慣例。其實兩者之間本來就互不討厭。

反正這種麻將餘興最多不過就是打個八圈左右,但結果卻是石田大勝、林海峰大敗。這場麻將之戰的成績,對於隔天對局有多大的影響,我是完全不懂。恐怕,應該也沒有人懂吧?贏了麻將毫無疑問心情一定會很好,但麻將不過就是麻將,不保證圍棋也會贏。

而這場第三局對決的第一天,下了六十手就打掛(暫停)了。

在晚餐結束後,我則是先撤回了自己房間,打開了稿件專用紙。然後石田竟然來找我去打保齡球。石田是能穩定地打出了190分等級的成績,甚至可以說是比女子職業保齡球手打得還好。跟這麼厲害的對手打保齡球,等於是完全不用比了。如果是打麻將的話,就算對手是名人或本因坊,也未必可怕;但像這種不用比就知道輸贏的活動,就應該早早退避為妙。這是因為,和程度差太多的對手打球,打起來也沒意思。雖然我還有雜誌的工作沒做完,但真正主要的理由,還是我自愛,別讓對方打得很無趣。到了隔天我問了才知道,石田找了剛好因為對局而來到名古屋的武宮正樹等人為對手,輕輕鬆鬆就打出了180分。

不管怎樣,棋局進入了第二天。本局此刻的焦點,就在右邊的大劫。如C圖所示:

C圖



而黑棋為了找劫材,開始拿下邊白棋作文章。因此白棋該用怎樣的方式來吃掉中下黑棋二子,正是此局的關鍵。

在此局面下,石田下出了白1尖。

當這手棋傳到了休息室時,待在其中觀看武宮叫了起來:

「這一定是搞錯甚麼了吧?(職業棋士)不可能會下出這麼爛的棋」。

有句棋諺說:「笨拙之尖」。意思是棋下得不好的人,才會想下尖這樣的手段。而白1,正是這種「笨拙之尖」。

武宮拿起白子,好幾次放在白1的右一路,強調:「應該要這樣下吧?白1是搞錯了啦」。

我接著問他:「這一著尖,不能這樣下嗎?」

武宮斬釘截鐵地回答:「沒有這種棋呀」。

並且還在懷疑是紀錄把棋譜記錯了。

果然,也擠在休息室的專家棋士中的一位開口了:「這種程度的棋,像三好先生這樣程度的業餘棋友,還是可能下出來的啊。這是『星目』會下的棋啊」。

所謂的「星目」,指的是要被讓九子的棋力程度。簡單來說,就是放在業餘裡面,也是程度很糟糕的棋友。

的確,我的棋力程度是遠遠不及專家棋士。但差距並不會大到相差到「星目」的程度。要讓九子的話,就算對手是林海峰或是石田芳夫,或者是兩者相加起來一起下,我也不會輸。雖然不敢說百分之百勝負已分,但九成九會獲勝。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5-1-8 01:11 | 只看该作者
[盤外之敵]石田芳夫(11) 大智若愚


雖然有點離題,但是以前村松梢風也曾經道破過職業棋士雖然強大,倒也不是強到可以隨便就能讓我們九子的論點。

其實所謂的棋力,也是有最好到最壞的各種差異,就以我們這些靠筆桿吃飯的夥伴來說,也是有很多就算被我讓上九子,還是輸到抬不起頭的人。好比說其中最弱的I君,就算是在這些被我讓上九子還要輸得一蹋糊塗的人中,再加上讓九子,也還是無法開胡。

若是以職業棋士作為棋力的最頂峰,其實我和棋力頂峰的水準相差並不到九子,但我和比我更弱的人之前的棋力差距,卻有可能拉開到遠遠超過九子的程度。

話又說回來,這可也不是在貶低職業棋士的棋力強大程度。換個角度來看,職業棋士與業餘棋友之間,還是有著說是無限大也不為過的遙遠差距。雖然也經常聽到業餘水準的最高峰可以讓先贏過職業棋士這種誇大戰果的吹噓,認為業餘棋友的棋力最強可以到達職業棋士讓先的程度而感動著,但這是沒有意義的。因為職業棋士和業餘棋友的對弈,不過只是一種獎勵後者致力於棋道的指導棋而已。這種對局和職業棋士彼此之間是拼命一決勝負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因為指導棋完全不是一種正式的對局。

言歸正傳。前面提及的石田所下出的「笨拙之尖」,並不是記錄者搞錯了。石田芳夫下出來的的確是這樣的一手棋。

那麼,石田下出的這著棋真的像是業餘臭棋一樣的爛嗎?

倒也不是。這著相當於讓業餘九子程度的尖,反而是決定勝負關鍵的妙手。

職業棋士往往會很重視棋路或棋的型態。甚至可以說職業棋士的棋,就是棋路與棋形的連續組合結果。但反過來看,也可以說職業棋士往往會過於被棋路或棋形給拘束住了。

而石田此際正是下出了超越職業棋士常識的一著棋。這個一見是笨拙小尖之棋,當然林海峰也沒有預料到。

就在數著之後,看懂了此尖實為妙手之時,我才窺見出石田隱含的強大秘密。他其實是不為常識所拘泥住的人。發想非常自由靈活正是其強大之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25-1-8 01:11 | 只看该作者
[盤外之敵]石田芳夫(12) 重振氣勢(完)

[6]
第二十八屆本因坊七局挑戰賽開賽之後竟然是石田的三連勝。

這已經是跟勝負已分同樣的意思了。在對局結束、晚餐也吃過以後,又到了是不是該來打麻將的時候了。

不論是勝者或是敗者,此刻的腦中毫無疑問也還是滿滿、剛才所下的棋局才對。這個時候打麻將,不過是一種放空腦袋的手段。

在麻將友到齊之前,我是這樣跟石田說的:

「能走到這裡(三連勝),應該會覺得可以鬆口氣了吧?」


結果他搖搖頭,表示並非如此。我原本以為這是他告誡自己千萬不可放鬆大意的話,實際上卻有超過這種想法的深遠意義:

「如果,第四局是我輸掉,第五局是林先生持黑。畢竟持黑還是比較有利,因此又不得不把第五局看成了是林先生的囊中之物。這樣比數就變成了三比二了。比數變成三比二,就又等同回到勝負不知會落入誰手的狀態了。因此,如果我輸掉第四局,恐怕就很有接下來連輸四局的可能了。」

「真的會這樣嗎?」

我還是對他的這種說法不以為然。

只不過石田說這話並不是誇大其詞。根據在盤側觀察的人說,石田的氣魄在第四局更是橫溢四放。

最後四比零的比分,在賽前是誰都料想不到的。石田自己倒是輕描淡寫地說:

「勝負這種東西就是會這樣一面倒的呀」。

在過去,四比零這樣的比數也出現過不少次。橋本宇太郎一次、高川一次、坂田三次、林海峰自己也有一次紀錄。這並不是當時他們的對手很弱。不如說,反過來看,四比三的比數反而比較少。

石田自己就是這樣冷靜地觀看事實。明明對局者雙方的棋力沒有甚麼差距,他卻能掌握住勝負的走向很容易偏向一邊的情形非常之多的事實。不論是直落四贏棋或是倒過來被直落四橫掃,實力上其實不過只是一張紙的差距而已。所以就算拿到了三比零這樣壓倒性的優勢,他還是有第四局千萬不能輸的冷靜考量之資質。

而且勝負最諷刺的地方,就在於接下來的名人挑戰賽中,石田自己就證明了勝負一面倒的可怕之處。

在前一年剛打入名人循環圈的石田,拿到了四勝四敗這種不好不壞的成績,但隔一年卻在循環賽中八戰全勝,拿到了挑戰權。

所謂的摧枯拉朽之勢,正是可以拿來形容這個時候的石田。於是這一屆的名人挑戰賽(舊名人賽第十二屆),石田又是一上來就贏得了三連勝,馬上將林海峰逼進了絕境。

這時候不管是誰來看,都會覺得石田明顯是林海峰的剋星。從前一年的本因坊挑戰賽開始算,林海峰對上石田已經是九連敗的一敗塗地,完全無法說是雙方平分秋色的程度了。

然而,這只不過是表面的現象罷了。

畢竟林海峰的輸法,像是一個人自己和自己相撲、然後自己摔下的樣子;而就在此時,他似乎卻大徹大悟了起來。

打個比方來說,林海峰就算是掉了一筆大錢,也絕對不會懷憂喪志,而是會覺得:

「這筆錢從一開始就不是屬於我的」。

他就是這樣很會替自己打氣的類型。也是在這方面的精神力上是超俗拔群的強大。

在這一屆的名人挑戰賽第四局中,林海峰顯露出來的表情,幾乎是讓每個人都大吃一驚般的開朗。看起來就是那種他覺得這個名人寶座原本就不是他的一樣。

換句話說,林海峰已經到達了無心的境界。

而這樣的無心讓林海峰重新振作了起來。這場第四局的比試,最後下到了262手,變成了和棋。根據規定,要算持白的林海峰獲勝。

接下來的第五局,再以林海峰的黑棋完勝告終。此時,勝負的風波,已經朝向了林海峰吹動。

到了第七局,石田投子之後,我是立刻衝入了對局室中。

石田看起來就像是變成另外一個人一樣的急遽消瘦。給人有一種失魂落魄的印象。此時我不得不回憶起他在長島溫泉所說的話。

我開始自己問起自己:石田為什麼最後會輸掉?

答案很快就浮現出來了。他並不是輸給了盤上的敵人,而是輸給了盤外的敵人。

石田在第五局前的高爾夫球場上遇到了驟雨,而感冒起來。之後,身體的狀況就變差了。

如前所說,勝負是從推測對方猜單或猜雙就開始了。也是這樣,決定勝負之事是非常微妙的。那麼身體狀況不佳,贏不了棋也是非常理所當然了。

石田自從登上了本因坊寶座之後,就變得非常忙碌起來。自然無法像當年接受導師木谷實讓六子指導那樣,在日常生活中完全專心在圍棋之上。既然成為了本因坊,這也是莫可奈何之事。身為本因坊,就有很多義務性的雜事,逃也逃不了。這對一位二十六歲的青年來說,要巧妙地處理好也是太過勉強了。

另一方面,這對於至今為止都是順風滿帆的石田來說無疑也是鍛鍊「痛哭入骨」之藝的好經驗。這對於職業棋士來說,可算是收穫了無形的財產。

在我走進對局室觀看後,發現石田已經開始把棋子收掉重新擺過棋局,照例進行了局後檢討。然後就看著他們擺了又收起來、收起來後又重新擺過。而石田的表情,卻像精氣神重新甦醒了過來一樣。畢竟勝負已經結束了。不過,就從下一瞬間開始,可以看出石田已經重新振作了起來。我在確認了這件事之後,就離開了對局室。

(全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5-1-8 08:14 | 只看该作者
又见九公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5-1-8 10:19 | 只看该作者
九公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5-1-14 1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飞扬围棋网 ( 苏ICP备11029047号-1 )

GMT+8, 2025-2-5 17:38 , Processed in 0.270360 second(s), 19 queries .

since 2003飞扬围棋论坛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